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二、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校服。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二、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知识点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一、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一)出示统计表。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二)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三)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四)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五)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教学拓展点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二、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人数

(一)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二)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学应用点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反思评价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二、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一、教师出示评选条件:二、数学成绩优秀。三、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四、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知识点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例2.

一、收集数据。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二、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三、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四、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五、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六、完成统计表。姓名

张三

李四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七、小结。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八、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九、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教学拓展点一、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二、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教学应用点一、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二、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反思评价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平均分。难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一、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二、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知识点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一、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一)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三)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四)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二、巩固“平均分”。(一)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看清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二)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摆好后,按要求填空。三、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一)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二)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三)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四)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四、独立进行平均分。(一)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二)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教学拓展点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教学应用点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练习练习二的第1和2题反思评价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二、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难点: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复习。一、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二、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三、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知识点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一、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二、学生分组,用○纸片代替果冻,分一分。三、汇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次拿2个,拿完后看有几份。)(也可在图中画圈,每个圈里有2个,圈完后看有几个圈。)四、小结:这也是平均分的一种情况。教学拓展点用情境图呈现分香蕉活动。教学应用点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反思评价课题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复习。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知识点练习。一、第3题分一分,说一说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然后说说分的过程。最后填空:一共有()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每盘放()个。二、第4题:(一)圈一圈,说一说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2.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3.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4.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5.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教学拓展点仔细观察图用学具动手分一分。教学应用点合作探究。练习练习二9题。反思评价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创境激趣,设置问题。一、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二、合作探究。(一)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要求每盘分的同样多。(二)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知识点引入除法。一、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二、揭示课题。除法(一)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二)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三、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教学拓展点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教学应用点学生动手摆学具。练习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反思评价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创境激趣,设置问题。一、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大熊猫“笨笨”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看到那么多它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一)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二)大熊猫“笨笨”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三)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四)再列出算式。二、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三、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知识点学习新知。一、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一)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二)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教学拓展点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应用点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练习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反思评价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复习)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谈话引入。一、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学生举例。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知识点巩固练习。一、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一)说说算式的意思。(二)根据算式意思用○片摆一摆。(三)填空。二、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一)教师巡视(二)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三、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8题。(一)看图写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意思。(二)看图写出除法算式,说说算式意思。24÷4=624÷6=4四、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第10题。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五、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拓展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应用点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练习完成第17页练习三。反思评价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创设情境。一、谈话:同学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口诀,过了一个春节不知大家忘了没有?老师来考考大家,有没有胆应战?(一)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4×3=2×5=(二)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知识点合作探究。一、引出除法算式12÷3。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二、探讨计算方法。(一)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二)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三)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三、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一)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二)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三)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四)显化想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四、小结。用乘法口诀能快速求出商。教学拓展点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学应用点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练习完成第18页的“做一做”。反思评价课题用乘法口诀求(二)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创设情境。一、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出示例4图)大家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二、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知识点探索学习。一、教学例2(一)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二)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笼4个包子,6笼一共有了多少个包子?