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一、注意及其功能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一般认为注意有两大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2)监督和调节功能(一)选择功能首先,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对于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种种刺激只有加以注意,我们才能选出那些有意义的重要的符合于需要的刺激。从各种可能的动作中选出与完成当前活动有关的动作,从保存在头脑的大量记忆中选出与当前智力活动有关的记忆,都有赖于注意的作用。由于注意的作用,进入我们意识中的感知、动作和记忆的范围便大大地缩小了,其中一些(强的、重要的或新的)占着优势,另一些(弱的、无关的或很熟悉的)则受到抑制。如果心理活动没有注意的选择功能,我们就不可能将有关的信息检索出来,意识就会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二)保持功能注意不仅使心理过程指向一定的对象,而且使心理过程集中于该对象上,从而保持着最清晰、完善、准确的反映,直至完成活动,达到目的为止。正是由于注意的这种作用,才能使感觉登记向知觉分析转化,使知觉分析向信息储存转化,在信息储存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三)调节与监督功能注意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注意使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监督所从事的活动,使之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一旦活动偏离了预定的方向或目标,人就会立即发现,并予以调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总之,在注意条件下,人会很累,心理负担也会很大,怎样减轻心理负担是在高度集中的注意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意识与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特定的对象,从而使意识内容或对象清晰明确,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受到意识的控制,而进入注意的具体过程则可能是无意识的,即有时包含了无意识过程。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中常见问题及教育措施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一般来说,幼儿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倘若再加上教育上的疏忽失当,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分散即分心现象。为了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应该了解引起分心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一)、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孩子认识水果英语单词时候把所有要学单词的相关水果一次性的呈现给孩子,结果孩子乱哄哄的吵闹爱吃哪种水果.
1、无关刺激的干扰
案例二
胖胖星期天的时候,跟着妈妈又逛商场又走亲戚的,回到家后晚上跟着爸爸看电视,又看到了十二点才睡觉,结果星期一第一节课,胖胖就开始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案例三
今天王老师在家生气了,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上绘画课的时候也没有心情讲课了,于是随便就给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今天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了.于是课堂大乱.案例四中二班的小朋友们刚在体育活动中玩过激烈的游戏活动,回到教室,代班的王老师马上要求小朋友们坐下来学算术。结果小朋友们还是吵个不停,王老师觉得小朋友们不配合,很是苦恼。4、注意不善于转移案例五老师教小朋友玩丢沙包的游戏,小朋友刚开始很喜欢注意力都很集中,可是老师一下子让小朋友玩了个把小时,结果小朋友开始做别的事情了.
5、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6、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兴趣、成功感以及他人的关注等因素可以构成活动的动机。对幼儿来讲,这些因素更会直接影响活动时的注意状况:活动内容过难,可能会因缺乏理解的基础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而丧失兴趣和积极性;过易,也可能会因缺乏新异性、挑战性而减少对他们的吸引力。班额过满,师生之间必要的感情交流太少,幼儿可能因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情感支持而丧失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对教育过程控制得过多、过死;儿童缺少积极参与和创造性发挥的机会;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教育过程呆板少变化;活动要求不明确等,都可能涣散幼儿的注意力。(二)、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防止儿童注意分散,要从以下方面考虑: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应整洁优美,新布置过的教室最好及时组织幼儿参观;教具应能密切配合教学,不必过于新奇;出示教具应适时,不用时切不可摆在显要的位置上;教师的衣着应朴素大方;个别儿童注意不集中时,不要中断教学点名批评,最好稍作暗示,以免干扰全班儿童的活动。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活动内容应贴近儿童的生活,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活动方式应尽量“游戏化”,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组织形式应有利于师生之间、儿童伙伴之间的交往;活动过程中要使幼儿有一种“主人翁”的自主感:主动活动、动手动脑、积极参与。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动所必须的。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消耗的神经能量较多,容易引起疲劳。学前儿童由于生理特点,更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引起它,而且无意注意不需意志努力,耗能较少,因而保持的时间可以比较长。但只靠无意注意是不能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动的。鉴于两种注意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注意的特点,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也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有意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新颖、多变、强烈的刺激吸引他们,同时,也应该向他们解释进行某种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使他们能主动地集中注意。两种方式应灵活地交互使用,不断变换幼儿的两种注意,使其大脑活动有张有弛,既能完成活动任务,又不致于过度疲劳。对家长来说,要防止儿童注意分散,需要:(一)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二)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三)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四)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1、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严格遵守之,使幼儿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是保证他们精力充沛、注意集中地从事各种活动的前提条件。当前,合理安排、适当控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似乎已成了“当务之急”。
