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识教育_第1页
简介通识教育_第2页
简介通识教育_第3页
简介通识教育_第4页
简介通识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识教育

高等教育目标的层次或类型1.掌握一项专门技艺和基本文化知识,毕业后能够找到对口工作,并胜任本职工作。2.精通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毕业后能够在本专业领域或相近专业领域开展工作,并能够对本专业知识有所发展。3.在精通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理解人类各种知识类型的本质及其探究方法与模式,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潜力。毕业后能够创造新职业、新专业,引领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普通本科院校、一流大学:

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价值观Contents通识教育的历史国际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比较我国的问题与改革设想一、通识教育的历史约翰·纽曼(1852)查尔斯·W·艾里奥特(1869)罗伯特·赫钦斯(1930)詹姆斯·科南特(1943)德里克·博克(1978)

——进步与保守的争斗历史,著名教育家都是进步主义者。1.捍卫“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时期17-18世纪以前,博雅教育较完整地代表了当时西方的知识体系。1830s,英国“新大学”运动,以市场为驱动,注重实用知识。红衣主教纽曼捍卫“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以抵抗专门化的实用学科教育。

美国大学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效仿Ox-Bridge模式,但进入19世纪以后逐步开设自然科学讲座。德国柏林大学(1809)W·洪堡的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思想。2.科学教育合法化时期1869年化学家艾里奥特任哈佛大学校长,推行选修制,将自然科学与实用学科引进高等教育,与“博雅”学科平起平坐。1862美国国会通过LandGrantCollegeAct。开发西部,发展农业,带动制造业,商业,社会学等大发展。

到19世纪末,美国各类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几乎都实行了选修制。科学技术专业、社会科学开始以合法的身份进入了大学课程。1909年,原艾里奥特的教务长劳伦斯·劳威尔接任哈佛校长。为了消除学生在自由选修中的盲目性,他将自由选修制改进为“集中与分配制”:concentration&distribution主修专业分类选修3.名著阅读运动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研究型大学迅速发展,但由于极端功利主义,加之过热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导致美国不仅在人文教育上严重衰退,而且在许多基础科学领域也落后于欧洲。1930年上任的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赫钦斯,发起了“名著阅读运动”。但“名著”包括自然科学的经典著作。赫钦斯:今天有意义的知识没有超过古人,哲学与人文没有超过亚里士多德。科学呢?“如果我们阅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我们就会看到一位活生生的天才,就会了解这本书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前所未有的简朴和优雅,还可以了解近代科学的基础。……[近代]哲学起始于迪卡尔和洛克;心理学起始于冯特和詹姆士;自然科学发端于19世纪的一些伟大的实验。”——《美国高等教育》(中译本)4.通识教育思想成熟阶段1943年上任的哈佛校长科南特明确提出本科教育阶段通识与专业不可对立。“红皮书”序:“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使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专业教育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识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去做”。“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指明了意义和目的。……哈佛学院的每门课,无论多么专业化,都要对通识教育目标有可识别的联系和贡献。在这个联系上的失败程度就是在专业教育上的损失程度”。提出“新自由教育”:通识+专业。提出“人文、社会、自然”三大基本知识类型。

GeneralEducationforaFreeSociety——ByHarvardCommittee,1945通识教育目标(世界领袖):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能力能够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认知能力——今天哈佛的通识教育思想基本如此。因此科南特被誉为“通识教育之父”。他亲自编教材、上课,科学课和休莫哲学。哈佛的《通识教育红皮书》(1946)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时期德里克·博克和罗索夫斯基(1979)

(1)规范通识课程管理。建立以“学科”为基本单位的校级“核心课程”。SciencesproceedfromalogicalbaseSocialsciencesfromarationalbaseHumanitiesfromanimaginativebase(2)首次提出了跨文化理解新目标:“外国文化”课程大类(50年代叫“西方文明”、70年代初叫“西方文化”)。(3)明确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W·Perry理论博克时代5大类:“文学与艺术”类“科学与数学”类“历史研究”类“社会与哲学分析”类“外国语言与文化”类科南特3大类: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哈佛大学

(2007,2009)斯坦福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二、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比较*写作等除外(刘拓、陈秀平、李平康,2004)

**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人文素质**(%)哈佛15.469.2MIT52.947.1加州理工学院54.142.4伯克利62.537.5杜克(南方哈佛、三一学院、神学院)18.856.3香港中大2575(冯增俊,2004)东京大学3367(楼程富,2002)

北京大学25(课时)台湾大学40(课时)必需完成的通识教育课程门数*正在改革必需完成的通识教育的课时数(熊明艳,2007)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学科]总课时(%)总课时(%)总课时(%)清华(文)160172242454459清华(理)560422241754441北大(文)128162723538449北大(理)128172243038452中国科大92256252+15+468-29-MIT490+5242540643哈佛14424721239665*耶鲁11233561716850杜克19633981729450“+”表示“至少”;“-”表示“至多”。*批判性思维和建立模式;正在改革东西方通识课程内容差异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李曼丽,熊明艳等)课程大类相似,但具体课程不同、内容很不同(1)人文课数量相似,但内容不同:批判性、模式概念少(2)自然科学、数学较少,社会科学较多(似专业课程)黄坤锦:“西方大学的通识课程较台湾地区大学重视数理方面的基础知识”(2006:115)。黄俊杰也认为:“美国大学之通识教育一般而言均特重人文社科课程,但近年来亦逐渐在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课程之间力求其均衡发展”(2006:147)