*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4个,可装几笼?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放进6个笼子,每笼可装多少个包子?二、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三、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四、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教学拓展点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教学应用点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反思评价课题第九课时练习课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引入复习。一、6÷3=24÷6=10÷5=6÷2=24÷4=15÷5=10÷2=二、5×6=2×6=30÷6=12÷6=30÷5=12÷2=知识点展开学习。一、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二、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三、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四、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一)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回家。教师谈话激趣。(二)学生看图,独立完成。五、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1题。六、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一)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二)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三)汇报,教师板书列式。教学拓展点复习巩固。教学应用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练习完成练习四。反思评价课题第十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二、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谈话导入。一、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知识点探究新知。一、出示例3(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二、解决问题(一)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二)怎样解决?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三、列式计算15÷3=5(只)四、检验:解答正确吗?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对啦!(可画图)五、答题。六、同法指导例3(2)。七、比较例3中的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第1题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第2题是求15里有几个5。两题都用除法计算。八、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九、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教学拓展点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2题。教学应用点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练习完成教材P24第1题。反思评价课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学生掌握用除、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会用乘、除法运算解决问题。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创设情境。一、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重点是平均分的。知识点例题。一、出示例题1:二(2)学生课间有4组同学进行跳绳游戏,每组3人,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跳绳游戏?二、学生解答。三、出示例题2:二(2)学生课间有12个同学参加跳绳游戏,平均分成了4组开展游戏,每组有多少人?四、学生解答。五、比较两题的关系。教学拓展点教材P24练习五第5题。教学应用点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练习教材P25练习五第8题。反思评价课题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小组比赛背乘口诀。完成第26页第2题。知识点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一、除法的含义。(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上面的(一)、(二)方面进行复习。二、除法的意义。(一)课本第26页第1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可举例。(二)写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第1题中出现的算式为例进行。四、比赛:看谁算得快教学拓展点课本第26页第1题。教学应用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完成第27页第1题。反思评价课题轴对称图形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已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二、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产。三、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教学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产。难点: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谈话导入。出示课本第28页的主题图。问:这是在什么地方?小朋友在做什么?像这些小朋友、风筝、观览车等都在运动,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图形的运动。知识点结合具体图形来进行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一、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二、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板书课题)三、出示例1.小结:像这样剪出的图形是对称的,都是轴对称图形。四、认识对称轴:看这几个轴对称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图中都有一条折痕,你们看这条折痕刚好把这个图形怎么样了?(分成了两边一样的部分)这条折痕是一条什么线?你能给这条重要的线取个名字吗?学生回答。小结:教学上把这条折痕称为“对称轴”,人们一般用虚线来画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地延长。一般用画得比图形长一些的虚线来表示对称轴。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学生回答。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刚才剪的图形叫作什么图形?为什么?找出自已剪的图形的对称轴。教学拓展点闯关游戏:火眼金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选做题)下面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观察、自己判断。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教师小结。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教学应用点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指出对称轴。学生:蜻蜓、汽车是轴对称图形,梳子、花不是轴对称图形。练习练习七第1题。学生读题,然后独立练习。练习七第2题。学生练习,集体订正。反思评价课题平移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直观区分这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二、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三、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知平移现象。难点: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平移的特征。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课件出示

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板书:平移)二、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想一想: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移一移: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三、辨别平移现象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学生根据平移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归纳小结,明确平移现象。教学拓展点剪窗花或者用平移设计美丽的图案。教学应用点哪个火箭是由通过平移拼成的?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必做题)反思评价课题图形的旋转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旋转,能直观区分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二、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三、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现象。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旋转运动的特点。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知识点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旋转运动的特点。一、课件出示:二、讨论交流: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他们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共同特点?三、概括描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板书:旋转)四、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五、操作观察: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六、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出示: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拓展点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9题。教学应用点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0题:拼图游戏。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反思评价课题剪一剪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二、通过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三、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欣赏作品,回顾旧知。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这些优美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你也想剪一剪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剪一剪”。(板书课题)知识点学生已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理解了平移和旋转运动。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观察思考:这些小人有什么特点?(对称、平移)渗透思想:要剪出4个连续的小人,要从剪1个小人开始研究。二、解决问题。探究剪1个小人:学生自主操作,展示作品,畅谈体会,感知剪法。小组合作,先讨论:怎样折、怎样画、怎样剪?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探究折法。三、探究剪法: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了两个半个小人?教学拓展点发现规律,体会平移。教学应用点如果要剪8个小人要对折几次?对折5次可以剪出小人练习教材第36页练习七的第12题。(必做题)反思评价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掌握用7、8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二、能正确、熟练地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练习导入。一、口算练习。4×5=6×7=24÷6=24÷4=3×6=8×5=二、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6×4=247×5=35知识点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一、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并收集数学信息。二、鼓励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收集的数学信息,适当加以指导。三、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想好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四、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例1中的问题。(一)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面小旗?鼓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二)引导学生说出用了哪句口诀。(三)出示问题:每行有几面小旗?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求商的方法。(四)出示问题:可以摆几行?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与同桌交流,说说商是几。(五)教师小结。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好朋友,用一句乘法口诀不仅能写出乘法算式,还能写出除法算式。a教学拓展点小猫要来考考你!

