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咨询师培训-发展心理学邹敏(测题)_第1页
三级咨询师培训-发展心理学邹敏(测题)_第2页
三级咨询师培训-发展心理学邹敏(测题)_第3页
三级咨询师培训-发展心理学邹敏(测题)_第4页
三级咨询师培训-发展心理学邹敏(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主讲人:邹敏基本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7-12岁)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2-16岁)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7-35岁)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35-60岁)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60岁-)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的种系发展广义心理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生→死)比较(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狭义民族心理学心理的发展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类心理的发展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新生儿乳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初期青年中晚期中年期老年期(一)心理发展的内涵(一)心理发展的内涵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单细胞生物—动物—人(广义)受精卵—婴儿—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狭义)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其前身是儿童心理学(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①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不等同于各种心理现象特征相加的集合②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是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超越化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二)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按不均衡的速率发展第一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期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特征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普遍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年龄与心理发展有关,但不是因果关系。年龄阶段的根源是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规定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认识过程起着主导作用。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4、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研究的核心特点: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发展性)研究的显著特征: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习惯化范式、优先注视范式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以注视时间为指标。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一)横向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的研究。年龄男性女性身高(cm)增长值(cm)身高(cm)增长值(cm)7123.9122.78128.64.7127.85.19133.85.2133.55.710138.85139.5611144.55.7146.26.712150.45.9151.75.513158.78.3155.7414164.35.6157.21.515167.63.3158.31.116169.51.9158.70.417170.30.8158.90.218170.30158.6-0.319170.60.3159.30.7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1995)(一)横向研究设计优点:适用性、时效性;较大样本+短时间+降低成本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干扰因素)。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研究设计。优点:(1)能够系统地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2)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1)时效性较差(2)被试容易流失(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二)纵向研究设计(三)纵横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的研究。学龄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一)跨文化研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1)探讨发展的相似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2)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三)研究方法的综合(四)训练研究和教育研究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代表人物:高尔顿(英国)主要观点:(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2)心理发展的过程只是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3)环境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代表人物:华生(美国)主要观点:(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2)片面强调和机械看待环境与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华生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代表人物:施太伦(德国)、吴伟士(美国)主要观点:(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2)把遗传与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把二者视为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3)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代表人物:班杜拉(美国)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其机制是对榜样的认同。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代表人物:维果茨基(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维果斯基(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人的心理机能分成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转化的4个标志(1)随意化(2)概括-抽象化(3)整体化(4)个性化(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1)社会文化历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3)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三)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以个体的发展成熟为前提以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某些心理机能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教育,效果最佳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六、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代表人物:皮亚杰(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1)在心理发展中,主、客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3)主客体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和主动建构学说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是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平衡的途径是同化与顺应心理发展的过程: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和主动建构学说四个概念:图式-认知结构(心理组织)同化-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图式顺应-主体按照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平衡-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主体主动发展的趋向

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开始皮亚杰的概念定义例子平衡1个人图式与经验的和谐只见过鸟的婴儿会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同化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刺激儿童将天空中的飞机也当作小鸟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刺激当儿童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给它起一个新名字(或询问:这是什么),旨在当时能够成功地通过顺应达到平衡结束平衡2组织重组已有图式,形成新的更为完整的结构组成包含一个上位概念(飞行物体)和两个下位概念(鸟和飞机)的有层次的图式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点的例证(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四)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基础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平衡-不断成熟的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四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6、7岁)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动作思维水平主要特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感知运动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主要手段: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客体永久性:大约在9―12个月,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0-6个月是感知觉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物音乐刺激可以促进孩子听觉能力的发展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已有了深度知觉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2、前运算阶段(2―6、7岁)表象思维水平主要特征:把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1)泛灵论(2)自我中心主义(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5)缺乏守恒CDBA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主要特征:符号性、逻辑性、缺乏抽象性。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脱离了自我中心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物质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A与B一样大小B球变了ABAB问: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面积守恒(8-9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AB问: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两块叠在一起B、两块分放两边问: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体积守恒(12-13岁)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Ⅰ)(Ⅱ)