(3)超越专业层面的跨学科课程少(跨越文理)对思维方式(知识分类)层面的培养目标重视不够全球化理念重视不够(日本、台湾除外)东西方大学通识课程内容差异的patten传统人文科学人文现代人文ACHTJ英文字母为国家或地区名第一个字母传统人文:语言、写作能力、伦理道德说教(忍让、谦虚、集体主义)。课程:阅读、写作、文法、中国经典、政治理论、中国历史知识学习现代人文:自由、平等、正义。课程:伦理分析、中西方经典、历史分析比较文化传统的作用

东西方大学“通识教育”内容的“三次分野”及其社会形态变迁

我国传统的知识分类概念

东京大学教授中岛隆博评论道:“中国自古以来就热衷于学问的分类。按照经史子集进行四部分类就是其代表。……但是,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对图书进行分类。它来自于这样一种世界观:我们该怎样把握这个世界,用何种原理进行区分,又在何种形式下进行理解。学问的分类,规定了其文化的根本姿态。”《教养学导读》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我们往往不分析学科因素。我们热衷于研究学科发展的表面热闹场面;关心:高等教育是否是一个学科、比较教育是否是一个学科。学科发展讨论低效。

对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而言,我们只有一类,而且是不能使知识增长的一类。

中国文化在没有来得及进行“文艺复兴”的情况下,被迫在19世纪后期从“书院”的模式“跨越式”地进入了近代大学模式,于是产生了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面狮身文化:引进的西方科学与人文与以中国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封建人文格格不入。这与当时纽曼关注的新生的“专业教育”与传统的“自由教育”的矛盾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人面狮身的“嫁接排异”,后者是“成长的烦恼”。所以我们至今对伟大的五.四运动争论不休;而西方的“专业”与“自由”的关系已成共识。文化冲突:“人面狮身”的嫁接排异从宏观上考察当代中国的价值冲突,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是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政治价值体系、以科学思想为核心观念的科技价值体系、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主的道德教化价值体系三个异质性系统构成的。此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有所冲突又相互融合(宋剑,2000)。四、我国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美国Rice大学校长M.Gillis:“改革大学的通识教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像迁移祖坟”(Schneider,1999:663)。通识教育是一种价值体系、是教育目标的体现(何秀煌)。

知识就是力量,历史是更大的力量;全球化是比历史更大的力量。南京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发展(王玮,2004)原因之一:“外行领导内行”政治指挥学术(复旦大学)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庄子导读《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论语》导读中国当代小说选读中国新诗导读中国诗学经典导读国学经典?三礼《春秋》导读《荷马史诗》导读《说文解字》导读《荀子》导读《论法的精神》导读《法哲学原理》导读《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读《孟子》导读《古兰经》与伊斯兰文明《逻辑哲学论》导读《维摩经》导读卢梭著作选读文艺复兴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环境变迁与中华文明欧洲文明的思想历程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印度文明中国海外交通史名著导读基督教文明史中国近代经济地理中国地图史比较西方政治制度台湾大学通识课程《荀子甲上》例课程内容:荀子思想。课程目标:中国传统政治形态是阳儒阴法,今天的教育也多以《论语》和《孟子》为教材。荀子的学生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之人物。读荀子可以由儒入法。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靠天吃饭,但荀子以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人定胜天。因此,荀子思想积极向上。研读《荀子》可以帮助处于今天多元社会中的学生正视问题、正本清源、培养积极进取精神。让传统人文经典“入世”,让文化遗产发挥现代价值(陈思敏,2008)。

荀子的科学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天人相分”:“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荀子是先秦非常重要的儒学家、大学者,在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在封建社会前期地位比较高,但自宋代以后,理学家往往抬高孟子而贬抑荀子,将他从儒家“道统”中排除出来。但荀子的思想学说影响深广,如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墨子的科学思想

《墨子》中有很多科学思想可以与古希腊科学思想相媲美:提倡探究式思维,要多问“何自”(根据)、“何以知之”(方法)、“是何故也”(分析数据)、“何以为”(怎样、机制)等问题。“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学以致用)。力学、光学、几何、天文重实验方法科学教育思想“格物致知”科学思想传统《礼记•大学》提出儒者求学八阶段:格物、致知——知识储备,而后诚意、正心——道德基础,而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就大业〔宋〕《程氏粹言》,朱熹:“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格物的“格”字,是“彻底研究清楚”的意思,“物”含有事与物,“格物”就是彻底研究事物之理。谢谢哈佛通识课程新方案20022007通过,2009实施“外国文化”类“历史研究”类“文学艺术”类“伦理推理”类“定量推理”类“自然科学”类“社会分析”类艺术和诠释(interpretiveunderstanding)文化和信仰实证推理(empiricalreasoning)伦理推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世界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Back什么叫“批判性思维”?(1)能够辨别事物变化的模式、并能运用这个模式回答或解决问题(2)能够识别逻辑推理和思维过程上的错误,如观念、事实、推论的区分(3)能够识别、去除不相关的信息(4)能够识别偏见、陈见和价值观对思维的影响(5)认识到一个问题的有多种解决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一种方法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