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单元测试3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单元测试3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单元测试3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单元测试3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单元测试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者。”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及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雨温柔,缠绵诽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节选自赵伯陶《宋词的文化品格》)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词的双重文化品格是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其音乐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B.词又称“长短句”,是就它由古近体诗的整齐句式演变为参差错落的句式而言的。 C.词作者在填词时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而对于词的内容却较少顾忌。 D.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丰富、更深刻。 2.下列关于“宋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的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即倚声填词。 B.词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即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 C.词不仅长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并且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语言要通俗,不宜晦涩艰深,而要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3.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在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通判通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丐我三日期 丐:给予B.京益壮之 壮:强盛C.州罹兵烬,井邑凋残 罹:遭受D.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平:铲平,剿灭。 5.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的一组是(3分)① 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②京大怒,欲杀弃疾③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④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⑤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⑥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A.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C.辛弃疾在南宋为官时,多次通过对策和撰文力陈收复中原大计,但因朝廷和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D.在仓部郎官,江西提点刑狱任上,辛弃疾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环家绕。树上柳绵不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8.上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意思?(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多情却被无情恼”,谁是多情,谁是无情?这是为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2)相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__________,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苏轼的春天颖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刻,窗外的花儿刚抽出嫩芽,而“春暖花开”已在我心中。是的,刚刚作别的这个冬季,我陪着遭受“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原本被寒冷和阴霾充满的心,如今渐被“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乌台诗案”让苏轼从人生的巅峰降落到谷底,他却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通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们可以得知,苏轼在黄州盖茅亭雪堂、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茶树,或与好友相聚,或独乘小舟到潘丙酒店喝酒,或是到太守家宴饮,或是炖猪肉、做鲜鱼,或是唱民歌……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如春光般灿烂,他把这种美通过诗文向我们传递出来:“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风光之美,一半在地方,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感知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重门洞开,林峦岔入”,这一重重开启的门是苏东坡那饱经忧患的心门,在大自然的涤荡下,一层层开启,心中装满了白云、青江、青山绿翠,这样的心就进入一种若有思而无所思的境界。苏东坡的可爱不仅仅在于他的才华、他的乐观,也在于他有一颗仁爱之心。当年,他所在的黄州有一种恶习,老百姓因天灾人祸、家庭不堪负担,往往淹杀初生婴儿,向来有好生之德的苏东坡“闻之辛酸,为食不下”。他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多方奔走呼号,筹组了一个慈善团体,取名“救儿会”。他身体力行,将俸禄中的大部分贡献给“救儿会”,自己不惜挨冻受饿。消息传出后,百姓感动之余争相解囊,到“救儿会”捐献善款者络绎不绝。为求治本,苏东坡写了《上颚州太守朱康叔(寿昌)书》,呈请朋友朱太守下令禁绝淹杀婴儿。苏东坡对朱太守寄予厚望又是敦促:“只要依律惩处数个敢于以身试法者,此风便革,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公能生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苏东坡视“救儿会”为无量功德之事,称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有了这样的苏东坡,就有了这样的文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知道无论是下雨,还是晴天,都不妨碍苏东坡心中的春暖花开! (《浔阳晚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自然界的现象写苏轼的人生,说明苏轼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这样写具体可感,新颖形象。 B.“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却迎来了他艺术的春天,写了不少流传后世的名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其作品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C.“乌台诗案”让苏轼的人生降落谷底,他却在黄州的生活如春光般灿烂,表明他的心态日益趋于旷达和平静。 D.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引用了诗词名句,引发了人们对苏轼的同情和对人生的感悟,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E.最让人感叹的是,苏东坡被逐出京都,到黄州贬官为民,还关心民间疾苦,视“救儿会”为无量功德之事。 (2)文章开头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春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末说“我知道无论是下雨,还是晴天,都不妨碍苏东坡心中的春暖花开”,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苏东坡传林语堂苏东坡现在过得是神仙般生活。黄州也许是瞅隘骯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在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一里三分之一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坡之后,就到了叫黄泥板,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那个地方向四周一望,似乎全是黄色,只有树木苍翠,竹林碧绿而已。苏东坡曾在徐州建有黄楼。现今住在黄州,日日横过黄泥板,而后达到黄岗的东坡。他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他每天来往走这段路。在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有一天,他喝醉之后,写出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黄泥板词》。其结尾部分如下:朝爆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臾之我娱。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堰。草为首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晏。纷坠露以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于是极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晏兮草木胖。归来归来,黄泥不可以久病。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有趣的谣言,不但在当地,连宫廷都知道了。也幸喜饮酒夜游,这种生活才使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也有诗,也有散文。又一次夜游,他可把太守吓坏了。他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夜晚的天空极美,他一时兴起,唱词一首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第二天,谣传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而下逃走了。