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六辛亥革命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六辛亥革命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六辛亥革命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六辛亥革命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六辛亥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主讲教师:赵树ishigangyao@

第六讲辛亥革命的成败原因分析

思想认识1、三民主义学说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化2、辛亥革命与专制主义的终结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的加深1、《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采取“以华制华”政策,清政府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3、1903-1904年,英国发动对西藏的侵略,沙俄也力图控制西藏,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4、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尤其是加强了在中国的铁路建设。日本《朝日新闻》曾说:“铁路所布,即权利所及。……有铁路权,即有一切之权;有一切权,则凡其他官吏,皆我颐之权,其地之民,皆我刀俎之肉。”

(二)清政府的新政与统治危机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夫政府者何物也?非一般同胞组织一高等机关,捍御土地财产生命计呼?乃政府自庚子、甲午之后,蔑外之手段变为媚外之手段,将十八省之路权、矿权、邮政权、森林、航海诸权,直接间接,掬而送之列强之手。”“试一披支那颜色图,莽莽大陆,容有一片干净土也?是各国政府为捍御扩张土地财产之政府,而中国政府为断送土地、财产之政府也。”

1904年张謇致袁世凯为摆脱困境,挽救统治危机,1901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今全球完全专制之国谁乎?一专制当众立宪,尚可幸乎?日本伊藤、板垣诸人共成宪法,巍然成尊主庇民之大绩,特命好耳。论公之才,岂必在彼诸人之下;即下走自问志气,亦不在诸人下也。”

1905年张謇再致袁世凯“万机决于公论,此对外之正锋,立宪之首要。上年公谓未至其时,亦自有识微之处。今外度日俄之前途,内揆(kui)徐刘之近效,针锋相值,似当其可矣。曩言万世在后,万史在前,今更为公进一说,日处高而危,宜准公理以求众辅,以百人辅,不若千,千人辅,不若万,万人不若亿与兆。……且公旦执牛耳一呼,各省殆无不响应者。安上全下,不朽盛业,公独无意乎?及时不图,他日他人构此伟业,公不自惜乎?”

1905年7月16日,清廷命镇国公载泽等分赴东西洋考察各国政治。12月2日出发。五大臣分两路,载泽、李盛铎、尚其亨前往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戴鸿慈、端方前往美国、德国、俄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

载泽等关于立宪的密折1906年7、8月,载泽等考察陆续归来。他们上了一道密折,请求宣布立宪。密折中详论立宪的好处说:“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别立一新政府而已。故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大利一。一曰外患渐轻。今日外人之侮我,虽由我国势之弱,亦由我政体之殊,故谓为专制,谓为半开化而不以同等之国相待。一旦改行宪政,则鄙我者转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策为和平之邦交,大利二。一曰内乱可弭。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藉,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大利三。”预备仿行宪政的懿旨1906年9月1日发布预备仿行宪政懿(yi)旨,懿旨首次承认大清朝的制度不如外国制度,其中说:“现在各国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势,而我国政令积久相仍,日处阽(dian)险,忧患迫切,非广求智识,更订法制,上无以承祖宗缔造之心,下无以慰臣庶治平之望。”懿旨中又引述载泽等的奏折说:“国势不振,实由于上下相暌(kui),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而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君民一体,呼吸相通,博采众长,明定权限,以及筹备财务,无不公之于黎庶。又兼各国相师,变通尽利,政通民和,有由来矣。”钦定宪法大纲清廷在各方的压力之下,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和《逐年筹备事宜清单》,规定以九年为期,召开国会。《钦定宪法大纲》除简短的前言外,只有“君上大权”14条,此外有“臣民权利义务”、“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3个附录。这个大纲14条抄自1889年的《日本帝国宪法》,只对其中个别条目做了有利于君权的修改。此为“君权宪法”,而非“民权宪法”。立宪请愿运动杨度提出“开国会”作为立宪请愿运动的口号,得到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政闻社、宪政公会等的响应。开展“速开国会”为目标的请愿运动。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病死,第二天,慈禧太后病死。三岁的溥仪继位当了皇帝,年号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

