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_第1页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_第2页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_第3页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_第4页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

明清(1368-1840年)

阶段特征:

农业文明走向衰落(并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明朝(1368—1644年)朱元璋(明太祖)南京清朝(1644—1840年鸦片战争前)顺治帝北京

明清之际,出现社会转型的有利因素?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阶级关系:市民阶层壮大,自由劳动力增加

思想文化:出现早期民主思想;“西学东渐”

对外关系: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明清之际,不利社会发展的因素?经济: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思想文化:理学统治与八股取士

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

一、明清时期的政治

特征1:

具体体现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地方制度监察制度:性质:非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跪受笔录,传达圣旨专制皇权发展到顶点(极端),封建制度走向没落

特征2

国家大统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康熙帝政迹

1、平叛乱、御外敌、定边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经济:治理黄河;改革赋税;厉行节俭3、文化:重视文教,编《康熙字典》总评:

开辟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时代。

杰出的封建帝王(政治家);民族英雄。

强化君主专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明清时期的经济

特征1:

具体体现(1)农业:(2)手工业

(3)商业租佃关系赋税制度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明中后期: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1、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2、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二、明清时期的经济

特征1:

具体体现(1)农业:(2)手工业

(3)商业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手工业生产方式新变化: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占据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艺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时甚至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景德镇的瓷器在当时制瓷工艺尚不发达的欧洲,确实是无上的珍品,因而被欧洲人尊称为“中国器皿”(Chinaware)。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人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广州的铁锅亦畅销内地、海外以及中亚地区。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中后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品种多,技术水平高。

3.商业--许多新特点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年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1)江南商业市镇兴起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商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

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特征:雇佣关系;增值利润(目的)明朝中后期出现:

江南的纺织业中机户出资购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和机工形成雇佣关系。

清朝的发展:地区扩大;部门增加;规模扩大。

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清的地位:不足以动摇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概括

明朝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明朝商业发展特点:

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3、农产品商品化发展4、出现区域性的商帮

4、对外贸易政策--“海禁”特点:

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信息: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信息: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承古萌新”

一方面传统文化继续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文化呈现新变化。

具体体现宋明理学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西学东渐特点:

反映的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评价:

中国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对君主专制批判,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具有早期朴素的民主思想,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四、科学技术

特点:由发展转为停滞

表现:总结传统科学技术,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是在西方产生的原因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到较大的规模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及与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政治:

君主专制压制

文化:

科举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知识分子埋头书本,脱离实际生产,缺乏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出现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

五、文学艺术

特征:繁荣兴盛

表现:

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转》《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京剧形成

明清小说的特点:

①数量繁多,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②内容---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③艺术水平高超。④趋势:通俗化、平民化。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明清小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1)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加深,使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2)商品经济的发达,资本主义萌芽。(3)市民阶层的扩大。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千秋功过,我来评说

不该被贬低的繁荣时期

“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疆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们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观点1:繁荣理由: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潮产生;科技:传统科技仍然居世界前列;文艺:文学艺术领域异彩纷呈。

奇异的悲歌

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决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落日的辉煌》

观点2:悲歌理由:

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科技:没有产生近代科技;思想:思想文化落后。

观点3:既是繁荣又是悲歌

[专题考向]主题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视角1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明代内阁制的特点【考题1】

(2014·课标全国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B视角2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影响【考题2】

(2016·课标全国Ⅰ,27)明初改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B精要点拨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等。(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政治体制逐渐走向僵化,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主题二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繁荣及经济政策视角1从联系发展的角度考查明清对外贸易的特点、影响【考题3】

(2014·课标全国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