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当奖励研究8200字(论文)》_第1页
《幼儿不当奖励研究8200字(论文)》_第2页
《幼儿不当奖励研究8200字(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正确合理的运用奖励的策略,可以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例如,当一个儿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受到奖励时,他就认识到这一行为是好的行为。奖励能够增进儿童符合社会规范、受到社会赞扬的行为的出现。而且一般情况下,奖励都会引起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这种情感的出现,儿童会重复那些受到奖励或可能会受到奖励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为良好的品质,如道德感[1]。奖励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增进儿童心理健康。奖励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正面肯定,这种肯定将有助于儿童自信心、自尊心的形成,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同时,由于模仿的作用,还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世界、对他人的乐观、肯定的看法,更多的看到生活中的阳光面,产生强烈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所以说,奖励作为一种引导或激发孩子良好行为发生的策略来说,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是具有其必要性的,它能够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使幼儿获得自信和愉悦感,从而不断的重复和保持那些良好的行为。那么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奖励策略来促进幼儿各方面得到发展就显的尤为重要。奖励不当对于幼儿的成长又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2]。一、前言(一)奖励的概念奖,基本字义:①劝勉,勉励,称赞,表扬;②为了鼓励或表扬而给予的荣誉或财物等。励,基本字义:①勉力,努力;②振作;③磨炼,振奋。奖励(reward),即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奖励属于正强化,是个体因环境中某种刺激的增加而行为反应的出现的概率也增加。奖励是一种激励机制,它遵循着人性快乐的原则,能够营造出一份放松的心情与和谐的氛围,是人性所需。在教育学中,通常认为“奖励”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也包括专门形式(狭义的)的奖励[3]。心理学上,奖励与强化有关。心理学有关知识表明,强化这个概念是由巴甫洛夫提出,“强化是动物得以对一个刺激引起注意并形成条件反射的先决条件”,后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指出“强化指伴随于行为之后并有助于增加该行为的再次出现的几率的事件”,并将强化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在教育学中,通常认为“奖励”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也包括专门形式(狭义的)的奖励。(二)奖励的原则奖励频率不能过高。如果教师频繁的使用奖励,就会导致奖励变得微不足道,对幼儿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也会使幼儿逐渐的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被奖励所左右,甚至把得到奖励看成是学习的目的,产生对奖赏物的关注与贪求,一切以奖励为目的,丧失内部动机。奖励需要及时。及时奖励是指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后立即给予奖励,它能够及时肯定幼儿的成绩,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对于幼儿保持或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它还能够使其他人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比有差距,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延时奖励则是指在幼儿的良好行为出现后,相隔一段时间再给予奖励[4]。及时奖励和延时奖励要根据被奖者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的表现而实行,该及时奖励的不及时奖励就会影响人们的积极性,而该延时奖励的如果采用了及时奖励,就有可能使奖励失去作用。延时奖励对于相对成熟的个体来说,可能还会发挥潜力,在结果还未出来之前,找出差距,取长补短。但是,对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幼儿来说,当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奖励是比较符合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和一般年龄特点的,因为幼儿“健忘”的特点,如果你不及时的给予肯定,他可能就不会及时的将自己的良好行为和奖励建立直接联系,不能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进而达不到奖励的较好效果。有一定的标准。奖励标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由领导者和组织者向人们说明的本系统所需要的良好行为和成果,以及施行这种行为取得优秀成果后所授予的奖励的内容、形式和等级。奖励标准与荣誉观念紧密相连,是一定的荣誉观念的直接反映。不过,奖励标准比荣誉观念要具体得多,明确的多,对于搞好奖励工作有直接的关系,它不仅告诉人们奖励“是什么”,而且告诉人们要获得奖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只有确立了明确科学的奖励标准,才能保证和促使人们按照组织的要求去积极行动或不断修正自己的行动,保证和促使系统或单位按照统一的意志顺畅运转。许多单位的奖励工作没有做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奖励工作中缺乏科学明确的奖励标准,甚至根本就没有奖励标准,完全是凭领导或群众的印象定奖施奖。