![人大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件EEQ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1.gif)
![人大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件EEQ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2.gif)
![人大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件EEQ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3.gif)
![人大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件EEQ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4.gif)
![人大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件EEQ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9d73e230b843fd9bf9aa16560dd5ef6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绪论
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研究对象、学习目的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着重研究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进程和规律的科学。
(二)学习目的1、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了解世界。2、要贯切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了解世界。3、要贯切教育“三个面向“的精神,必须了解世界。
(三)学习方法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有关的基本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辨证的方法曲线多线
应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学习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政治问题的的理论指导。应批判地吸收各家理论的合理部分。
2、要掌握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2005年中国GDP总值,按汇率计算为2.2257万亿美元,人均为1703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总值估计为7.59万亿美元,世界第2,人均为5791美元。3、要善于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4、尽可能利用各种先进的现代研究方法。“懦夫游戏”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主要内容(二)特点
1、综合性强2、现实性强3、政策性强4、理论难度较大
三、教学安排
1.1.战后世界经济与世界经济格局△理解以下概念: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是一历史范畴一极(元)格局世界格局的分类两极格局多极(元)格局
第1章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与政治
△冷战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重点)①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末,美称霸世界的经济格局。(一极格局)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70、80年代,美、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同时,区域经济集团有很大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第一,科技革命的推动;第二,进行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改革;第三,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1.2.战后世界政治与世界政治格局△理解以下概念:世界政治、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世界政治行为主体的分类
△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重点)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其基本特征是分裂、冷战、对抗,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政治上,两面旗帜的斗争;②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③军事上,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④意识形态上,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两极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①战后—50年代末,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事件: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开始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事件:1947年9月欧洲共产党情报局1949年1月经互会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5年5月华沙条约
②50年代末—70年代初,两大阵营分化,第三世界崛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的主要事件:40年代后期苏南冲突1956年波匈事件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关系逐步破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主要事件:西欧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日本离心倾向增强戴高乐实行对美独立外交联邦德国实施“新东方政策”
③70年代初—80年代中,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④80年代中—90年代前期,苏东巨变,两极格局崩溃。关于德国统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关于苏联解体
1.3.时代主题的转换△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思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关系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国际和平环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第2章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2.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据美国学者估计,大陆在出口产品的增值中只占20%.一个美国的芭比娃娃,售价20美元,中国只获其中的35美分.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并行发展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1991年中国以主权国家、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身份加入。目前有21个成员,总人口约26亿,占世界40%,GDP19多万亿美元,占世界60%,贸易总量占世界47%以上。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2.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重点)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各类国家受益不均.西方发达国家是最早的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
