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设计调查报告_第1页
解构主义设计调查报告_第2页
解构主义设计调查报告_第3页
解构主义设计调查报告_第4页
解构主义设计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构主义”景观设计调查报告班级:环艺11姓名:沐海萍目录:“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景观的含义解构主义景观的创作手法“解构主义”景观设计的代表作的分析123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就是采用解析的方法,将传统结构分解成一系列要素并重新组合,组合的原则却不再遵循传统的均衡与稳定,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和随机性。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景观:

以解构主义的观念去思考景观,并以发展了新的造型语言而设计的景观。解构主义景观向人们展示了具有强烈特征的景观现象,为如今缺乏个性景观设计模式和新的动态空间语言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为景观场所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解构主义打破传统布局和构图形式意义上的中心、秩序、逻辑、完整、和谐等西方传统形式美原则,通过随意拼接、打散后冲突性的布置叠加,对空间进行变形、扭曲、解体、错位和颠倒,产生一种散乱、残缺、突变、无秩序、不和谐、不稳定的形象。在具体布局上,通过“点”、“线”、“面”三个不同系统的叠合,有效地处理整个错综复杂的地段,使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在构图上则运用了不规则的图形和大量的波状曲线、斜线为基本原形,采用丰富变化的手法组合成较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更为复杂的结构,让观赏者在心理视觉上进一步把这种复杂的结构进行简化,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动感的元素,从而形成有动态力的空间。解构主义景观的创作手法:ParcdelaVillette拉·维莱特公园伯纳德·屈米建设背景拉·维莱特公园是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任期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而主持在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乌尔克运河公园用地范围科学工业城市场大厅音乐城圣德尼运河公园概况地铁站

环城公路占地面积面积33公顷,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之一。包括公园北面的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展览馆以及南面的钢架玻璃大厅和音乐城,总占地面积达到55公顷。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两条地铁线与巴黎相联系。公园平面图继承传统:建筑师屈米就是从法国传统园林中提取出点、线、面三个体系,并进一步演变成直线和曲线的形式,叠加成拉维莱特公园的布局结构公园结构推陈出新:采用解构主义理论: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线系统点系统面系统公园是点、线、面三个全然不同的系统的叠合,每个系统相互之间没有关系,但重叠起来就会相互作用。它们的相遇可能造成彼此冲突,可能相得益彰,也有可能相安无事。公园设计不追求整体的统一与秩序,而是关注局部的设计,并将它们叠加形成公园乐趣。点系统第一层为点的体系,点的体系由呈方格网布置的、间距为120m的一组“疯狂物”,(屈米称之为folly)构成。这些采用钢结构的红色建筑物给全园带来明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与草地及周围的建筑物对比十分强烈,因而非常突出。“疯狂物”有些与公园的服务设施相结合因而具有了实用的功能:1、有的处理成供游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2、那些与其它建筑物恰好落在一起的“疯狂物”起着强

调了其立面或入口的作用;3、其它的是并无实用功能的雕塑般的添景物。点系统folly与建筑的重叠,引发了冲突folly与线与面的元素结合,相得益彰,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空间点系统的组合形式线系统第二层为线性体系,线性体系构成了全园的交通骨架,它由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种有悬铃木的林荫道、中央跨越乌尔克运河的环形园路和一条称为“电影式散步道”的流线型园路组成。园路的边缘还设有坐凳、照明等设施小品,两侧伴有10~30m宽度不等的种植带,以规整式的乔、灌木种植起到联系并统一全园的作用。线系统线性的林荫大道连接公园内各个小主题园的曲折园路两条架空的长廊,连接园内各个建筑和主题园,形成园内的两条主线线的要素有长廊、林荫道和一条贯穿全园的弯弯曲曲的小径,这条小径联系了公园的十个主题园,也是一条公园的最佳游览路线,徜徉其间,公园的几乎所有特色景观与游憩活动都一一网罗线系统对于游乐场和露天音乐广场所需要的大型开放空间,屈米用了面的组织方式来表达。这是空间的第三层。这个的体系还有10个象征电影片段的主题花园和几块形状不规则的、耐践踏的草坪组成,以满足游人自由活动的需要。面系统面系统原有建筑开放公园面的要素就是十个主题园,包括镜园、风园、水园、葡萄园、竹园、音响圆厅、恐怖童话园、少年园、龙园等10个主题花园的设计风格迥异,毫不重复,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感和断裂感总体设计上强调了变化统一的原则面系统藤架园水园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及霍夫曼花园byDanielLibesdind(丹尼尔·里伯斯金)

背景:

犹太博物馆建于1993年至1995年,是为纪念死于第三帝国时期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并且展有犹太人在德国近两千年的历史。博物馆在2001年9月9日开幕,展示内容包括大屠杀的追念,它是二十世纪规模最大的种族屠杀。其他的种族残杀,还包括土耳其人在1915年到1916年大规模残杀亚美尼亚人(120万人死亡)、赤棉政权在1975年到1979年屠杀柬埔寨人(170万人死亡),以及1994年在卢旺达,图西人对胡西人大开杀戒(50万人死亡)。