(三)奖励的作用奖励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它是行为强化的手段与措施,它可以作为促进、改革某种良好行为产生及重复的正确强化方法。奖励可以引导或促进儿童良好行为发生或巩固,可以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例如,当一个儿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受到奖励时,他就认识到这一行为是好的行为,下次他就很有可能将这一行为重复出来,或能够在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之下,不断的提高要求,改进自身其他方面的不足[5]。奖励还能够增进儿童符合社会规范、受到社会赞扬的行为的出现。一般情况下,奖励都会引起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这种情感的出现,儿童会重复那些受到奖励或可能会受到奖励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为良好的品质,如道德感、团队意识、乐于分享的品质等等。又因为奖励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肯定性评价,所以这种肯定会有助于儿童自信心、自尊心的形成,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再加上“模仿”在幼儿阶段的特殊作用,致使幼儿的良好行为能够广泛的传播,相互影响。奖励总体上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激励方式,所以它对于形成幼儿健康的心理状态、生活态度都是有一定作用的,能够使幼儿形成对世界、对他人的乐观、肯定的看法,更多的看到生活的阳光面,产生强烈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四)奖励的分类根据奖励的时间不同,分为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在奖励的额度上,分为高额奖励和低额奖励。在奖励的比例上,可分为大比例奖励和小比例奖励。根据奖励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两种。外部奖励来自于个人自身之外,通常由其它人控制安排。糖果、金钱、代币或评价成绩的赞扬都被认为是外部奖励[6]。目前大部分教师对于幼儿的奖励方式不叫多样,但是多数偏向于口头表扬。表SEQ表\*ARABIC1奖励形式的分布情况观察项目观察点次数百分比(%)观察的形式口头语言表扬13263.16鼓掌2110.05抚摸、点头、微笑或者拥抱178.13贴纸画83,83小红花或者小星星125.74食物(水果、糖)41.91帮教师做事情(优先权利)157.18总计209100数据来源:某幼儿园实际课堂观察报告二、案例描述与分析案例一:中一班,W教师在课前规训教育中,习惯用横向比较的方式来管理幼儿,“哇!你看,小K小朋友坐的真好,真棒!”这样的口头奖励在这节数学课上出现第三次的时候,只见,其他的幼儿有的在模仿小K的样子赶紧做好,有的幼儿则是斜着眼睛,憋着嘴,表现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用一个较为统一的规范来横向奖励幼儿,是奖励重要作用的一个体现,可以让幼儿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促进和发展他的能力,但是统一的奖励标准之外,还是应该适量的增加一些纵向比较,充分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发挥奖励的最大功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符合当前的《纲要》中所倡导的理念。表SEQ表\*ARABIC2教师奖励幼儿时注重动机的选择情况教师奖励时倾向于孩子良好行为的哪一方面选择比例(%)动机29.32过程28.91结果52.33数据来源于实际调查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一些奖励目标的设置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不应该得到的夸奖当作是一种侮辱,就像不应该得到的侮辱一样。不适当的夸奖不仅对幼儿没有相应的教育价值,而且也会歪曲用以衡量英勇行为的那把尺子的概念。幼儿园教育中设置的奖励目标,并不是经常考虑到幼儿付出了多少精神力量。夸奖的目标不是幼儿努力付出的努力过程,而是仅仅注重短期片面的结果,这样的奖励形式不能很好的鼓励孩子进步,反而让其看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案例二:小一班L老师性格爽快,工作讲究速度要快,因此也喜欢行动快的幼儿,经常表扬那些吃饭快、喝水快、入睡快的孩子,并给她们贴小红花的奖励。可是小T和小G是班里行动最慢的两个孩子,L老师分别跟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做了沟通。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小T是个性格倔强的小女孩儿,每天在教室里乱跑,好动,不喜欢安安静静的坐在板凳上,是班里的“自由兵”,完全不听老师的指挥。但是,小T在家里确是一个宠坏了的“小公主”,一切都由奶奶一手包办。小G虽然行动慢,但是是个听话的孩子。父母工作忙,由爷爷管孩子,父母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时间紧,也是觉得孩子行动慢,尽力在家里为孩子一手包办。可是在这次沟通后,小T的妈妈主动和L老师拉近关系,想让老师多照顾照顾孩子,多鼓励孩子,多次想请老师吃饭。小G的妈妈只是口头表示,在家以后注意多锻炼孩子。从那以后,每次吃饭喝水,L老师都给予小T特殊关照,帮助她。每次依然会给予她表扬和奖励,而小G却还是依然没有得到老师的奖励。在奖励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的奖励的评判标准一般是根据自己的意识理念决定,没有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情况,然而千人千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大多数奖励也只是针对少数幼儿,各项发展中好的与差的,而对于处在集体中间的那部分幼儿却被重视得不够,当然,奖励少数典型的方式是正确的,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是在实际情况当中,能够在老师眼中成为典型的孩子并不是多数,所以教师在奖励幼儿时也要照顾到这一部分幼儿的需要。案例三:中二班,幼儿要离园的时候,M老师会给幼儿发小红花,今天的离园活动是看书,M老师说:“你们能够安静的看书,老师一人奖励一个小红花。”然后,M老师先给那些确实是做到了的幼儿。慢慢的,得到小红花的幼儿越来越多,有的幼儿装作看书的样子,却和旁边的小伙伴在打闹,这时,M老师看了一下时间,离园的时间到了,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她便拿起手中的小红花问:“还有谁没贴小红花。”