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_第1页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_第2页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_第3页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_第4页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2/4/2023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2/4/20232一、安全生产方针的由来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4/20233二、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安全第一生命观协调观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河南省井陉煤矿时指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生存观2/4/20234二、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预防为主江泽民同志:“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2/4/20235综合治理二、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综合治理就是要运用好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文化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着手,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第一,重在预防,综合治理是关键。

2/4/20236三、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措施

三个方面、五个必须、十个纳入三个方面是:加强科学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科技装备、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五个必须是:①安全第一方针必须认贯彻执行十个纳入并认真落实,坚决照办;②必须遵守规程;③上级安全指令或命令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任何人不能各行其是,不听号令;④在体制改革中,各级安全监察机构必须加强,不能削弱;⑤煤矿生产安全费用必须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保证安全投入。十个纳入是:

①纳入各级领导议事日程;②纳入企业各项计划;③纳入科学技术管理轨道;④纳入治矿、治队、治班组工作中;⑤纳入干部考核中;⑥纳入评比竞赛条件中;⑦纳入奖励中;⑧纳入经济包干合同;⑨纳入职工代表大会内容;⑩纳入监督检查中。2/4/20237①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与培训并重”的原则的内涵,以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指示和规定等。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以此作为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区队工作的准则。②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带头作遵章守纪的模范。在煤矿安全生产区队工作中,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③坚持经常深入现场,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煤矿安全生产区队工作负起责任。发现不安全问题,一定监督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如果发现有造成事故的紧急情况,要令其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另行处理。④对事故追查要支持“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追究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⑤对生产一定要坚持“三不生产”原则,即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四、煤矿区队人员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要求2/4/20238安全生产责任制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讲话中强调指出:“抓好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是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2/4/20239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含义概念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要求,建立的各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依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法规范围: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2/4/202310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意义目的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调动各级人员、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4/202311意义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意义落实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要求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矿山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4/202312建造泸定桥时,每个铁环都有打造者的印记,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2/4/202313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总体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符合法规协调一致可操作有组织保证有监督检查2/4/202314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核心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横向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纵向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单位主要负责人建立健全责任制,组织制订规章制度规程,保证投入实施,督促、检查安全消除隐患,组织制定、实施预案,及时、如实报事故。

单位其他负责人

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2/4/202315

岗位作业人员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单位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

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按照本机构的职责,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本机构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职能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班组长

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督促本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4/202316五、区队人员的岗位职责(1)负责日常生产的组织和指挥,按班、日、旬、月完成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开拓进尺、重点工程、洗精煤等各项生产计划。(2)负责召开区队会、生产会、平衡会,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检查本区队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凡是涉及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有权对本区队进行统一管理,行使职权。2/4/202317(3)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正规操作规程组织指挥生产。对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有权下达指令,并督促有关人员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区队应根据领导指示,组织有关部门,调动所需人力、物力,积极进行抢救,并组织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的工作。(4)及时掌握生产趋势和分析生产动态,对生产薄弱环节,采掘工作面接替和采掘工出勤率等进行专题分析。对生产完成情况为定期编制生产日报、旬报、月报,提出生产情况分析资料。五、区队人员的岗位职责2/4/202318(5)检查生产准备工作情况,帮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做好生产准备工作,保证水平接续、采区接续、工作面接续等采掘衔接计划的实现;检查“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的可采期,保证生产能力相对稳定。(6)检查本区队主要设备的使用情况,与机电部门一起督促各生产单位合理地利用设备和做好设备检修工作。(7)检查物资、设备的到货和准备情况。及时检查和调节生产过程中的物资供应情况,通过供应部门和仓库,经常了解和掌握本区队主要材料的正常储备和特殊设备的数量。五、区队人员的岗位职责2/4/202319五、区队人员的岗位职责(8)组织均衡生产。平时要抓好各班生产和月初、季初的生产。搞好综合平衡,及时组织以超补欠。与有关部门配合,及时解决影响均衡生产的问题,并进行督促、检查、落实,保证生产有秩序、安全地进行。(9)了解和掌握综采、高档普采、普采、综掘工作面的准备、安装、使用和日常生产情况,提高机械化水平。协助有关部门和采掘队开展竞赛,提高单产单进水平。2/4/202320(10)经常深入实际,深入采掘第一线,调查研究、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生产变化的趋势,及时向企业领导人提出专题报告或建设性意见,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11)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及时掌握质量、效率、主要材料、成本、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提供给企业领导人参考。(12)建立完善的原始记录,按时填写图表和牌板及时上传信息。区队资料要定期归档保管。五、区队人员的岗位职责2/4/202321(13)负责执行领导区队值班岗位责任制,以及业务部门负责人轮流区队值班制。(14)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对领导指示及时检查贯彻执行情况。对基层反映的生产活动情况以及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如实地、迅速地上报。(15)加强区队业务建设。开展区队业务竞赛,不断提高区队工作质量。五、区队人员的岗位职责2/4/202322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2/4/202323一、概述1、立法简要经过时间名称部门上报时间1981年3月《劳动保护法(草案)》原国家劳动总局1987年5月1996年4月《劳动安全卫生法(草案)》原劳动部和原国务院法制局1998年《职业安全法(草案)》国家经贸委1999年12月21日2001年《安全生产法(草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年6月29日2/4/202324(1)各类伤亡事故居高不下,重大、特大事故不断发生(2)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不规范,纪律松弛,管理不严2、《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社会背景1).非公有制企业增多,国家对其安全生产条件没有明确的、严格的、具体的法律规范。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缺乏法律规范,基础工作薄弱3).安全投入严重不足(3)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有关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三违”现象严重(4)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落实(5)现有安全生产的立法难以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需要

