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3讲百家争_第1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3讲百家争_第2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3讲百家争_第3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3讲百家争_第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3讲百家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讲百考点范围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科技成就汉字与书画文学成就戏曲艺术

┃江苏卷五年命题统计┃考查角度(2013·江苏单科春战国时期儒家的政治主张(2014·江苏单科,1)董仲舒儒与原始儒学的比较(2015·江苏单科,21)理发展的原因及其作用(2016·江苏单科,5)李贽的思主张(2013·江苏单科儒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014·江苏单科,3)唐宋时期印刷术成就(2013·江苏单科,2)中国古代字的演变(2015·江苏单科,3)汉赋的特及其体现的社会特征(2012·江苏单科,《经》的内容及特点第33讲百争和代学

题型与分值非选择题,分选择题,分非选择题,分选择题,分非选择题,12分选择题,分选择题,分选择题,分选择题,分江苏考试说明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争鸣;(3)儒思想的形成。汉儒学:(1)董舒的思想主张(2)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知识点一百争鸣1.背1

(1)经济:生产力进步,经济迅速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2)政治: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争霸,国家分裂。(3)阶级:阶级结构变化;“士”的壮大和活跃。(4)文化:私学兴盛,学术下移。2.早儒学①政治: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克己复礼”和“德治”。(1)孔子②哲学: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③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范有仁、义、礼智四种。(2)孟子”的学说及“民君轻”的原则。“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3)荀子的思想。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

3.其主要学派学派

代表

主要内容

历史影响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老子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道家

国寡民”社会庄子李悝商鞅

天道、自然无为、“齐物”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奖励耕战、废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

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法家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韩非

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异则备变”“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节

制政权的工具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墨家

墨子用等主张;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大

湮没失传知识点二罢百家1.背(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董舒的主张(1)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理论。(2)主张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3.汉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3

(2)政治上:重用儒生。(3)教育上:设立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确立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4.影(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考向一儒的思想主张[史研读]史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史料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足以畜妻子乐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史料三筐箧已富府库已实百姓贫夫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王制》1.史一反映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是“仁”,强调“仁者爱人”。2.史二中孟子从“制民之产”以事父母”“以畜妻子”几个方面强调给予百姓一定生4

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巩固统治基础。3.史三说明荀子认为府库充实百姓贫穷政会很危险出百姓生活的关注。1.依三则史料归纳儒家民本思。提示: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2.综上述三则史料,谈谈你对家“民本”思想的认识。提示: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实施德政。[史归纳]1.儒的民本思想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不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2.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的社会原因(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大变革,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法封制逐渐崩溃;诸侯争霸,各国诸侯为争雄竞相招揽人才。(3)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4)阶级上: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5)思想文化上专文化阶层“士”崛起;私学兴起。总之觉醒根源于社会大变革,大变革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命分析]考法1从步阶层出现的角度命题。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促使了士阶层的崛起。士阶层作为一个一个承担文化使命的阶层着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政文化活动中保有自由的意识,最终促成了百家争鸣的出现。解题时应结”阶层崛起的时代背景和作用来分析。考法2从会转型角度命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制崩溃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解题时应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及其历史背景分析。5

1.(2017·江苏徐州模拟)春时,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官府的局面,A正确兴办私学对教育的发展,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度关系不大;故B错误;动摇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破坏,故项错误;儒家思想不适应于在战争年代统一的思想,故D项错。答案A2.(2017·江苏宿迁模拟)民本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中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A.民畏死,奈何以死惧之B.民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人于水监,当于民监解析材料“民可使由之可知之”说明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可民众尽知我所指导之用意所在,体现不出民本思想,故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考向二诸百家主要治国理念及现代价值[史研读]史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史料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史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6

1.史一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不扰民,就能治理好国家,核心是“无为而治”。2.史二强调“为政以德”,是仁”在政治上的表现。3.史三中“圣人执要”即实行主专制,体现了法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思想。1.根上述三则史料归纳道家、家和法家的治国理念?提示: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中央集权”。2.依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析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提示春战国,社会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而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却适应了时代要求。[史归纳]1.百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主张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推崇“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主张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2.诸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命分析]7

