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第五章_第1页
中国教育史第五章_第2页
中国教育史第五章_第3页
中国教育史第五章_第4页
中国教育史第五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第一节隋唐的文教政策隋(581—618)、唐(618—907)。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隋代如同秦代一样,树立了又一次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规模,并且也是一个短命的皇朝,但隋代所创立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对以后的朝代有重要影响,因此隋代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唐朝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形成了空前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建立了官学、私学并举的封建教育体系,科举制度日益完善,教育思想也有一些新的发展。隋唐文教政策重振儒术兼容佛道尊孔整理、统一儒经提高儒士的地位第二节隋唐学校教育制度一、隋代学校教育制度隋朝的中央官学(国子寺国子学国子监)国子祭酒(1):掌管监学训导之政令主簿(1):掌印,训导学生与执行学规录事(1):掌来往文书,收发记录司业(1):作为祭酒的副手,通判监事监丞(1):掌管日常行政事务隋代中央设置的学校所属学校学官定额学生定额生源博士助教国子学5人(五品)5人(七品)140贵族及高官子弟太学5人(七品)5人(九品)360低于国子学四门学5人(八品)5人(九品)360庶族优秀子弟书学*2人(九品)2人40庶族子弟算学*2人(九品)2人80国子寺及国子祭酒的设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和设置专门教育行政长官的开始,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了能独立于其他部门的时代,这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书学和算学的创建也标志着我国古代专科学校的多样化。二、唐代学校教育制度

㈠唐代学制系统(“六学”、“二馆”)

唐王朝还命令州设医学,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属于首创旁系直系大学专科中央图书馆㈡唐代学校行政管理制度⑴入学制度(束脩礼)①束脩礼:初入学的学生均要向博士和助教交纳束脩,即使是皇太子和诸王也要来国子监交纳束脩。其目的是尊崇儒学和维护师道。束脩多少由国家统一规定,视学校等级不同而有区别,如国子学和太学学生每人送绢三匹,四门学学生每人送绢二匹,律学、算学学生每人送绢一匹,地方的州县学生亦送绢两匹。此外,还须赠酒肉,分量不限。其礼分为五份,博士得其三,助教得其二,学生送礼时,还有一套隆重的仪式。②入学年龄:各级学校为14至19岁,年限为9年。律学为18至25岁,年限6年⑵课程设置(教材《五经正义》)五经《周易》*小经选修课《尚书》*小经选修课《毛诗》*中经必修课《左传》《春秋》《左传》大经、必修《公羊传》小经、选修《谷梁传》小经、选修《礼记》《礼记》*大经、必修《仪礼》中经、必修《周礼》中经、必修《论语》和《孝经》是公共必修课⑶学校管理制度①管理人员祭酒1人、司业2人、丞1人、主簿1人、录事1人。②具体制度1、淘汰与留级制度“国子不率教,移为太学﹔太学之不变者,移之四门﹔四门不变者,归本州之学﹔州学之不变者,复本役,终身不齿。”2、制裁与解退制度学生在校期间不得无故喧哗,若是打架斗殴、悖慢师长者,则要受到严厉制裁。⑷休假制度①常假A.旬假:每10天休息1天。相当于周日。B.田假:农历五月,放假15天,农忙时节。C.授衣假:农历九月,放假15天,制备寒衣。②制假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放假3天。B.上元日:正月十五,放假3天。C.寒食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放3~5天假。D.佛祖降生日:1天E.皇帝诞生日:1天⑸考试制度①旬试:旬假前一日进行。②月试:每月第三次旬试即月试。③季试:④岁试:考核学生一年的学习情况。⑤毕业试:是一次模拟科举考试的考前练习,它是学生取得参加科举资格的毕业考试。㈢唐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⑴学校体系的形成⑵教育行政体制分级管理的确立⑶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制度及法规⑷专业教育的重视⑸学校教育与行政机构及事务部门的结合第三节韩愈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韩愈,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昌黎,人称昌黎先生,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复兴儒学,反对佛老学说,是一个重振儒学的卫道者。他主张“文以载道”,发起古文运动。他的著作甚多,流行于世的有《韩昌黎全集》。二、论人性与教育的作用㈠性三品“兴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性也者,与生俱生者也。情也者,接与物而生者也。”性的具体内容:仁、义、礼、智、信。情的具体内容:喜、怒、哀、俱、爱、恶、欲㈡教育的目的——“学所以为道”要求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以便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对付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在他看来,佛老之道所追求的是个人宗教修养的出世原则,向往的是“空”、“无”的彼岸世界。而韩愈主张的道,则是一个现实世界,追寻的是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原则。因而他力排佛老,弘扬儒家的仁义之道,教育目的也就在于使人体道、悟道、行道。㈢教育的作用①人性是决定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作用在于去掉情欲,使天性得到发展,而对于不同的人性,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②教育只能在已定的人性品味内发生作用,因此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既没必要也不可能普及教育。说到底,只有中品以上者才能接受教育。③人性决定了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性本身包括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容,教育就是要把这些道德内容发扬开来。他认为进行儒家“道”的教育,可使人们先天的仁义道德得到发展。三、教师观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㈠教师的任务(关系)“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①传道:传儒家道统,传儒家“休己安人”之道,传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②受业:即“授业”,是指讲授古文典籍和儒家经典,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籍文献、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受到历史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③解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们在“道”与“业”两方面的疑惑。㈡教师的标准衡量教师的标准,首先是“道”,其次是“业”。凡是具备了一定的“道”和一定的“业”的,就可以做教师。㈢师生关系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不一定是万能的,也不一定是完人,师生关系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破除了对教师的盲目迷信。⑵“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提倡人们要向德行高尚、学有专长的人学习,提倡互相为师,谁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就拜他为师,也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和晚辈学习,以众人为师。四、人才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认为人才总是有的,关键在于能否加以识别和扶持。只有善于鉴别而又培养得当,人才才会大量涌现出来。问题不在于有无人才,而在于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正确对待人才。五、学习观㈠业精于勤(口、手、脑)(勤奋以学、长年不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㈡博约结合①韩愈认为博与精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没有博就没有精;没有精,博只不过是一种大杂烩。他一方面强调博学,另一方面提出教学和学习都要注意提出纲要,把握要点,引导学生探索其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