据世界银行资料,西方7国集团占世界总人口的11%,但GDP占世界的65%。2000年世界净投资达1.5万亿美元,其中的82%投到发达国家,其余的18%投到发展中国家。非洲只得到1%的外国直接投资。2.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①对传统国家主权概念的冲击
主权英国学者苏珊•斯特兰奇将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超越概括为两种形式:有形的主权转移、无形的主权销蚀。②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作业1课本P.71.第2题。要求:联系实际,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约2000字,用400字的原稿纸抄正,第周交,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按学号顺序排好,统一交给任课老师。第3章世界多极化及其发展趋势
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几种意见:单极化趋势美国单极格局美+西方x强五极格局美欧日中俄多极化趋势目前的特点是“一超多强”世界银行公布2004年GDP(万亿美元)全世界40.8美国11.67第1位日本4.622德2.713英2.144法2.05意1.676中1.657
(2005年中国修正为1.9317万亿美元)
3.1.转换中的世界格局
世界多极化的概念△冷战后多极化趋势下的力量对比态势“一超多强”的竞争态势军事上一超:美多强:欧盟、日、俄、中经济上政治上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3.2.多极化是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重点)霸权主义:指在国际社会中,一国凭借其军事实力,对他国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的行为。强权政治:国际关系中,指使用军事和经济的威胁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手段。
△单极与多极的较量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美国单边主义的实质及其表现△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关于“冷战思维”
“冷战思维”的核心是实现全球西化。3.3.在多极化趋势下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理解以下概念: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关系的规范、运行程序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要素。△多极化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第4章谋求世界主导地位的美国
美国总人口2.95亿(05.1.1.),世界第3位。领土面积937.26万平方公里。2001年GDP为10.082万亿美元,占世界32.7%,人均GDP为36332美元。2004年GDP为11.67万亿美元,占世界28.6%。2005年GDP为14.49万亿美元。.4.1.保持世界经济与科技领先的优势△关于“新经济”新经济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是全球互连网的迅速普及。全球互连网用户:1996年3000万,1998年1亿,2002年6亿,2004年10亿,2007年可达13.5亿。(电脑业年鉴)美国“新经济”纳斯达克指数:2000年3月10日5132.52(历史最高点)12月21日2282.162006年3月30日2340美国联邦政府财政:(美元)
1993年
赤字2900亿美元
1998年
盈余700亿美元
1999年
盈余1240亿美元
2000年盈余2370亿美元2004年赤字4120亿美元2005年赤字4270亿美元2006年赤字3710亿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2005年3.6%(日本2.4%,欧元区1.5%)2006年3.5%(日本高于2%,欧元区2%)美国世界竞争力排名:1992-2002年第1位2003-2006年第2位△正确认识美国在世界经济科技中的优势地位
4.2.保持政治权力的制衡与稳定
△三权分立体制与制约平衡原则三权分立体制立法国会行政总统行政协定条约95:5司法法院司法审查权
互相制约平衡原则
立法(国会)行政(总统)司法(法院)
实质:资产阶级为更有效地控制国家机器,巩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新权威主义”
△战后以来美国政府的更迭和政治思潮的变化
①战后美国政府的更迭1933—1945.4.富兰克林•罗斯福(民主党)1945.4.—1952杜鲁门(民主党)1953—1960艾森豪威尔(共和党)1961—1963.11.肯尼迪(民主党)1963.11.—1968约翰逊(民主党)1969—1974.8.尼克松(共和党)1974.8.—1976福特(共和党)1977—1980卡特(民主党)1981—1988里根(共和党)1989—1992老布什(共和党)1993—2000克林顿(民主党)2001--小布什(共和党)
②冷战后美国政治思潮的变化
“失败国家论”4.3.推行美国主导世界的全球战略(重点)
△冷战后美国外交目标和外交战略的调整外交目标:追求绝对霸权外交战略的调整
外交战略调整的内容:老布什政府(1989—1992),“世界新秩序”战略。克林顿政府(1993—2000),“参与和扩展战略”。小布什政府(2001—),“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布什主义”);第二任期,“新布什主义”,其核心是:推动自由民主,打倒暴证。
2006年1月,赖斯提出“转型外交”,即美国要和世界各地的伙伴国合作,建设和维持民主的、能努力满足本国人民需求的和在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政府。其目的是“要支持每个国家、每种文化中民主运动和民主机制的发展,最终实现结束世界的暴政的目标。”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实质
△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特征△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战略及其实质△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预防性攻击”、“预防性干预”)“丛林法则”△冷战后的美欧关系欧对美独立自主性日益增强欧同美结盟的基本方针未变第5章在联合中发展的欧洲
欧洲是世界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冷战时期,欧洲一分为二:资本主义的西欧,24国,总人口约3.8亿,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社会主义的东欧,8国,总人口约1.5亿,总面积约127万平方公里。2001年欧盟GDP为7.896万亿美元,占世界25.6%,欧元区人均GDP为20114美元。2003年欧盟GDP为8.2万亿美元。2005年人均GDP排名(按名义汇率计算)单位:美元1卢森堡69,056
2挪威53,465
3瑞士49,246
4爱尔兰46,335
5丹麦45,015
6冰岛44,133
7美国42,076
8瑞典38,451
9英国36,977
10日本36,486