考法1从会发展趋势角度命题。战国中后期,伴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社会呈现出统一的趋势一实反映在思想上是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和儒家的“礼法并用”题时需要结合具体材料来分析。考法2从会主流思想角度命题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现了公平和公正的思想,至今仍闪烁光芒。解题时需结合时代背景认识其价值。考法3从本思想角度命题孔子的仁政的“民贵君轻”子的“君舟民水”实质都是一种民本思想。解题时从其内涵和本质方面进行分析。1.(2016·江苏泰州质检)战国中期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复礼C.民君轻

B.礼兼用D.选举能解析“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想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项确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主张时间是“战国中后期”项误民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错误贤能”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也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D项误。答案B2.(2013·江苏单科21)家训宗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端由于此。即同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根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8

解析考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阐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据材料信息归结根本:孝弟悌也其余思想主可从治国理论上归结。(2)问,主要内容据材料二主要从家族、宗族、乡里关系上归结。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为政以以德治民或德;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考向三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史研读]史料一《秋大一统者天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史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受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史料三天为君而覆露之为而持载之为夫而生之为妇而助之为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1.史一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史二体现了“君权神授”“人感应”的主张。3.史三体现了“三纲”的处世准,维护了社会秩序,但也充满了封建等级与保守意识。1.依史料一中董仲舒的论述,出其思想特征。提示: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对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结合史料谈谈你的看法。提示从质上讲是种封建制主义文化政策,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但从维护封建统治角度看,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巩固了国家统一。[史归纳]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1.内(1)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使皇权带有了神秘的色彩。9

(2)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3)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影(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命分析]考法1从会发展角度命题。汉代儒学是在继承先秦儒学、吸收黄老之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呈现出外儒内法的特点。解题时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考法2从仲舒新儒学内容的角度命题。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有“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罢黜百家尊儒术”等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关键词来分析和掌握董仲舒思想的内涵。1.(2017·江苏宿迁模)“儒学神学化儒宗教化孔教主化的进程为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历史现象开始()A.春战国C.宋

B.西D.明答案B2.(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表明,董仲舒()A.继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10

C.背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据题干始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董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董仲舒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题的话题没有涉及到仁爱思想故项错董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于德治并没有摒弃于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D项误。答案B考向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2017·江苏南京摸底)战国时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想属于)A.儒C.道

B.墨D.法解析该思想反对“大国之攻小”,主张非攻;反对“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张爱家的仁爱是有差别的爱同于无差别的兼爱这符合墨家主张,故B项确。答案B2.(2016·江苏无锡质检)秦汉以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______成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大受好评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____则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地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______在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11

A.儒、道家、墨家、法家C.儒、道家、法家、墨家

B.法、儒家、道家、墨家D.儒、法家、道家、墨家解析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法家厉行严刑峻法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古代中国统治者治国一般是外儒内法,道家无为,消极遁世,墨家在战国时期是显学,但之后逐渐凋零,故D项正确A、B项错误。答案D3.(2016·江苏南通扬、泰州调)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使足以事父母以畜妻子终身饱年免于死亡驱而之善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无而治C.以为本

B.兼非攻D.礼典制解析

材料信息“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故民之从之也轻”体现了题干主旨是君主要让百姓能够生存,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故选C。、B、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答案C4.(2016·江苏盐城摸底)春秋战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之”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解析“未能事人焉事鬼”儒家孔子思想故A错误;“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属于墨家思想B项误死君上臣于下”说明脱离了世俗的桎梏,是庄子逍遥的思想故C项正;“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属于儒家孟子思想D项错误。答案C5.(2017·江苏苏州模)十八世纪的西方有句谚语:“Thelaziest(最懒惰的governmentisthebestgovernment”下先秦时期思想流派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的()A.以治国的文化人学派B.劳大众的行动帮会C.全归服自然的隐士派12

