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和发展(1901——1919年
)一:知识结构(探索史和发展史)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1912---1919年: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前期)
政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经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一战期间)思想:新文化运动本单元分布范围: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必修二:专题二第二节短暂春天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节三民主义选修四:专题四第一节孙中山二:阶段特征(20世纪初)A.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a.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代议制进一步完善;国际关系上: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作用,导致列强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问题新矛盾,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最终引发一战;并加紧侵略亚非拉地区。
b.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列宁主义诞生,十月革命胜利B.中国历史阶段特征: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约18年,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的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阶段。a.(屈辱史)列强采取“以华制华”手段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作为维护在华利益的工具,中国两大社会矛盾汇流。b.(探索史)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为维护民主共和革命派有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结果失败;
②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极大的解放人们思想;
③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无产阶级掀起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c.(发展史)由于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2010·安徽文综15)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A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高考试题(2010·浙江文综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C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表明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他说:“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纲领。“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提出于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2010·全国Ⅰ卷文综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C注意革命党、中华民国与老农之间的联系即可。在辛亥革命之后,老农对革命情况一无所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2010·上海单科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D根据题干又杀宋教仁,可知宋教仁案引发了二次革命。故选D。(2010·海南单科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B注意态度变化的时间,1895年与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009广东历史卷,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答案:D为限制袁世凯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一)、历史背景:(略讲)1.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订立,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深。2、清政府的统治更加黑暗(阶级矛盾)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进一步阻碍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内部原因。两大矛盾已趋于合流3、20世纪初处于夹缝中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成长(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为革命的兴起奠定了(组织基础)。4.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和群众基础。
补充: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斗争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参加斗争的人民群众广泛,斗争形式多样,形成风起云涌之势。反帝斗争和反封建斗争相互交织,斗争的焦点指向清朝统治。5、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广大的中国人民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的腐朽反动的统治。1.革命的必要性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革命的可能性(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4)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并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5)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3.革命的偶然性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一)、辛亥革命历史背景:A: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及三民主义的提出一:建立共和国最早方案的提出:
1894年兴中会纲领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宗旨是:振兴中华(二)革命前的准备工作: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901-1905)(必修三专题三)(1)时间: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1901年以后,伴随着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生,中国出现了不同于旧式文人的新式知识分子群。民族危机使革命知识分子拿起了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他们出版了许多报刊、译著,使民主革命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2)指导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思想武器。(3)宣传革命的两个中心:上海、日本东京资料:东京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地。上海则是国内的中心。上海成为中心,究其原因有四。①它是中国近代化工业的中心。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较集中,其阶级力量较为雄厚。③新式学堂较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较为集中。④上海是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浸润的前沿。(4)三大革命思想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都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又各有侧重,独具特点。
补充说明:三人的核心是什么?(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革命,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选修四孙中山)
1.提出: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归纳为“民族民生民主”简称三民主义2.概念:A:思想准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及三民主义的提出一:建立共和国最早方案的提出(1894)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901-1905必修三专题三)(一)驱除鞑虏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同盟会宣言》(三民主义必修三专题四)进步性:反清的封建统治(清为帝工具)局限性:局限性在于反帝不明确,这是软弱性所致,害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幻想得到帝国主义国家支持。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方面要反满,推翻清朝政府;另一方面独立,建立民主的国家。(前提)(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进步性:批判君主专制、君主立宪,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倡导民主共和,促进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局限性:只反皇族、满清贵族;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方便汉族官僚地主混入革命队伍篡夺革命果实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进步性:关注民生,注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局限性:不反对、更不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无法调动农民(反封建主力军)革命积极性,脱离群众。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土地国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即在不根本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上,部分实行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所有制。(补充和发展)3.评价:性质: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和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称“旧三民主义”。
关系: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而不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选修四,孙中山人物)四:论战(1905-1907)(必修三专题三)A:思想准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及三民主义的提出一:建立共和国最早方案的提出:(1894)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1901-1905必修三专题三)四: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1)论战的起因: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却站到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对革命进行攻击,阻碍了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2)概况·代表·时间(1905――1907年)·阵地(3)论战的内容: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4)实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的论战)(5)论战的作用:进一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有力地推动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1、兴中会建立:①1894年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②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③纲领:2、华兴会;光复会3、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一)历史背景:(略讲)(二)革命前的准备工作:
A、思想准备: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及三民主义的提出
