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相关知识_第1页
中药材相关知识_第2页
中药材相关知识_第3页
中药材相关知识_第4页
中药材相关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材相关知识主要内容一、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二、中药的来源三、中药自然资源的分布四、中药的采收五、中药材鉴定六、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往往会误食一些有毒的动物或植物,导致呕吐、腹泻等,甚至引起死亡,但也偶然会发现食入一些动物或植物可以减轻或消除呕吐、腹泻等不适。

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通过不断记忆、传承、积累,逐渐产生了医药,故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中药的起源与发展听过“本草”吗?请举例说明你知道的本草书籍。中药的起源与发展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成书年代在东汉以前(公元25年),现传的各种版本《神农本草经》是经明清以来学者考订、辑佚整理而成。该专著共三卷,载药共365种,详述了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疗效大多确实,并把药分为三品。120种上品,120种中品,125种下品。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起源与发展2、《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为南北朝时期的刘宋、雷学所著。记载了药物的炮、炙、炒、煅、曝、露等17种炮制方法。《雷公炮炙论》为近人张骥辑佚本。中药的起源与发展3、《本草经集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陶弘景在整理《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增收民间名医所用新药而成书。首创以玉石、草木、果菜、虫兽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中药的起源与发展4、《千金翼方》由唐代孙思邈所著。收载药物800余种,详述了药物的性味、主治,其中有一些是唐代以前没有收录的新药和外来药物。中药的起源与发展5、《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唐代官修的药物文献,由长孙无忌、李勋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是我国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亦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全书载药844种,收集了全国郡县所产的

药物标本,描绘成图,为最早的药物图谱。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6、《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全书收录原有诸多本草所载药物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共载药1892种。该书17世纪末传播海外,先后被译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成为国际科技界的重要文献之一。中药的起源与发展7、《本草纲目拾遗》由清代赵学敏著。该书辑录了《本草纲目》未收载的药物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的丰富了本草学。中药的起源与发展8、《中华本草》

是当代本草代表作。该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单位500余名专家历时10年共同编撰的划时代巨著。全书共34卷,全30卷为中药,后四卷为民族药(包括藏、蒙、维、傣),共载药8980味,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中药的来源中药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加工品和化学制品。想想,中药的来源是什么?中药的来源1、野生植物常用中药大部分采自野生药用植物,如甘草、麻黄、桔梗、柴胡等,它们都是生长于沙漠、山野之中,经人工采集加工而成为药物的。中药的来源甘草麻黄中药的来源桔梗中药的来源柴胡中药的来源

2、栽培植物

我国栽培的药用植物在中药来源中占有一定的数量。如人参、山药、党参、红花、地黄、当归、菊花、天麻等,都是大面积栽培的药物。中药的来源人参中药的来源党参中药的来源山药中药的来源菊花中药的来源3、野生动物

中药取材于野生动物的,有斑蝥、蝉蜕、羚羊角等。中药的来源斑蝥蝉蜕羚羊角中药的来源4、饲养动物中药取材于饲养动物的,有牛黄、鹿茸、鸡内金、珍珠、白花蛇等。中药的来源鸡内金珍珠鹿茸中药的来源5、加工品

加工品主要由植物树脂、液汁和动物体内分泌物经加工提炼而成,如芦荟、儿茶、蟾酥等。6、矿物

中药取材于矿物的,有磁石、石膏、滑石,赭石等。7、化学制品

主要由矿物药和其他药物配合炼制而成,如红升、轻粉等。

中药的来源儿茶芦荟中药的来源石膏滑石特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中药蕴藏量:西北东南中药种类:

西南东北逐渐减少逐渐减少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野生产量减少物种数量减少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药材生产8大省(品种而言):四川、河南、安徽、湖南、湖北、重庆、广西、浙江;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三、十大药材产区介绍10藏药6西药7川药8云贵药1关药3北药9广药4浙药2怀药5南药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10藏药1、关药产区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所出产的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五味子、关黄柏、木通、知母、蛤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2、北药产区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酸枣仁、远志、黄芩、知母、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3、怀药产区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4、浙药产区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以“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5、江南药产区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曲;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板桥党参,鄂西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等。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6、川药产区川药指四川、重庆所产药材。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所产药材居全国第一位。大宗川产药材有川麦冬、川泽泻、川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川郁金、川黄柏、川芎、附子、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等。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和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汉源花椒等。重庆石柱的黄连;酉阳的青蒿;秀山的山银花;垫江的牡丹皮;合川的使君子、补骨脂;巫山、奉节的川党参;江津的枳实等。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7、云贵药产区包括云南、贵州所产的药材。云药包括滇南出产诃子、槟榔、儿茶等;滇北出产云茯苓、云木香、冬虫夏草等;处于滇南、滇北之间的文山、思茅地区以盛产三七并闻名于世,尚有云黄连、云当归、云龙胆、天麻、云苓等。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贵药是以贵州为主产地的药材。贵药多生长在地形崎岖的高原、山岭、河谷、丘陵和盆地,尤以苗岭、梵净山、大娄山区为多,本地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天麻、杜仲、天冬、吴茱萸、雄黄、朱砂等。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8、广药产区广药又称“南药”,系指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出产的道地药材。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桂南一带出产的道地药材有鸡血藤、山豆根、肉桂、石斛、广金钱草、桂莪术、三七、穿山甲等;珠江流域出产著名的广藿香、高良姜、化橘红等;海南主产槟榔等。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广东砂仁年产量占全国80%,阳春砂仁,量大质优;广藿香年产量占全国92%,石牌藿香主茎矮,叶大柔软,气清香;化州橘红历史上曾列为贡品,加工品分为正毛橘红片(成熟果皮),橘红花(花),橘红胎(幼果);广东新会的广陈皮,德庆的何首乌,广西防城的肉桂、三七和蛤蚧都是著名道地药材。台湾的樟脑曾垄断世界市场。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9、西药产区西药是指“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及内蒙西部所产的药材。甘肃主产当归、大黄、党参;宁夏主产枸杞子、甘草;青海盛产麝香、马鹿茸、川贝母、冬虫夏草、肉苁蓉;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新疆盛产甘草、紫草、阿魏、肉苁蓉、马鹿茸等。陕西是秦皮、秦归、秦艽的重要产地。内蒙古南部是黄芪的商品基地,年收购量占全国80%以上;麻黄年收购量占全国第二位。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10、藏药产区藏药指青藏高原所产药材。本区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有川贝母、冬虫夏草、麝香、鹿茸、熊胆、牛黄、胡黄连、大黄、天麻、秦艽、羌活、雪上一枝蒿、甘松等。其中甘松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6%,大黄、冬虫夏草野生蕴藏量占全国80%,麝香、鹿茸资源占全国60%。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习称“四大藏药”。中药的自然资源分布中药的采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中药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而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当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的高峰期,即为适宜的采收期。中药的采收中药的采收1、皮类特殊情况:秋后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等。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等。中药的采收一般在秋冬二季采收;与叶同用则应在生长最旺盛时采收。2、藤木类如:鸡血藤、关木通、大血藤、首乌藤等。

中药的采收

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比较高。如:牛膝、大黄、天麻、苍术等。3、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采收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如:艾叶。少数药材宜在秋、冬时节采收,如:桑叶等。中药的采收通常在花初开放时采收,如洋金花;也有在含苞待放时采收,如金银花、丁香、槐米、辛夷;少数花在盛开时采收,如菊花、西红花。花类药材采摘时间以晴天清晨为宜。5、花类中药的采收一般果实和种子宜在将近成熟或完全成熟后采收;如:栀子、山楂;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实、青皮等;容易变质的浆果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为佳。6、果实种子类中药的采收7、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青蒿、淡竹叶;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荆芥、香薷。中药的采收8、菌、藻、地衣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把握合理采收期,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中药的采收根据生长期和活动季节捕捉,如:龟甲、穿山甲、海马等。9、动物类中药的采收没有季节限制,全年随时采收。10、矿物类中药材鉴定中药鉴定的依据:三级标准中国药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的法律。部颁药品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地方药品标准: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药品标准。常用的鉴定方法有哪些?中药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中药材鉴定1、基源鉴定基源鉴定又叫来源鉴定,是根据药材样品特征进行应用植物、动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其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准确无误,这是中药鉴定的根本。方法:观察动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中药材鉴定2、性状鉴定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也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中药材鉴定2、1形状根类药材:圆柱形、圆锥形、纺缍形等。皮类药材: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药材:圆球形、扁圆形等。中药材鉴定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双卷筒状中药材鉴定板片状圆球形扁圆形2、2经验鉴别术语防风根头部:蚯蚓头(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野生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蚯蚓头中药材鉴定芦长碗密枣核艼中药材鉴定紧皮细纹珍珠须马头蛇尾瓦楞身珍珠须2、3大小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范围,如菟丝子Φ1-1.5mm。

