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李莎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关系

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力的关系

理解生存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什么是农业: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古代农业生产体系

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土地制度的演变赋税徭役农业发展的局限生产方式落后抵御风险能力低依靠国家政权——兴修水利

农业起源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问题设计1、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能持续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辉煌成就?3、你认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农民与商人性格的比较农业生产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什么?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工具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与商业的关系农业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请思考:十二生肖与农业文明的关系?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还包括人们想象中的动物“龙”——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也是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清晨五时到七时为卯时,太阳已东升,开始放射万丈光芒,兔在此时四出觅食。清晨七点到九点是辰时,这时太阳尚未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一、早期农业发展1、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10万年)原始农业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形成了哪些中心?形成了怎样的种植结构?采集经济→种植经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稻北粟的原始种植结构(世界最早种植)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五谷:黍稷粟麦豆麻稻六畜:猪马牛羊鸡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影响:随着农业生产发展,人们开始过定居生活;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早期农业1)商周出现青铜农具,懂得开沟排水、沤制肥料、治虫灭害、锄草培土2)西周时后世作物已经具备3)耕作方式:千耦其耘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集体简单协作到个体家庭农耕2、土地制度引起的土地兼并3、沉重的赋税徭役思考:中国封建王朝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补充内容:土地制度的演变1、地位:古代经济制度的核心,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结构。2、演变:原始土地公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表现形式: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3、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支配)国有(补充)自耕农私有(附庸)表现形式讲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的演变:集体简单协作到个体家庭农耕2、自耕农(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①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

3、耕作技术:春秋:垄作法西汉:代田法、区田法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南方耕耙

4、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以后: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湖广熟、天下足”耕作方式演变找一找书中所列农具,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原始农业:石斧、石铲、木耒、骨耒、石镰文明时代:青铜农具,铁农具,牛耕耧车,曲辕犁,手摇翻车,筒车←左图为打制石器。→右图为磨制石器。骨耜云南的刀耕火种。牛耕图铁制农具

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汉代耧车的发明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特点: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等,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极易适应水田耕作。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现代农村的辘轳翻车复原图筒车复原图现代筒车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白居易

分析一下,为什么朱陈村的农民能有相对安定的生活条件?请思考: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三、农业生产的局限性1、依靠国家政权——兴修水利2、生产方式落后——个体家庭作业3、抗御风险能力低下①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③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耕地的不足,导致人们与山、水争地,它对环境的恶化起了极大的影响。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重要的水利工程我国古代兴修了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至今仍在起作用的有哪些?芍陂、都江堰、漕渠、白渠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何突出特点?特点:时间上集中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在地区上集中在大河流域,尤其是较早开发的黄河。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增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争霸的需要。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重要的水利工程2、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王景为什么要治理黄河?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的经济命脉。黄河是否安宁,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治理黄河时间:西汉、东汉

王景—治理黄河,千载无患。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郑国渠首位于陕西泾阳县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重要的水利工程2、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王景3、地方特色工程:坎儿井

坎儿井示意图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重要的水利工程2、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王景3、地方特色工程:坎儿井4、农学水利著作:《农政全书》《泰西水法》水利专家元代:郭守敬明代:潘季驯、徐光启清代:靳辅、陈潢

总结:

你觉得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5)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练习1、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A.猪的骸骨B.稻谷遗存C.炭化谷粒D.贮粮窖穴C

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为牛耕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发明革新是()A.铁犁铧发明B.犁壁的安装C.牛鼻环的使用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B3、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A.①②③④

B.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D4、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B.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D5、我国出现人多地少,与水争田,与水争地的现象是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C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具演变的顺序正确的是()A.木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