B、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历史条件:①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②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开始成长壮大④形势需要: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2、概况:(1)时间、地点、人物(2)性质(3)纲领(4)影响如何理解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一,同盟会作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次从组织上把全国主要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使分散的革命力量聚集成为统一的革命力量。第二,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军事准备:1.广州起义:1895年,这是中国人企图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共和国理想的第一次,表明孙中山等少数资产阶级革命分子,正式同清政府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民主革命的第一步。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一)历史背景:(略讲)(二)革命前的准备工作:
A、思想准备: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及三民主义的提出
B、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3)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始终没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也没联系、组织和配合,使起义陷于孤立而失败。客观上是敌人力量过于强大。(4)起义的影响它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使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成为人心所向,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概况:1911年4月(2)特点:这次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诸次起义中有充分准备的一次2.广州黄花岗起义:(略讲)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
(一)历史背景:(略讲)(二)革命前的准备工作:思想准备军事准备组织准备(三)时机的成熟:保路运动保路运动(1)直接原因: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2)保路运动的性质: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收回路权反对卖国的反帝爱国运动。(3)四川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时间:1911年·口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影响:四川保路运动震动全国,加速人民群众与清政府矛盾的激化,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
(一)历史背景:(二)革命前的准备工作:(三)时机的成熟:保路运动(四)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1)武昌首义的原因①20世纪初年,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为革命党的骨干。②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③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较长时期的准备,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④四川的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使武汉地区的防卫较弱。资料: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2)武昌起义的经过:爆发时间:1911年10月10日;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1911年10月10日夜,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领士兵鸣枪起义。各营士兵三千多人冲出营房、占领军械库,激战一夜,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武昌起义成功。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3)湖北军政府的成立:黎元洪任总督,号“中华民国”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旧军官黎元洪任都督,立宪党人汤化龙任民政部长。(4)武昌起义后的形势。(1)意义武昌起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这时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举义响应。到11月下旬,在全国24个省中,已有14个省宣告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了军政府。这一形势表明,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这是武昌起义后形势的一个方面。(参考教材51图)。(2)危机武昌起义后形势的另一个方面是各省立宪派和封建旧官僚、旧军官相互勾结,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篡权活动,控制了大部分的地方政权。说明:这种复杂的形势出现说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也预示着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必然。表明封建反动势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与幼稚革命形势从南到北呈逐渐减弱的形势。总体上革命形势南方强于北方,东部沿海强于西部内陆。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和南部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北方要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强大;东部和南部最早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旧经济、旧观念受到欧风美雨的冲击大;东部和南部是西学东渐的直接接触带,新思想、新理论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较高。思考题:从地理角度分析认识民主革命由南到北的空间发展趋势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革命首义地——武汉(整理中国古代史)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水、陆、空交通十分发达,古称“九省通衢”。长江与汉水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部分,通称武汉三镇。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武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近代风云激荡,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近代初期,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有关条款,汉口对外开埠;洋务运动中张之洞在汉阳建立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一举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有“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1921年,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领导工人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922年,江岸车站为京汉铁路全线罢工总指挥部;北伐战争中,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1927年,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策划了“七·一五”反革命事件,同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
(一)历史背景:(二)革命前的准备工作:(三)时机的成熟--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四)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五)辛亥革命的成果、失败、评价(五)辛亥革命的成果、失败、评价Ⅰ:辛亥革命的成果:1.推翻了清朝的反动封建统治:1912年2月12日,宣统,260年2.产生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概况·时间:1912年1月1日(掌握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人物: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诞生·首都:南京·国旗:五色旗·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2)性质:南京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3)临时政府政策内政: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政治方面: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面:改革社会风气外交:·《告各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略讲)革命党人在帝国主义面前又表现出软弱性,企图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实际是一种幻想。他们在纲领和实际斗争中都没有明确的反帝内容,缺乏反帝斗争的勇气,是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典型表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反帝的,他们对受列强欺侮的中国忧心如焚,为中华早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奋斗不息,他们致力于“推翻洋人的朝廷”,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反帝。为什么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鉴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辛亥革命是否有反帝的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A.中华民国主权在民;
B.国内各民族平等;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D.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E.确定国家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否定君主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民主权利体现三权分立原则(3)评价: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目的:企图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1)主要内容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在总统制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同时又兼任政府首脑,拥有较大的权力。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即议会之外,它不由议会产生,而由国民代表用直接或间接的办法选出。总统之下的内阁成员(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不向议会负责,而只对总统负责。总统及内阁只有在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才受议会弹劾。在责任内阁制下,作为国家象征的元首──总统只是处于“虚尊”地位,一般不掌握实际权力;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对于内阁的决定没有否决权,总统发布的法律文书须经内阁副署方能生效。同西方典型的“责任内阁制”相比,《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是一种不彻底的内阁制。首先,总统并不完全是“虚位元首”,而是负责总揽政务。其次,虽然国务员对总统有“副署”制度相牵制,但仅是“辅佐”总统负其责任。(2011年杭州二检,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1)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2分)(1)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2分)用意:强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强调主权在民。(2分)时代要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2分)理由: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和君主专制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2分)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8分)(2)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并为维护民主共和发起“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斗争;倡导移风易俗,并采取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措施;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8分,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教科书(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剪辫运动”的实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要采取剪辫子、改称呼、禁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措施?