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本章主要内容1.了解运输组织评价的作用及评价类型2.重点掌握运输组织评价的方法及步骤3.能够进行载运工具运用效率的计算与分析4.能够结合具体评价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第一节运输组织评价概述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一、运输组织评价的内容运输企业从国家、社会、行业发展的角度去评价第一节运输组织评价概述
二、运输组织评价的类型第一节运输组织评价概述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三、运输组织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2.客观性3.可比性4.可行性第一节运输组织评价概述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四、运输组织评价的步骤第二节运输组织效果评价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一、建立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见124页二、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类型六大类指标:见129页表6.1(一)运输产量指标(2个)(二)运输消耗指标(4个)(三)运输效率指标(2个)(四)运输效益指标(4个)(五)运输服务水平指标(3个)(六)运输安全性指标(2个)第三节载运工具运用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一、车辆利用单项指标(一)车辆和车辆时间利用指标1.总车日(在册车日)D
补充:2、平均车数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车辆数。计算单位:辆。计算公式:平均车数=总车日÷日历天数(辆)举例:
某企业4月1日有车500辆,4月11日调入10辆车,并与11日办理了手续,4月21日报废2辆车,当日即办理手续没有参加运输,以后至月末未发生车辆增减变化。求该企业4月份平均车辆数。答:总车日数=500×30+10×20-2×10=15180车日平均车数=15180÷30=506辆3、平均总吨位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载货车辆的总吨位。计算单位:吨位。计算公式:平均总吨位=总车吨位日÷日历天数(吨位)举例:某企业4月1日有车200辆,其中150辆为4吨解放牌汽车,50辆为5吨东风牌汽车,4月11日购入50辆标记吨位为5吨的东风汽车,同时报废10辆标记吨位为4吨的解放牌汽车。直至月末再未发生车辆增减变化,试计算4月份的平均总吨位和平均吨位。答:总车吨日=4×150×30+5×50×30+5×50×20-4×10×20=29700(车吨日)平均总吨位=29700÷30=990(吨)总车日数=200×30+50×20-10×20=6800(车日)平均车数=6800÷30=226.7(辆)平均吨位=990÷226.7=4.37(吨)4、平均总客位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载客车辆的总客位。计算
单位:客位。
计算公式:平均总客位=总车客位日÷日历天数(客位)
2.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①车辆工作率②车辆完好率③平均每日出车时间④出车时间利用系数第三节载运工具运用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一、车辆利用单项指标(二)车辆里程利用率指标
车辆里程利用率(三)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①技术速度②营运速度③平均车日行程第三节载运工具运用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一、车辆利用单项指标(四)车辆载重(客)能力利用指标①车辆额定装载(客、货)量②吨(客)位利用率③实载率(五)车辆拖挂能力利用指标——拖运率拖运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挂车完成运输周转量占主挂车完成运输周转量的比重。第三节载运工具运用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二、车辆利用综合指标——运输车辆生产率(一)运输车辆生产率的计算
1.统计期内(年、季、月内、日)所有在册车辆完成的运输工作量以周转量计的车辆生产率。
6.30式2.统计期内(年、季、月、日)某辆车完成的运输工作量以周转量计的车辆生产率。
6.31式3.统计期内(年、季、月、日)一个营运吨(客)位完成的运输工作量以周转量计的车辆生产率。
6.32式第三节载运工具运用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二、车辆利用综合指标——运输车辆生产率(二)车辆利用各单项指标对运输车辆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136页
影响车辆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是:①工作率;②平均车日行程;③行程利用率;④吨(客)位利用率;⑤拖挂率。(三)提高车辆运输生产率的途径137页第四节运输组织综合评价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运输组织综合评价:
是根据确定的目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经济、技术、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对各种运输组织方案能够满足需要的程度(产出),以及需要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投入)进行计算与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组织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方案。综合评价法可以应用到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决策、运营组织决策上去,是运输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第四节运输组织综合评价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1.目的性和完备性原则2.互斥性与有机结合原则3.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4.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原则5.动态与稳定性原则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1.政策性指标2.技术性指标3.经济性指标4.社会性指标5.环境性指标6.时间性指标第四节运输组织综合评价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公路旅客运输组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见140页表6-3★公路货物运输组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见141页表6-4★船舶运输组织(货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141页表6-5第四节运输组织综合评价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三、综合评价指标的数量化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要结合具体评价项目、评价目的来设定评价指标,并赋予各指标合理的数值,这需要通过统计、实地调查、综合考虑等步骤确定。第五节运输组织常用评价方法介绍