口÷7=口

口÷口=8

教学应用点你能写出全部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吗?8的呢?练习一、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题。二、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2、3题。反思评价课题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二、培养学生迁移、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三、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练习导入一、口算大比拼。9×3=2×9=8÷2=6×7=8×9=24÷6=二、根据乘法算式说出两道除法算式。6×8=484×7=283.抢答,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24÷8=40÷5=知识点课件展示例2主题图。一、观察、发现、交流获取的信息。二、自主提出问题并列式。三、小组讨论:怎样求出它们的商?集体交流思考过程。四、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小组内交流口算过程。27÷9=3,想:三九二十七,口诀中缺3,所以商是3;27÷3=9,想:三九二十七,口诀中缺9,所以商是9。教学拓展点请你来帮帮老师。

有40包糖,最少拿出几包后,可以平均分给9个同学?教学应用点你能写出全部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吗?练习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3题。反思评价课题解决问题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二、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1—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难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一、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一)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按要求动手分一分,摆一摆。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数一数,每份有4根。2.10根小棒,5根分成1份,能分2份。(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自己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1.按教师提出的操作要求,动手分一分,摆一摆。2.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汇报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知识点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李亮想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李亮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玩具,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一、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提出问题:你怎样理解“56能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的方法。四、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进行板书。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六、引导学生独立对结果进行检验,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教学拓展点用30、5、6三个数字编一道除法应用题。教学应用点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练习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2题。反思评价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通过整理“除法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和应用能力。二、通过复习,让学生自主参与除法练习,体会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大家还记得我们前几节课学的知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知识点一.课件出示整理和复习第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二.观察按各自的方法整理出来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三、观察乐乐整理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四、根据发现的规律,完成书上余下的表格。五、游戏活动,完成第(2)小题。一、同桌交流自己整理方法。生1:可以按得数相同来整理。生2:可以按除数相同来整理。二、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并汇报。三、生观察、讨论、汇报。汇报:第1列是除数是1的除法算式,结果等于被除数;第2列是除数是2的除法算式,结果从1到9,逐渐增大……四、学生独立完成。五、四人一组,完成游戏活动。教学拓展点采用男女组竞赛的形式,一方说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另一方来解决。教学应用点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练习一、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二、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反思评价课题同级运算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通过加减、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一、练习背诵1-9的乘法口诀。二、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加减或乘除的一些运算方法。一、齐背1-9的乘法口诀。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知识点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一、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二、探索方法。(一)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小组内讨论交流。(二)小组交流:还有更简便的书写方法吗?三、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一)教师示范:边板书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二)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四、计算15÷3×5。(一)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二)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三)集体订正,总结计算方法。教师总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教学拓展点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15÷3×5=问题:一、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二、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教学应用点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练习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反思评价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明确乘加、乘减以及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二、能够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算式。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一、说出下列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6×3÷975-20+1635÷7×428+12-30二、揭示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一、按要求回答。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知识点出示教学例2。一、观察例2主题图,鼓励学生分析图意,说一说从图中能知道哪些内容。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问题。二、引导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三、要求学生汇报算法,教师进行板书。四、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五、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认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已知条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拓展点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20-8÷27×5-34+4×681÷9+2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教学应用点一箱茶杯有5个,一共30元,一个碗要8元。一、买一个茶杯和一个碗共需多少元?二、一个茶杯比一个碗便宜多少元?