2/4/202325①有利于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②有利于改变我国人权状况;③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④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⑤有利于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管;⑥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⑦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⑧有利于制裁各种不利于安全的违法行为。3、《安全生产法》的立法意义2/4/202326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专项监管相结合的体制。两结合的监管体制三大目标三个调整范围四个责任对象五个运行机制

七项基本法律制度二、《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内容和制度———目标机制层面①保障人民生命安全②保障财产安全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①必须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②必须是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活动。③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没有特别规定的,适用本法。①政府责任方,即各级政府和对安全生产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②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方;③从业人员责任方;④中介机构责任方。(1)政府监管与指导(通过立法、执法、监管等手段);(2)企业实施与保障(落实预防、应急救援和事后处理等措施);(3)员工权益与自律(八项权益和三项义务);(4)社会监督与参与(公民、工会、舆论和社区监督);(5)中介支持与服务(通过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方式)。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③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④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⑤安全中介服务制度;⑥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2/4/202327三大对策体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六项责任从业人员的八项权利从业人员的三种义务四种监督方式安全监管部门的三大职权安全监管部门及监督检查人员的五项义务三十八种违法行为

十三种处罚方式三、《安全生产法》的保障措施和方法———技术方法层面2/4/202328

安全生产三大对策保障体系第一是事前预防对策体系。第二是事中应急救援体系。第三是建立事后处理对策系统。2/4/202329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的六项责任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作了专门的规定:(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4)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4/202330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保障的八大权利1、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2、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3、批评权和检举、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4、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5、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6、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要求赔偿的权利;7、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8、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2/4/202331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保障的三种义务1、自律遵规的义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自觉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义务,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3、危险报告义务,即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2/4/202332我国安全生产的四种监督方式《安全生产法》以法定的方式,明确规定了我国安全生产的四种监督方式:第一是工会民主监督,即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第二是社会舆论监督,即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第三是公众举报监督,即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第四是社区报告监督,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2/4/202333

安全监管部门的三大职权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具有以下三项职权:第一是现场调查取证权,即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单位不得拒绝,有权向被检查单位调阅资料,向有关人员(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了解情况。第二是现场处理权,即对安全生产违法作业当场纠正权;对现场检查出的隐患,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的职权;责令紧急避险权和依法行政处罚权。第三是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其对象是安全设施、设备、器材、仪表等;依据是不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条件是必须按程序办事、有足够证据、经部门负责人批准、通知被查单位负责人到场、登记记录等,并必须在15日内作出决定。2/4/202334