孩子们都争先举起了小手,M老师走到一直在旁边的S老师,说:“来,都给他们贴上。”S老师迟疑了一下:“都贴啊?”M老师点点头:“嗯!家长都看着呢!”,便开始贴起来,S老师也跟着一起贴。老师对于奖励的标准要有一个明确的把握,不能因为家长或者其他原因做出妥协,实施奖励是为了引导、促进或改革幼儿的某种良好行为,促使其良好行为能够产生及重复。如果只是为了取悦或者安慰家长或者孩子,那奖励也就失去了意义。“奖”只是形式,“励”才是目的,不要在对幼儿进行奖励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过分关注奖励的形式,而忘记了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引导与改进才是重中之重。三、不当奖励的原因(一)学校制度的因素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一片“素质教育”的呼喊声中,儿童在教育中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已渐渐地为教师们所认识、理解和运用,儿童已不再被看成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这种学习主体观就决定了教师应立足于人性的建设性方面来进行教育,要以奖励等正面手段对儿童进行教育。并且,在一个充分考虑儿童个性特长发展、主张“情感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及“欣赏教育”和倡导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氛围中,奖励对于儿童的教育则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园教育,也主张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幼儿教育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发展进程。所以,这也是影响我们幼儿教师以奖励为主要教育手段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激励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学校制度的影响。无论外界还是社会,对学校整体的评价,对个人的评价,还是对班集体的评价,考核评判标准占比例最多的就是成绩,其他的品德素质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自然而然地,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就定义了这所学校的优劣和教师的资质的好坏,所以学校重视孩子成绩,相应的教师也格外关注孩子的成绩。因此,教师将高分、高成绩作为班级所有孩子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学校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孩子德育的发展。(二)教师的个人因素老师没有对幼儿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没有全方位的了解孩子,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没有及时发现,优点没有及时挖掘,也没有意识到奖励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奖励的方法和时机不当。其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通过调查,大多数教师表示,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忙碌不会主动向教师询问孩子的情况,只有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联系家长,家长才会倾注时间去倾听和交流。而这也导致孩子取得进步时,教师也很少和家长交流,教师不能全面的了解孩子,这也导致孩子进步时没有得到鼓励和赞美,而犯错误时却时常受到惩罚。(三)家长的因素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经常会出现矛盾。家长对于老师的教育理念理解程度不深,老师在实施奖励时,可能孩子不会在意那么多,但是在家长的眼里,就会是一种荣誉的代表。导致教师在进行奖励总是会考虑到家长的看法,造成奖励方式选择错误或者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把控不当,最后奖励没有任何效果,还可能因为孩子的对这些方法的不接受,而起到反作用。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一味想着把孩子交于学校,自己可以置之度外,让老师进行教育和管理,疏于跟学校的沟通,跟教师的交流,不能准确、及时的了解孩子的动态,导致教师奖励观念和家庭奖励观念存在偏差,孩子处于矛盾心理,不知如何选择,导致奖励效果全无[7]。四、不当奖励现象的解决策略(一)树立良好的奖励理念,建立良性循环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都喜欢被欣赏,并且当这个人被热情的期待和肯定时,往往就有很大几率能得到所期望的效果。在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教师在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每一个孩子怎么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善良、有道德的人。每一个孩子都在不断的进步,教师应该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熠熠生辉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成长、成才。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你对一个人满怀期待,传递一个积极的期望,这就会给他一个暗示,使他有自信去完成每一件事,就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最后成功。而如果你对一个人满是失望,传递一个消极的期望,那也会给他一个暗示,他很弱,他不擅长这些,从而没有了自信,也放弃了努力,也就不会成功。一些优秀的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这种期待奖励效应来使表现良好的孩子变得更优异,帮助落后的孩子不断进步。在幼儿园,奖励理念的的有效实施,首先应树立积极的奖励教育理念,教师才会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孩子。而运用奖励策略时,奖赏又往往比惩罚的效果更好。