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格与布尔代数_第1页
第十三章格与布尔代数_第2页
第十三章格与布尔代数_第3页
第十三章格与布尔代数_第4页
第十三章格与布尔代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格与布尔代数13.1格的定义与性质

一、格作为偏序集的定义

定义13.1设<S,

>是偏序集,如果x,y∈S,{x,y}都有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则称S关于偏序

为一个格。由于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的唯一性,可以把求{x,y}的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看成x与y的二元运算∨和∧,即求x∨y和x∧y分别表示x与y的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

本章中出现的∨和∧符号只代表格中的运算,而不再有其它的含义。例13.1设n是正整数,Sn是n的正因子的集合。D为整除关系,则偏序集<Sn,D>构成格。

x,y∈Sn,x∨y是lcm(x,y),即x与y的最小公倍数。x∧y是gcd(x,y),即x与y的最大公约数。图13.1给出了格<S8,D>,<S6,D>和<S30,D>.例13.2判断下列偏序集是否构成格,并说明理由。(1)<P(B),>,其中P(B)是集合B的幂集。解:是格。

x,y∈P(B),x∨y就是x∪y,x∧y就是x∩y.由于∪和∩运算在P(B)上是封闭的,所以x∪y,x∩y∈P(B).称<P(B),>,为B的幂集格。(2)<Z,≤>,其中Z是整数集,≤为小于或等于关系。解:是格。x,y∈Z,x∨y=max(x,y),x∧y=min(x,y),它们都是整数。(3)偏序集的哈斯图分别在图13.2中给出。

{a,b}没有最大下界不是格{b,d}有两个上界c和e,但没有最小上界不是格{b,c}有三个上界d,e,f,但没有最小上界。不是格不是格{a,g}没有最大下界。例13.3设G是群,L(G)是G的所有子群的集合。即L(G)={H|H≤G},在L(G)上定义包含关系

,则L(G)关于包含关系构成一个格,称为G的子群格。对任意的H1,H2∈L(G),H1∩H2也是G的子群,而<H1∪H2>是由H1∪H2生成的子群(即包含着H1∪H2的最小的子群).易见在L(G)中,H1∧H2就是H1∩H2,H1∨H2就是<H1∪H2>.

二.格的性质定义13.2设f是含有格中元素以及符号=,

,

,∨和∧的命题。令f*是将f中的

替换成

,

替换成

,∨替换成∧,∧替换成∨所得到的命题。称f*为f的对偶命题。

格的对偶原理

设f是含有格中元素以及符号=,

,

,∨和∧等的命题。若f对一切格为真,则f的对偶命题f*也对一切格为真。例如,在格中令f是(a∨b)∧c

c,则f*是(a∧b)∨c

c.例如,对一切格L都有

a,b∈L,a∧b

a

那么对一切格L都有

a,b∈L,a∨b

a

许多格的性质都是互为对偶命题的。有了格的对偶原理,在证明格的性质时,只须证明其中的一个命题就可以了。2.运算性质

定理13.1设<L,

>是格,则运算∨和∧适合交换律、

结合律、幂等律和吸收律,即(1)

a,b∈L有a∨b=b∨a,

a∧b=b∧a

a,b,c∈L

有(a∨b)∨c=a∨(b∨c),

(a∧b)∧c=a∧(b∧c)

(3)

a∈L有a∨a=a,

a∧a=a

(4)

a,b∈L有a∨(a∧b)=a,

a∧(a∨b)=a(1)证:a∨b和b∨a分别是{a,b}和{b,a}的最小上界。

由于{a,b}={b,a},所以a∨b=b∨a.