ABAB问: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主要特征: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钟摆问题”(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1、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要点(1)承认性本能、生物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更强调文化社会因素的作用;(2)人的变态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心理社会危机(3)人克服心理社会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4)社会环境决定心理危机能否得以解决。发展阶段发展任务人格品质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童年期7-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青少年期12-18形成角色同一性,防角色混乱诚实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成年中期25-50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成年后期50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2、人格发展过程八阶段3、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特点(1)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2)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3)动态过程(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的发展的好坏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深远的阶段。劳伦兹研究的印刻现象关键期:儿童在某一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动物关键期主要表现在感知活动水平上的本能反应人类婴儿只在感觉系统范围内表现出关键期现象敏感期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霍尔的问卷法、比内的智力测验、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三、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的地位。知识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个体从出生到衰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现象(B)解释心理发展现象(C)揭示心理发展规律(D)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2、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知识要点3、下列不属于心理发展规律性的是()(A)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B)心理发展共性与个性的统一(C)心理发展的整体性(D)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A)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B)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C)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D)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知识要点5、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A)出生到幼儿期(B)幼儿期到童年期(C)童年期到青春期(D)青春期到青年期6、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是()(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C)相关研究(D)因果研究知识要点7、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冯特(B)普莱尔(C)弗洛伊德(D)奥尔波特8、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A)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B)1957年《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C)1922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D)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发展心理学》一书知识要点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达尔文(B)高尔顿(C)施太伦(D)华生10、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A)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C)发展与教学齐头并进(D)发展与教学相互决定知识要点11、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A)先天的成熟(B)后天的经验(C)吸吮(D)动作12、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这是()(A)整合(B)同化(C)平衡(D)顺应知识要点13、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A)2(B)4(C)6(D)814、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A)图式、同化、顺应、平衡(B)图式、经验(C)成熟、经验、同化、顺应(D)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知识要点15、埃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C)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D)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16、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A)希望品质(B)目标品质(C)意志品质(D)能力品质知识要点17、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A)整体性(B)活动性(C)社会性(D)规律性18、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包括()(A)描述(B)解释(C)预测(D)控制知识要点19、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A)跨文化比较研究(B)训练研究与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C)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研究(D)各种研究方法整合20、属于心理发展二因素论的表述有()(A)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B)把二者视为相互作用关系的两个因素(C)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D)遗传与环境是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知识要点2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A)自我中心(B)泛灵论(C)掌握守恒(D)思维的不可逆性22、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A)获得了守恒概念(B)思维具有可逆性(C)思维形式可以摆脱思维内容(D)可以进行逻辑运算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出生到1个月)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胚种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38周)一、新生儿的反射活动第一类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食物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防御反射:眨眼反射、呕吐反射、喷嚏反射定向反射第二类无条件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4-6个月消失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二、婴儿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2)动作是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3)动作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发展(二)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1、婴儿的主要动作手的抓握技能:五指分开、手眼协调独立行走2、发展顺序性(1)头尾原则(2)近远原则(3)大小原则3、影响因素美国儿童动作发展示意图注意事项婴儿主要动作发展得好不好,在某种程度上对促进或延缓其心理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从早期开始注意婴儿主要动作的训练。需要强调的是: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模仿学习——天生的学习能力条件反射学习方式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出生3周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婴儿期是感知觉发展最重要、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其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研究方法:习惯化范式与注视优先范式(一)视觉的发展

视觉集中:出生后3周视线开始集中,26厘米处—理想的视焦点视觉追踪:追视移动的红环(出生后12-48小时)颜色感觉:辨别颜色能力(出生后15天);辨色力基本趋近成熟(3-4个月)对光的察觉:察觉光的闪烁(生后24-96小时)视敏度:视觉灵敏程度(二)听觉的发展

听觉辨别能力:对声音的反应主要有三种表现,即感受抚慰、警觉、痛苦。语音感知:尤为偏爱母亲的声音。音乐感知: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视听协调能力:定位(三)知觉的发展

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手眼协调、视听协调模式知觉深度知觉:视崖实验(吉布森),六个月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的注意最早表现:先天的定向反射发展:不随意—随意注意;受刺激物外部特征制约—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发展趋势表现为注意内容的选择性:受外部特征、知识经验、言语调节与支配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二)婴儿的记忆1、记忆发生时间⑴传统观点:新生儿期⑵近年研究新发现:胎儿末期

