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小村乡辛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小村乡辛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小村乡辛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小村乡辛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小村乡辛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小村乡辛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参考答案: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被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质分开,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实现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如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Na+内流,如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Cl﹣内流,D错误.【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名师点睛】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2、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使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模,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2.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将此叶片脱色处理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a部呈棕褐色,b部呈蓝色。这个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A.光

B.CO2

C.水

D.叶绿素参考答案:D3.某人输血时不慎感染艾滋病,请问此人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抗体分泌增加彻底杀死HIV

B.细胞免疫将会丧失C.将会被HIV杀死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完全丧失参考答案:B4.甲学者将HIV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得到A、B、C三种化合物,乙学者将组成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得到了A、B、D三种化合物。你认为C、D两种化合物分别指的是()A.尿嘧啶、胸腺嘧啶

B.胸腺嘧啶、尿嘧啶

C.核糖、脱氧核糖

D.尿嘧啶、腺嘌呤参考答案:C5.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反馈调节为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能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升高参考答案:D【分析】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详解】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A错误;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反馈调节为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稳态的维持多是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B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细胞内进行,C错误;人体饥饿时,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液的含量会升高,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6.艾滋病病毒与哪个生命系统层次相对应()A.细胞 B.组织C.器官 D.不对应任何层次参考答案:D【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解答】解: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故选:D.7.5.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

B.不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C.核酸中含5种含氮碱基

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参考答案:B8.生物群落K到Q包含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的哪一个受到的影响最小

群落KLMNPQ种1509275000种2304525265种3100520320种4100520510种501520403种60155502种7010000种8010000

A.K

B.L

C.Q

D.N参考答案:D9.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A.染色体数目加倍和着丝粒的分裂

B.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C.着丝粒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参考答案:A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记忆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记忆口诀:形数清晰赤道齐).(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记忆口诀:点裂数增均两极).(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记忆口诀:两消两现重开始).解答:解:A、在有丝分裂后期时,会由于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着丝粒的分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板的出现在末期,而纺锤体出现在前期,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有关变化,并且准确判断选项中各变化发生的时期,难度不大.10.下列与动、植物细胞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个浆细胞只能合成一种蛋白质B.克隆羊“多莉”的成功证明了细胞质具有调控细胞核发育的作用C.植物组织培养时,主要是通过调节营养物质的配比,来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D.同一动物的神经细胞和胰岛细胞比较,核DNA相同,但不存在相同的mRNA参考答案:B11.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中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豆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的植物组织材料D.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参考答案:A甘蔗茎和甜菜的块根中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A项错误;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B项正确;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项正确;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材料,D项正确。12.下列对杨树在光照条件下体内有关物质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内,ADP和Pi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质向基粒囊状结构薄膜移动B.单位时间内叶片从气孔释放的氧气量不可代表该叶片光合作用实际总量C.根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土壤和土壤中的K+进入细胞液穿过的生物膜层数相同D.形成层细胞内的丙酮酸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ATP可由线粒体移向核糖体参考答案:C13.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参考答案:B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运转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正确。14.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参考答案:答案:B15.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为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所以根不再生长B.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根细胞的生长,C点则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参考答案:B16.右图所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都含两个染色体组参考答案:B1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适合该酶的保存

B.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C.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D.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参考答案:D18.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参考答案:C不自主颤栗和发热均是体温升高,不能发生ab段体温降低过程,A错误;骨骼肌收缩会使体温升高,而ab段为体温降低,B错误;吹电风扇会使体温降低,剧烈运动会使体温升高,正好一次发生ab和de段体温变化,C正确;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均使体温降低,不能发生de段体温升到的过程,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ab段体温下降的原因和de端体温升高的原因,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的结论。19.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M点细胞中的DNA数正好是L点细胞中的2倍

B.二倍体生物细胞中OP段含4个染色体组

C.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图中BC段、FG段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参考答案:A20.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如果该神经纤维在B处用药物普鲁卡因处理,使电流在此处不能通过,将微电极均置于B两侧的膜外,然后在A处给一个适宜刺激(如图2所示),那么测量的结果是()A. B. C. D.参考答案:A【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图1中左电极连接膜内,右电极连接膜外,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所以A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呈现负数.图2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在静息时,膜外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都是0.【解答】解:刺激A时,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时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而右电极是外正内负,结合图1可知此时电压为负值;随着兴奋传至两电极之间,电压差恢复为0;在B处电流阻断,所以右电极处电位始终呈正值,与左电极没有电位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测量装置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1.现有AaBbCC与aaBbcc个体杂交(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中个体的比例为

