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研究7500字(论文)》_第1页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研究7500字(论文)》_第2页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研究7500字(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TOC\o"1-3"\h\u摘要 1一、绪论 3(一)问题的提出 3(二)研究价值 3(三)文献综述 41.国内研究现状 42.国外研究现状 4二、研究设计 5(一)研究方法 5(二)研究时间 5三、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5(一)挑食偏食情况 5(二)进餐专注性 6(三)进餐速度 6(四)饮食独立性 6(五)吃零食情况 6四、幼儿在园饮食行为存在的问题 7(一)被动就餐现象严重 7(二)饮食专注度不高 7(三)挑、偏食现象明显 7五、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的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8(一)建立家庭干预机制 8(二)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8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8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9(三)树立家庭喂养理念 9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92.家庭成员对孩子饮食上的要求要统一一致 9(四)依照幼儿自身特点改善饮食 10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10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

绪论问题的提出饮食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必要环节。饮食与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还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睡眠,上厕所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可以看出,良好饮食行为已成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而这些是与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及习惯密不可分的。研究价值饮食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方面是家庭饮食单一,不注重食物的色、香、味。挑食的现象;另一方面,生活不规律,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和学习,而且饮食不规律,这直接导致了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第二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厂家推出的儿童食品是非常漂亮的。果冻、冰淇淋、薯片和其他零食对小孩子很有吸引力。然而,如果孩子们不节制地吃零食,他们就会不断地刺激胃,影响肠胃的正常活动。有的幼儿甚至不爱吃饭,或者是这些幼儿的食欲不好,这些都是幼儿的身体原因造成的。一些孩子因为身体虚弱和疾病,胃肠不适等情况,导致自己的食欲,或儿童在感冒和其他疾病失去食欲,不想吃饭;甚至在换牙的孩子,因为为什么牙齿都不愿意吃的原因,如果家长能不及时实现上述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唯一的方法就是浮躁,强迫孩子吃的哄骗、强迫等。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但长期使用会使孩子感觉不一致,甚至导致更糟糕的饮食习惯。影响幼儿的成长的发育与成人的健康的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的饮食行为习惯。幼儿的迅速成长、发育的最佳的时期就是幼儿的快速成长的时期。因此,有必要及时为儿童提供必要的营养,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预防儿童和成人肥胖和营养不良。保证儿童合理营养摄入的重要前提是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全面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体、美等方面的素质,就必须掌握儿童体格和智力的发展,身体和智力的发展必须依靠同化来吸收来自外界的大量营养。文献综述国内研究现状马明月(201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对自身身体健康不利的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饮食不均衡,包括偏食、挑食、快食、暴食、零食等。李飞飞(2016)指出幼儿不良行为指的是婴幼儿在饮食方面形成的对自身身体健康不利的行为。林鸣(2013)将不良饮食行为定义为食速过快、过量、吃油炸食物、吃“洋快餐”、喝甜饮料。廖珩(2017)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班幼儿吃饭时仍有22.53%的幼儿进食不能独立,54.14%的幼儿进餐专注度差,42.54%的幼儿纯在挑食行为,23.2%的幼儿进食速度慢等行为。孙能(2016)谈到小班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特点,他认为从幼儿进餐独立性差、进餐专注性差、进餐速度较慢、挑食偏食行为普遍、存在吃零食行为。