灵感来源——betweenthelines: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话剧——《摩西与亚纶》在做设计时,柏林市政府给他送去了两大捆档案,里面有柏林犹太人的名字、出生年月、驱逐日期和住址。于是他就在柏林城穿街走巷,亲自考察了这些历史遗迹,走一个地方,就在城市地图上点一个点、把它标示出来,最后,他把每个点之间连成线,于是,被他称之为“一个非理性的原型”就出来了。这就是柏林犹太博物馆外形的由来.外观设计:德国闪电战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锯齿形的形态让人联想到德国闪电战。折叠多次、连贯锯齿形闪电组成的排列式直线被空白空间打断。空白空间代表真空,意寓犹太人的文化在德国、欧洲被摧残后留下无法抹去的空白。行间之意柏林犹太博物馆屋面上那一道道排成直线划破闪电的空白真空线条和博物馆多边曲折的锯齿造型就像是建筑形式的匕首,为人们打开时光隧道,让人们拼凑起犹太人被割裂的历史,外墙不规则带有棱角尖的透光缝,由表及里,所有线条面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入口:博物馆的正门入口是一栋德式古典明亮的老建筑,建筑师的刻意设计,犹太人和德国人的故事有着说不清因果关系和根源,无法一刀切,也无法回避视而不见,

博物馆设计了三条主通道。从旧楼入口进入博物馆后,指示指引参观者走上一段楼梯。楼梯的尽头面对一条狭长的甬道。苍白空洞的墙面,漆黑的天花板,在中间裂开一光,很多地方都是靠这样微光照亮漫长的甬道。之后,面前出现岔道,一条通往上升的梯,一条通往明亮玻璃的甬道,尽头是一面黑墙,你将如何选择?“毁灭之路”通向一个混凝土地牢,“流亡之路”通向霍夫曼花园,“存续之路”通向主展厅。死难?流亡?延续?三条轴线:(内部空间)通向地下展区的入口由混凝土高塔防护着,地下展区的结构,乍看比折线状的建筑外表更简单,其实这才是整个项目的真正核心。通过它,人们将步入象征犹太人“持续、流亡和死亡”三大经历的三个长廊,丹尼尔称它们为“轴线”。“屠杀之轴”-当你走向黑墙的时候,你推开黑色的沉重的金属门。里面是一个黑暗的、幽闭的空间,建筑师为这个高而窄小的空间取名“大屠杀塔”,只有在极高处,有道垂直的狭缝漏进一线光亮。人处于这个空间,便像是位于一口深井底部,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被关在毒气室中,等待死亡的绝望感屠杀之轴:“流亡之轴”-通往明亮玻璃的甬道可以去到外面,花园四周包围着水泥墙,倾斜的石片地面上,如迷宫般交错竖立着49根倾斜的水泥柱,参观者可以在其间穿行。每墩空心方柱里都种有橄榄树,艰难地争取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奋力从顶上长出。抬头能看到青灰色的天空被无情地撕裂,象征着那些遭放逐的犹太人的艰难处境-流亡之轴:流亡花园

第二条走廊通向霍夫曼公园流放之轴,也称“流亡花园”,展现的是犹太人逃离德国的情景。这座花园和大屠杀纪念塔一样,也是个死胡同。说是花园,却尽显苍凉之意,不见花卉,如果夜间参观也看不见灯光。园中只见一个由49根空心水泥柱组成的碑阵,柱子顶端栽了杂草般的枝桠。其中48根水泥柱里填的是柏林的泥土,48的数量是为了纪念以色列在1948年立国,碑阵的玄机却是落在最后的第49根柱子,因为内里装的是耶路撒冷(Jerusalem)的泥土。实际上这是个完全的正方形,也是建筑中唯一有直角结构的地方,但丹尼尔故意让它倾斜,以便创造出20度斜坡,让人在这些柱子间穿过时,每次拐弯都觉得柱子的高度在变,就像犹太人逃亡中的流离失所,漂泊不定。

在里伯斯金的犹太博物馆设计中,屠杀之轴、流亡之轴这两条通道都是死胡同,充斥着犹太人被驱逐、被屠杀的悲愤与呐喊,这或许也表明了建筑师对于犹太人这两种归宿的态度。也许在他心中,经过一轮的参观、感受和净化,他认为参观者的灵魂最终只能回归原点,找寻新的出发。所以三条通道中的最后一条:延续之轴,才是真正通往展览馆的入口,它也是三条通道中最长的一条,不知是否象征着犹太人“雄关漫道真如铁”式的生命延续历程,这条通道以拥有六个“虚无”的展厅而出名。延续之轴:进入展厅,游客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个扭曲的时空。馆内所有通道、墙壁、窗户都带有一定的角度,可以说没有一处是平直的。错中复杂的交通流线,黑色墙体界定的反复出现都给参观者感官上强烈冲击,并且显示出令人震撼的力量,它的出现阻挡了空间的连续感,把空间秩序压缩扭曲,仿佛都在隐喻着那个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对生活近乎绝望的心态。

展厅每个灯下都是一个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犹太历史图片

馆里有很多这样的放音区秋之落叶

这些虚空的“展览厅”并不开放给游客参观,却还是有一个处在尾端被称为记忆的空间,能让人进内一窥其秘。这里展示着一件名唤“秋之落叶”的现代艺术品。步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