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市化及工业化5555_第1页
区域城市化及工业化5555_第2页
区域城市化及工业化5555_第3页
区域城市化及工业化5555_第4页
区域城市化及工业化555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珠海肇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

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城市化工业化3.一般发展中国家做法怎样?通过

,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

,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发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优惠政策工业化与城市化(原创题)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1.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C.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因其发展条件不同,在起步早晚、水平高低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D.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保持一致D位置: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靠近东南亚范围:“小珠三角”“大珠三角”

“泛珠三角”珠江三角洲是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珠三角地区的位置和范围ACBDFEGIH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佛山肇庆中山江门珠海“大”和“泛”P80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珠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前后变化时怎样?20世纪80年代前:20世纪80年代后:

比较薄弱,只有

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

市。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我国仅次于

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工业基础纺织食品建材广州长江三角洲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三角工业基地南北北重中综合南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得益于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地理条件。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地理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思考:国际背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

。下降上升从图中找出美国三大产业的变化特点?工业内部,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劳动力资源技术、知识2.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答案:

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倾向设置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而资源密集型产业需靠近原料产地,因此发达国家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以便将成本降到最低。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小平南巡3、良好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的

部沿海,毗邻

,靠近

,得以发挥

丰富、

低廉的优势,可以就近接受港澳

,利用港澳的资金和技术,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港澳东南亚产业扩散劳动力地价南“前店后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中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其中“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原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港澳在前,珠江三角洲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资料阅读: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我国两大侨乡:广东、福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3.侨乡对珠江三角洲发展外资企业有何影响?

海外华人、华侨在到国内投资建厂时,往往具有一定的乡土情结,多到自己的故乡投资,同时华人、华侨的投资也带动了其他外商到珠江三角洲投资设厂。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活动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完成下表,对上述四个条件进行类比分析。区位、侨乡国际经济环境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2、根据上表的结果,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很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2010年广东韶关质检)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1.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4.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主要有①国际经济环境②对外开放政策③区位④侨乡5、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主要有①国际经济环境②对外开放政策③区位④侨乡6.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是()A、①B、②C、③D、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主要有①国际经济环境②对外开放政策③区位④侨乡7、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

A、①B、②C、③D、④2.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BBCCABD3.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D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1979-1990):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看图回答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问题①

薄弱②

贫乏

优势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

成本低的优势丧失(工资、地价上涨)优势①

丰富②

优势③

优势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主导产业

密集型产业如消费品加工工业

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原有工业基础矿产资源政策劳动力劳动力政策侨乡劳动高新技术①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担心风险,投资规模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4.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B.由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转变C.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D.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B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转变成为

,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2、城市的

迅速扩大表现规模城镇阅读:

“三来一补”活动: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C3.关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云南德宏模式的推进动力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引起的工业化B.浙江温州模式的推进动力是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引起的工业化C.苏南模式的推进动力是边贸发展D.珠江三角洲模式的推进动力是乡镇企业发展引起的工业化B10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A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B乡村地区变成城镇地区C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近郊区迁移,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D12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三来一补”是指:A来人指导、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B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进口贸易D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人指导和补充贸易B理科(2)国家的____________政策。对外开放(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________,靠近________。(4)全国最大的________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共东南亚侨乡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

(1)第一阶段(1979~1990年)①主导产业:______________产业。劳动密集型

②优势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和侨乡优势,国内市场需求大。

③不足: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的外资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________。港澳较慢(2)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①主导产业:____________产业。产业结构调整②优势条件: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________________。劳动力③不足:政策优势已不明显,________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城市与乡村2.城市化进程扩大

(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______________交错分布的景观。

(2)城市的规模迅速________。练习(2011年广东揭阳模拟)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图9(1)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正确的是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B.沪宁杭工业基地——乙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乙三角洲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甲三角洲(2)下列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A.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矿产资源丰富B.国际国内经济背景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2011年广东广州期末)图9-6-2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C.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D.政府投资促进城市(2010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近

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镇数量增加B.城市规模扩大D.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BC

C

C

B

练习思考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较小较弱薄弱受南岭阻隔,腹地范围小大强雄厚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人才队伍科技实力产业基础经济腹地外商投资区位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怎么办?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2城中村成为城市发展隐患怎么办?对策2——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以?核心2.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生态环境日趋严重等问题,为什么还要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答案:

(1)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使区域内各城市发展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避免盲目重复建设,有利于城市健康快速发展。(2)构成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长期趋势,一国范围内以大都市带、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3)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将会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增长极。(4)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也是我国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客观要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问题3能源、交通、工矿企业迅速发展“三废”大量排放“三废”处理量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大气污染加剧全国酸雨中心水污染“水质性”缺水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1.什么是“水质性”缺水?答案:

“水质性”缺水是相对于“资源性”缺水而言的。由于水体受到污染,水源丰富的地区也缺乏生产、生活用水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水质性”缺水。(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噪声扰民。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城中村是指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解决措施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1、产业结构调整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规划与管理发展

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香港、广州、深圳石化、钢铁、汽车、造船?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4分)1.两区位于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2.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土壤肥沃;3.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二熟;4.两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和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5分)1.位于东南沿海,同港、澳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2.劳动力资源丰富;3.地价低廉;4.著名侨乡;5.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国家优惠政策。

(3)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哪些主要问题?(3分)1.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基础明显减弱;2.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3.能源紧张。二战后,日本工业化水平、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1.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服装制造业B.钢铁工业C.生物制药工业D.化学工业2.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的发展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AD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现在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3.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B.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B6.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是(

)A.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B.城乡一体化地带→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C.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城乡一体化地带D.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A(2010年杭州模拟)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7.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②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8.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生产总值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9.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深圳市已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②2007年深圳市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③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于2007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④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优化,不必要进行产业转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10.下列对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起重要作用的部门可能是(

)①微电子②生物制药③金融④物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微电子、生物制药属于第二产业,不属于服务业;深圳靠近香港,交通便利,金融、物流较发达。[答案]

C11.目前,深圳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②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③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④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2010年广东云浮模拟)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丙、丁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乙工业基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工业基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2)近几年来,甲、乙两个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均得益于国家政策,但两者又有区别:甲工业基地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乙工业基地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开放材料一三大都市圈投资、出口、消费占GDP比重表(单位:%)都市圈1987~1996年1997~2006年投资额/GDP出口额/GDP消费额/GDP投资额/GDP出口额/GDP消费额/GDP长三角都市圈33.0032.3335.3736.7041.2432.63珠三角都市圈30.1092.9436.0829.8895.3533.50京津冀都市圈36.7414.1137.7839.9915.9635.00(1)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简述其共同的地理位置优势。(2)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重要轻工业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是我国通向世界的门户。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管理技术;市场经济发达。材料二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地的种植结构发生转变。(见下表)1978年、2004年广东顺德基地作物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亩)年份蚕桑甘蔗花卉水果蔬菜橡草其他19787.3415.960.690.111.1204.1520041.9516.014.201.501.191.342.05(3)结合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蚕茧产量减少对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产生的影响及相应对策。(4)简述三大都市圈在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蚕茧产量减少,导致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减少。对策:一方面要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增加本省其他地方生丝产量,开辟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