由对偶原理,a∧b=b∧a得证。(2)证:由最小上界定义有

(a∨b)∨ca∨ba

①(a∨b)∨ca∨bb

②(a∨b)∨cc

③由②和③有

(a∨b)∨cb∨c

④由①和④有

(a∨b)∨ca∨(b∨c)同理可证

(a∨b)∨ca∨(b∨c)根据偏序关系的反对称性有

(a∨b)∨c=a∨(b∨c)由对偶原理,

(a∧b)∧c=a∧(b∧c)得证。

(3)证:显然aa∨a,又由aa可得a∨aa。根据偏序关系的反对称性有a∨a=a由对偶原理,a∧a=a得证。

(4)证:显然a∨(a∧b)a

⑤又由aa,a∧ba可得a∨(a∧b)a

⑥由⑤和⑥可得

a∨(a∧b)=a由对偶原理,a∧(a∨b)=a得证。

三.格作为代数系统的定义定理13.2设<S,*,

>是具有两个二元运算的代数系统,若对于*和

运算适合交换律、结合律、吸收律,则可以适当定义S中的偏序

,使得<S,

>构成一个格,且

a,b∈S有a∧b=a*b,a∨b=a

b.

根据定理13.2,可以给出格的另一个等价定义。

定义13.3设<S,*,

>是代数系统,*和

是二元运算,如果*和

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吸收律,则<S,*,

>构成一个格。格中运算满足四条算律,还有一条幂等律(见定理13.1),但幂等律可以由吸收律推出,所以定义13.3中只须满足三条算律即可。证:(1)先证在S中*和运算都适合幂等律。aS,由吸收律得a*a=a*(a(a*a))=a同理有aa=a(2)在S上定义二元关系R,a,bS有<a,b>Rab=b下面证明R是S上的偏序。根据幂等律,aS都有aa=a,即<a,a>R所以R在S上是自反的。a,bS有aRb且bRaab=b且ba=aa=ba=ab=b这就证明了R在S上是反对称的。a,b,cS有aRb且bRcab=b且bc=cac=a(bc)ac=(ab)cac=bc=caRc这就证明了R在S上是传递的。综上所述,R为S上的偏序,记为。证明<S,>构成格。a,bS有a(ab)=(aa)b=abb(ab)=(a(bb)=ab这就推出aab和bab,所以ab是{a,b}的上界。假设c为{a,b}的上界,则有ac=c和bc=c,从而有(ab)c=a(bc)=ac=c这就证明了abc,所以ab是{a,b}的最小上界,即ab=ab为证明a*b是{a,b}的最大下界,先证ab=ba*b=a首先由ab=b可知a*b=a*(ab)=a反之由a*b=a可知ab=(a*b)b=b(b*a)=b由ab=ba*b=a有aba*b=a类似可证明a*b是{a,b}的最大下界,即ab=a*b无论是偏序集定义的格,还是代数系统定义的格,都统称为格L.

定理13.3设L是格,则a,b∈L有aba∧b=aa∨b=b由于aa和ab可知a是{a,b}的下界故aa∧b显然a∧ba根据关系的反对称性得a∧b=a因为a∧b=a,所以a∨b=(a∧b)∨b=b证明:先证aba∧b=a再证a∧b=aa∨b=b最后证a∨b=bab因为aa∨b,即ab定理13.4设L是格,则a,b,c,d∈L,若ab且cd,则a∧cb∧d,a∨cb∨d证明:a∧caba∧ccd因此a∧cb∧d同理可证a∨cb∨d例13.4设L是格,证明a,b,c∈L有a∨(b∧c)(a∨b)∧(a∨c)证明:由aa,b∧cb得

a∨(b∧c)a∨b由aa,b∧cc得

a∨(b∧c)a∨c所以a∨(b∧c)(a∨b)∧(a∨c)格中∨、∧运算不一定满足分配律1.判断下述偏序集是否构成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不能构成格可以构成格可以构成格2.求下述命题的对偶命题。(1)(a∧b)∨b=b

(a∨b)∧b=b(2)b∨(c∧a)

(b∨c)∧ab∧(c∨a)

(b∧c)∨a3.证明:(a∧b)∨(c∧d)

(a∨c)∧(b∨d)证明:a∧b

a

a∨c,a∧b

b

b∨d,所以(a∧b)

(a∨c)∧(b∨d),同理(c∧d)

(a∨c)∧(b∨d)从而得到(a∧b)∨(c∧d)

(a∨c)∧(b∨d)方法二:所以(c∧d)