徐颖(2017)则通过研究与观察发现中班幼儿在家饮食时饮食姿势较差、饮食时喜欢做其他事情,饮食所用时间不合理、就餐过程中已有初步的卫生习惯,但缺乏坚持性、就餐时情绪差,食欲不佳。张红敏(2005)提出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用趣味游戏等方式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敖春美(2010)指出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等机构的作用,家校配合,提高父母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认知能力及方法,通过家长会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刘晓(2017)提出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勇于让幼儿自行使用餐具敢于放手,其次幼儿教师应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国外研究现状英国Wright●CM等人在2007年的研究表明,在被调查的人员当中有89个孩子(20%)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饮食问题,被调查人员中只吃特定食物种类的有79个(17%),偏爱饮料食品的有57个(13%),可见挑食偏食和对零食、饮料过于偏爱的问题非常突出。美国学者布朗的“食谱与性格形成”相关研究证明,“父母应该珍惜幼儿尝试不同事物的好奇心。他认为一个人在幼年接受食物种类越多,成年后性格的包容度越大拒绝蔬菜的儿童有拒绝接受周围环境倾向。”日本相关研究发现,有的孩子性格变内向是由于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等缺乏导致的。另外,有的孩子特别不喜欢如韭菜、胡萝下、蘑菇等一些具有独特味道的食物,导致了挑食偏食的问题。McDermott●BM(2008)在澳大利亚开展的研究显示,有约20.2%母亲认为他们的孩子有时饮食不规律,而约7.6%的母亲认为他们的孩子经常饮食不规律。Hearton与Hildebrand(2011)反对利用进餐时间来“教育”幼儿,因为那样容易影响幼儿进餐的愉悦感。他们也不赞成教师和保教人员使用奖励等方式来哄幼儿进餐。在幼儿进餐专注方面,国外的相关报道认为,“进餐时看电视、打电话和玩游戏等被认为是常见和重要的进餐时的打扰因素。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集整理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资料,并仔细整理阅读,为研究定下方向,做前期理论准备;逻辑分析法:用逻辑分析措施,在各个方面深入分析对于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历程中寻出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所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结合文献进行研究。提纲法: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综合、归纳中,提出自己的一套观点,列出属于自己的有关于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一套研究提纲,便于在写作过程中条理清晰。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在某幼儿园的大中小班进行了一个有关于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其中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90份,回收率为95%。挑食偏食情况研究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许多孩子在进食时很挑剔,但很难用每日观察少数儿童的科学有效数据来描述他们的挑食。通过观察及访谈,从不挑食偏食的幼儿占33%,偶尔挑食偏食的幼儿占36%,偶尔不挑食偏食的幼儿占20%,偶尔不挑食偏食的幼儿占11%。这些数据提示我们,幼儿挑食偏食现象普遍,急需家长和教师认真对待并通过多种方式加以改善。挑偏食情况百分比从不挑食偏食33%偶尔挑食偏食36%偶尔不挑食偏食20%偶尔不挑食偏食11%表SEQ表\*ARABIC1挑偏食情况进餐专注性专注是一个人宝贵的行为品质。集中的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饮食活动的集中也很重要。它可以促进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使身体获得丰富的营养,促进人体健康。幼儿进餐过程中总是能做到非常专注的幼儿仅占37%,有32%的幼儿进餐偶尔能够专注,21个百分点的小孩偶尔会集中精力吃饭,10个百分点的小孩吃东西总是不专注。可以看出,幼儿对进餐的时候,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幼儿依旧需要加强对饮食的关注。进餐专注性百分比非常专注37%偶尔能够专注32%偶尔会集中21%总是不专注10%表SEQ表\*ARABIC2进餐专注度分析进餐速度进餐速度主要是指幼儿吃一顿饭所用去的时间。时间越长,速度越慢。通过观察,有5%的幼儿在10分钟之内即可吃完一顿饭;有40%的幼儿吃饭时间在10到20分钟之间,37%幼儿吃饭时间在20-30分钟,还有18%的幼儿吃饭时间在30分钟以上。从科学的层面出发,幼儿应该在用餐时间,规定为20分钟以上,对于每一口食物都应该咀嚼12到30次以上,然后咽下。其进餐时间应该控制在二十到三十分钟间。而且低于20分钟的进餐视为快餐,超过了30分钟就是进食过慢。根据相关的数据来讲,只有37个百分点幼儿进餐的速度比较适中,还有40个百分点的幼儿进食过快,另外,18个百分点的幼儿进餐很慢。可见,幼儿的进餐速度呈现较快和较慢两个极端,总体来看偏快。