(4分)(3)实质:是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也是反清革命的举措)。(2分)原因:旧的风俗习惯会阻碍革命。移风易俗会让人们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推动社会进步。(4分)材料五皇帝………加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是怎样“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的?(4分)(4)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等人复辟帝制相继失败;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进攻;五四运动以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的潮流不可阻挡。(4分,讲出1点得1分)(一)原因:(1)帝国主义的支持。帝国主义对南京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2)立宪派、旧官僚乘机进攻;(3)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Ⅱ: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资料:当时同盟会十分涣散,几近瓦解状态,南京政府中的旧官僚立宪派也对革命派施加压力,甚至同盟会中的异己分子如汪精卫也对孙中山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孙中山在此形势下被迫妥协退让。他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拥护共和,可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同时孙中山又提出让位三条件:即南京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新大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新大总统必须遵守参议院即将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革命性的双重表现。(4)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二)经过: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二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孙中山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第三、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1.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地位、性质: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政体变化: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打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经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习俗:改变了生活习俗。国际: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3.结果:
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仅体现在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务,更主要的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4.失败原因:(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的;及袁世凯的两面手段。(2)主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②脱离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③同盟会软弱无力。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没有胜任它的历史使命,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④没有自己的武装。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末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绍兴市201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0)“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11届高三联考,17)史观不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相同。(一)不同的史观有:①文明史观;②革命史观;③现代化(近代化)史观;④社会史观。(二)下面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甲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乙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丙说:“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丁说:“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A.①——甲 B.②——乙 C.③——丙 D.④——丁【答案】D【解析】根据相关所学,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阶级斗争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物史观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革命史观认为,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社会史观指对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社会习俗的历史。据此ABC三项中①------甲、②-----乙、③-------丙搭配不正确,本题选D项。(2011年4月衢州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18)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A.鸦片战争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C.民国成立初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1、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强会学B、保国会C、兴中会D、同盟会CC2、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之间的矛盾C3、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B、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统治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D、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C4、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利益和要求C、没有提出反封建土地纲领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D5、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因为()A、它解决了革命的关键问题--政权问题B、它反映了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望C、它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D、它挂帅了中华民族独立的要求A6、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思想,主要是因为他()A、初步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重要力量B、出身农民,对农民有深切的同情C、认识到消灭封建土地制度是民主革命的一个基本任务D、借鉴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A
第二:1912-1922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从不同派系掌握北京政权的角度看(1912-1928)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内容包括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内容包括北洋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系战败。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内容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内容包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直奉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功,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回东北。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2)含义:是中国近代帝国主义豢养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政治军事集团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资料:袁世凯复辟帝制能够得逞的社会原因?说明: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是民主共和制深入人心一是辛亥革命结束不久,由昔日王公贵族、旧官僚、旧军阀构成的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并且伺机卷土重来;二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未能在中国真正实行;三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得到了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1、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略讲)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
2、二次革命(略讲)(1)原因:·根本原因是袁世凯的独裁与卖国·直接原因是刺宋案袁世凯是“宋案”的幕后策划者,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2)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3)失败原因:·客观是北洋军阀力量的强大。·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力量的涣散。·末能发动和组织群众也是不能取胜的原因(4)影响: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它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无可挽回的最后的失败了。从此南方大的政权被袁世凯所控制。历史进入了袁世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3、护国运动(略讲)(1)原因:内:袁世凯复辟帝制外:签订《二十一条》,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2)结果:在人民支持下,取得了反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胜利。袁世凯在战场失利、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绝望中病死。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起来。(黎元洪继总统,遵约法,复国会)但全国已形成军阀割据混战局面。(3)护国运动的性质:护国运动是一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反袁各派势力,都以维护民国,恢复共和制相号召,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性质。)(4)认识:袁世凯83天皇帝梦的破灭,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从另一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资料:
日本侵占山东(1)背景:日本乘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之机,加紧侵华,推行“大陆政策”,扩张它在中国的权益。企图独占中国。同时利用袁世凯称帝心切,急于取得日本的支持的的心理弱点,抛出了“二十一条”。
(2)双方目的: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是要控制整个中国,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争取日本帝国主义对他的支持,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4)日本的侵略活动
(5)实质: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6)结果: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为了得到日本对自己称帝的支持,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除“二十一条”除第五号部分内容待议之外,接受了其他的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4、第一次护法运动(略讲)5、第二次护法运动(略讲)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时间:1917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结果: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起因: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时间:1920-1922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结果: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总结一: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1912-1922)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第一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借款”