第六章运输组织效果及运输组织综合评价本节重点介绍2种方法:1.层次分析法2.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介绍层次分析法是对那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做出判断及决策的一种简易方法,它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特别适用于对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实用评价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该方法引入我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是该方法在处理各种复杂、多样化影响要素的决策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灵活简洁的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分析处理问题,由于具备许多优点,所以该方法在我国科研评价、城市规划、能源系统分析、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得到了实际推广和应用。在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决策问题时,一般需要把相关问题进行条理化、层次化,再此基础上,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一些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复杂问题被可以被分解为由一些相关元素组成的系统。以此类推,这些相关元素又可以按照其特征和影响分解成若干个层次。高一层次的因素对低一层次要素起支配和影响作用。将这些层次分为以下三类:(1)最高层:也称之为目标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认为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2)中间层:也称为准则层。这一层次中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一般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以及子准则。(3)最底层: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这一层次一般包含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和决策方案等。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时将层次划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底层。即将问题所包含的因素进行分层,用层次框图描述层次的递阶结构以及因素的从属关系。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的时候,将简单的因素按照一定的关系或关联性进行分类或分组,把其中相互联系的因素进行组合归入小类,再将小类归入大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有序的判断矩阵。再经过两两对比来确定其重要性程度,按照重要性程度在判断矩阵中进行合成,来确定各要素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并将其进行排序。就比较容易定出其重要或者次要。3、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层次分析法通过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五个步骤计算各层次构成要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对于层次分析法来说,其关键环节是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AHP的效果。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层次分析法有一定的缺陷: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难度大。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需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看λmax是否同判断矩阵的阶数n相等。若λmax=n,则具有一致性。一般当阶数n较大时,精确计算λmax的工作量一般会非常大;当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时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使其具有一致性。这不排除要经过若干次调整、检验、再调整、再检验的过程才能使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这个过程往往不太可能在实际中实现和应用。二、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1、模糊综合评价概念模糊综合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由美国模糊数学的创始人、著名控制论专家查德首次提出来的,一般认为,它是模糊数学的一个应用方向。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运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已经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而颇有成效的影响和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的评价过程是其借助于模糊数学的概念,对实际的综合评价问题提供一系列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被评价事物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大量研究表明,它与概率、统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因为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评价对象本身不明确,诸如漂亮、不漂亮;清楚、不清楚等。可以看出,这些评价对象由于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另一种评价对象本身是明确的,但出现的规律有不确定性,如晴天、下雨、下雪,这是明确的,但出现的规律不确定。一般认为,前一类评价对象的不明确与所划分类别的不确定性有关,由于不同人的不同理解,就导致了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说此种评价对象是否属于某一类,可以属于某一类,也可以不属于某一类,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理论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引入了隶属度——隶属函数的概念,就导出了模糊数学的构架。专家学者大量的实践探索,发现了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在信息的质和量上都具有优越性。这是由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是一个集合,而不是一个点值,它能较为准确地刻画事物本身的模糊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烟草总公司电子交易专用合同
- 工程借款合同借款合同
- 宣传服务合同协议
- 国外劳动合同样本
- 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法律规定
- 通讯设备采购安装合同
-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美术学院《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泰国社会与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锦州医科大学《电路电子技术与数学逻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粤剧介绍(课堂)课件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案)
- 机床数控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lm3s8962开发板用户手册
-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 食品防护评估表
- 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整理
- (74)-17.3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浅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诊断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国际贸易地理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