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过关练:必修3中国全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1.荀子《乐论》曰:“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表现形式),形而不为道(引导),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引导)之。”材料主要反映了()A.人用音乐来表现快乐B.人要快乐须懂得乐礼规范C.礼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D.礼乐制是维护统治的工具2.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4.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侧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伸舒断案时认为: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反映了西汉时期()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5.朱子《全书·语录》说“封建”之意,一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二是“圣人不以天下为己私,分与亲贤共理”。但这套体制也有重大缺陷,即()A.膏粱子弟“不学而居民上,为害岂有涯哉?”B.天下未“放开做,使恢复有余地”C.“来来去去,无长之意,不可恃以为固也”D.“事权之太分,委琐不足恃,重迟不易举”6.黄宗羲“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的论断体现了()A.君主专制的思想B.君臣平等的思想C.工商皆本的思想D.经世致用的思想7.明末清初,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来华,西学东渐萌发。他将西方天主教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结合,指出:仁者爱天主,故因为天主爱己爱人,知为天主则知人人可爱,何特爱善者乎。爱人之善,缘在天主之善,非在人之善。利玛窦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A.爱人以爱天主为前提B.行善是爱天主爱人的具体表现C.爱天主就是教人爱人D.儒教与天主教信仰具有一致性8.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了对个体小农的关注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11.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①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13.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14.《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15.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之后又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A.借此彰显自己的汉学功底B.以儒家思想巩固统治C.内心仰慕崇拜儒学D.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16.文天祥,进士出身,官至右丞相,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当时社会的何种思想?()A.玄学B.佛学C.理学D.史学17.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 () 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B.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C.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18.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的世界性影响,说法正确的有()①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了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②亚洲的日本、朝鲜受儒学影响最深③隋唐时期,儒家思想传到了西欧④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十分推崇孔子的学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用政治统一保证了思想统一B.用阴阳五行思想巩固统一C.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20.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D.修、齐、治、平21.(24分)材料一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庙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材料三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2分)(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3分)。(3)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2分)(4)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2分)在19世纪下半半期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和和方案,试举例说明。(6分)22.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1)归纳材料一中两国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2分)材料三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之处。(4分)材料四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4)根据材料四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2分)23.(36分)人际关系·政党关系·国际关系材料一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柏拉图《国家篇》(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8分)材料二①1927年北伐战争示意图②1934—1936年红军长征路线图③1937年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示意图④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2)阅读图①至④,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清晰。(3)二战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合作加强。请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史实回答: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国际形势吸取教训、加强经济合作的?(14分)24.(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读书札记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5分)(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3分)(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5.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24分)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的具体规定。——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材料三人必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李贽《德业儒臣后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顾炎武《日知录》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害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及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他们主张产生的原因。(4分)(4)材料四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传统儒学的?并根据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6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问。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事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问题你认为杨树谷产生这种疑问最直接的依据可能是什么?(3分)梁启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一步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4分)结合秦汉以来的历史,你认为梁启超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在你看来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6分)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人不能不乐”,是指人要快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意为不能得意忘形,需要一定的形式和引导。B项符合材料,且含义最全面。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D【解析】试题分析:李贽反对把孔子当做天生的圣人,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也反对儒家经典是“万世之圣”论,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主张3.A【解析】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的思想核心是: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是公天下。直指“一姓”的封建君主专制。4.B【解析】略5.A【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题文中朱子《全书·语录》说“封建”之意。然后再分析与“封建”之意,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项。所以只有A选项的膏粱子弟“不学而居民上,为害岂有涯哉?”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6.B【解析】略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故因为天主爱己爱人,知为天主则知人人可爱”、“缘在天主之善”等,其核心一直就在强调“天主”。这符合传教士的主要目的。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爱天主就是教人爱人”,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其余ABD三项表述均不准确,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传教士的活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活动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有其力者治其地”、“授民以田”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相关内容。题干材料内容的核心,即在强调“分田”,强调对小农经济的支持。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而且不符合史实;C项“抑商”无从体现。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对个体小农的关注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中国明末清初的三位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共同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即代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他们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表现在反传统反教条和反对封建专制方面,所以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答案选A。考点: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点评:明末清初产生了很多进步思想家,其代表性人物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之所以会有众多的进步思想家诞生于明末清初原因在于社会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封建君主制度不断强化,日趋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量正在萌发;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遭到进步思想家的无情批判。10.A【解析】“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内容。王安石变法考经义和时务策,开设明法科。故④不选。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等,可知,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进程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①②④的表述均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而在明清时期,“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的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③。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12.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表达了宰相传贤可以弥补天子不贤的缺陷,一旦废除宰相制,天子出现不贤时没有人来辅佐。这主要表明了黄宗羲认为废除宰相有弊端。本题选B。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而不是君主制度,A项错误。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除宰相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儒学发展相关内容——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批判继承儒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符合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即是二者的相同点,正确。其余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1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题干中的大一统理论--"尊王"、"内华夏"、"崇礼"与西周、春秋以来的史实密切相关。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5.B【解析】试题分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康熙重视朱熹的思想是因为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故选B。A项明显错误;C项不是主要的目的;D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考点:宋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被后世统治者所重视。16.C【解析】17.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所说的就是古代的民本思想。