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5月北伐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总结二: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一: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1912年)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12年到1922年)三:与共产党合作反帝反封建(1923年到1925)孙中山在不同时期为挽救中国所进行的探索及经验教训。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形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领导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号召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此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反清斗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孙中山曾一度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希望在《临时约法》的约束下,袁世凯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主共和。但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使孙中山认清了其反动面目,他揭起了武装反抗北洋军阀的旗帜,领导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但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特别是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此后孙中山开始了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与共产党合作反帝反封建: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陷入了迷茫,这时他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社会贫弱黑暗的根源,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以沉重地打击。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不愧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复习回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第二:1912-1922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原因:1、政策的引导(1)清末的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工商业的政策与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新式工业的积极性和实业救国的热忱;(3)北洋军阀政府的鼓励。2、“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交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又因它们出于战争的需求,忙于武器生产,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日货)
(二)、发展概况
1、时间:一战期间2、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其他工业也有不同程度发展。
3、两大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
4、代表性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几点说明:“发展”是指建厂数和资本额而言。“短暂”,是指好景不长。就在这一短暂发展时期,日、美并未放松对华经济掠夺,所以中国民族工业并未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三)、结果: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不堪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1923—1924年间民族资本主义陷入萧条(四)、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但总的来说,仍然很微弱)。强列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2、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起来,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996年上海高考卷)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分析:本题以“近代工业”为切口,考查再现历史线索和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区分“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两个概念,以明确答题范围。近代工业包含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基本线索:①1840年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②1861年起,洋务派(或官僚)兴办“自强”(或军事)工业,进而兴办“求富”(或民用)工业;从1870年开始,有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③1895年(或《马关条约》签订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处境艰难;④1914-1918年(或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②北洋政府的鼓励;③“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④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⑤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⑥上述因素刺激了中国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8、史学家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9世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机会对中国政治有何影响?谈谈你由此得出认识。答;原因: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所以对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所以先天不足;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继续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特别是《马关条约》规定外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更是直接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影响:1、19世纪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民主派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另一方面,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促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化。认识:1、只有推翻三座大山,中国的民族工业才能发展;2、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3、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代表,必然成不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4、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的变革和进步。9、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后存在哪些进步的政治倾向?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各阶层在这些政治倾向上表现出怎样的分岐和一致性?试结合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的有关史实加以分析说明?答:1、进步的政治倾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2、分岐:A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变法维新,兴民权,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B、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主张借鉴英法美经验,实行三民主主义,以爆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革命派同维新派有历史渊源的立宪派围绕着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斗争的手段以及对待封建土地制度的态度发生了争论,进一宣传各自的思想。3、一致性: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革命运动,先后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进步斗争的主流。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发展史)
第二:1912-1922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探索史)第一:1901---1912年:辛亥革命(争取民主共和)(探索史)第四:新文化运动(探索史)背景直接原因:思想:经济: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资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起人民的反对兴起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内容前期后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专制迷信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时期)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评价(见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性质:___反对____的斗争,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评价局限性:2、动摇的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重要的功绩)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5、推动了中国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性6、后期传播马’成为了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最深刻的影响)3、弘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2010·福建文综17)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2010·海南单科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2010·北京文综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3章结缔组织课件讲课资料
- 更年期用药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开展三责两对标教育活动培训资料
- 2024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阳春市中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门窗安装工程质保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版不履行离婚协议赡养费追偿起诉状3篇
- 2024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湖北省石首楚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研报告
-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电子病历解读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合法退婚协议书模板电子版
- 三化一稳定严进严出专案报告
-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GB/T 44133-2024智能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导则
- 尼日利亚变电站电气施工组织设计
- 关于退款协议书范文
- 决战期末全力以“复”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动员主题班会
- 《柴油加氢培训包》课件-9 柴油加氢设备-加氢反应器常见的损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