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前景数据库5.1.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欧共体发展到欧盟1952年8月,6国(法德意荷比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巴黎条约》)生效。
1958年1月,6国《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总称《罗马条约》)生效。
1967年7月,6国《布鲁塞尔条约》(前面3个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生效,欧共体诞生。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生效,欧盟成立。
《马约》分两个部分:《经济货币联盟条约》、《政治联盟条约》。
.欧盟建立标志着欧洲联合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冷战后欧洲联合加速发展及其原因现欧盟共有25个成员国:
1952年,法、德、意、荷、比、卢1973年,英、爱尔兰、丹1981年,希、西班牙1986年,葡1995年,奥、芬、瑞典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马耳他、波、匈、捷、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欧元的诞生及其影响欧洲货币单位----埃居(ECU)为创立欧元奠定了基础。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钞正式进入流通2002年7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国家的唯一法定货币欧元区成员:欧盟2004年扩招前15国中除英国、丹麦、瑞典以外的12国。
欧元走势:欧元美元1999年1月1:1.182000年10月1:0.8252(最低点)2002年7月15日1:12004年12月30日1:1.36652006年3月24日1:1.19欧元区经济增长率:2001年1.6%2002年0.9%2003年0.5%2004年2%2005年1.5%2006年2%
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马约》——1997年《阿姆斯特丹条约》——2000年《尼斯条约》——2004年10月29日签署《欧盟宪法条约》。促使冷战后欧洲联合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何战后以来欧洲联合能不断发展?.5.2.东欧国家巨变后的道路选择
△东欧国家巨变后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率:2001年5%2002年3.6%2003年4%2004年4.9%
△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与东欧国家的转型问题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政治上,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制+社会福利”(积极性+社会公平)。
.5.3.欧洲国家的联合及其前景
△欧盟“东扩”及其给欧洲联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欧盟一体化进程深入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影响(重点)△欧洲联合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作业2课本P.169.第4题。要求:约800字,用400字的原稿纸抄正,第周交,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按学号顺序排好,统一交给任课老师。第6章积极迈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日本,总人口1.27亿(2003年),世界第10位。国土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资源小国”。2001年GDP为4.17万亿美元,占世界13.5%,人均GDP为32858美元。2004年GDP为4.62万亿美元,占世界11.3%,人均GDP为36000多美元。2005年GDP为4.66万亿美元。6.1.日本经济步入转型期△战后的经济奇迹与80年代的泡沫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经济形势及其给日本带来的影响日本经济增长率1991-2001年年均约1%2002年-0.4%2003年接近3%2005年2.4%2006年高于2%(预测)6.2.日本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关于“五五体制”
1955—1993,38年中自民党独掌政权。1993.5.—2001.4,换了8位首相。6.3.实施迈向政治大国的外交战略(重点)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世界银行公布2005年GDP(万亿美元)美国14.4866第1位日本4.66382德2.73013中2.25924英2.22765法1.97276意1.70977印度0.719810俄0.671813负担联合国经费比例(2000年底重摊以前):美25%、日20.57%、法6.5%、英5%、俄1.49%、中0.98%。2004—2006年:美22%、日19.5%、英6.1%、法6%、中2.1%、俄1.1%。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措施:
①强化了日美安保体制。.
②积极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推出新防务计划,通过一系列法案,积极向军事大国发展。
2003年国会通过“有事三法案”
2004年12月通过新《防卫计划大纲》
2005年2月美日安全磋商会议共同声明中的第二部分“共同的战略目标”关于修改宪法:05年4月众院宪法调查会通过修宪最终报告书;05年11月自民党新宪法草案出笼。
.△关于“有事三法案”
第7章力求重振昔日雄风的俄罗斯俄罗斯,领土面积17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52亿,世界第7位,人口密度为8.7人/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城乡人口比例为74%:26%,有160个民族,其中81.5%为俄罗斯民族。
GDP总量:2000年2511亿美元,世界第17位;2005年6718亿美元,世界第13位。人均GDP:1990年2316美元;1995年2240美元;2001年1690美元;2005年4700多美元。7.1.苏联遗产与独联体框架下的俄罗斯
苏联(1922.12—1991.12)△独联体的建立及其内部关系
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主席:1991年12月叶利钦2000年1月普京2003年1月乌克兰总统库奇马2004年9月普京颜色革命7.2.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转轨
△俄罗斯经济制度与普京的经济政策俄罗斯经济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12月,普京在因特网上发表一项政策声明,表示将领导俄罗斯走向一条既不盲目信奉自由主义,也不重新推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主张俄罗斯推行一种受到控制的、市场经济和家长式统治的混合型经济。俄罗斯经济增长率1999年5.4%2000年8.3%2001年5.8%2002年4.3%2003年6.6%2004年7.2%2005年6.4%
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2005年1—10月统计资料,不包括实物补贴,平均月工资为8244卢布(约294美元)。黄金外汇储备,1998年不到100亿美元,2005年底1822亿。外债,1999年1500亿美元,接近当年GDP;2005年不到当年GDP的1/7。世界投资吸引力排名,03年第17位,05年第6位。