慈禧去逝与溥仪登基东陵之慈禧陵清朝政局因此发生重大变动1909年1月2日有旨令袁世凯回籍养疴。1911年5月8日清廷自行任命一个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和大学士那桐(满)、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qi)(宗室)、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贝勒载涛(宗室)、司法大臣绍昌(觉罗)、农工商大臣贝子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在内阁13个成员中,有满族9人,其中有皇族7人(皇族本支即宗室6人,远支即觉罗1人)。因此这个内阁被称作皇族内阁。表明“新政”破产。咨议局联合声明:“名为内阁,实则军机,名为立宪,实则专制。”清政府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三)社会矛盾尖锐,民变四起《辛丑条约》后,为解决财政困难,朝廷不断摊派,人民负担日益沉重,被统治者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1901年底,各省将军、督抚共18人联名上书清廷,请求减少摊额,书中说:“各省分派赔款为数甚巨。……种种筹款之法,历年皆经办过,久已竭泽而渔;若再痛加搜刮,民力既不能堪,赔款仍必贻误。……总之,无论如何筹捐,无非取之于民。当此之时,民心为国家第一根本,以民穷财尽之时,倘再竭力搜刮追呼,以供外国赔款,必然内怨苛政,外愤洋人,为患不堪设想。”

但清廷仍令各省“遵照户部核定十成原数,按月汇解,不得延误。”增加赋税田赋、厘金、盐课是三项大宗旧税,旧税加征。田赋原额之外,加征“随粮捐”、“赔款捐”、“村捐”、“约捐”等名目繁多的附加捐,附加捐已增加30%。厘金加征,烟、酒、茶、糖四种主要商品的厘金都在20世纪初年每年递加20─30%左右,其他商品丝、稠、夏布、瓷器、麻斤、煤碳等无不加厘。有些省份所征货品在1000种以上。盐税加征,有因赔款而加征的“新案偿款”,因禁止鸦片而加征的“抵补药款”,为举办新政而加征的“要政加价”,为练兵而加征的“练饷加价”,致使盐税大幅度增加。以直隶地区所销食盐为例,1895年每斤盐28文,1902年、1905年、1907年、1909年,每年加价4文,每斤价增至44文。临时加派的捐税,种类繁多,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什么糖捐、果捐、竹捐、猪鸡牲捐、牛捐、僧尼巫道捐、赌博捐、柴把捐、烟灯捐、肉担捐、粮捐、田赋耗羡加捐、丁漕捐、随粮捐、房捐、典捐、彩票捐、百货统捐、马捐、鱼捐、娼妓捐、戏园捐、契税、当税、牙税、盐课、盐厘、盐斤加价、土药税厘,钉牲口蹄捐、瞎子捐、庙捐等等。

“各国租税,务稍重富民负担,而减轻贫民负担者。我国乃适与相反,惟敲削贫民,诛求到骨,而富者反毫无所出。试观今国中最大宗之租税,莫如田赋、厘金、盐课三项。田赋虽征诸地主,而负担实转嫁于佃丁也。厘金虽征诸行商,而负担实转嫁于小贩及消费物品之贫氓(meng)也。夫国中贫民,以农为唯一之职业。虽有永不加赋之祖训,而官吏相沿,巧设名目,十年以来,田赋之暗增于旧者,已不啻(chi)二三倍。故负担此赋之小民,前此仅足自给者,今则岁暖而号寒,年丰而啼饥矣。”

据不完全统计,从1901至1911年武昌起义前的10年间,发生的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326次。这里有一部分打击的矛头是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它们多发生在1901至1905年间,可以说义和团运动的继续。教会势力借助联军侵华的余威和《辛丑条约》的某些条款,在地方肆意索要赔款,并为害地方,引起反抗,但1907年以后这方面的斗争大体沉寂下来,而斗争矛头集中在封建统治阶级。这一时期反封建自发斗争主要方式是抗捐抗税、抢米、乃至武装起义。