安全监管部门及监督检查人员的五项义务

《安全生产法》除规定了安全监管部门和监督检查人员的权利外,还明确了其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一是审查、验收禁止收取费用;二是禁止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指定产品;三是必须遵循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的执法原则;四是监督检查时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五是对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业务秘密尽到保密之义务。2/4/202335三十八种违法行为政府及监管部门可能的违法行为有5种;生产经营单位可能的违法行为有30种;中介机构可能的违法行为有1种(出具虚假证明);从业人员可能的违法行为有2种2/4/202336十三种处罚方式对政府监督管理人员有降级、撤职的行政处罚;对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令改正、责令退还违法收取的费用的处罚;对中介机构有罚款、第三方损失连带赔偿、撤销机构资格的处罚;对生产经营单位有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整顿、经济罚款、责令停止建设、关闭企业、吊销其有关证照、连带赔偿等处罚;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有行政处分、个人经济罚款、限期不得担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降职、撤职、处15日以下拘留等处罚;对从业人员有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的处罚。无论任何人,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2/4/20233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已经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2007年4月9日2/4/202338“四年磨一剑”——李毅中2002年《安全生产法》第73条”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组织起草,2004年总局多次审查修改。2005年征求意见,2006年修改草案,年底报审。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4月9日温家宝签署第493号国务院令公布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2/4/2023391、立法的背景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基础法规:2部行政法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1.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2.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面临严峻的形势;3.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4.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4/202340存在6个问题1.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法规不完善(1)事故等级界定不统一;(2)事故等级界定法规解释矛盾;(3)事故批复内涵和程序规定不清。2.事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的情况屡有发生3.事故调查组织形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4.事故调查效率低5.处理事故“四不放过”原则执行不到位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交叉“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2/4/202341

2、《条例》的4个原则1.确立了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要坚持“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2.强调了“四不放过”原则。3.加大了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的力度,体现了“依法治安、重典治乱”原则。4.实现了立法与相关立法以及相关执法部门职责的“和谐统一”原则。2/4/2023423、《条例》的基本框架与定位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第493号令: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三章事故调查第19~31条,共13条(最关键的一章)第四章事故处理第32~34条,共3条(事故处理的批复)第五章法律责任第35~43条,共9条(违法及其罚则)第六章附则第44~46条,共3条(适用范围的补充及实施时间)第二章事故报告第9~18条,共10条(主要对事故单位的要求)第一章总则第1~8条,共8条(总体要求)配套法规、规章和规定2/4/202343(1)突出了6个“最”在我国目前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该条例突出了六个“最”:1是《安全生产法》最重要的配套法规之一;2是制定过程耗时最长的法规(前后用了四年时间);3是涉及部门最多的法规;4是制定过程中讨论最激烈的法规;5是总局投入精力最多的法规;6是经济处罚力度最大的法规。2/4/202344(2)条例的特点

归纳为六性:一是广泛的适用性,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都适用本条例。二是详细的程序性,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批复等程序做了详细规定。三是具体的操作性,事故发生后上报的内容、事故调查组组成单位、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事故调查报告内容、处罚等等。四是严格的时限性,事故发生后上报时限、事故调查时限、批复时限。五是恰当的衔接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六是处罚的严厉性,条例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中介机构及其有关人员,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及其有关人员,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以及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导致发生事故等行为,都规定了力度较大的处罚措施。2/4/202345(3)条例的定位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条例是一部最严格的程序法;二是,条例是一部最具体的组织法;三是,条例是一部最严厉的处罚规定;四是,条例是最全面的责任追究;五是,条例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六是,条例是一部最重要的行政法规。2/4/202346(4)配套法规已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六)》《两高院的司法解释》《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即将颁布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党纪处分的解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19条)生产安全事故行政处罚暂行规定(14条)……………2/4/2023474、立法目的和依据立法目的(3个)1、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2、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3、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立法依据1.《安全生产法》2.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消防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民用航空法》《建筑法》《铁路法》《公路法》等。2/4/2023485、条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于:(1)未遂事故等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事件(社会治安案件、刑事案件)、自然灾害、医疗事故等自然原因(包括不可抗力)或人为破坏造成的事故;(3)三类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4个适用情况:

普遍适用:第2条第一款的规定

排除适用:第2条第二款的规定

衔接适用:第45条的规定

选择适用:第44条的规定第一款的规定

参照适用

:第44条的规定第二款的规定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国务院或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调查处理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2/4/2023496、事故的划分划分依据: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