A.1/8

B.1/4

C.5/8

D.3/8参考答案:C22.用基因工程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的受精卵,培育出转基因羊。但只有在转基因羊的乳汁中发现了人的凝血因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的碱基个数大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6倍B.若将DNA分子导入羊的乳腺细胞中,则该羊的子代将不能产生人的凝血因子C.该转基因山羊中人的凝血因子只存在于乳腺细胞中D.人的凝血因子基因在山羊体内发生转录的过程中,会用到DNA连接酶参考答案:B23.将一个没有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下图I、II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Ⅰ、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3B.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D.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l﹣2参考答案:D【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拟核DNA中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则A=T=a,G=C=.图I类型的DNA表明一条链含32P标记,一条链不含;而Ⅱ两种类型的DNA表明两条链都含32P标记.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共4个,有I、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属于着丝点分裂,其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B错误;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C错误;D、DNA分子是双链结构,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共2条链,所以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l﹣2,D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B.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拜尔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引起的参考答案:D25.紫罗兰的花瓣颜色和宽度这两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控制花色的基因由A/a控制:控制花瓣宽度的基因由B/b控制).现有两株红色中间型花瓣的紫罗兰分别自交,甲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色窄花瓣:红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1:2:1;乙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色宽花瓣:红色中间型花瓣:白色窄花瓣=1:2: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自交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B.自交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C.甲株自交后代中偶然出现一株白色中间型花瓣的紫罗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D.把乙株后代中的红色中间型花瓣的紫罗兰完全淘汰,剩余个体自交后代中将不会出现红色中间型花瓣的紫罗兰参考答案:B【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株红色中间型花瓣的紫罗兰分别自交,后代中紫色:红色:白色=1:2:1,说明亲本都是Aa;窄花瓣:中间型花瓣:宽花瓣=1:2:1,说明亲本都是Bb.因为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假设A决定紫色基因,a决定白色;B决定宽花瓣,b决定窄花瓣,当然也有另外的可能,但是分析结果是一样的.紫罗兰的花瓣颜色和宽度这两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甲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色窄花瓣:红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1:2:1,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乙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色宽花瓣:红色中间型花瓣:白色窄花瓣=1:2: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解答】解:A、由于两株紫罗兰都是红色中间型花瓣,所以自交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B、根据分析,亲本红色中间型花瓣的紫罗兰的基因型为和,自交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甲株自交后代中偶然出现一株白色中间型花瓣的紫罗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C正确;D、把乙株后代中的红色中间型花瓣的紫罗兰完全淘汰,剩余个体都是纯合体(、),所以自交后代中将不会出现红色中间型花瓣的紫罗兰,D正确.故选:B.26.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生物学问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

B.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及时补充

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

D.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粮食制品参考答案:D27.下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甲图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乙图为春天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量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OA的绝对值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C3含量均大大减少D.甲图中E点和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参考答案:C28.秋冬季节是流感高发期,下列关于人体对流感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B细胞和T细胞均具特异性识别功能B.经流感病毒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该病毒结合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D.该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后,机体中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参考答案:A【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解答】解:A、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B细胞和T细胞均具特异性识别功能,A正确;B、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与该病毒结合,B错误;C、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但不能与病毒结合,C错误;D、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A.