1910年5月山东莱阳抗捐斗争

莱阳抗捐斗争以农民为主体,其原因,可以从他们向县衙提出的五项要求中看出来:“一、将抽收人口税免去。一、将戏捐减去。一、征收钱粮,铜元不折不扣。一、各班衙役,以及绅董乡长,有鱼肉乡民者,即速撤换。一、往年仓谷无论何人侵吞,非从速垫出不可。”在斗争爆发前夕,县衙正拟增加新捐税,风传养鸡、养狗、生孩子、种地瓜、种花生等等都要征税。聚众15万人。被杀1000多人。1910年4月长沙抢米风潮1910年发生49次抢米事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长沙抢米风潮。湖南连续遭7年灾害,收成一再受影响,灾民年年都有,1909年春到1910年春有一年的水灾,粮食收成不及七成,灾民10多万。这就造成粮价腾贵。米价通常在每担2000─3000文,这一年涨到7000文以上。造成米贵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商人在这一地区收购粮食。1909年夏秋间,长沙各洋行与湖南巡抚签订一项照约,并报经外务部批准,在湖南产米区直接收购粮食,所收购的粮食一部分出口,一部分在中国国内各城市倒卖。1910年春天,外国在湖南购运出的米,每月约20─30万担。湖南巡抚利用职权,挪用公款,搜购各乡米谷,勾结洋行,运往外地,牟取暴利。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宣传: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等,揭露清朝统治的腐朽,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组织工作:从1904年起,又出现了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革命团体。

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通过纲领“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机关刊物《民报》。(二)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反满,二是独立,三是国内各民族平等,后来发展成为“五族共和”思想,即汉、满、蒙、回、藏。缺陷: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的任务。孙中山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设分成三期:“军法之治”,为军政府督率人民扫除旧污之时代,为期三年;“约法之治”,即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宪法之治”,即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

1906年提出“五权宪法”: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初步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对革命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封建帝制的覆灭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的民谣反映了清王朝统治的危机。(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武装起义: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多起武装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在举行起义的过程中,革命党人表现出了崇高的献身精神。林觉民致妻子陈意映:“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方声洞致父亲的绝笔书:

“此为儿最后绝笔之禀(bing),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久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yu),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2、四川铁路风潮1911年5月9日皇族内阁宣布铁路干路国有。“……从前规划未善,并无一定办法,以致全国路政,错乱分歧。不分支干,不量民力,一纸呈请,辄行批准商办。乃数年以来,粤则收股及半,造路无多;川则倒账甚巨,参进无着;湘、鄂则开局多年,徒资尘耗。”“干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除支路仍准商民量力酌行外,其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