△俄罗斯政治制度和目前政局俄罗斯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多党制和总统集权制。具权威主义政治的特征。俄罗斯杜马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普京得票率:2000年52.5%2004年71.31%
7.3.从“一边倒”外交转向“全方位”外交(重点)△俄罗斯独立以来对外政策的演变
①独立初期,向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②1997年12月,正式形成“全方位”外交政策
③2000年以来,务实、灵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
△俄罗斯的亚洲外交2006年3月普京访华,在不到1年里普京第五次同胡锦涛会见。2006年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
第8章发展与动荡并存的发展中国家.1964年77国集团首次提出“发展中国家”的概念。目前发展中国家共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家总数的80%、人口的80%、土地面积的70%。发展中国家是当今世界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和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8.1.发展中国家经济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世界银行按人均产值把发展中国家分为4种类型:①高收入的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输出国;②中上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③中下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这一类);④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
新加坡
世界经济论坛综合竞争力排名,新加坡2004年排第7(台湾4);2005年排第6(台湾5)。2004年10月底世界经济论坛公布“城市竞争力”调查评估结果,全球53个中心城市中,新加坡排名第1(香港2、台北11、上海25、北京35)。
新加坡人均产值:1959年440美元1995年26730美元2005年25176美元8.2.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关于民主化浪潮8.3.发展南南合作,改善南北关系(重点)△冷战后南南合作的新发展
中国与东盟: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磋商伙伴国。2001年11月,双方领导人共同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协议,中国与新、马、泰、菲、印尼、文莱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在2010年生效,与越、老、柬、缅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在2015年生效。.
2003年10月,双方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2004年11月10+1会议,发表了政治、安全、经济、科技合作等广泛领域的《行动计划》。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在南宁召开了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冷战后南北关系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科托努协定》
△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南北差距在不断扩大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是造成南北问题的症结所在西方主导和不平等性是当今国际旧秩序的两个最明显的特征南北关系的实质在于维护或打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的南北合作与斗争交织的过程第9章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中国(重点)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人口13亿(2005.1.6.),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9.1.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利益△中国的国际地位补充资料:经济增长率,20多年来年均约9%。GDP,2000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世界第6位;2005年2.2592万亿美元,世界第4位(居美日德之后)。人均GDP,1978年190美元;2000年840美元(在世界银行计算的207个国家和地区中,从194位上升至141位);2005年1703美元,世界第100位以后。
外贸,进出口总额,1978年206亿美元;2003年8512亿美元,世界第4位。2005年14221亿美元(其中出口7620亿,进口6601亿),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1980年12.96亿美元;2006年2月8536亿美元,世界第1位。(日本8500亿美元)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2002年527亿美元(美国629亿);2003年535亿美元(美国298亿),世界第1位;2004年610亿美元,第3位(仅次于美英)。2005年603亿。
世界经济论坛竞争力排名,中国2001年第39位(共75个经济体),2002年第33位(共80个经济体),2003年第44位(共102个经济体),2004年第46位(共104个经济体),2005年第49位(共117个经济体。中国领先印度,巴西,俄罗斯)。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6全球竞争力排名
国家/地区2006年排名2005年排名
美国11
中国香港22
新加坡33
冰岛44
丹麦57
澳大利亚69
加拿大75
瑞士88
卢森堡910
芬兰106中国台湾1811
中国大陆1931综合国力,第7位。预期寿命,2000年71.4岁(世界平均67岁)。
大幅减贫。7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的存储效率提升
- 员工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指南
- 幼儿园教育故事小熊的圣诞节
- 2025年DVD播放设备合作协议书
- Sulfamonomethoxine-sodium-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工作解决方案方案
- 艺术品展览销售合作合同
- Antimycin-A2-生命科学试剂-MCE
- 8-Hydroxyquinoline-hemisulf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物流仓储设备采购与维护服务合同
- 1.1原子结构-12课时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 如何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 个案护理工作中的病情观察与风险评估
- 研发项目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分析方法
-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
- 供应链行业年终述职报告总结
- 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
- 肝硬化中医护理查房
- QAV-1自我监查确认表
- 防范非煤矿山典型多发事故60条措施培训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核心素养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