(a∨c)∧(b∨d),所以由定理4得(a∧b)

(a∨c)∧(b∨d),同理由ca∨c和db∨d从而得到(a∧b)∨(c∧d)

(a∨c)∧(b∨d)aa∨cbb∨d13.2子格与格同态定义13.4设<L,∧,∨>是格,S是L的非空子集,若S关于L中的运算∧和∨仍构成格,则称S是L的子格。解:S1不是L的子格对于e和f,有e∧f=c,但c

S1.S2是L的子格例13.5设格L如图13.3所示。令

S1={a,e,f,g},

S2={a,b,e,g}问S1和S2是否是L的子格?图13.3二.格同态的定义及其性质

1.格同态的定义定义13.5设L1和L2是格,f:L1→L2,若

a,b∈L1有

f(a∧b)=f(a)∧f(b),

f(a∨b)=f(a)∨f(b)

成立,则称f为格L1到L2的同态映射,简称格同态。例13.6(1)设L1={2n|n∈Z+},L2={2n+1|n∈N}则L1和L2关于通常数的小于或等于关系构成格。令f:L1→L2,f(x)=x-1验证f是L1到L2的同态映射

证明:对任意的x,y∈L1有x∨y=max(x,y)f(x∨y)=f(max(x,y))=max(x,y)-1f(x)∨f(y)=(x-1)∨(y-1)=max(x-1,y-1)=max(x,y)-1即有f(x∨y)=f(x)∨f(y),

同理f(x∧y)=f(min(x,y))=min(x,y)-1

f(x)∧f(y)=(x-1)∧(y-1)=min(x-1,y-1)=min(x,y)-1即f(x∧y)=f(x)∧f(y)所以f是L1到L2的同态映射

(2)如图13.4中的格L1,L2和L3,若定义f1:L1→L2f1(a)=f1(b)=f1(c)=a1,f1(d)=d1f2:L1→L3

f2(a)=a2,f2(b)=b2,f2(c)=c2,f2(d)=d2问f1和f2是否格同态?L1L2L3解:f1和f2都不是格同态,f1(b∨c)=f1(d)=d1

f1(b)∨f1(c)=a1∨a1=a1f1(b∨c)≠f1(b)∨f1(c)f2(b∨c)=f2(d)=d2f2(b)∨f2(c)=b2∨c2=c2f2(b∨c)≠f2(b)∨f2(c)定理13.5设f是格L1到L2的映射,

(1)若f是格同态映射,则f是保序映射,即x,y∈L1,有xyf(x)f(y)(2)若f是双射,则f是格同构映射,当且仅当x,y∈L1有xyf(x)f(y)(1)证明:任取x,y∈L1,xy由定理13.3知x∨y=y又由于f是格同态映射,必有f(y)=f(x∨y)=f(x)∨f(y),

所以有f(x)f(y)(2)证明:充分性:只需证明是L1到L2的同态映射即可。任取x,y∈L1,令x∨y=z,由xz和y

z知(x)(z),(y)(z)从而有(x)(y)(z)=(xy)另一方面,由(x)(y)L2和的满射性可知,必存在uL1使得(u)=(x)(y)因此有(x)(u),(y)(u)由已知条件可得xu和y

u从而推出xyu再由已知条件得(x)(y)(u)=(xy)综合上述有(x)(y)=(xy)同理可证(x)(y)=(xy)必要性:由(1)的结论必有xy(x)(y)反之,若(x)(y)由于是同构映射,则(xy)=(x)(y)=(y)由于是双射,必有xy=y从而证明了xy例13.7设L1=<S12,D>,L2=<S12,≤>是格,其中S12是12的所有正因子构成的集合,D为整除关系,≤为通常数的小于等于关系,令f:S12→S12,f(x)=x问f是否是L1到L2的格同构?解:不是。因为f(2)=2f(3)=3f(2)≤f(3)但是2并不能整除3三.格的直积

类似于半群,群和环,也可以定义格的直积。定义13.6设L1和L2是格,定义L1×L2上的运算∩,∪:

<a1,b1>,<a2,b2>∈L1×L2

<a1,b1>∩<a2,b2>=<a1∧a2,b1∧b2>

<a1,b1>∪<a2,b2>=<a1∨a2,b1∨b2>

称<L1×L2,∩,∪>为格L1和L2的直积。可以证明<L1×L2,∩,∪>仍是格。

<a1,b1>,<a2,b2>,<a3,b3>∈L1×L2,有

<a1,b1>∩<a2,b2>=<a1∧a2,b1∧b2>

<a2,b2>∩<a1,b1>=<a2∧a1,b2∧b1>交换律

(<a1,b1>∩<a2,b2>)∩<a3,b3>=<a1∧a2,b1∧b2>∩<a3,b3>

=<(a1∧a2)∧a3,(b1∧b2)∧b3>=<a1∧a2∧a3,b1∧b2∧b3>结合律

<a1,b1>∩(<a2,b2>∩<a3,b3>)=<a1,b1>∩<a2∧a3,b2∧b3>

=<a1∧(a2∧a3),b1∧(b2∧b3)>=<a1∧a2∧a3,b1∧b2∧b3><a1,b1>∩(<a1,b1>∪<a2,b2>)=<a1,b1>∩<a1∨a2,b1∨b2>

=<a1∧(a1∨a2),b1∧(b1∨b2)>=<a1,b1>同理有

<a1,b1>∪(<a1,b1>∩<a2,b2>)=<a1,b1>∩和∪运算满足吸收律

同理可证∪运算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吸收律从而证明L1×L2仍是格。

例如:格L=<{0,1},≤>,≤为通常的小于或等于关系,则<L×L,∪,∩>是L与L的直积,是格<0,0>∪<0,1>=<max(0,0),max(0,1)>=<0,1><0,0>∪<1,1>=<max(0,1),max(0,1)>=<1,1><0,1>∪<1,1>=<max(0,1),max(1,1)>=<1,1><0,0>是格L×L的最小元,<1,1>是最大元<0,1>与<1,0>是不可比的<0,0><0,1><1,0><1,1>其中L×L={<0,0>,<0,1>,<1,0>,<1,1>},画出该格对应偏序集<L×L,>的哈斯图。<0,0><1,0><1,1>,所以<0,0><0,1><1,1>,13.3分配格与有补格

1.分配格的定义及实例一般说来,格中运算∨对∧满足分配不等式,即

a,b,c∈L,有a∨(b∧c)

(a∨b)∧(a∨c)

但是不一定满足分配律.满足分配律的格称为分配格。定义13.7设<L,∧,∨>是格,若

a,b,c∈L,有

a∧(b∨c)=(a∧b)∨(a∧c)

a∨(b∧c)=(a∨b)∧(a∨c)

则称L为分配格。

上面两个等式互为对偶式。在证明L为分配格时,只须证明其中的一个等式即可。例13.8

分配格分配格b∧(c∨d)=b∧e=b

(b∧c)∨(b∧d)=a∨a=a不是分配格c∨(b∧d)=c∨a=c

(c∨b)∧(c∨d)=e∧d=d不是分配格钻石格五角格分配格的判别及性质定理13.6设L是格,则L是分配格当且仅当L中不含有与钻石格或五角格同构的子格。推论(1)小于五元的格都是分配格。

(2)任何一条链都是分配格。例13.9说明图13.6中的格是否为分配格,为什么?不是分配格

因为{a,b,c,d,e}是L1的子格,并且同构于钻石格

不是分配格

{a,b,c,e,f}是L2的子格,并且同构于五角格

{a,c,b,e,f}是L3的子格,也同构于钻石格。

不是分配格

定理13.7格L是分配格当且仅当

a,b,c∈L,a∧b=a∧c且a∨b=a∨c

b=c.证:必要性。

a,b,c∈L,有b=b∨(a∧b)(吸收律,交换律)=b∨(a∧c)(已知条件代入)=(b∨a)∧(b∨c)(分配律)=(a∨c)∧(b∨c)(已知条件代入,交换律)

