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_第1页
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_第2页
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_第3页
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_第4页
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标: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思想、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专题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思考:以上著作的作者分别是谁?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什么思想?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特点和影响,其观点有哪些异同之处。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主要是考辩长期以来为人们笃信不疑的“古文经”均系伪造,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具有很大的冲击,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作思想准备。孙中山: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提出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低价,平均地权。在该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举行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背景: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表现萌芽:民权思想的启蒙

(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对民主朦胧的渴望思考:2位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黄宗羲—梨洲先生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概括黄宗羲观点“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批判君主专制1、黄宗羲的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民本)(2)限制君主的权利——“法治”

提出“有法治而后有治人”思想;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的思想1).主要思想(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2)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影响

促进了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顾炎武—亭林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引起一些仁人志士对君主专制进行深刻反思的原因?影响如何?【深化探究】

材料1: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材料2: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材料3:明清两朝,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政治:①专制统治的强化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思想:①“西学东渐”

②程朱理学、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促进了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探索中国民主思想读一读:(先进的士大夫)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想一想:1、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不同,在观点上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由鄙夷到师夷;冲破中华民族的传统观点,有利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读一读:(洋务派)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而不以中学固其根底、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张之洞材料二: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

——张之洞读一读:材料三: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想一想:2、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参考意见:(洋务派)含义:在维护中国固有制度和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科技,从而达到自强、求富。目的:维护中国的伦理纲常,加强对本国人民的统治,抵御外敌的入侵。局限: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没有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西方的民主制度与思想进一步传入。读一读:(早期维新派)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想一想:郑观应的观点和洋务派的观点有何不同?在器物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民主思想正式诞生。温故而知新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三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践活动和特点。

1.背景: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从洋务派中分出;

2.代表人物

——冯桂芬、郑观应、王韬

3.主张: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民共主”、议会制度)一、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70年代)二、资产阶级晚期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2.代表人物

3.主张

4.实践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变政”、君主立宪制 (较早期维新派有明显深化)——戊戌变法三、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1.背景:

2.代表人物

3.主张

4.实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邹容、宋教仁、孙中山等——民主共和——革命团体、刊物、辛亥革命等思考: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时代特征:思想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民主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激起新的民族觉醒和救亡图存的新要求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的影响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1)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资产阶级学说的传播。(4)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1.民权思想启蒙的背景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二、民权思想的启蒙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认为专制君主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

“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

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上述四段各出自于哪一思想家?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2.代表人物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陈旭麓康有为(1858~1927)

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A、批判封建的君主专制:理论基础:----“托古改制”B、民权思想:自主之权、自立之权、人人平等(1)内容:考证古文经是伪造的,否定了古文经的权威性。(2)目的: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恪守祖训”的传统。(1)内容:——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以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来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2)目的:——论述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托古改制”理论1.著作一:《新学伪经考》2.著作二:《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影响: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创办《新民丛报》(日本横滨)——著名文章《新民说》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古人,吾尤爱自由。——《新民说》维新运动后梁启超思想一度激进《新民说》:强调“新民为今日第一急务”,大力鼓吹人们都要摆脱封建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他这时初编《新民众报》的指导思想。

“新民”思想

——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而不是中国传统时代的“臣民”或“良民”。①梁启超的民主思想:A.人人有自主之权,中国要救亡,就要兴民权,B.抨击专制制度C.教育改革。②梁启超思想的特点:

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阐述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义》同: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都主张君主立宪制异:康有为借用孔子来证明自己变法的合理性;而梁启超则显得更加激进,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评价康有为谭嗣同严复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①梁启超把张扬民权与批判君主专制紧密结合起来②中国若再不开放民主,就要亡国灭种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①表达了资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②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梁启超1.背景: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民族危机的加深(2)由戊戌变法的失败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2.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内容(1)、三民主义

形成完善——从兴中会建立到同盟会建立主要内容——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主要目的——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反对帝制;争取人权三民主义之间关系——紧密结合、完整体系、目的一致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核心前提补充和发展——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也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民主自由的愿望。但它缺乏彻底的反封建内容,他把推翻清朝统治当做实现民权主义的最终目标(2)、五权宪法对西方民主政治加以改造借鉴,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分立

(3)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两点:五权分立和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要一次完成)③、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民权普遍性;“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局限: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3、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特点:(1)思想更民主,手段更革命;(2)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不足,思想有创新。4.评价: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包含着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翔实的内容,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康、梁、孙观点的异同同: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异:

1.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改革

2.梁启超认为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先制定宪法和培养新民再实行立宪

3.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1.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维新派的民主思想?提示: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即实现民权主义。(1)在这种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2)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2.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哪些异同?提示:

(1)相同点①从来源上看,都来源于西方,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②从目的上看,都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③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从根源上看,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2)不同点①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其思想代表不了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②革命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19世纪末)民主共和——辛亥革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1915年)1.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理论依据是①《新学伪经考》②《日本变政考》③《俄彼得变政记》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