2、记忆的内容6-12个月婴儿出现“认生”现象12个月之前,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之后,主要是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12个月以后婴儿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三、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一)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习惯化范式——分类能力的出现(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第五单元婴儿言语的发展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一、婴儿的发音(一)语音发展的阶段性简单发音阶段(0-4个月):单音节、韵母连续音节阶段(4-9个月):多音节、重复学话的萌芽阶段(9-12个月)第五单元婴儿言语的发展(二)婴儿发音特点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第五单元婴儿言语的发展二、婴儿词汇的发展1-1.5岁第一批词汇(50-60左右)3岁词汇量达1000三、婴儿句子的发展单词句到多词句:1.5岁简单句到复合句:2岁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1.5)→完整句(3)第五单元婴儿言语的发展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手势婴儿与成人的言语交往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技能(诱导注意、运用感叹词、调整语调)语用技巧(句子简短、语速减慢、话语重复)互动与表达策略第五单元婴儿言语的发展五、语法的获得1.5-2.5岁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一)后天学习理论

1、强化说:巴甫洛夫、斯金纳

2、社会学习说:班杜拉、布鲁纳(二)先天成熟理论—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

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

2、语法是生成的(LAD)3、每一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三)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第五单元婴儿言语的发展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人脑的结构和机能——生物性前提认知发展——句法基础言语交往——必要条件学习与选择性模仿——重要条件主动探索——能动性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化的历程—婴儿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开始就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婴儿的社会化—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一、婴儿的气质

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一)婴儿的气质类型1、按活动特性划分(巴斯等)⑴情绪性⑵活动性⑶冲动性⑷社交性一、婴儿的气质2、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等)⑴容易抚养型(约40%):行为有规律,容易适应,主动、积极、愉快情绪多⑵抚养困难型(约10%):不规律、被动、负性情绪多、情绪型⑶发展缓慢型(约15%)。他们对新的经验适应比较缓慢,很少表现强烈的情绪──无论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一、婴儿的气质(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中等程度(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1、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2、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作用:“拟合优化模式”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一)婴儿兴趣的发展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百日前后):兴趣—反应模型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兴趣—快乐模型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兴趣—认知倾向1.自发性微笑(0―5周):生理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新生儿有多种不同模式的哭声,啼哭的规律都是相同的。

1、自发性的哭:生理反射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是社会性的哭。

3、主动操作性的哭:是从经验中学到的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最初阶段: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痛苦求助、愤怒抗议第二阶段:减少啼哭、情感冷漠第三阶段: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企图适应新环境(四)分离焦虑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⑴本能性的驱动力⑵心理社会性驱动力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七八个月(五)情绪对婴儿的意义三、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一)依恋发展阶段(鲍尔比)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对母亲依恋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能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三、社会性依恋(二)婴儿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斯)安全型(占65-70%)回避型(无依恋型,占20%)反抗型(矛盾型或焦虑型,占10-15%)我觉得自己易于与他人接近,并且能够很惬意地信赖对方,也能获得对方的信任。我很少因为害怕被离弃或被他人过于接近而担忧。我在接近他人的时候会觉得有些不自在,我很难完全相信别人,依赖别人。当有人对我特别亲近的时候,我会觉得紧张;我的爱侣常常要求我与他更亲密些,但这往往让我不自在。我发现别人不愿和我接近。我常担心我的爱侣并不是真正爱我,或是不想和我在一起。有时我想要完全融入另一个人,但这往往会把他们吓跑。依恋类型和浪漫关系三、社会性依恋(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1、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⑴早期社会性依恋对人格特征的影响⑵早期依恋类型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⑴反应性:积极应答⑵情绪性:说、笑、爱抚⑶社会性刺激:互动模仿四、婴儿自我的发展(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1、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8个月之前,主体我认知尚未发生;9-12个月,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这时婴儿已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四、婴儿自我的发展(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2、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15―18个月,开始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表现为可利用外表特征来认识自己;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有了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四、婴儿自我的发展(二)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提供条件婴儿期的教育策略基本原则:超前一步进行教育训练5个月的婴儿喜欢伸手够悬挂的玩具。—4个月时悬挂玩具,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探索精神。1岁2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走路。—1岁左右扶其行走。1岁半左右是语言发展快速期。—1岁2、3个月进行发音、理解和表达训练。2岁左右的婴儿爱听故事。—1岁半以后多讲故事,要婴儿复述,培养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知识要点1、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A)动作(B)感觉(C)知觉(D)反射2、视崖是研究婴儿()的装置(A)形状知觉(B)深度知觉(C)颜色知觉(D)动作发展知识要点3、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在()(A)0.5-1.5岁(B)1.5-2.5岁(C)2.5-3.5岁(D)3.5-4.5岁4、下列不属于促进婴儿言语发展的谈话策略是()(A)注重问答式对话(B)多说儿语(C)把孩子作为交谈对象(D)把孩子的电报语加以扩展和引申知识要点5、活动性气质的儿童表现为()(A)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B)常以愤怒或者悲伤为主导情绪(C)积极探索环境,偏爱运动性游戏(D)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6、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反应是(A)自发性的笑(B)习得性的笑(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知识要点7、安德沃斯将婴儿的依恋划分为()类型(A)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B)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C)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D)无差别的反应、有差别的反应、特殊情感联结8、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A)有自己独特的感受(B)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C)将自己作为活动主体来认识(D)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知识要点9、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有()(A)手的抓握动作(B)吮吸(C)头颈部活动(D)独立行走10、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A)无条件反射向有条件反射发展(B)头尾原则(C)近远原则(D)大小原则知识要点11、婴儿1岁前的主要记忆有()(A)情绪记忆(B)动作记忆(C)表象记忆(D)词语记忆12、婴儿发音的阶段()(A)简单发音阶段(B)复杂发音阶段(C)多音节发音阶段(D)学话萌芽阶段知识要点13、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标准包括()(A)信任性(B)反应性(C)情绪性(D)社会性刺激14、3岁末的婴儿已经()(A)基本上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B)能够使用复合句进行交流(C)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量(D)掌握全部母语语法规则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第二单元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一)古典游戏理论1、精力过剩论:席勒、斯宾塞2、重演论:霍尔(二)现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2、认知学派:皮亚杰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三、游戏的发展(一)机能游戏(二)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幼儿主要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假象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反映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2-4岁是顶峰,4-7岁开始下降(三)规则性游戏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一)以主题游戏为主(二)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三)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四)游戏中富有创造性(五)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1、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旁观游戏2、平行游戏3、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