D.专君主的参谋集团解析“以德治国”是儒家思想体现家想的核心是统治者要实行“仁”A项误;墨家被形象的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因为它代表的是下层人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全归服自然的隐士”体现的是道家调为其然项正确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法家思想,故错误。答案C6.(2016·江苏无锡模拟)“夫严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应该出()A.《语》C.《子》

B.《德经》D.《非子》解析由材料“仁义爱惠之不足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得知作者主张严刑峻法反对实行“仁政”语》记载子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仁A项误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B项错子是孟子的著作,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故错误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观点相符,故D正确。答案D考向二汉代儒学7.(2016·江苏镇江模拟)《春秋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曰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A.以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B.拘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C.以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D.以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解析从题干信息说明董仲舒在《春秋》进行解释,再结合题干“……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作以奉天地谓之王正月也”说明董仲舒利用天命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新的解释,故D项确A、B、C错误。答案D8.在民关系上把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13

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A.继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董仲舒主张限制君权的膨原始儒学在君民关系上有区别故A项错董仲舒主张“限田”“轻徭薄赋”继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项确董仲舒的主张体现出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故C项误董舒的主张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项误。答案B9.(2016·江苏常熟模拟)清朝学赵翼说西汉开国臣出于亡命无赖东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A.百争鸣局面消失C.民向学之风兴起

B.主思想发生变化D.西君主重用儒者解析本题引用史学家赵翼的言材料考查儒家思想演变料中“西汉开国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说明儒家思想当时得不到重用汉时期“诸将皆有儒者气象”是因为汉代独尊儒术的原因,由此说明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故本题选择B项A在秦朝就已经结束;C不是材料反映主旨;只材料反映的一个方面原因;故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10.(2016·江连云港海州高级学模)“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A.孟“仁政”学说C.韩法家思想

B.荀礼法并施主张D.董舒新儒学答案D11.(2017·江南通六校联)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非商政府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功利化C.儒理论化

B.儒思辩化D.儒宗教化14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个‘崇文治的政府’士人政府”人是指知识分子联系所学知识应是指儒家学者地位的提高帝时期“独尊儒术”儒的道德教化功用,由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黄达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B项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出现的现象,故B项误;儒学理论化在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误;儒学始终未发展成为一种宗教,故D项错误。答案A12.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汉书·董仲舒传载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又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A.君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B.皇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C.儒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高D.君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解析董仲舒个人命运的变化能够看出儒学地位并非想象中的崇高故C项确君权与相权矛盾之争材料无从体现故项错材料中更多的是董仲舒个人地位的变化与皇权无关联,故B项误;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在材料看不出,故D项误。答案C13.(2017·江扬州模)“士的变动与中国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立诸侯,诸侯立家卿夫称家臣,卿置侧(众子,与正室嫡子相,大夫有贰次子为贰)士隶子弟士卑,不能自行分封,只能以本族子弟为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以亲疏为别,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春秋左传正义·卷第五·桓公元年至二年》材料二春秋时期外发生种种权力斗争……以及列国之间的兼并会变权力结构和财富分配于,不少社会的上人物作为斗争的失败者,却下降到社会的底层他具有下层前所未有的动能会体遂拥有了发展的能力和积极性动经济和文化的开展与进步。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例如孔子、孟子,都是没落的旧贵族或其子孙。——许倬云《说中国》材料三“士”在每一时期的变异也就是中国史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折射从汉到清两千15

年间”在文化与政治方面占据的中心位置是和科广义的制分不开的。通过科举考试特如唐、宋以下的“进士直接进入了权力世界的大门,……着眼于此,我们才能抓住传统的“士”与现代知识人之间的一个关键性的区别,清(即1905年)废止科举的重大象征意义在此便完全显露出来了。——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及春秋早期的社会分层情况出这一时期“士”的地位。(2)据材料二,指出原有“士”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