对于古代的民本思想,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统治者通过顺应民意,以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能够谋求特定阶级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他维护社会秩序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故本题选B项考点:儒家思想点评:本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此类题型有如下特点: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①②④符合史实;18世纪后儒家思想才传到了西欧,并非隋唐时期,故③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所有含③的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考点:儒家思想的影响。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儒学中的“仁”、大同、和谐思想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培养人的爱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现实意义。19.C【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通过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权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A项颠倒了因果关系,B项中的阴阳五行思想表述片面,D项是说影响而非关系。因此选C.考点:董仲舒儒学点评:董仲舒兼采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2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很显然,孔子的“人我和谐”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1.(1)治国、平天下。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分)(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3分)(3)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2分)(4)理学,空谈(清议)误国。(2分)主张:太平天国:《资政新编》、发展资本主义;洋务派:师夷长技术以自强、中体西用;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6分)【解析】试题分析:(1)关键信息:“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即可。(2)关键信息:“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原因主要是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归纳。(3)关键信息:“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材料二反映了朱熹修身、处事和接物之要,结合理学思想的特点,主要是从道德角度分析归纳。(4)关键信息:“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从“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与“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分析可知第一小问中的理论与弊端分别是指理学及空谈义理误国;第二小问抓住时间信息限定,列举农民阶级、地方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救国之路的主张即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与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想22.(1)共同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分)不同影响:法国的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4分)(2)不同观点:伏尔泰等尊崇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符合道德和理性;(2分)孟德斯鸠等批判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2分)相同立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2分)(3)相似之处:①都借助外来文化作为思想武器。②都进行过激烈争论。③都否定专制暴政,主张民主政治。(4分,任答两点即可)(4)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儒家道德不能改变。(2分)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黄宗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卢梭,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却处处带着镣铐”等,不难直接判断得出黄宗羲和卢梭的共同思想主张,即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由于当时两国具体的国情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中国正处于封建专制统治最高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及其缓慢,重农抑商;法国此时历经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等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国家实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等。因此,两人主张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不尽相同:A.以黄宗羲思想主张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B.而以卢梭启蒙思想为代表的欧洲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伏尔泰,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孟德斯鸠、卢梭,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等,不难归纳、概括得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A.伏尔泰等尊崇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符合道德和理性;B.孟德斯鸠等批判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结合所学知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均属于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的共同思想主张,即体现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崇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主张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对权力实现有效的制衡。他们所持的立场相同:即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3)根据材料二、三相关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中西方“启蒙运动”进程中所呈现出的相似之处。根据两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得出,中西方“启蒙运动”进程中所呈现出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①都借助了外来文化作为宣传新思想的武器。②新旧思想间都进行过激烈争论。③都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实行民主政治。④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本国的社会变革等。(4)根据材料四关键信息“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势变道不变”、“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所持的主要观点:提出要学习西方的长处(技术器物层面)才能抵抗西方的侵略,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又认为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和儒家伦理纲常不能改变。关于“实倡先声”,结合所学知识,这样来理解:魏源的主张尽管只停留在学习西方技术器物阶段,但对近代国民解放思想,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过来,倡导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从学习“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阶段23.(1)共同点:二者都关注共同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相处)(2分)不同点:二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不同。荀子强调等级,主张依靠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建立社会秩序;柏拉图强调公民互助合作,建立理想城邦。(4分)社会背景:(2分)荀子:战国时期,旧制度衰落,诸侯分裂割据,需要重建社会秩序。柏拉图:雅典城邦民主制走向衰落,城邦纷争不断,政局动荡。(2)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形成国共两党对峙、内战局面。日本乘机发动侵华战争(3分)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经过八年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分)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方针,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内战爆发。经过三年战争,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大陆政权,国民党逃往台湾,台湾与大陆分裂。(3分)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对峙—再合作—再对峙的历程。历史证明,对抗、分裂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与统一,合作利于社会发展,实现共赢。(2分)(3)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各国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主张建立有效机制来稳定经济秩序。(2分)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6分)二战后为摆脱美国与苏联的控制和威胁,保障自身安全;恢复发展经济,重振西欧国际地位。1952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加强。1993年欧盟成立,一体化扩大到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2023年欧元诞生,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6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荀子与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分析与认识。归纳其异同点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的知识及材料“……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我们……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联系二人所处的时代分析其背景。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四幅历史地图的内容:北伐战争、红军长征、平型关战役、转战陕北,揭示的正是国共由合作到对峙再到合作再到对峙的发展历程,回答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分析题目的要求: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洲一体化回答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吸取教训、加强经济合作的问题,因此要联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并结合战前的资本主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经验教训。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柏拉图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荀子的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共关系•特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认识24.(1)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②。(此问1分)主要流派的主张: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义利观。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用、性本恶、君舟民水。庄子提出:“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答出上述3人所提任意1点主张即可得1分,3派3分,答案较齐全者,可得4分,若答出阴阳家提出五行,可加1分,此问满分为4分。)(2)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农耕经济的发展;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答对1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3)实践结果:秦朝“焚书坑儒”,运用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但运用失度,导致二世而亡。西汉初年,运用道家思想(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然而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外儒内法),完成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答对1点1分,其它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4)新哲学思想:产生了理学。(1分)最大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构建和谐社会)。(答具体的某1点也可得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1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思想的发展,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宋代的儒家思想变化;②的意思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结合①对天道和人道的解释回答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秦朝时期奉行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宋代理学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25.(1)原因:董仲舒继承了周礼中有利于建立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礼教伦常,提出“三纲五常”、“君权神授”适应统治需要;(2分)汉武帝时需要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形成,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影响: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2)努力: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4分,答出两点即可)条件:印刷技术的提高(或答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3)主张:私欲是人的自然性。(2分)原因: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1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分)。(4)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1分);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1分);必须摧毁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