幼儿处于一个教育懵懂期,一个不注意的训导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们都爱表现自己的优势,期望得到伙伴们的赞美、老师们的表扬,渴望通过老师的鼓励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最能鼓舞孩子自信心的莫过于成功,教师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表扬,以此来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充分调动其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去追求新的成功,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激励循环。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他坚信:“一定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慢慢的他能自主的喜欢努力、去追求上进,追求成功。”(二)端正奖励态度,正确认识奖励行为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等一系列的教育专著中强调了激励的作用,认为要帮助孩子发展,必须要激发孩子的欲望,“没有认知的欲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肯定了激励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大部分的教师对于实施激励的态度却不积极,不主动。这样的结果对于国家、对于学校、对于孩子的发展都不太好,实施激励的态度不积极说明教师对于激励这件事的不认可。教师首先应该主动去了解激励的相关内涵和作用,当知晓了激励对孩子所具有的重大影响时,教师认可了的激励作用,才会在教学和生活中体现出来。在教导孩子和实践激励时,不断历练,不断总结,求得高效[8]。然后教师要明白激励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激励教育,从宏观来说,有利于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能大面积的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微观来说,激励教育能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能够使孩子健康自由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促使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最后,在激励教育的实践中,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在遇到困难时,不畏惧,分析现况,多和孩子交朋友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们的需求,争取“对症下药”。在取得进步时不骄傲,争取在其他方面做到完美。这样,教师和孩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才能达到我们预期共同的目标。(三)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协作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内容方面具有随机性、终身性,家长与幼儿的朝夕相处,对自己的孩子有全面的了解,在教育幼儿的问题上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教育和成长经历对现代幼儿来讲,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距离,生活的大环境不同,导致家长的教育和经验在孩子身上运用效果不明显,需要家长重视对幼儿的教育问题。家长需要多与教师交流沟通教育幼儿问题,了解奖励的理念和时机,切记误把奖励看成幼儿良好表现的交易,用物质奖励的大小来诱惑幼儿好好学习,反而会让幼儿以此作为自己的目的。家长与教师要时刻保持联系和交流,对教育幼儿的思想和方法达成一致,时刻注意幼儿的行为表现,使幼儿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五、结论与启示奖励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它总是能够以它特有的魅力,促进受教育者自身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和逐渐的完善,它被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认同为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辅助措施,但是对于它的有效运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幼儿园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对于身心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的幼儿来说,如何利用奖励来有效的引导、促进或改革幼儿的行为,促使其某种优良行为能够产生及重复更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幼儿奖励策略的使用是比较频繁的,在主观上她们肯定奖励的价值,但在客观运用的过程当中她们却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充分考虑儿童个性特长发展、主张“情感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及“欣赏教育”和倡导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教师们受到这样一些教育气氛的熏陶,对于幼儿奖励等正面教育方法持有比较热情的态度。再者,教师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奖励作为一种教育辅助措施,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相比惩罚等别的教育手段,它通常能够事半功倍。但是,专门针对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奖励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师们缺乏一个相对科学、完善的奖励理论体系的引领,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实践对幼儿奖励策略的合理运用、完善的幼儿奖励体系等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幼儿奖励问题投入以相当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