3-5岁儿童游戏的平均常模(巴恩斯,1971)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三)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四)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一、幼儿记忆的发展(一)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发展较迅速2、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逐渐发展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一、幼儿记忆的发展(二)幼儿的记忆策略1、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①基本上没有记忆策略(5岁以前)②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5-8、9岁)③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10岁以后)2、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①视觉“复述”策略②复述策略③特征定位策略幼儿思维的两大特点: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二、幼儿思维的发展(一)具体形象性思维1、可塑性与动态性2、发展的趋向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入深

3、自我中心现象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二、幼儿思维的发展四岁作品五岁作品四岁半作品(二)逻辑思维初步发展1、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⑴实物概念的发展⑵类概念的发展:不能分类→依感知特点分类→依生活情境分类→依功能分类→依概念分类3、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⑴最初的转导推理(不属于逻辑推理)⑵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二、幼儿思维的发展小班儿童的思维特点(3-4岁)直觉行动思维思维靠动作进行,事先不会计划,如用手数东西。要求具体。不说反话。具体形象思维语言尽量形象,如笔直3+2=?中班儿童的思维特点(4-5岁)+=?大班儿童的思维特点(5-6岁)抽象思维的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出现会分类,知道区分水果和蔬菜知道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拆东西三、幼儿的想象发展(一)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未来指向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一)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二)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三)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四)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二、幼儿词汇的发展(一)词汇数量的增加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幼儿的词汇量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二)词类范围的扩大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三)词义的深化1、幼儿词义的特点:笼统含糊、所指具体、概括性逐渐增加2、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积极词汇: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或不能理解,或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3、词义掌握的指标真正理解:概括性、符号性正确使用:自发时常使用、非自造词、概括性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三、幼儿句子的发展(一)理解句子的策略1、语义策略2、词序策略3、非言语策略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三、幼儿句子的发展(二)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4、从无修饰语发展到有修饰语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二)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独白语、连贯语的发展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五、语用技能的发展(一)早期沟通的手势(二)听的语用技能(三)说的语用技能1、对影响有效沟通的情境因素十分敏感2、对同伴的反馈易于做出积极的反应3、能够有效地参与谈话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个性的初步形成(一)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二)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三)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四)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一)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二)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1、父母的教养方式2、同伴关系因素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三、幼儿认同的发展(一)认同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性别认同的产生(2-3岁)早于性别稳定性(3-4岁),性别恒常性出现最晚(6-7岁)(二)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父母、教师……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3-4岁,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一)第一逆反期发展性特点1、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2、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二)父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幼儿期心理的一般特点1、游戏是解决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与能力低的矛盾最有效的主导活动方式