练习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反思评价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二、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意义和作用,会正确运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一、课件出示: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脱式计算。32-8÷820+16÷430-4+57×8-2二、提出问题,提示课题。如果要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应该怎么办?(板书课题)一、先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解答。二、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预设答案:加上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知识点出示教学例3。一、问题导入。提问:7减5是多少?7个2相加又是多少?学生口答分步算式,教师板书。二、小组内讨论:如果列成综合算式该怎么写呢?怎样不改变它的运算顺序?三、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若需要不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可请小括号来帮忙。四、引导学生说说7×7-5和7×(7-5)的运算顺序,并看看是不是一样的?五、比较算法,强化认识。(一)没有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二)有了小括号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六、引导学生总结算法:(一)通过刚才的两道例题,你能发现小括号有什么作用?(二)一个算式中带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七、算一算:(77-42)÷7。教学拓展点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4+5×7(72-18)÷924÷4+2(4+5)×772-18÷924÷(4+2)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应用点妈妈给了小兰80元钱。小兰买书花了56元,剩下的钱正好买了3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练习一、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二、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三、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反思评价课题解决问题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深刻理解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方法的掌握。二、通过烤面包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教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生活中的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情境图中抽象出条件和问题,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难点:梳清数量关系,学会用混合运算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补充问题,再解答。一、认真分析题意;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二、根据已有经验,把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知识点课件出示例4。一、指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二、鼓励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根据学生的汇报画出色条图。三、分析数量关系。(一)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二)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条件未知?(三)提示学生:能不能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求出未知条件?四、列式解答。(一)分步列式解答。(二)鼓励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说明这样列式的原因。五、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是什么?教学拓展点你会计算(55-50)×(6+3)吗?学生说说想法。像这样有两个小括号的题目,教学应用点有18个男同学和24个女同学去划船,如果每条船坐6个人,需要多少条船?练习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反思评价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时间教学目标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二、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难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混合运算谈话导入知识点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计算教材第56页第1题。整理和复习两步应用题(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第2题图)一、同桌互相出几道本单元学过的综合算式,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二、综述运算顺序。(一)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计算。(二)生完成脱式计算,同桌相互检查并交流发现。明确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三、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一)要求一共用了多少钱,先必须求出什么?要求还剩多少钱,要先求出什么?(二)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这两道题吗?教学拓展点教材第58页第4题。指导分析:这样的题目叫“错中求解”,解题的思路一般是先根据错误的算法计算(6+□)×5=40,倒推求出□填2,再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6+□×5,得出正确结果。教学应用点已知总数44元,一本故事书20元,问三支钢笔,每支多少元钱?(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写出算式)一、.你能看懂图意吗?二、能列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想法吗?练习完成教材第58页第2、3题。反思评价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同学通过类推,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复习导入。出示卡片,复习乘法知识点新知学习。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一)出示10根小棒。(二)分组操作,进行记录。(三)汇报。(四)交流。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五)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六)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二、教学教材第60页例1。(一)出示例1(1)用算式表示,说说算式的含义。(二)出示例1(2)1.用算式表示。2.说说算式的含义。3.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4.余数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剩下的。)三、总结。教学拓展点余数的含义是什么?教学应用点11÷5=13÷4=10÷4=16÷5=练习反思评价课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学习简单的数学思考。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小于除数。难点: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应用其关系。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复习式导入。教师用小卡片出示二年级上册的乘法知识点新知学习。一、活动引入。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是最棒的,大家有没有信心?(一)出示活动卡片一:18个桃子,每盒装6个,可以装几盒?(二)组织学生交流。(三)出示活动卡片二:9个桃子,每盒装4个,可以装几盒?(四)出示活动卡片三:我摘了一些桃子,每盒装4个,装了也有多余的。猜一猜,会余下几个桃子?(生说,师板书)二、活动探究。(一)提出要求:用小棒外代表桃子来分一分,同座位2人分工合作。(二)拿出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分一分,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三)拿出11根小棒,每4根一份,分一分,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11÷4=2(盒)……3(个)(四)学生分别拿出12、13、14、15、16根小棒,每4根一份,分一分,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然后汇报,老师板书算式。(五)观察交流。1.现在请大家把小棒放在一边,然后仔细观察你们写的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呢?把你观察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生交流,师巡视)2.学生汇报: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想说?(六)分析原因。