中药材鉴定2、4颜色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药材的颜色一般比较固定。有的药材从其名称上就知道它的颜色。药材因采收、加工或贮藏不当,都会改变其固有色泽。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药材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很多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因此,描述药材的颜色一般以复合色调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中药材鉴定2、5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等。有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皮类药材有的有明显的皮孔、地衣斑、少数还有钉状物。中药材鉴定皮孔地衣斑钉状物(皮刺)2、6质地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中药材鉴定中药材鉴定南沙参(松泡)山药(粉性)当归(油润)山药(粉性)郁金(角质)黄柏(纤维性)防风(松泡)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粘性:含粘液质,嚼之粘牙。纤维性:富含纤维,折断时露出很多纤维。药材的质地除与其本身特性有关外,有时与加工方法关系密切。同一药材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含淀粉多的药材,如经蒸煮加工,则因淀粉糊化,干燥后质地坚实。中药材鉴定2、7折断面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包括: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断面特征。注意观察自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维性、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层层剥离等。如根及根茎类: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中药材鉴定茎类(切面):鸡血藤(老茎)断面红褐色的韧皮部与淡红色的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大血藤断面红棕色的韧皮部部分嵌入黄白色的木质部中。皮类: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裂片状分层;中药材鉴定鸡血藤鸡血藤大血藤杜仲(胶丝)大黄根茎可见“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花纹”。茅苍术有“朱砂点”。中药材鉴定星点云锦花纹朱砂点2、8气、味气味:有的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也是鉴别该药材的主要依据。如:阿魏、鱼腥草、肉桂、当归。味道:与药材本身所含的成分有关,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如:黄连、甘草、党参、乌梅。中药材鉴定气味、味道一旦改变,要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题。注意: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少,尝后应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如草乌、半夏、白附子等。中药材鉴定2、9水试乳香:加水研磨后形成白色乳状液;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人工牛黄:取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俗称“挂甲”;石膏:取粉末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1.5ml搅拌,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中药材鉴定2、10火试

冰片:用火点燃产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乳香:遇热变软,燃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掺假品一般含有松香,烧之有松香气]。降香:用火烧之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木香:取少许燃之,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

油状物渗出。中药材鉴定3、显微鉴定含义: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细微结构,如: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来鉴定药材的真伪与纯度,甚至品质。

中药材鉴定中药材鉴定应用举列1中药材鉴定应用举列2中药材鉴定应用举列3中药材鉴定应用举列44、理化鉴定含义: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药材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通过理化鉴定分析中药中某些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是为了保证药材的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中药材鉴定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中药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因受周围坏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虫蛀、发霉、变色、气味散失、枯朽、风化、融化粘连等变异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储存和保管好中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①虫蛀②发霉③变色④泛油⑤气味散失1、中药品质变异现象①虫蛀

概念:虫蛀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虫蛀使药材出现空洞、破碎。被虫的排泄物污染,甚至完全蛀成粉状,会严重影响中药疗效,以致不能使用。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药材举例:川芎、当归、板蓝根、甘草、桔梗、泽泻、山药、葛根、黄芪等。含水量养份15%湿度75%温度20-35℃条件怎么会发霉???②发霉概念发霉又称霉变,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发霉的药物轻则颜色变化,气味走失,严重的变质败坏,以致其成分发生变化而失效。有的霉菌还可产生毒素,一旦服用了发霉的药品,就可能由于霉菌毒素而引起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组织等方面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癌症(如黄曲霉)。

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③变色

概念:药材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保管养护不当而引起中药自身有色泽改变的现象。

原因:因酶作用引起的变色;因发热、霉变引起的变色;非酶引起的变色。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概念:又称走油或浸油,是指某些含油中药的油质溢于中药表面的现象。④泛油原因中药本身性质温湿度影响贮藏保管不善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⑤气味散失概念:指一些含有易挥发成分(如挥发油等)的中药,因贮藏保管不当而造成挥散损失,使得中药的气味发生改变的现象。药材举例:川芎当归降香陈皮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2、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2、1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2、2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①中药的含水量②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对中药贮存的影响①日光②空气③温度④湿度⑤霉菌和害虫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自身因素

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水分

过高:中药材就会发生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等过低:中药材又会发生风化、走味、泛油、干裂、脆化等淀粉

虫蛀、霉变黏液质

发酵、发霉、生虫。如枸杞子等油脂

植物性油脂:易与空气、日光、湿气等接触,氧化而发生异味;也易在脂酶影响下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而具有异味。如桃仁、杏仁等。动物性油脂:易因微生物的作用而出现“酸败”,如刺猬皮、狗肾等。挥发油

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便会逐渐挥发。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