这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他立刻出去,结果发现苏东坡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这谣也传到了京都,甚至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在动物之中,据我所知,只有人猿能笑,不过即使我们承认此一说法,但我信而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我不知道我们能否称此种笑为神性的笑。倘若希腊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具有的弱点,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吧。但是基督教的神与天使,则绝不会如此,因为他们太完美了。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是溢美之词吧。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他开始在他的随笔里写很多漫谈偶记,既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作用,但却成了最为人喜爱的作品。有一篇随笔,是两个乞丐的故事: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尔。他日得志,当吃饱饭后便睡,睡了又吃饭。”另一则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但是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藉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便不是难事了。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调寄《浪淘沙》,也以《大江东去》着称;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选自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写了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期间的一段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如何从忧患中取乐的。同时也凸显了苏轼悲观厌世的思想。 B.乌台诗案并没有给苏轼的生活带来多少阴影,在这个肮脏的小镇,他自得其乐,饮酒、夜游、酣睡,他是个随遇而安,自由洒脱的人。C.尽管此时苏轼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尽管他的夜游引起谣言,但他始终乐观面对,是要借此以消解内心的痛苦,安慰自己。 D.政治上的失意,反而成就了苏轼贬谪期间文学上的巨大艺术成就,这就是拥有大人格,大智慧的苏东坡。 E.本文语言深入浅出,犀利幽默,入情入理。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感。 (2)本文主要写了苏东坡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引用苏轼的诗词文章和轶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写道:“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步入马年,兰州楼市呈现一幅奇特景象,老城区新盘凤毛麟角,周边区域却是大盘云集,一幅的磅礡盛景。B.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众目睽睽,关注度高,只有守好小事小节,注重身体力行,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C.这对以“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自律的党政干部来说,必须处心积虑,最大力度地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活力。D.无论多穷多弱,中华民族从没有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在蹉跎岁月中所铸就的“中国梦”,必将在历史的拐角处绽放。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急剧下降,不规范使用汉字和“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多。 B.从节目播出的选手片花来看,所有参赛者都拥有照相式记忆、深度视觉、空间感知能力等堪比电脑的高智商。 C.3月6日,美国国会领导人及少数议员不顾中方严正交涉,执意会见达赖,这违背美方不支持“藏独”的承诺和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 D.前来挑战的选手不仅有狂热的草根魔术达人,还有神秘的地下魔术师,甚至“大牌”选手的身影也前来挑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词在宋代文学中成就最高,词的风格多样,婉约与豪放各领风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们跳出了花间窠臼 ②北宋的柳永和跨越两宋的李清照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③作为婉约词的代表作家 ④其词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⑤突破了传统的以小令为主的体式 ⑥拓展了词的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②①⑤⑥④ C.②③①⑤④⑥ D.②③①⑥⑤④ 16.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相关的句子。(5分) 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我常沉浸在那美妙的宋词里。去感受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柳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宋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字,最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宋词…… (1)以“宋词”为中心,续写一段话。 (2)侧重于对读宋词时的感受。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要有文采。 (4)70字左右。 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人物:苏轼 柳永 辛弃疾 李清照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答案1、D(“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丰富、更深刻”原文无此信息。) 2、C(原文意思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词不如诗。) 3、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在原文无此信息)

4、B(壮:认为……壮士。)5、D(②、⑥不是表现辛弃疾胸有大志谋略过人,故不能选。) 6、A(文中意思是: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 7、(1)(他)揣测僧人(义端)一定要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赶紧追上去抓住了他。(2)张安国正与金将痛快喝酒,(辛弃疾)就当众将他捆绑起来带走。(3)(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8、写的是春末夏初的景色。红花凋谢、青杏初结、紫燕轻飞、柳絮飞扬、芳草无边。让人充满着大好时光春去也的感觉。9、在红花凋谢、青杏初结的春末夏初的惜春之际,墙外多情的行人听到墙里无情的佳人的笑声渐消,自然引起烦恼之感。 10、(1)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蓑烟雨任平生。(2)气吞万里如虎。莫道不消魂。(3)卷起千堆雪。有三秋桂子。 11、(1)BC(A、“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自然界的现象写苏轼的人生”不恰当,应是“以自然界的现象来喻苏轼的人生”。D、“引发了人们对苏轼的同情”不恰当,E、“到黄州贬官为民”不对,应是贬为有职无权的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2)①引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告诉人们作别了寒冷的冬季,已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暗示人生,富有深意。②在文章开头引入诗句以此领起全篇,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3)三个方面。①他的才华:“乌台诗案”让苏轼从人生的巅峰降落到谷底,他却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②他的乐观:被贬黄州的苏轼生活如春光般灿烂。或与好友相聚,或独乘小舟喝酒,或是到太守家宴饮等。③他有一颗仁爱之心:他筹组了一个慈善团体,取名“救儿会”,并且身体力行。 (4)这里的“下雨”、“晴天”、“春暖花开”一语双关,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雨、晴和春暖花开,实际上是指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东坡一生多遭困顿踬踣,对仕途早已厌倦,对人生更是大彻大悟了。表现了苏东坡旷达潇洒的性格。 12、(1)BD(A、“凸显了苏轼悲观厌世的思想”不恰当。C、“是要借此以消解内心的痛苦,安慰自己”文中没有此信息。E、“犀利幽默”分析不恰当,应是诙谐幽默) (2)①写苏东坡在黄州神仙般的生活以及遭遇两起谣言。②写苏轼这种自由的生活给他的写作风格带来了变化,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 (3)①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史料确凿,有稽可查,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②从中透露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内心世界和性格。③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感。 (4)苏轼在黄州过的神仙般的生活,这肯定是表面的。他的实际现实生活和内心精神状态决非如此。①联系当时的谣言,可知他在黄州的处境:作为一个被贬的官员是被监视的,人身没有完全自由。②从苏轼当时的精神状态来看,是以自嘲来自救的,即以自我嘲笑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③从课文透露,“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是贫穷的日子。13.B(A.“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不恰当,应改为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C、处心积虑,意为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此处应改为“殚精竭虑”。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D.“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应改为“艰难岁月”。B.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使用正确。) 14、A(B、成分残缺,在“高智商特征”后加上“特征”一词。C、句式杂糅,应改为“这违背美方不支持“藏独”的承诺,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