(七)总结:通过学习,同学们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板书:余数<除数)教学拓展点17个梨子分给4个,5个,6个小朋友,怎么分?有余数吗?教学应用点妈妈买来了18个水果,分给3个宝贝,怎么分?有余数吗?练习教材第61页做一做。反思评价课题除法竖式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名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难点: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复习乘法的竖式计算教师用换灯片播放乘法算式,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知识点一、复习。(一)口诀求商。24÷6=28÷4=49÷7=35÷7=(二)11÷5=(三)加法、减法和乘法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板书课题)二、教学写除法竖式。(一)出示教材第62页例3: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二)学生动手分一分。(三)说说分的结果。想一想怎样用算式表示这个结果呢?(四)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五)用竖式表示上面的过程。1.板书竖式。(2.这就是除法竖式,很奇怪吧!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①12表示什么?②1是从哪里来的?3.被除数13表示要分的13根小棒,怎么分的呢?平均分成4组,每组3根,一共分掉了几根?(4×3=12)下面的12也就是分掉的12根。4.学生在纸上写一遍。(六)出示问题: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样写?学生独立分,指导学生写出竖式。说说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七)强调:列除法竖式时也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三、教学教材第63页例4。(一)出示例4:43÷7=□……□(二)引导学生计算。1.想7的乘法口诀。2.想7和几相乘的积接近43,并且小于43?3.列出正确的竖式。4.思考:商7行吗?为什么?教学拓展点32÷4×8=56÷7×9=教学应用点25÷5=42÷7=81÷9=练习一、教材第63页做一做。二、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三、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4、5题。四、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6题(上)。反思评价课题练习课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复习导入。前面学习了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知识点新知学习。一、揭题。(一)口算。7×79×621÷33×424÷812÷235÷74×76×948÷818÷256÷7(二)口答。15里面最多有()个4,53里面最多有()个7。44里面最多有()个8,33里面最多有()个6。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巩固练习。(一)、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7题。(二)学生分组讨论,题中两题是否有错误。(三)学生汇报。(第1题没写余数;第2题的商小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四)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余数是在被除数被除数平均分时多余的,并且剩余的不够1份。)(五)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8题(上)。点四名学生演板,其他学生独立练习。强调:注意书写格式。(六)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9题。先计算,再分类。(七)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0题。发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用这一规律可以检验计算的正解性。(八)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1题。学生判断,说明理由。(九)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2题。(十一)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4题。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十二)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5题。提示:根据第10题得出的规律,先填除数,再计算出被除数。答案无数。教学拓展点24÷8×612÷2×935÷7×28÷4×7教学应用点3×76×618÷39×4练习一、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7题。二、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第8题(上)。反思评价课题解决问题(一)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跟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让学生经历运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合理进行取舍。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复习导入。幻灯片播放题目,学生练习。知识点新知学习。一、基础练习。(一)()里最大能填几?出示卡片练习。(二)用竖式计算。20÷6=34÷5=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三)20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二、教学教材第67页例5。(一)出示教材第67页例5。(二)说说题迥的条件和问题。(三)“最多”、“至少”是什么意思?(“最多”是指一条船乘坐的最多人数,不能再多,多了出危险。但可少坐,如1人、2人、3人。“至少”是指这22个学生一起划船不丢下一人,但花钱少所需要租船的条数)(四)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看看至少得租多少条船?(五)讨论:为什么计算与我们摆的结果不一样?是计算出了问题吗?(六)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至少6条)(七)小结:本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应用,这类情况需要在计算的商的基础上加1。三、巩固练习。(一)、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二)、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三)、生活中,遇到余数的问题,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生活中的余数现象的再认识。四、课堂小结。教学拓展点一、春游搭帐篷,一共有17人,每个帐篷住3人,至少需要搭几顶帐篷?二、有30元钱,每个苹果4元,最多可以买几个苹果?教学应用点一、32人乘车,每车坐6人,至少需要几辆车?二、40元钱买书,每本5元,可以买几本?练习一、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二、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反思评价课题解决问题(二)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在生活学习中的周期问题,可以通过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快速准确得到解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好玩。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周期问题难点:会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游戏式导入。教师播放幻灯片,组织学生做游戏。知识点新知学习。一、复习旧知。口算:33÷8=34÷5=64÷9=28÷3=二、教学教材第68页例6。(一)出示例6。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二)说说小旗摆的规律。(颜色循环出现,每个循环三种颜色黄、红、红循环。)(三)同座位摆一摆,照上面的规律摆小旗,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黄)(四)讨论: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呢?(可以的)(五)在图中每3个圈一圈,有什么发现?(六)这个过程可用什么数学方法表示?(七)说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八)剩余1面小旗仍然是按规律摆的,在循环规律中第1面是什么颜色?(黄)(九)如果余数是2,那应该是什么颜色?如果没有余数,那应该是什么颜色?(十)检查解答正确吗?三、小结。四、巩固练习。(一)教材69页练习十五第3题。(二)教材69页练习十五第4题。这样的题首先要找出摆的规律,每个循环有几个珠子?(三)教材70页练习十五第6题。1.30÷7=4(个星期)……2(天)2.说说上面算式每个数的含义。(重点:4表示有4个星期,也就是说这30天里肯定有星期一、二、……六、日各4个)3.题中说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只能是什么日期?(“4”里面已经有4个星期六和星期日,还差1个,只能是这4个星期之外的时间,也就是这个月的最后2天,这样29日星期六,30日星期日,所以6月1日星期一。)五、总结。教学拓展点17里面有几个2?余数是几?教学应用点43÷8=55÷9=练习一、教材69页练习十五第3题。二、教材69页练习十五第4题。反思评价课题练习课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数学来源生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卡片出示题目。教师演示卡片,学生齐练。知识点练习。一、复习、(一)口算、27÷9=56÷7=30÷8=(二)竖式计算。70÷9=45÷5=34÷6=(三)按下面的规律排列,第26张是什么样的脸?二、巩固练习。