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市获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市获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市获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市获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市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永宁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巩固练(人民版,含解析):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意识形态的不同B.经济水平的差距C.军事力量的失衡D.国家利益的冲突2.读“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其意义在于说明美国提出该计划的目的之一是()A.遏制共产主义B.控制西欧国家C.推行自由贸易D.造成两极格局3.二战后,丘吉尔在中立国瑞士发表了一篇演讲《欧洲的悲剧》。文中,丘吉尔极力呼吁欧洲各国捐弃前嫌,携手共渡难关。丘吉尔认为,欧洲要想从势如累卵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建一个欧洲大家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丘吉尔极力推动欧共体的成立B.丘吉尔主张和苏联一道建设欧洲大家庭C.这一反思和欧洲整体实力的下降密切相关D.表明丘吉尔反对冷战,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4.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承认西柏林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肯定西方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和责任。下列史实与上述做法本质完全相反的是()A.《马关条约》后日本归还中国辽东B.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C.英俄支持阿古柏政权D.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分别指()A.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发达国家间对话B.发达国家间合作/发展中国家间对话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中国家间对话D.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话6.“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B.加快了欧洲的复兴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D.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7.1945年8月,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对身边的记者说:“人民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其中第二个“战争”指()A.苏联对日作战B.美国进攻日本本土C.美苏之间的对抗D.苏联战后的重建二战结束后,苏联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矛盾突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种突出矛盾首先表现在()A.争夺对联合国的控制权问题 B.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C.争夺对西欧的控制权问题 D.成立“北约”和“华约”的问题9.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日本前首相小泉曾经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日本正尽一切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反恐”,“日本在防扩散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其目的是()A.恢复军国主义强国地位B.继续发挥反对恐怖主义作用C.推动战后经济迅速复兴D.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11.2023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切尼的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轮的“冷战”。第一次“冷战”启动的领导人和时间是() A.杜鲁门,1946年 B.斯大林,1947年 C.艾德礼,1945年 D.丘吉尔,1946年12.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D、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13.当今朝鲜平壤火车站附近的一幅反美标语牌,上面大致内容是“滚出去!你没有资格赖在这里(朝鲜半岛)!”这反映了()A.两极格局依然在当前存在B.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遭到谴责D.国家统一已经成为历史潮流14.观察下图,其变化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影响是()A.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B.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C.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D.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15.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16.杜鲁门在敦促过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7.俾斯麦曾这样评论国际政治原则:“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下列现代政治现象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致通过重要问题B.1961年南斯拉夫倡议成立不结盟运动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相继成立D.法国摆脱了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18.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B.它的兴起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由英国等国发起D.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19.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20.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希望与中国建交、贸易。当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时乾隆帝十分不快,他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拒绝了英特使提出的一切要求,信中写道:“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又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材料二: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新前景。请回答:(1)对材料一中乾隆帝的言论,当时清朝的士大夫与马戛尔尼的感受有何不同?结合史实分析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2)为什么材料二中的杜鲁门对美国及其制度充满自信?二战后美国如何实现对世界的领导?(3)中共“十八大”提出坚定“三个自信”的底气来自何方?请结合史实说明。21.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时政评说》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材料二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材料三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3)据材料三,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4)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两极”走向“多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历史上,一个文明权力的扩张通常总是同时伴随着其文化的繁荣,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运用它的这种权力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实践和体制。罗马的权力在古典世界的有限范围内创造出了一个近乎普世的文明。19世纪以欧洲殖民主义为表现形式的西方权力和20世纪美国的霸权把西方文化推广到了当代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欧洲殖民主义已经结束,美国的霸权正在衰落。随着本土的、植根于历史的习俗、语言、信仰及体制的自我伸张,西方文化也受到侵蚀。现代化所带来的非西方社会权力的日益增长,正导致非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复兴。——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评析材料中萨缪尔•亨廷顿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4.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变化莫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材料二漫画《时代的标志》:WelcometoMoscow(莫斯科)。据说莫斯科的麦当劳是全世界经营最好的分店。材料三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而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批驳米氏的观点时称,当理论已经与现实不符时,应当修正理论,而不是改变现实。……事实上,在中国崛起开始受美国战略界关注之时,也正是中美关系在“9·11”之后进入了一个新蜜月期之日。崛起大国必定要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的理论明显与事实相悖。……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及国家发展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国家之间会为了争夺资源而战。那么,这个矛盾是否无解呢?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2)材料二漫画体现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3)归纳材料三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用史实予以论证。参考答案1.B【解析】略2.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图片信息“来吧,小鱼”,结合所学,“小鱼”应是指西欧国家。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因此选B。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与事实不符;D是影响。