=(a∧b)∨c(分配律)=(a∧c)∨c(已知条件代入)=c(交换律,吸收律)充分性。(反证法)

假若

a,b,c∈L,有

a∧b=a∧c且a∨b=a∨c

b=c

成立,而L不是分配格.根据定理13.6,L中必含有与钻石格或五角格同构的子格。

从而推出

x∧y=x∧z=u,

x∨y=x∨z=v

但y≠z,与已知矛盾。

对五角格的情况同理可证。假设L中含有与钻石格同构的子格,且该子格为{u,v,x,y,z},其中u为它的最小元,v为它的最大元。

xyzuv使用定理13.7也可以判别一个格是否为分配格。

在L1中有

b∨c=b∨d,

b∧c=b∧d,但c≠d在L2中有

b∧c=b∧e,

b∨c=b∨e,但c≠e在L3中有

c∧b=c∧d,

c∨b=c∨d,但b≠d

有补格

定义13.8设L是格,

若存在a∈L使得x∈L有a

x,则称a为L的全下界;

若存在b∈L使得x∈L有x

b,则称b为L的全上界。格L若存在全下界或全上界,一定是唯一的。假若a1和a2都是格L的全下界,则有a1

a2和a2

a1.根据偏序关系

的反对称性必有a1=a2.由于全下界和全上界的唯一性,一般将格L的全下界记为0,全上界记为1.全上界和全下界是格中最大元和最小元。定义13.9设L是格,若L存在全下界和全上界,则称

L为有界格,并将L记为<L,∧,∨,0,1>.不难看出,有限格L一定是有界格。

设L是n元格,且L={a1,a2,…,an},那么a1∧a2∧…∧an是L的全下界,而a1∨a2∨…∨an是L的全上界。

对于无限格L来说,有的是有界格,有的不是有界格。

如集合B的幂集格<P(B),∩,∪>,不管B是有穷集还是无穷集,它都是有界格。

它的全下界是空集

,全上界是B.整数集Z关于通常数的小于或等于关系构成的格不是有界格,因为不存在最小和最大的整数。因此L是有界格。定理13.8设<L,∧,∨,0,1>是有界格,则

a∈L有

a∧0=0,

a∨0=a,a∧1=a,

a∨1=1全下界0是关于∧运算的零元,∨运算的单位元。

全上界1是关于∨运算的零元,∧运算的单位元。对于涉及到有界格的命题,如果其中含有全下界0或全上界1,在求该命题的对偶命题时,必须将0替换成1,而将1替换成0.

在有界格中,定义13.10设<L,∧,∨,0,1>是有界格,a∈L,若存在b∈L

使得a∧b=0和a∨b=1

成立,则称b是a的补元。a和b互为补元。

例13.10考虑下图中的四个格。a与c互为补元,b没有补元。L1L1是有界格,a是全下界,c是全上界a与d互为补元,b与c也互为补元。L3中的a与e互为补元,b的补元是c和d,c的补元是b和d,d的补元是b和c.b,c,d每个元素都有两个补元。L2L3L2是有界格,a是全下界,d是全上界L3是有界格,其中a为全下界,e为全上界,L4中的a与e互为补元,b的补元是c和d,c的补元是b,d的补元是b。

L4是有界格,其中a为全下界,e为全上界,在任何有界格中,全下界0与全上界1互补。对于其他元素,可能存在补元,也可能不存在补元。如果存在,可能是惟一的,也可能是多个补元。对于有界分配格,如果它的元素存在补元,一定是唯一的。定理13.9设<L,∧,∨,0,1>是有界分配格。若L中元素a存在补元,则存在唯一的补元。

证:假设b,c是a的补元,则有a∨c=1,a∧c=0,

又知b是a的补元,故a∨b=1,a∧b=0

从而得到a∨c=a∨b,a∧c=a∧b,由于L是分配格,根据定理13.7,b=c.定义13.11设<L,∧,∨,0,1>是有界格,若L中所有元素都有补元存在,则称L为有补格。

例如,图13.5中:

L2,L3和L4是有补格,L1不是有补格。

图13.6中L2和L3是有补格,L1不是有补格。1.判别下述格L是否为分配格。求出每个格的补元。说明它们是否为有补格。

L1

L2

不是分配格它含有与钻石格同构的子格{a,b,c,d,e}。含有与五角格同构的子格不是分配格a与h互为补元,其它元素没有补元。a与g互为补元;b的补元为c,d,f;c的补元为b,d,e,f;d的补元为b,c,e;e的补元为c,d,f;f的补元为b,c,e。是有补格不是有补格。

L3含有与五角格同构的子格{a,b,g,h,d}不是分配格a与h互为补元,b的补元为d;c的补元为d;d的补元为b,c,g;g的补元为d。是有补格13.4布尔代数1.布尔代数作为格的定义及实例定义13.12如果一个格是有补分配格,则称它为布尔格或布尔代数。根据定理13.9,在分配格中,如果一个元素存在补元,则是唯一的。

因此,在布尔代数中,每个元素都存在着唯一的补元,可以把求补元的运算看作是布尔代数中的一元运算。

从而可以把一个布尔代数标记为<B,∧,∨,',0,1>,其中∧,∨,0,1和有界格一样,'为求补运算,

a∈B,a'是a的补元。例13.11

设S110={1,2,5,10,11,22,55,110}是110的正因子集合。令gcd,lcm分别表示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运算。问<S110,gcd,lcm>是否构成布尔代数?为什么?解:容易验证

x,y∈S110有gcd(x,y)∈S110和lcm(x,y)∈S110.且

x,y,z∈S110有gcd(x,y)=gcd(y,x)

lcm(x,y)=lcm(y,x)交换律结合律gcd(gcd(x,y),z)=gcd(x,gcd(y,z))

lcm(lcm(x,y),z)=lcm(x,lcm(y,z))吸收律gcd(x,lcm(x,y))=x

lcm(x,gcd(x,y))=x因此,<S110,gcd,lcm>构成格。先证明它是格。下面证明它是分配格。

易验证

x,y,z∈S110有

gcd(x,lcm(y,z))=lcm(gcd(x,y),gcd(x,z))1作为S110中的全下界,110为全上界,且

1和110互为补元,2和55互为补元,

5和22互为补元,10和11互为补元,最后证明它是有补格。从而证明了<S110,gcd,lcm>为布尔代数。例13.12设B为任意集合,证明B的幂集格<P(B),∩,∪,~,

,B>构成布尔代数,称为集合代数。证:因为∩和∪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吸收律,所以P(B)关于∩和∪构成格由于∩和∪互相可分配,因此P(B)是分配格,且全下界是空集

,全上界是B.根据绝对补的定义,取全集为B,

x∈P(B),~x是x的补元。从而证明P(B)是有补分配格,即布尔代数。

所以P(B)是有补格2.布尔代数的性质定理13.10设<B,∧,∨,',0,1>是布尔代数,则

(1)

a∈B,

(a')'=a.

(2)

a,b∈B,

(a∧b)'=a'∨b',(a∨b)'=a'∧b'证:(1)(a‘)’是a‘的补元。a也是a’的补元。由补元的唯一性得(a')'=a.(2)对任意a,b∈B有(a∧b)∨(a'∨b')=(a∨a'∨b')∧(b∨a'∨b')=(1∨b')∧(a'∨1)=1∧1=1,(a∧b)∧(a'∨b')=(a∧b∧a')∨(a∧b∧b')=(0∧b)∨(a∧0)=0∨0=0.所以a'∨b'是a∧b的补元,根据补元的唯一性有

(a∧b)'=a'∨b'

同理可证(a∨b)'=a'∧b'.(1)称为双重否定律,(2)称为德摩根律。3.布尔代数作为代数系统的定义

定义13.13设<B,*,

>是代数系统,*和

是二元运算。若*和

运算满足:(1)交换律,即

a,b∈B有a*b=b*a,a

b=b

a(2)分配律,即

a,b,c∈B有

a*(b

c)=(a*b)