划分原则:适合国情、统一口径、提高可比性、有利于科学分析、有利于科学管理事故类别死亡人数x重伤人数y直接经济损失z一般事故x<3y<10z<1000万元较大事故3≤x<1010≤y<501000≤z<5000重大事故10≤x<3050≤y<1005000≤z<1亿元特别重大事故x≥30y≥100z≥1亿元2/4/202350(1)伤亡的界定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者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亦即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事故中死亡人员依据公安部门或相关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认定。事故发生时刻起30日内死亡的计算事故死亡人数。2/4/202351(2)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伤亡支出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伤亡赔偿费等;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财产损失赔偿费用、事故调查处理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2/4/2023527、事故上报的总体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2/4/202353(1)及时、准确、完整及时:事故上报的时限要求,本条规定的关键是在于要及时;准确:客观上报,内容要准确;不能夸大,不能缩小;完整:全部上报,内容要完整;不得部分上报,部分不报。2/4/202354(2)迟报、漏报、谎报、瞒报迟报:不按规定的时间要求报告事故情况,拖延塞责,事故报告不及时的情况;漏报:事故上报内容不完整,只上报部分情况,非主观遗漏应当上报的部分未报的情形;谎报: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如实(故意夸大或缩小)报告事故情况;瞒报: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不进行上报,隐瞒发生事故的情况。2/4/202355(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地方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其他单位和个人。阻挠和干涉的行为——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藏匿有关证据、隐匿有关事故情况、拒绝接受询问、拒绝提供事故情况与资料、干涉事故性质的认定和事故责任的确定、干涉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等。2/4/202356(4)举报违法行为第八条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举报——谁举报?举报谁?向谁举报?举报什么?谁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举报谁?——违法人员(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事故报告中违法、有关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违法)向谁举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内容要真实,不得谎报,甚至诬告、陷害有关单位和人员。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8类20种)2/4/2023578、事故报告程序、时限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正常情况下关键是立即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下越级上报)2/4/202358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二安”部门事故现场——事故具体发生的地点、事故能够影响和波及的区域。有关人员——事故负伤者、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事故波及区域的有关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与事故有关的其他负责人报告时限——立即、1小时“二安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立即1小时2/4/202359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二安”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采取抢救措施逐级上报事故通知有关部门4个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特大、重大事故省自区直市“二安”部门设区的市

级“二安”部门国务院的“二安”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事故单位2/4/202360情况紧急时—灵活理解,比如单位负责人联系不上、事故重大需要政府部门迅速调集救援力量等情形。越级上报的关键是“必要时”—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时,情况非常危急,事关重大,必须越级上报的情况。新情况——次生事故、二次事故、救援人员伤亡、受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的死亡等。1小时县级市级直辖市自治区省级国务院越级上报逐级上报(每级2小时内)补报(生产事故30日/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7日)事故现场人员一般事故较大事故特大、重大事故事故单位负责人立即情况紧急时:2/4/2023619、事故报告的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单位名称、行业、经济类型、产品及危害特性、规模、隶属关系、单位法人、联系人、联系方式等。2、事故简况——事故发生的准确时间、详细地点、当时的事故现场状态等。3、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事故发生的持续时间以及状态。4、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或失踪人数、初步估计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控制措施、抢救措施、救援措施。6、其他情况。2/4/20236210、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报后怎么办?第十四条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启动预案、组织抢救;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严禁救护过程中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4.注意保护现场。2/4/20236311、上级领导接报后怎么办?第十五条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接报事故的地方人民政府和“二安”部门负责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辞不去或拖延前往。(否则按失职、渎职给与行政处分)2/4/20236412、发生事故报告后现场人员怎么办?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保护好事故现场,保全事故证据)2/4/202365事故有关单位和人员

保护好事故现场,保全事故证据1.迅速封闭事故现场——录像、照相、画图、记录事故现场情况2.注意观察死难人员——遗体上的痕迹和姿势3.寻找事故目击者4.妥善收集和保存事故现场的物资——物件、残骸、痕迹、文件、遗体等物证。2/4/20236613、对发生事故后逃逸的怎么办?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公安机关——一是为了消除障碍,尽快查清事故原因,查明责任;二是体现了国家对事故犯罪决不姑息,严厉打击的力度。依据——《刑法修正案(六)》、两高院的司法解释2/4/20236714、举报制度

第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1.建立值班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网址,可匿名也可具名举报;2.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书面调查或实地调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发现并查处迟报、谎报、瞒报、漏报。2/4/20236815、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事故类别直接组成调查组授权委托特别重大事故国务院有关部门---------重大事故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较大事故设区的市级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一般事故县级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无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政府-----------事故单位这里的“有关部门”应根据事故的类型和部门的管理职责决定,一般情况下为“二安部门”1个府+2个部门+2个机关+1会+1院+1家2/4/202369第二十九条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效率的要求:①第5条:事故的调查处理要相互配合②第22条:事故调查组的组成要精简效能③第29条:报告的提交要按时④第32条:报告的批复要按时“特殊情况下”是指事故等级较高、事故现场不能及时勘查、事故原因一时不易查清、事故责任认定需要大量调查工作等,如煤矿爆炸等。延长期限要经政府或授权进行事故调查部门批准,延长期限可以是10日……20日……60日。2/4/202370煤矿重大事故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调查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委托调查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指定。2/4/20237116、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责任主体和期限1、批复责任主体——人民政府劳动部门→国家经贸委→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政府