2、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3、心理活动与行为的无意性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幼儿初期(小班)的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痛恨大灰狼,把画书上狼的眼睛都戳成洞洞……)2、爱模仿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画画、捏橡皮泥只能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因为小班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只能从表面理解问题,因此对小班幼儿更要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后果。幼儿中期(中班)的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角色游戏的高峰期,能计划游戏内容、情节、分配角色)2、思维具体形象(会算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如果直接问“3+2=?”可能很难回答;“儿子”就是“小孩”,对某个大人是某某的儿子,不可理解。)幼儿晚期(大班)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好奇是幼儿共同特点,但大班不光问“是什么”,还问“为什么”,且问题广泛)。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已掌握一些抽象概念,如左右;能简单分类,如白菜、西红柿等是蔬菜)3、个性初具雏型(开始能控制自己,做事不再“随大流”,比较有“主见”;显现出个性差异:有的大方,有的小气;有的活泼,有的文静……)知识要点1、幼儿的主要游戏是()(A)机械游戏(B)象征性游戏(C)规则游戏(D)实物游戏2、捕捉典型的、突出的特点作为要点的记忆策略()(A)视觉复述策略(B)复述策略(C)特征定位策略(D)捕捉典型策略知识要点3、自我中心现象表现为()(A)只关注个人需求而不考虑他人的需要(B)缺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C)缺乏观点采择能力(D)善于关注自己并影响他人4、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小学低年级(D)小学中年级知识要点5、第一逆反期发生在()(A)1-2岁(B)2-3岁(C)3-4岁(D)4-5岁6、下列不属于儿童认同对象的是()(A)富有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者(B)父母(C)教师(D)小弟弟、小妹妹知识要点7、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有()(A)具体形象思维为主(B)二元论思维开始萌芽(C)逻辑思维开始萌芽(D)思维的实用性日益突出8、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A)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B)独白语向对话语发展(C)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D)连贯语向情境语发展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童年期的一般特点1、学习逐渐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2、逐步掌握书面言语3、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4、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发展5、集体意识和个性的初步形成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洪德厚(1984)对7-14岁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的短时记忆在9岁左右基本达到成人水平,而长时记忆却在不断发展之中。造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不同发展模式的原因是两种记忆的机制不同。短时记忆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的成熟水平,长时记忆则取决于记忆的策略。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复诵策略(二)组织策略(三)系统化策略(四)巧妙加工策略(一)复述策略的发展Flavell(1966)向5、7、10岁儿童(各20人)呈现一系列图片,每个系列有7张。呈现一个系列时,主试指出其中3张,要求记住。间隔15秒后,要求儿童依次说出刚才那3张图片。结果:5岁儿童中只有2人出现了复述行为;7岁儿童中有12人出现复述行为;10岁儿童中有17人有复述行为。可见,大部分学童都能运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一)复述策略的发展

Flavell认为,儿童运用复述策略能力的发展经过“中介缺失”和“说出缺失”两个水平。

“中介缺失”是指儿童完全不能利用语言这个中介手段来帮助记忆;

“说出缺失”是指儿童虽然不能自发地利用说出的语言帮助记忆,但在成人的提示下进行复述却有助于提高记忆。当克服了“说出缺失”后,儿童就能自发地运用语言复述来帮助记忆了。(一)复述策略的发展Hagan和Kinsley对4-10岁儿童运用语言复述策略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实验组:看图片时大声说出图片上动物的名称控制组:不要大声说出图片的名称(一)复述策略的发展4、5岁无论是否要求说出图片名称,记忆都没有差别,属“中介缺失阶段”;6-8岁的儿童不能自发运用复述策略,但是在成人的要求下使用复述策略则有助于记忆,属“说出缺失”;10岁及以上的儿童,成人是否要求复述都没有区别,记忆的成绩最好,说明已能自发地利用复述策略。

