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组专项基础练1.(2023·陕西商洛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过程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先提出立宪议会主张,然后鼓吹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因此,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没有带来欧式的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民族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的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这个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孙中山给人民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个基本政治权,可是人民的主权是由国家行使的。——摘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1)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与17、18世纪欧洲相比,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2)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解析第(1)问,顺序、内容两个层面归纳。其有关信息可以从两段材料中获取。第(2)问,从材料第二段“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说明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说明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答案(1)不同:(进程)欧洲是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宪政民主运动。中国是宪政民主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内容)欧洲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民主宪政。中国则主张先建立民主宪政,再实现个人解放;提倡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主张国家平等,国家行使人民主权。(2)原因: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进化论思想影响。2.(2023·河北邢台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梁启超的生平大事记1884年,12岁考中秀才1889年,17岁考中举人1891年,19岁接受康有为思想学说并走上维新的道路1895年,23岁协助组织“公车上书”,负责编辑《中外纪闻》1896年,24岁创办《时务报》,撰写《变法通议》1898年,26岁参与变法,负责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政变后流亡海外1902年,30岁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1901~1902年撰写《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倡导“史学革命”1913年,41岁出任中华民国司法总长1915年,43岁协助蔡锷策划武力反袁,发起护国运动1918年,46岁赴欧游学,目睹战后欧洲,反思西方文明,主张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19年,47岁参与五四运动,反对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2~1929年任职清华大学;病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说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2)结合材料概述梁启超政治观念的发展变化,述评梁启超的政治生涯。解析第(1)问,分析时代背景一是注意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转型等角度分析;第(2)问,总的思路是运用分阶段的方法展开评价:戊戌变法时期、护国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注意述和评的结合,既要看到梁启超政治观念和活动的与时俱进,又要分析后期思想滞后的根源。答案(1)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确立了工业文明的主导地位;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交流、融合加强;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逐渐衰落,逐渐融入到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资本主义制度在多国确立,反封建、求民主的进步思想成为大势所趋。(注意从世界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的变化和转型来考虑)(2)梁启超的政治观念与政治实践由积极倡导君主立宪发展到以武力手段反对复辟帝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五四期间的积极表现更能说明梁启超是一个爱国者;但固守君主立宪和中国传统文明,也显示了他思想滞后的一面。3.(2023·陕西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梁启超自美洲考察归来后,……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说:“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排满革命,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上述材料均摘自于《从〈新大陆游记〉看梁启超思想的突变与还原》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1)依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解析第(1)问中的变化,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势不得不攻满洲”、“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按照“由……到……”的格式归纳答案,注意提取出全部信息;变化原因依据“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排满革命,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来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第三次请愿”“吾辈公决秘谋革命……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联系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评价。答案(1)变化:从主张革命到反对革命,由倡导民主共和制到提倡君主立宪。原因:长期专制统治使国民素质低下;缺乏自治能力,缺少公共道德;中国社会现状下民主共和的时机不成熟。(2)作用: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了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B组深化提升练1.(2023·河北石家庄教学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洛克《政府论》材料二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的。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这新的政府,必须是建立在这样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并且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组织它的权力机关,就人民看来那是最能够促进他们的安全和幸福的。——[美]《独立宣言》(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体现的洛克的思想原则。(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从自然法原则、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和分权思想等方面归纳。第(2)问,“不同之处”,可从两者的思想侧重点思考;“原因”可以结合美英两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回答。答案(1)原则:自然法原则(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有限政府(分权制衡)。(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2)不同:洛克强调人的生命权和财产权;《独立宣言》强调人的生存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原因:洛克的自然法原则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专制、实行民主法治的要求;《独立宣言》适应了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独立宣言》除受洛克思想的影响,还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2.(2023·辽宁五校协作体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次吾党改组,志在将本党势力在中国内地各省尽力扩充。向来本党势力多在海外,故吾党在海外有地盘、有同志,而中国内地势力甚为薄弱。所以吾党历年在国内的奋斗,专用兵力……以兵力奋斗而胜利者,已有三次。但三次之成功,皆不能达革命之目的。是兵力虽成功,而革命仍未成功,因为吾党尚欠缺力量之故所欠缺者是何种力量?就是人民心力。当时中国人民不赞成革命,多数人民不为革命而奋斗。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故此次吾党改组唯一之目的,在乎不单独倚靠兵力,要倚靠吾党本身力量,就是人民的心力。材料二吾党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人民的心力与兵力,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但两者之间,究竟应以何者为基础?应以何者为最足靠?自然当以人民的心力做基础,为最足靠。若单独倚靠兵力,是不足靠的,因为兵力胜敗无常。吾党必要先有一种基本力量做基础,然后兵力有足靠之希望。……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以兵力奋斗而胜利者,已有三次。但三次之成功,皆不能达革命之目的”。请以第一次为例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如何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对当时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注意说明类题目的回答,可以结合辛亥革命的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三次革命是什么?结果怎样?第(2)问,第一小问,实际回答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思想,第二小问,主要思考其对政治革命活动的影响。答案(1)第一次:武昌起义,推翻满清,建设共和。但由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2)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2023·江西南昌十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力。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法国《人权宣言》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根据材料一,《人权宣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与其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体现了什么原则?(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被称为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一、二关键信息“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临时约法》除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此外,还有“临时大总统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办公室装修与家具采购一体化合同范本3篇
-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六篇
- 小班清明节语言课程设计
- 自控课程设计校正概论
-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项目
- 电子钟课程设计微机原理
- 智能榨汁机课程设计
- 2024综合安全生产年终个人工作总结(30篇)
- 《高科技武器》课件
- 2024年职业技能鉴定中级题库
- 土建定额培训课件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3:“6策划-6.2创新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雷泽佳编制-2025B0)
-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毕业设计(论文)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
- 帆软BIFineBI技术白皮书
- 绞车斜巷提升能力计算及绞车选型核算方法
- 6_背景调查表
- 毕业设计(论文)矿泉水瓶吹塑模设计
- 在离退休老干部迎新春座谈会上的讲话(通用)
- 围挡计算书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