考点:“马歇尔计划”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3.C【解析】试题分析:欧洲一体化思想是吸取了近代欧洲长期战乱的背景,进行的反思,同时也是因为欧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实力下降,需要团结起来维护自己安全的需要,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欧洲一体化的背景4.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承认西柏林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肯定西方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和责任”,实际上是分裂德国,阻挠德国的国家统一;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却是采取和平的方式维护国家的统一。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5.D【解析】二战后,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半球,而发达国家集中在北半球,因此将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谈判称之为“南北对话”。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影响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马歇尔计划施行后,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支付同盟相继成立,反映出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合作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发展·欧洲的崛起7.C【解析】略8.B【解析】略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主要时间“1971年”,①上海合组织是2023年由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组成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与美国无关,③《北大西洋公约》签署于1949年,均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由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面对苏联的战略攻势,美国一是从越南撤军,二是改善和中国的关系,1972年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由此可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1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小泉的话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不能够成为“目的”;A项,材料内容核心意思无从体现,具有片面性。进一步可知,D项表述准确,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日本谋求大国地位11.D【解析】略12.D【解析】试题分析:1961年已经形成了美苏对抗和争霸的两极格局,而且这是苏联方面的表态,所以实质上是苏联试图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故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13.C【解析】试题分析:两极格局在1991年瓦解,A的说法错误,故排除A;BD与题意无关;既然是反美标语牌,只能是反映了朝鲜人民对美国在朝鲜半岛的霸权政策的一种不满,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1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的经济势力不断增加,而美国的势力下降,这体现了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所以答案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日本的崛起15.D【解析】试题分析: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与史实不符合,现在的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美国的综合国力已经相对衰落,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与地区的迅速崛起使世界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但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所以ABC三项不正确,而D项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捉住关键词杜鲁门,联合国与欧洲共同体显然不是杜鲁门的措施,排除AB;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应对美国北约的措施,显然不正确;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选项D符合题意。【考点定位】美苏两级对峙格局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大炮射程”可知,这是与军事有关的,而选项中与此有关的只有C,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18.C【解析】试题分析:不结盟运动由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起,是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的愿望,它的兴起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与英国无关。所以选择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19.(1)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希腊与罗马各2分,每个角度只要写出一点即给2分)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2分)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2分)(2)历史现象:法德和解(2分)。趋势:欧洲走和联合(2分)。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2分)。(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4分,写出两点给4分)A.赞同。理由: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4分)B.不赞同。理由: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4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说明的能力。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近代的英国和法国,在民主政治领域,均体现出“妥协”政治智慧,因此,围绕此维度,结合所学四个国家民主政治史实依次展开,言之有理即可。(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关于“现象”,比较简单,即法德和解;关于“趋势”,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把握住“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维度;关于“影响”,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相关内容展开认识,要凸显“欧洲一体化进程,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主题。(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说明,重在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能力——“论从史出”。在审题和作答时候,关于第一小问的“观点”,核心即在于把握“中国政治缺乏妥协传统,不善于制度创新”立意。关于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置,没有标准答案,赞同或不赞同均可。所要注意的是,均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给予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妥协”特征;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美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妥协”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法德和解;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革命运动、抗日战争20.(1)清朝士大夫:大皇帝英明神武,仁爱宽宏;天朝大国,威严无比,不容冒犯;蛮夷小邦,礼教缺失,应该教训等(2分);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锁国使大多中国人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严厉的君主专制和思想文化控制使大多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中国经济、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使大多中国人产生强烈的文化优越感;清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势强大也强化了国民的这种心态等。(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马戛尔尼:清朝虚骄自大,愚昧无知,荒唐可笑,野蛮落后,必须教训等(2分);原因: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经济逐渐工业化;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政治实现民主化;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英国对外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马戛尔尼熟悉国际形势,清楚中英的差距,因而会产生这样的感受。(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度为美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二战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经济实力雄厚。