(二)组织策略的发展按记忆内容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帮助记忆(1)归类:苹果、香蕉、桌子、椅子、电视(2)系列化:动物、哺乳动物、马、大象(3)类比:天空---小鸟飞、大海---(二)组织策略的发展摩利(Moely)和奥尔逊(Olson)(1969)对5-11岁儿童组织策略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将若干张由家具、汽车和动物类的图片随机呈现给儿童,要求儿童用一定的方法记住。结果发现,5、6岁儿童不会运用什么策略;7-9岁儿童只有10-20%能运用组织策略,即将图片进行分类,把同类的图片放在一起;而10-11岁的儿童能运用组织策略的达到了70%。可见,童年阶段是组织策略发展的重要时期。(三)系统化策略的发展系统化策略也叫做建构性记忆,是指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或心理结构,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记忆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的成分。心理发展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记忆系统化程度就越高。越容易找到记忆材料与经验的联系点,记忆的成绩就会越好。(三)系统化策略的发展向儿童呈现一系列句子“他的妈妈正在烤蛋糕”,“她的朋友正在拖地板”等等。回忆时,给儿童呈现一些间接的线索(如“烤箱”和“拖把”等)。结果发现,对于11岁的儿童来说,间接的线索能够提高回忆的成绩,而间接线索对年幼儿童的回忆没有帮助。这说明,11岁的儿童在记忆句子时不仅仅记住了句子中的词语,而且利用过去的经验对句子进行了深层加工,所以,间接线索才能帮助回忆。(四)巧妙加工策略的发展识记材料之间没有意义联系,需要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的加工方式使其变得有意义。记忆电话号码、分辨易混汉字与错别字等3.1415926535897932384626学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学童记忆策略的类型增长非常迅速。从记忆策略的使用来看,学童更频繁地使用各种记忆策略,而且记忆策略的使用更加有效。10、11岁是儿童记忆策略显著发展的年龄。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一)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童年期是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是思维的主导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小学中年级)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二)思维形式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2、词语概念的发展3、推理能力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1)直观形象水平:儿童只停留在对比喻词的表面的、具体形象的理解。“有头无尾”“走马看花”(2)形象抽象水平:儿童企图揭露寓意,但还离不开具体形象。“临渴掘井”“刻舟求剑”(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儿童开始摆脱具体情节和直观形象,揭示比喻词的隐喻。“独木不成林”“一毛不拔”2、词语概念的发展(1)不能理解要求(2)属于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描述(3)包括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3、推理能力的发展(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小学中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速度较快,快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发展速度。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演绎和归纳推理。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三)新的思维结构形成1、掌握守恒一般而言,数量与长度守恒最早形成,液体守恒稍后形成,面积和重量守恒更晚,容积守恒最晚2、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恒等性——没有加也没有减可逆推理——若倒回去还是一样两维互补推理——虽然变高,但也变长了(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8岁为转折期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童年期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二)自我控制能力