进餐速度百分比10分钟之内5%10到20分钟之间40%20-30分钟37%30分钟以上18%表SEQ表\*ARABIC3进餐速度饮食独立性在观察中发现,有59%的幼儿能做到自己独立进餐;具有25个百分点的幼儿,在进餐时需要成人在一边引导;还有16个百分点的幼儿,还让成人喂食。从数据结果来看,只有能做到自己独立吃完一份饭菜,不需要成人帮助的幼儿占比并不高,只有59%。这个结果对幼儿来说,有些触目惊心。但是,仍然有这么多孩子无法独立进食,其背后的原因无疑与成人教养有关,此外还有孩子偶尔的生理原因。幼儿在进餐的时候应该加强其独立性,这是需要加强的重点培养。吃零食情况通过收集大量资料调查结果,对幼儿吃零食情况进行统计,45%的幼儿经常吃零食,只有27%的幼儿几乎不吃零食,还有32%的幼儿偶尔吃零食。这说明在幼儿的饮食行为中,吃零食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其背后的原因与孩子的天性有关系,对幼儿来说,零食更具有吸引力。饮食独立性百分比吃零食情况百分比自己独立进餐59%经常吃零食45%需要成人引导25几乎不吃零食27%需要成人喂食16偶尔吃零食32%表SEQ表\*ARABIC4饮食独立性与吃零食情况

幼儿在园饮食行为存在的问题被动就餐现象严重幼儿在园饮食的工具主要取决于幼儿园的管理者选择与规定。例如在本次调查的三所幼儿园中,有两所幼儿园的幼儿在中班时使用勺子进餐,在中、大班幼时使用筷子进餐。另外一所幼儿园则是全园幼儿都统一使用勺子进餐。一般在园出现被动进餐的幼儿属于以下几类:对筷子使用不够熟练,不会正确地握筷。比如,有些幼儿采用的是“一把抓”的握筷方式,将筷子并在一起使用。那么在用筷子“舀”饭时,米饭极容易掉落,这样送入口中的饭很少,进餐速度非常慢;②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部分幼儿自己吃饭的时候,效率很低,进食速度接近接似于每口几粒饭。但老师给他喂饭的时候,他会大口大口地吃饭;③有严重的挑、偏食问题。这类幼儿偏爱白干饭,即任何菜都不喜欢吃。教师偶尔会主动给他们喂饭,减轻他们的挑、偏食问题;④不吃饭和菜。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有个别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不吃饭也不吃菜,而是玩餐具或看着别人吃。这类幼儿多是教师主动喂饭的重点对象。但是这类幼儿还经常拒绝喂饭。以上这几种情况或是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或是会影响整个班级就餐活动的进度,幼儿教师才会给幼儿喂饭。饮食专注度不高在研究者观察的所有幼儿园中,中班幼儿的饮食专注普遍不高,主要受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同伴、教师的影响。在幼儿园用餐过程中,中产阶级儿童的注意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儿童的注意程度与用餐时间成反比,即在进食活动的前几分钟内,儿童可以专注于饮食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分散。因此,幼儿在园进餐时存在完成第二碗或第三碗饭的时间通常长于第一碗饭的现象;2、幼儿的注意力受其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老师与老师的交谈声、老师对幼儿的大声指导声、同伴的说话声以及碗筷碰撞声等等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饮食专注度不高导致幼儿的饮食速度减慢。挑、偏食现象明显挑、偏食行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幼儿饮食行为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而蔬菜,特别是绿叶子菜是最不受幼儿欢迎的食物。然而,蔬菜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还有药用价值。如胡萝下内含有的丰富的类胡萝下素,有益于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降低癌症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红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罹患结肠癌、乳腺癌等。蔬菜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蔬菜长时间不吃,就会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体力下降,甚至引发各种疾病。幼儿期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适当摄取不同种类的蔬菜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的饮食行为改善策略建立家庭干预机制幼儿的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健康的体魄。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习能力培养,\t"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360zip$Temp/360$0/samereport_1582167786606/htmls/detail_report/right"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以及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关键是幼儿园更加应该对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幼儿在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其中幼儿的饮食习惯的能力的培养在这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大部分的幼儿园中,应该对幼儿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引起关注。