2、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这里不是指购买的数量,而是指阶段时间内提供给幼儿的数量。玩具过多,孩子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很容易什么活动也开展不起来,什么也玩不长。留下适当数量的活动材料,其余的收起来,不仅常玩常新,也有利于注意力的培养。3、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家长向儿童提要求或作嘱咐时,常爱反复地说许多遍,惟恐他们没听见或没记住。孰不知,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培养孩子注意听的习惯。在他看来,这次没注意没关系,反正家长还会再讲。如果家长没有唠叨的习惯,孩子反而可能会认真注意地听。正是在这些小事中养成幼儿的某些习惯。4、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
总之,幼儿的注意需要成人来培养,对此,教育者不可掉以轻心。讨论题:
为防止学前儿童注意分散,幼儿教师应注重做好哪些方面?(三)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在幼儿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倍感觉头疼的一类学生就是多动的孩子。这些学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过于活跃。上课时,时常做鬼脸,逗同学发笑,不停地做小动作,或者把文具当作玩具,铅笔、橡皮、尺子,只要是能拿过来的东西他们都会去动,而且是动个不停。有的甚至敲打桌子、晃动椅子、摇桌子。下课时,喜欢满操场乱跑,经常会不小心摔跤,有的甚至抢同学的东西,和同学打架。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怎样教?怎样教好?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目前的严峻课题。需要我们学习和了解大量的少儿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端正我们的教育观念,摸索并创造出有效的教育方法。1、正确区别多动与多动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孩子活泼好动、调皮好奇,这些活动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不能混淆于多动症症状行列。尽管有些孩子的确很好动,很像多动症的症状,但是并非就是多动症(1)、年龄特征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个最明显的外在区别。反之,小小孩童像个大人似的沉稳不动,倒真是个令人担忧的事了。(2)、气质特征人的气质有不同的类型,有一种类型叫做多血质。多血质的孩子的明显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做事常常不够专心。年龄越小,气质类型的特征就越明显。这也是很正常的事。(3)、智力特征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智力确实比一般孩子明显高出一截。这样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上学,教学内容就会让他们“吃不饱”,他们就学有余力。这些多余的精力怎么办?孩子是不会安排自己的精力的。于是,就常常表现为不注意听讲,活泼好动,时间一长还会形成习惯。结果,让人没看出他们有多少聪明却看到了他们的多动。相反,另一些孩子可能是知识上有了较多的缺漏,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面对课本和作业难于集中注意,总想做点别的活动。(4)、教养习惯有些孩子还会因为从小教养失当,养成了不能安静的习惯。习惯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也常常表现为多动(5)、标签效应人的心理行为的发展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说得通俗些就是,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就常常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呢?更是如此。也就是说,有些孩子的类似多动症的表现,是大人不经意间经常的评价“培养”出来的。真正的多动症孩子的特点就不同了。他们表现为:(1)活动常没有目的,有始无终,杂乱无章,动作花样不停变化,多动过度,让人无法忍受;(2)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常不分场合,不计后果,无法自制,上课不遵守纪律;(3)多动症儿童对家长老师的劝说教导听不进去,屡教不改,隔不了多长时间,又会重犯。医学心理学上对这些孩子的症状称之为注意缺陷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具备下列行为中的4项的诊断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儿童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2.容易兴奋和冲动。3.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4.做事常有始无终。5.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9.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10.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2、端正科学教育思想走出教育认识误区教师是学校教育基本任务实现的执行者。为了合格公民的培养,为了千万家庭的幸福,为了社会的文明和谐,教师一定要走出教育认识的误区。(1)、注意力障碍与品行问题相提并论。教师不自觉地认为多动症学生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问题。将多动症与品行问题或纪律问题混为一谈。(2)、情绪化
一些教师觉得大多数学生都能遵守教师指令,遵守纪律,你凭什么做不到?其他人都尊敬我,都听我的话,你为什么例外?他们面对的这些障碍儿童充满了挫折感,在感情上很容易被伤害。其实,这些教师往往在这些学生身上花费了巨大精力,如多次找他们谈话,做思想工作,但越是投入越多,就越是无奈和伤心。最后,教师不得不对这些障碍学生满怀怨恨,即恨铁不成钢。
3、认为这些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家庭环境不良和早期教育空缺造成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当教师这样想的时候,心中一定是充满了无奈或绝望。
只有走出了误区,才能冷静的面对多动症孩子,观察其特点而摸索、创造出一套套有针对性的有效教育方法。(三)、学习医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增强对多动症儿童的辨别能力
首先,多动症一般来说是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导致的行为问题,而品行不良则是不良教育环境导致的行为问题。后者总是因人际关系方面有问题而导致破坏课堂纪律,他们不会与别人相处和沟通,不知如何吸收和听取别人意见,这种人际沟通的缺陷造成其课堂纪律问题,如对老师的反抗使他们不遵守纪律,或者因与某位同学够朋友而不得不在课堂上与之讲话。而多动症儿童则刚好相反,是因为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引发人际关系问题。相比之下,多动症儿童的违反纪律是没有目的的,是由于不能自控所导致的。
其次,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问题具有跨场合一致性的特点。由于多动症源于内在,所以,无论是户外活动中还是在课堂学习,他们总是有注意力困难,他们的冲动和多动是一种不可抑制的、盲目的,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而因性格或家庭教育不良导致的破坏纪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泳前安全教案大班
- DB63T 2414-2025 蚕豆联合收获作业质量
- 煤炭试验中统计学应用知识讲座
- 柳林县煤矿通风瓦斯管理讲义XXXX版
- 高铁维修作业管理办法
- 高铁建设质量管理
-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引导
- 生物化学基础与医学应用练习题集
- 眼科门诊院感培训
-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美国宪法全文(中、英文版)
- 初中历史课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 安全阀管理台账
- 肿瘤科运用PDCA循环提高疼痛评估的规范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经历是流经裙边的水
-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课件详解
- 2023年06月天津市便民专线服务中心招考聘用合同制员工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高速公路监理工程师质量目标责任书
- 抖音政务号运营建设方案版
- 医学检验心壁的组织结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