1、罗腾伯格的延迟满足:自控行为的明显发展是在童年期进行的。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⑴认知和策略⑵榜样的作用⑶家庭教育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道德的发展(一)道德情感的发展(二)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对偶故事法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儿童尚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2、他律阶段(4、5~8、9岁)3、自律阶段(8、9岁以后)(三)道德行为的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道德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利他、期待获得奖赏或赞赏、为减轻内部消极状态的行为条件:道德动机、共情能力、行为能力2、攻击行为:言语攻击、身体侵犯、权利侵犯控制措施:改善环境,教给儿童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有害后果的了解;发挥榜样的作用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道德行为的发展3、欺负行为特征:力量的不均衡性;重复发生性类型: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间接欺负发展特点:随年级升高而下降;发生率(言语欺负—身体欺负—间接欺负);类型的性别差异;可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1、受欢迎的儿童2、不受欢迎的儿童3、受忽视的儿童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友谊的发展(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1、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约3-5岁)2、单向帮助关系(约6-9岁)3、双向帮助关系(约9-12岁)4、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约12岁以后)(二)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1、相互接近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影响(一)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1、父母与儿童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小2、父母教养关注重点转移3、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发生变化(二)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共同调节行为(三)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知识要点1、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策略不包括()(A)复诵策略(B)组织策略(C)巧妙加工策略(D)特征定位策略2、童年期儿童思维的本质特征是()(A)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B)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C)思维主导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D)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期在小学中年级知识要点3、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A)5-6岁(B)6-8岁(C)9-10岁(D)11-12岁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发展的阶段为()(A)感知动作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B)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C)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D)直观形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知识要点5、童年期儿童思维结构的特点是()(A)未掌握守恒(B)思维不可逆(C)掌握守恒(D)不能把握本质特征6、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是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中的()(A)自我调整(B)自主满足(C)延迟满足(D)自我约束知识要点7、如下不是受欢迎儿童的特点是()(A)学习成绩好(B)安静,有顺从性(C)善于交往与合作(D)独立性强,有主见8、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为()(A)直接交往时间增加(B)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加强(C)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D)儿童无自主管理的能力知识要点9、小学儿童记忆的策略包括()(A)复诵策略(B)组织策略(C)巧妙加工策略(D)机械加工策略10、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包括()(A)脱自我中心化(B)恒等性(C)可逆推理(D)两维互补推理知识要点11、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A)家庭教育(B)认知与策略(C)榜样的作用(D)自我中心现象12、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包括()(A)3-5岁是短期游戏伙伴关系(B)6-9岁是单向帮助关系(C)9-12岁是双向帮助阶段(D)12岁以后是利益关系第五节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第二单元少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少年期的心理社会问题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一、生理发育加速(一)身体成长加速(二)生理机能发育加速(三)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生殖系统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二、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1、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2、青春发育期完成的缩短化三、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1、心理生物性紊乱2、心理和行为偏差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矛盾的根本原因(一)心理上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二)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三)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四)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第二单元少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二)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第二单元少年期的认知发展二、思维的发展(一)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1、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2、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二)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1、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趋势高二年级后,学生推理能力已基本达到成熟。2、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先同一律、矛盾律,后排中律“钟摆问题”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有很强的自尊心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情绪的变化(一)情绪和心境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早期,消极情绪多,稳定性差;后期趋缓(二)情绪变化的特点1、烦恼增多2、孤独感、压抑感增强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自我中心”现象是皮亚杰最先发现和提出的幼儿:认知领域少年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性关注为焦点(一)独特自我(二)假想观众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第二逆反期(一)第二逆反期的主要表现1、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2、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3、观念上的碰撞(二)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有迁移性(三)反抗的形式1、外显行为上极力抵抗2、将反抗隐于内心,冷漠相对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两个逆反期的异同3-4岁幼儿第一反抗期,初中儿童第二反抗期。共同点: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要求独立自主权;出现成长与发展的超前意识,“长大感”与“成人感”不同点:前者主要要求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反抗父母控制;后者要求实现从行为到人格的全面独立自主。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网络游戏成瘾发展过程:初期—精神依赖;中期—躯体依赖;以后—严重心理社会问题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自杀倾向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知识要点1、人的记忆广度达到顶峰是在()(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2、皮亚杰运用钟摆实验证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A)依赖思维内容的逻辑推理能力(B)假设演绎推理能力(C)形象逻辑推理能力(D)辩证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要点3、第一逆反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在于()(A)要求行为活动自主、自由(B)争取人格的独立和平等(C)反抗父母的漠不关心(D)对内部心理需求的争取4、第二反抗期亲子矛盾的焦点在于()(A)少年儿童的成人感(B)儿童对父母控制的反抗(C)父母对儿童反抗期的特点缺乏认识(D)亲子双方对少年儿童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认识的矛盾知识要点5、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包括()(A)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的矛盾(C)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D)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6、少年期思维的特点包括()(A)具体形象思维日益发展(B)思维形式摆脱具体内容的束缚(C)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D)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知识要点7、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表现为()(A)独特自我(B)假想观众(C)内在自我(D)重要他人8、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A)抑郁等心理障碍(B)不良家庭环境(C)学校的强大压力(D)无力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三、生活空间扩大四、开始恋爱、结婚第二单元青年期的思维发展一、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帕瑞)(一)二元论阶段:非此即彼(二)相对性阶段:比较找到有效的理论与方法(三)约定性阶段: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正确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初中三年级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阶段,是重要转折期三、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第三单元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概念的发展(一)自我概念的特点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2、自我概念更具有组织性和整合性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二)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自我探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同龄人的认同感第三单元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一)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自我意识整合的两种形式:自我接纳与自我排斥解决同一感危机的方式:同一性确立、同一性延续、同一性封闭、同一性混乱(扩散)(二)同一性征候群(三)延缓偿付期第三单元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青年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稳定时期(二)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2、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3、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4、个体自我调节因素5、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