为了使得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得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更加到位就必须要重点教育幼儿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应该和家长或者是医院保持紧密的联系,对于幼儿的饮食习惯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设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可及时解决各项随访问题,并根据家长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家长干预的积极性。在干预过程中,针对每个饮食行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干预措施。社区医生还认为,他们更有教育性,更容易与父母沟通,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依从性。每一个家庭对幼儿的饮食习惯的形成都是有责任的。而家长的责任就是要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提高幼儿饮食的独立性。对于幼儿好的饮食习惯要多给予幼儿赞美。为孩子创造出一个优良和谐的饮食环境。对于幼儿的饮食与制作方法,家长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幼儿的一些饮食行为,要从幼儿的不好的饮食行为中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的和老师家长进行沟通,从而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对于厌食症的孩子,家长要给予治疗。对于幼儿饮食行为中的不健康的行为,就应该帮助幼儿提升饮食能力,定期带幼儿进行检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因为幼儿喜欢生动、形象、还有直观的活动方式,这样的形式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深刻,也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幼儿园开展活动中,很多孩子能够参与到关于饮食方面的活动中,像元宵节,就能够组织孩子包元宵,可以使他们感受节日氛围,在学习节日文化的时候,也能够学习营养知识,这样一来,并不会显得非常枯燥。也不会显得非常生硬,像找一些图片进行相关描述,然后怎么做、或是有什么营养,其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幼儿的饮食行为,同样是受到老师的指导。教师的批评或鼓励会影响孩子的饮食情绪,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膳食质量。教师需要给幼儿一个轻松,舒适的就餐环境,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指导。如果有必要,通过科学,有目的,简短的指导进行,比如,中班幼儿饮食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唱儿歌“白白米饭,豆腐鸡蛋”。树立家庭喂养理念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第一,家长需要对正确的喂养方法加以了解,以正确的方式教导孩子。有必要定期参加幼儿园或社区组织的科学讲座,以了解科学喂养知识。了解合理的婴儿营养和健康知识是进行科学喂养的关键所在。第二,为了克服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喂养方法以前不正确时,在学习正确的喂养方法之后,我们必须牢固调整孩子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信心。能够清楚知晓什么事情对孩子是有益的,就算一开始时难以实施,但依旧能够为宝宝做好事,不过你必须有坚定的意志。这一点是因为孩子们在家都是小孩。他们以前可能喜欢吃零食。家人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奖励和惩罚孩子。但是现在需要将这种行为习惯改掉,孩子可能会经历非常糟糕的情绪。而且父母不应该放弃,或是心软。第三,所有的知识和情感都是铺平道路的,实施科学喂养的真正目的就是最终目标!坚持正确的进餐行为,选择少量健康零食,比方说,水果零食,这些都是幼儿园将会观察到的饮食习惯。家长应该在周末,按照规律继续喂养他们的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下让孩子更健康成长。家庭成员对孩子饮食上的要求要统一一致幼儿在家中进餐时,父母与祖辈的要求要协调一致。由于年轻的父母工作时间忙,没时间照料孩子,祖辈就成了孩子的主要照看者,祖辈会过分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满足幼儿的一切不合理要求,特别在零食这一块,幼儿说要买什么零食,老人就会给买,只要孩子高兴就行,慢慢逐步变成了老人在讨孩子的欢心。对于家庭成员在幼少L饮食观念不一致情况,家庭成员应进行有效沟通,不要以爱的名义,包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庭成员之间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这样,当幼儿出现不良的饮食行为问题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依照幼儿自身特点改善饮食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因为幼儿的味觉并不敏感,所以一般不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总是对色彩艳丽、体积较小、而且不太硬的食物较为喜欢。所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