清政府为什么急于宣布铁路国有

目的是为了以铁路作抵押借款。借款并不只是为了筑路,甚至主要不是为了筑路,而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公布的1911年的财政预算,岁出为33865万两,岁入为29696万两,赤字为4169万两,再加各省地方行政费3770万两,赤字高达7939万两。解决赤字的办法,清政府只有两条,一是增税,一是借债,而后者是主要的。东三省总督锡良在一道奏折说:“财政日窘,外祸日迫,惟有实行借债可为第一救亡之政策。借债乃十年内救亡之要著。”而向外国借款,就必须有抵押,清政府能够用作抵押的东西已经不多,只有铁路最“值钱”,所以必须把铁路收归国有,以便抵押借款,虽然知道是饮鸩(zhen)止渴。为什么四川掀起保路风潮清政府把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并以其为抵押,与列强签订借款合同,损害了民众的利益。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股民,其中四川因为有“按租计谷抽收”的办法集资(俗称铁路捐),所以川民人人是股东。四川人民要求:公司已用款项,政府发债票抵偿,不必发现金;公司现存款项,政府不得占用,而由商民移用地方建设费用,举办四川航运、银行、教育、工矿等。民众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并且四川总督赵尔丰派兵镇压,最终引发了四川全省的武装暴动。1911年的武装起义和保路风潮,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意志,在此局势下,湖北革命党人决定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发动起义。(二)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由蒋翊(yi)武领导的文学社和孙武领导的湖北共进会组织发动的。计划在1911年10月6日(阴历八月十五日)起义。但因为意外发生湖南炮队事件,延期至10月11日。但10月9日上午又发生意外:孙武在汉口宝善里14号政治筹备处装配炸药,引起爆炸,孙武受伤,被送到德国租界的医院治疗。湖广总督命令搜捕革命党人。蒋翊武等在武昌小朝街85号军事筹备处得到消息,决定9日夜12点发动起义。但因时间太晚,出不了城门,命令不能及时传达到炮队,未能按时发动。当晚,蒋翊武等在小朝街被捕,后乘机逃脱。在10日晚7时左右,驻扎在城内楚望台附近的工程八营响起了起义枪声。攻打总督衙门:起义军在夜晚11时、12时和凌晨2时发动了三次进攻,终于攻下督署。当时正下着小雨,为了使炮队看清轰击目标,起义军在市民支持下,点燃了督署后面的民房,照亮了督署,炮弹于是准确地落入督署。步兵乘机发起猛攻,首先攻占了第八镇司令部。总督看到形势危险,逃到江边楚豫兵舰上。黎明时分,革命军占领了督署,占领了武昌城,一面十八星旗迎着曙色飘扬在黄鹤楼上。11日上午,革命党人立即着手建立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黎元洪(1864─1928),,湖北人。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应张之洞之招,到湖北随德国教官训练湖北新军,由管带、统带,擢升为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指挥作战各省响应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上海、苏州、南京、广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苏州巡抚程德全于11月1日反正,宣布独立,成立江苏都督府,程德全任都督,张謇任民政部长。程德全命令用竹竿将署衙上的檐瓦挑去几片,表示革命必须破坏。四、中华民国的建立及袁世凯复辟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当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华侨中筹款。10月12日中午,他在科罗拉多州丹佛,从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他当时如果立即回国,大约需要20天。但他没有及时回国,而是赴英、法进行外交活动。据他分析;英、美、法、德、俄、日六国与中国的关系最大,美、法会同情革命;俄、德会反对革命;日本是民间同情,政府反对;英国是民间同情,政府未定;因此外交关键是英国,如果能使英国政府赞成革命,那么日本就不能为患了。孙中山先在美国活动,希望美国政府支持革命,但没有结果。11月2日,他从纽约赴伦敦,在英国逗留10多天,也无成果,他想向四国银行团借款,遭到拒绝。21日到法国,向东方汇理银行商谈借款,也遭拒绝。24日从马赛乘船归国。

国内独立各省早已盼望孙中山归国。虽然武昌起义不是在他直接领导下发动的,却是在他的影响下发生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他是中国革命的首倡者,为革命奔波16年,屡仆屡起,百折不挠,在革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是公认的革命领袖。湖北军政府在10月31日发布的《中华民国公报》上,就以“中华民国军政府大总统孙”的名义发出布告,号召名省代表同心戮力,建立共和国。江苏都督程德全于11月16日在《神州日报》上发表《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一文,建议东南各省军政府联电恳请孙中山迅速归国组织临时政府。文中说:“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

孙中山于12月25日到达上海。29日,在南京的各省代表召开会议,选举临时大总统,17省代表每省一票,孙中山以16票当选。本来,孙中山的意见是不要“临时”二字,以利于争取外国对革命政权的承认,有利商借贷款,但他的意见未被采纳。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从上海乘专列赴南京就职。下午到南京,受到军民热烈欢迎,礼炮齐鸣,欢声雷动。临时大总统府设在前两江总督衙门。当晚孙中山宣誓就职。他亲自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民国。”同时发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和《告全国同胞书》;发布大总统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从即日起改用公历纪年。(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其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从而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1、“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这反映了对帝国主义缺乏本质的认识。2、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重要性,反而将其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从而使革命政权基础极度薄弱。(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林伯渠)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王朝。)因而,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四)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失败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使当时而有此政党,则必能抵制袁世凯之阴谋以取得胜利,而必不致为其所乘。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1912年2月,袁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采用军事威胁和谈判相结合的反革命两手,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1年11月9日,黄兴以中华民国战时总司令官的名义致函袁世凯,要他不要忘记三年前被开缺回籍、险遭虎口的教训,劝他乘机推翻清王朝,说:“……人才有高下之分,起义断无先后之别。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