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明矾和ClO2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反应原理相同。B.盛放K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应该用玻璃塞。C.北京时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起核泄漏,产生的粉尘中含有较多的131I,这是一种质子数为131的有放射性的碘的一种核素。D.冰岛火山喷发,火山灰在空气中几周都不能沉降,可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参考答案:D略2.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Cl2)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参考答案:B3.与50mL0.1mol-1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A.50mL0.2mol·L-1

的NaCl溶液

B.100mL0.1mol·L-1

的NaCl溶液

C.25mL0.2mol·L-1

的Na2SO4溶液

D.10mL0.5mol·L-1的Na2CO3溶液参考答案:A略4.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鉴别的下列各组溶液是①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②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③NaCO3溶液和盐酸

④AgNO3溶液和氨水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略5.已知2FeCl3+2KI=2FeCl2+2KCl+I2,H2S+I2=2HI+S,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性Fe3+>I2>SB.氧化性I2>S>Fe3+C.还原性Fe2+>I﹣>H2SD.还原性Fe2+>H2S>I﹣参考答案:A2FeCl3+2KI=2FeCl2+2KCl+I2中氧化剂是FeCl3、氧化产物是I2,还原剂是KI,还原产物是FeCl2,氧化性Fe3+>I2、还原性I﹣>Fe2+;H2S+I2=2HI+S中氧化剂是I2、氧化产物是S、还原剂是H2S、还原产物是HI,氧化性I2>S,还原性H2S>I﹣,通过以上分析知,氧化性Fe3+>I2>S、还原性Fe2+<I﹣<H2S,故选A.6.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采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SO2

B.可用图②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C.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Ca(OH)2溶液后过滤D.称取0.40gNaOH,溶解后置于100mL容量瓶中,配制0.10mol/LNaOH溶液图①

图②参考答案:B略7.已知A、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为Fe,D为氢气,则B一定为酸B.若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一定是气体单质C.若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D.若A、B、C、D均为10电子微粒,且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D常温下一定呈液态参考答案:D【考点】无机物的推断.【专题】推断题.【分析】A.铁和酸、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B.若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不一定是气体单质,可能是化合物,如NO;C.若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D.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C是氨气,若A、B、C、D均为10电子微粒,且生成氨气,则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解答】解:A.在高温条件下,3Fe+4H2O(g)Fe3O4+4H2,故A错误;B.若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不一定是气体单质,可能是化合物,如:3NO2+H2O=2HNO3+NO,故B错误;C.若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3NO2+H2O=2HNO3+NO,故C错误;D.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C是氨气,若A、B、C、D均为10电子微粒,且生成氨气,该反应为:NH4++OH﹣=NH3+H2O,水在常温下呈液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特别是特殊的反应要熟记,难度中等.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gCH4中含有4nA个C—H键

B.1mol/LNaCl溶液含有nA个Na+C.1mol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D.标准状况下,22.4L己烯中含有nA个己烯分子参考答案:A略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Cl2=2Fe3++2Cl-B.将氧气通入酸性碘化钾溶液中:2I-+O2+4H+=I2+2H2OC.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H++S2O32-=S↓+SO2↑+H2O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草酸: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B项不满足离子反应的电荷守恒,应为4I-+O2+4H+=2I2+2H2O,故B错误。考点: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10.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中加入Cu:Cu+Ag+=Cu2++AgB.FeCl2溶液中滴加NaClO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2Fe2++ClO-+5H2O

=2Fe(OH)3↓+Cl-+4H+C.甲酸溶液滴到大理石台板上有气泡产生:2H++CaCO3=CO2↑+Ca2++H2O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参考答案:D略11.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节能减排”,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之首,人均年排放CO2约20吨,20吨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2×107LB.L

C.2×107×22.4L

D.×22.4L

参考答案:D略12.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C(s)+CO2(g)2CO(g),不能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B.v(CO2)=v(CO)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中CO的体积分数不变参考答案:B略13.和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共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参考答案:D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B.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D.1L浓度为l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参考答案:C略15.(2004·北京卷)8.某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它们的原子具有不同的()A.质子数B.质量数C.原子序数

D.电子数参考答案:B

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为测定某补血剂样品(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方案一:将FeSO4转化为Fe2O3,测定质量变化,操作流程如下:(1)操作②中H2O2的作用是

;除用H2O2外还可以使用的物质试举一例(写物质名称):

(2)操作③X溶液的阴离子是

。(3)操作④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

、洗涤、

、冷却、称量。(4)假设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为(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g

方案二: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5)滴定前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250mL,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仪器名称)

。再取20g样品配制成100mL的溶液。

(6)写出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7)滴定时选择

式滴定管盛放0.1000mol/L标准液,锥形瓶中盛放20mL样品溶液,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国溶液颜色变为

色,振荡后半分钟溶液颜色不再变化,此时消耗标准溶液为bmL,则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5分)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1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求①混合物中Cu的质量②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参考答案:①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12.8g;②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 计算题.分析:①在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1.0mol/L×1.0L=1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39.2g,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n[Cu(OH)2]=0.4mol;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及Cu元素物质的量列方程计算二者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铜的质量;②利用电子转移守恒计算n(NO),再根据V=nVm计算NO的体积.解答:解:①在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1.0mol/L×1.0L=1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39.2g,Cu(OH)2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n[Cu(OH)2]=0.4mol.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可得:64x+144y=27.2,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4,联立方程解得:x=0.2,y=0.1,所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64g/mol×0.2mol=12.8g,答: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12.8g;②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NO)=2n(Cu)+2n(Cu2O),即:3n(NO)=2×0.2mol+2×0.1mol,解得:n(NO)=0.2mol,所以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答: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点评: 本题考查铜及其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过程、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守恒思想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18.(2005·江苏卷)25.较低温度下,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某校甲、乙两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均用200mL12mol/L盐酸与17.4g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并将制备的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用稀NaOH溶液吸收残余的氯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甲、乙两组制得的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甲组在较高温度下将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所制得的产品中Ca(ClO3)2的含量较高。试回答下列问题:⑴上述实验中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多少克?⑵实验中所得到的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并写出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1)14.3g(2)见解析(1)根据题意n(HCl)=12mol·L-1×0.2L=2.4moln(MnO2)==0.2molMnO2+4HCl(浓)MnCl2+Cl2↑+2H2On(HCl)∶n(MnO2)=2.4mol∶0.2mol=12∶1>4∶1所以浓HCl过量,应根据MnO2计算。根据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n(Cl2)=n(MnO2)=0.2mol又因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n〔Ca(ClO)2〕=n(Cl2)=×0.2mol=0.1molm〔Ca(ClO)2〕=143g·mol-1×0.1mol=14.3g(2)①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会产生副产物Ca(ClO3)2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②Cl2未与石灰乳完全反应,残余Cl2被NaOH溶液吸收Cl2+2NaOH====NaCl+NaClO+H2O

19.取100m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0.21g,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质量减少到2.33,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①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②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参考答案: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 计算题.分析: 发生反应有:Na2CO3+BaCl2=BaCO3↓+2NaCl,Na2SO4+BaCl2=BaSO4↓+2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