(a*c),a

(b*c)=(a

b)*(a

c)(3)同一律,即存在0,1∈B,使得

a∈B有a*1=a,a

0=a(4)补元律,即

a∈B,存在a'∈B使得a*a'=0,a

a'=1则称<B,*,

>是一个布尔代数。同一律就是指运算含有单位元的性质,这里的1是*运算的单位元,0是

运算的单位元。可以证明这个定义与有补分配格的定义是等价的。例13.11

设S110={1,2,5,10,11,22,55,110}是110的正因子集合。令gcd,lcm分别表示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运算。问<S110,gcd,lcm>是否构成布尔代数?为什么?例13.12设B为任意集合,证明B的幂集格<P(B),∩,∪,~,

,B>构成布尔代数,称为集合代数。解:只需验证gcd,lcm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分配律、同一律和补元律。解:只需验证∩,∪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分配律、同一律和补元律。二.布尔代数的子代数及实例

定义13.14设<B,∧,∨,‘,0,1>是布尔代数,S是B的非空子集,若0,1∈S,且S对∧,∨和‘运算都是封闭的,则称S是B的子布尔代数。例13.13设<B,∧,∨,',0,1>是布尔代数,a,b∈B,且a

b.令S={x|x∈B,且a

x

b}

称S为B中的区间,可简记为[a,b].证明[a,b]是一个布尔代数。证明:S为B的非空子集,且a,b分别为S的全上界和全下界.对任意的x,y∈S,都有ax∧yb和ax∨yb这说明S关于∧和∨运算是封闭的.易见∧和∨运算在S上适合交换律和分配律.对任意的x∈S,都有x∨a=x,x∧b=x,满足同一律对任意的x∈S,令y=(a∨x')∧baa∨x'

,ab,故a

(a∨x’)∧bb

所以y∈S,x∨y=x∨((a∨x')∧b)=x∨(a∧b)∨(x'∧b)(分配律)=(x∨x')∧(x∨b)(分配律)=1∧(x∨b)(补元律)=x∨b(交换律,同一律)=x∨a∨(x'∧b)(由ab)=x∨(x'∧b)(由ax)=b(由xb)下面证明y是x的补元x∧y=x∧((a∨x')∧b)=(x∧a)∨(x∧x')(分配律)=(x∧a)∨0(补元律)=a(由ax)=x∧(a∨x')(由xb)=x∧a(同一律)由定义<S,∧,∨>构成一布尔代数,其全下界为a,全上界为b,对任意的x∈S,x关于这个全上界和全下界的补元是(a∨x')∧b当a=0且b=1时,这时S是B的子布尔代数.但当a≠0或b≠1时,S不是B的子布尔代数.S满足补元律例13.14考虑110的正因子集合S110关于gcd,lcm运算构成的布尔代数。

它有以下的子布尔代数:

{1,110}

{1,2,55,110}

{1,5,22,110}

{1,10,11,110}

{1,2,5,10,11,22,55,110}

三.布尔代数的同态映射及实例定义13.15设<B1,∧,∨,',0,1>和<B2,∩,∪,-,θ,E>是两个布尔代数。这里的∩,∪,-泛指布尔代数B2中的求最大下界,最小上界和补元的运算。θ和E分别是B2的全下界和全上界。

f:B1→B2.如果对于任意的a,b∈B1有f(a∨b)=f(a)∪f(b)f(a∧b)=f(a)∩f(b)f(a')=-f(a)则称f是布尔代数B1到B2的同态映射,简称布尔代数的同态。类似于其它代数系统,也可以定义布尔代数的单同态,满同态和同构。例13.15设<B1,∧,∨,',0,1>和<B2,∩,∪,-,θ,E>是布尔代数。f:B1→B2.若

a,b∈B1有

f(a∧b)=f(a)∩f(b)

f(a')=-f(a)

证明f是B1到B2的同态。证:只须证明

a,b∈B1有

f(a∨b)=f(a)∪f(b)成立即可。

f(a∨b)=f(((a∨b)')')

(双重否定律)=-f((a∨b)')=-f(a'∧b')

(德摩根律)=-(f(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