2、批复期限地方政府批复:一般(县)、较大(设区的市)、重大事故(省)—15日国务院批复:特大事故—30日→30日原来规定:伤亡事故——90日、特殊情况——180日特大事故——30日、特殊情况——60日→安全部门批复事故性质的认定→监察部门批复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2/4/20237217、事故处理(处分、处罚)的规定“有关机关”——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或公安机关行政处罚7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处分6种——警告;记过或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党纪处分5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罚款——依据《条例》和及其2个暂行规定事故单位的内部处理——依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2/4/20237318、对事故单位的事故后要求第三十三条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4/20237419、公布事故处理情况的意义和作用第三十四条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1.是公众知情权的具体体现和要求;2.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意识;3.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4.可以促使安监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事故单位,进一步增强责任心,认真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4/202375法律责任

20、

8大类20种违法行为

适用于单位、个人、机关、部门、中介机构2/4/202376类别违法行为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第一类1.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2.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3.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依法给予处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说明1.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公司制单位的董事长、执行董事、经理;非公司制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2.上一年年收入:国有单位的—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收入总额;非国有单位—经地方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收入总额。2/4/202377类别违法行为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治安的构成犯罪的第二类4.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5.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6.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7.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8.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9.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依法给予处分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4/202378类别违法行为事故性质事故单位第三类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发生一般事故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生较大事故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生重大事故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生特大事故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2/4/202379类别违法行为事故性质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第四类(10.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发生一般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依法给予处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生较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发生重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发生重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2/4/202380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隐患;5.组织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4/2023812个注意的问题1、如果主要负责人已经履行了安全生产管理责制,事故仍然发生的,是否依据本《条例》应当追究责任?2、如果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了安全生产管理责制,但未导致事故发生的,是否依据本《条例》应当追究责任?2/4/202382类别违法行为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构成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第五类11.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12.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13.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14.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依法给予处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4/202383类别违法行为事故单位事故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中介机构构成犯罪的第六类15.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6.提供虚假证明的-------------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这样的领导,潜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安全意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具备了相当的能力之后,才能担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任。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营业执照等资格罚(行为罚、能力罚)2/4/202384类别违法行为事故调查人员构成犯罪的第七类17.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18.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4/202385类别违法行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第八类19.故意拖延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20.拒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由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罚款的行政处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2/4/202386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公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1991年2月22日公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同时废止。2/4/20238722、最后对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是,单位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之内上报,不要拖延,导致加重处罚。二是,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积极组织事故抢救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三是,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接受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为事故调查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四是,按照事故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五是,对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举报。六是,对处罚认为不当有权提出复议。2/4/2023881992年11月7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矿山安全法。共八章50条。立法目的《矿山安全法》①为了保护矿山生产安全②防止矿山事故③保护矿山职工的人身安全④促进矿山业的发展2/4/202389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矿山建设的安全保障第三章矿山开采的安全保障第四章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第五章矿山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第六章矿山事故处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

2/4/202390《煤炭法》于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通过,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煤炭法。共八章81条。立法目的: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行业的发展

《煤炭法》2/4/202391《煤炭法》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与煤炭建设第三章煤炭生产与安全管理第四章煤炭经营第五章煤矿矿区保护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

2/4/202392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主席令第60号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分七个部分: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职业病防治法》2/4/202393

1986年3月19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正。共七章53条,包括总则矿产资源勘查的登记和开采的审批矿产资源的勘查矿产资源的开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法律责任附则《矿产资源法》2/4/202394《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1、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2/4/202395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劳动法》规定: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劳动安全卫生务件及劳动防护用品《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4·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劳动法》中提出了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的处理制度。2/4/202396

5、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劳动法》规定: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6、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2/4/202397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了对《刑法》的新一轮修订。1、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在《刑法》中,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分为以下几种: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关于安全生产设施与条件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关于消防责任事故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刑法》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2/4/202398新修订的《刑法》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犯罪行为处理的力度。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犯罪最高刑由7年提高到15年刑法修正案(六)将刑法关于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规定,修改为“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负责人表示,这样修改,使得此类犯罪的处罚力度大大增加,最高刑由过去的7年提高到15年。刑法第135条修改为: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2/4/202399

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关于玩忽职守犯罪和滥用职权犯罪行为的规定关于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行为的规定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刑法第139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139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2/4/20231002000年11月7日以国务院第296号令颁布,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煤矿安全监察制度、权利、地位、职责、监察内容、行政处罚种类、工作原则及与政府的关系等,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的煤矿安全监察的行政法规,是依法监察的法律武器,填补了煤矿监察法规空白,对于依法治矿、促进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该条例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