29.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多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参考答案:C30.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兴奋可以在④处双向传导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参考答案:C据图分析,④表示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负责信号的传出,因此在④处,兴奋单向传递,A错误;兴奋传导的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①→②→③→④→⑤,B错误;在传入神经中,信号在突触前膜上由电信号转为化学信号,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C正确;人脑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而③是脊髓的神经中枢,D错误。31.下列有关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个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B.三个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C.三个过程都可发生在细胞生物中 D.三个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参考答案:ADNA复制时,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有A—T、G—C、T—A、C—G,转录时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有A—U、G—C、T—A、C—G,翻译时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有A—U、G—C、U—A、C—G,A错误。中心法则的内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B正确。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可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C正确。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备注】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32.下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可以判断这5个精细胞至少来自A.2个初级精母细胞 B.4个初级精母细胞C.3个次级精母细胞 D.5个次级精母细胞参考答案:A【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具体描述做出判断。【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有丝分裂相同,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是相同的。图中②和④中染色体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白色,说明是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而①中两条染色体都是黑色,所以①与②和④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又③中大染色体为白色,小染色体为黑色,而⑤中大染色体为黑色,小染色体为白色,说明它们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但不可能与①、②和④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因此,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其至少来自2个初级精母细胞,故A正确。33.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C.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参考答案:A【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分析】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酶的种类一种或几种一种一系列酶制作方法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包埋法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否否是缺点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优点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成本低,操作容易【解答】解:A、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A错误;B、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则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B正确;C、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C正确;D、固定化酵母细胞在凝胶珠中,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l2和表面的杂菌,D正确.故选:A.34.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请根据下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中不可能含甲类化合物

B.细胞核中含乙类化合物C.细胞质基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

D.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参考答案:B35.对如图所示黏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B.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C.如果甲中的G突变为A,则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D.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分别作用于a处和b处参考答案:C甲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GAATTC,切点在GA之间;乙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AATTG,切点在AC之间;丙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TTAAG,切点在TC之间,AB错误;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整个序列也发生了改变,不能被原限制酶识别,C正确;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即图中的a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要注意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载体时使用同种限制酶,目的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获取一个目的基因需限制酶剪切两次,共产生4个黏性末端或平末端.限制酶切割位点的选择必须保证标记基因的完整性,以便于检测。36.在《探索2,4—D促进玫瑰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关于无关变量的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各组的枝条的幼叶数目保持相同

B.各组枝条的生长年龄保持相同

C.将实验场所的空气湿度控制到最小D.浸泡各组枝条时2,4—D溶液的温度保持相同参考答案:答案:C37.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有关生命系统具有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高大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种群的空间特征C.环境容纳量就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草地的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随机分布参考答案: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森林中有很多中乔木,不属于同一个种群,B错误;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又称K值,C错误;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38.下列有关生物实验选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B.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可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C.用过氧化氢酶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用黑藻叶片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参考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代谢综合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近于白色,所以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正确;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可用于制备细胞膜的生物材料,B正确;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C错误;黑藻叶肉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中有大液泡,并且细胞中的叶绿体的绿色有利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D正确。【典型总结】1、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因为该细胞中具有大液泡;同时会选择有颜色的细胞进行实验,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这样易于观察.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可用于制备细胞膜的生物材料.3、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39.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参考答案:答案:A40.一正常男孩的某一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则此时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别是(

)A.46种、46条

B.23种、92条

C.24种、92条

D.24种、46条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了200个性染色体为ZW的鸡蛋。发现有76个鸡蛋孵化并发育成具有完整雄性生殖器官的雄鸡(发生性反转)。请回答:(1)这76只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仍是ZW,说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2)由上述实验可知,雌鸡的原始性腺可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促进雌鸡的原始性腺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雌鸡性反转形成雄鸡后,其体内雌激素含量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鸡的芦花(羽毛黑白相间)与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芦花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基因决定。不考虑性反转的情况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非芦花雄鸡与芦花雌鸡交配产生后代的情况。

(4)研究发现性染色体为WW的胚胎不能存活,据此推测,鸡的两种性染色体中,与胚胎能否存活密切相关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遗传学家发现少数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几率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

(1).遗传物质与环境共同作用(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

(2).雄鸡或雌鸡的生殖器官

(3).雄鸡的生殖器官

(4).降低

(5).

(6).Z

(7).4/5:(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用一定浓度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了200个性染色体为ZW的鸡蛋,发现有76个鸡蛋孵化并发育成具有完整雄性生殖器官的雄鸡”,说明雌鸡的原始性腺可发育成雄鸡的生殖器官或雌鸡的生殖器官;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促进雌鸡的原始性腺发育成雄鸡的生殖器官。(3)在书写遗传图解时,要特别注意写出亲本、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4)由于性染色体为WW的胚胎不能存活,因而可推测,鸡的两种性染色体中,与胚胎能否存活密切相关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Z染色体上;如果卵细胞的基因型是Z,则与之同时形成的3个极体分别是Z、W、W,此时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