(一)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7题。提示:有几个3厘米?(二)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8题。1.每束花是怎样组成的?提示:每束花的组成不能变。2.分别求出每种花各包含几个组成1束花的枝数。3.回答题中问题。4.为什么要以最小的那个为答案?(三)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0题。1.复习余数加1的情况。2.第(3)个问题一般是先住满大房,剩余的住小房。(四)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1题。1.求出在10~20之间比几个3多1的数。(13、16、19)2.求出在10~20之间比几个5多1的数。3.数16重复说明什么?(两个条件都符合,这就是题目的答案。)三、总结。本单元结束了,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在用除法解决问题时,答案有时要用商加1.……)教学拓展点6×8÷9=25÷5×9=教学应用点60÷9=35÷5=37÷6=练习一、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7题。提示:有几个3厘米?二、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8题。反思评价课题小小设计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用提供的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叫“平移”和“旋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设计图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叫“平移”和“旋转”,同时通过平移和旋转图形,设计出漂亮的对称图案。难点: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与数种不同的、带有个人风格的、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教师出示图案,学生赏析。边赏析图案,边观察每幅图案的特点。知识点新知学习。一、谈话引入。(一)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精美的图案,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好吗?(二)出示放大的图案,学生欣赏。(三)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图案?(桌布、墙纸、地板等)(四)说说这些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衡、旋转等方法变换得到的)二、揭示课题。三、剪图案。(一)打开课本第123页,剪下上面的4个图案。(二)将剪下的每个图案剪成一个个独立的图形。(老师演示)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四、设计新图案。(一)老师演示图案的形成过程。(二)鼓励学生用剪下的图形设计图案。1.看一看。我们刚才一起动手用剪下的图形设计了一幅图案,同学们,你们也能这样吗?2.欣赏完别人的设计,现在请你们自己当设计家,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先想一想用哪些图形,按什么规律排列。将设计好的图案放在教材第123页的方格图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他们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或自己喜欢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3.比一比。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请同学们走一走,看一看,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就悄悄地告诉他。五、展示学生作品。对一些有独创性、设计新颖、美观的作品,可在展台上展示完后再贴在黑板上展览,对于其他学生也要给予鼓励。教学拓展点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设计一副图案。教学应用点要求学生回家后上网搜索图案赏析。练习反思评价课题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建立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10个1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二、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会数1000以内的数。三、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计数单位是“千”,知道“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十进制。学会千以内数字的数法。难点:拐弯数。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口算。一、师: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是多少?请同学们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再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二、师: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更大的数,认识比100更大的数字。知识点亲历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计数器数数。一、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课件演示75页例题1。(一)师: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说不不同的数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1个1个地数,数出共有10个小方块。(二)师:这是几个十?几个一?思考:10个一是()。板书:(一)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二、课件演示10排小方块,每排10个。三、课件演示小方块,10排,每排100个。师:这么多的小方块,怎么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寻求数数的好方法。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引出课题,介绍“千”这个全新的计数单位。四、通过刚才的数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师:这就是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五、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一)让学生说一说计数器从右往左数每一档表示的数位名称,认清千位从右起是第几位,与哪一位相邻?(二)借助计数器,共同完成第1题,教师拨珠子,学生数数。(三)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数数,然后轮流上台演示,一个人数数,一个人拨珠子,自主完成2、3两题。(四)数数游戏:接龙游戏,猜数游戏。教学拓展点回家想一想那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千来表示。教学应用点写出五个一千以内的数。练习课本79页,练习十六1-4题。反思评价课题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教学时间教学目标一、学会读写千以内的数,掌握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千以内数的组成。二、正确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三、培养学生读书、写数的能力,并在读写的过程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数位的意义及数的组成。难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过程内容方法备注导入预设复习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一、师生小结:读数、写数都从高位开始,末尾的0不读。二、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一)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二)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三)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三、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知识点教学三位数的组成。三位数的读、写。一、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数数看有多少个小圆点?比100少还比100多?师提示:可以数一数,还可以圈一圈。二、根据这些小木棒,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师板书:这个数是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的。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师:那么怎么在计数器上拨这个数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计算器上拨235。(一)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读写,想一想:这个数应该怎样读、写?(二)请学生板书“235”的读法和写法。师:二百三十呢?又该怎样读写?三、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3吗?怎样读、写?四、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的读读法:读书时,一个数的百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几就读几,数位中间的0就读零,末尾的0不读。小结:写数时,一个数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位上写0。教学拓展点把你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