(4分,任答两点即可)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控制西欧,遏制苏联;(3分,答对2点即可,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倡议建立联合国,可给2分)经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分,答一点2分两点3分,答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可给2分)(3)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经济奇迹: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出现历史性飞跃;道路创新:中国不照搬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独特地开辟了一条非传统、非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4分,任答两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晚晴和近代英国社会背景比较,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即清朝士大夫:大皇帝英明神武,仁爱宽宏;天朝大国,威严无比,不容冒犯;蛮夷小邦,礼教缺失,应该教训等;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锁国使大多中国人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严厉的君主专制和思想文化控制使大多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中国经济、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使大多中国人产生强烈的文化优越感;清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势强大也强化了国民的这种心态等。马戛尔尼:清朝虚骄自大,愚昧无知,荒唐可笑,野蛮落后,必须教训等;原因: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经济逐渐工业化;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政治实现民主化;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英国对外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马戛尔尼熟悉国际形势,清楚中英的差距,因而会产生这样的感受。(2)第一小问实际上考查的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在二战的贡献,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等相关情况,即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度为美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二战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经济实力雄厚。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的二战后美国为了构建以美国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而采取的措施,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入手,即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经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如理论、经济等方面。即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经济奇迹: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出现历史性飞跃;道路创新:中国不照搬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独特地开辟了一条非传统、非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晴与同时期英国的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的美国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的成就21.(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的力量的削弱。(5分)(2)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3分)(3)世界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和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以至均衡,都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2分)(4)不能。理由: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必然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二战后美国始终未能建立单极世界。(5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题时需要把“撼动”和“挑战”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准确理解其历史含义,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归纳总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即可;第(2)问,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回顾美苏冷战的相关历史回答即可,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第(3)问,考查理解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结合已学知识从世界新的中心力量的崛起到其均衡等角度归纳即可;第(4)问,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世界局势的发展可知美国不能建立单级世界,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归纳即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2.(1)霍布斯鲍姆的论断符合实际。(2分)理由:19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主导地位。(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欧洲中心论者的预言落空。(2分)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进一步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美国成为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的中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2)要素: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政治方面,新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军事方面:近代海军等;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生活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3)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2分)分析: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为苏联的扩张。(2分)(4)表现: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形成而为重要一极;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对任意2点可给2分,共2分)经济上为区域经济组织兴起:欧共体形成;东盟产生。(答对任意1点可给2分)影响:政治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经济上,西欧、日本崛起,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第三世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对任意2点可给2分,此问满分为2分)【解析】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霍布斯鲍姆的论断是“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根据所学19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可以知道,这一论断符合实际。理由:由所学可知,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使得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主导地位。所以说上述“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的论断是符合实际的。欧洲中心论者的预言是“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预言落空了。理由: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英法等老的工业国家相对落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进一步衰落;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美国成为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的中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西欧的经济发展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所以20世纪不再是欧洲的世纪了。(2)要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所述时间为中国近代,这一时期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的“永久性变化”应该是近代化,其主要要素应该是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新因素。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方面,新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通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等因素大大增加;军事方面:近代海军建立等;思想方面:通过向西方学习和新文化运动等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社会生活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随着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3)观点:要求“据材料三归纳”,由材料三中的“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等信息可以得出美国学者的观点是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分析: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为苏联的扩张。(4)表现:结合题目要求,所回答的表现时间为20世纪60、70年代,还有就是要求回答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政治上,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形成为重要一极;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经济上为区域经济组织兴起:欧共体形成;东盟产生。影响:需要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回答即可。由所学可以知道,多极化的出现,在政治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在经济上,西欧、日本崛起,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第三世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