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实验(2012课件-教案)_第1页
西方经济学实验(2012课件-教案)_第2页
西方经济学实验(2012课件-教案)_第3页
西方经济学实验(2012课件-教案)_第4页
西方经济学实验(2012课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8月《西方经济学实验》1*LZCC第一部分引言第一节实验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第二节实验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第三节实验经济学的意义和局限32*LZCC一、实验经济学的概念二、实验经济学形成的背景三、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实验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3*LZCC一、实验经济学的概念

实验经济学是一门运用实验方法,探究一定显性或隐性规则所规范的社会背景下的、被特定因素所激励的人的交互决策行为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美】佛农·史密斯4*LZCC

“实验方法”并非计算机模拟或单纯的问卷调查,而是观察并探询一定激励导向下的实验参加者的决策活动。“显性规则”可被实验者控制,例如分配法则。“隐性规则”往往不可控,例如社会习俗与社会传统。5*LZCC二、实验经济学形成的背景(一)实验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大约400多年以前,以伽利略为代表的开创者在物理学中建立了在控制性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方法。随后,实验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逐步展开。19世纪孟德尔、巴斯德等生物学家在生物学研究中引入了实验技术,现代生物学基本上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20世纪心理学已经体现出明显的实验性特征。6*LZCC(二)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及局限性

在经济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繁杂多变,无法通过可控制的实验方法加以研究,经济学被视为一门不可实验的科学。美国经济学家的大师萨缪尔森更具有代表性。他在《经济学》(1985)中认为,“一种发现经济法则的方法可能就是通过被控制的实验。不幸的是,经济学家不容易控制其它重要因素,因而无法进行类似化学家或者生物学家所做的实验,他们一般只能像天文学家或气象学家一样借助于观察的手段。”7*LZCC1、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框架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进行评估比较

传统经济学对实际经济现象加以抽象,并且用严格的数学逻辑组织起分析框架而取得了其他社会科学无法比拟的一致性和影响力。8*LZCC2、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局限性

(1)行为假设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的行为A成立,然后通过输血逻辑推理出现象B的存在,即如果则B的思维逻辑。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理论包括了一组公理、假设和定义,以及由此得出的逻辑结论。

实验经济学家(包括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经济学理论有关人类行为的假设前提是否有效需要经过检验。传统经济学的数学逻辑推理是严密的,无懈可击的,但是如果对行为的假设是错误的,即不符合心理学的有效性,则所得出的经济理论将无法正确地解释和预测真实世界。9*LZCC案例:前景理论实验

Kahneman和Tversky(1979)年设计的一组涌来检验微观经济学中期望效用理论的实验。他们要求实验者在两种情况下,分别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彩票。问题1:A彩票有80%的概率获得400元,B彩票是100%的可能性得到300元,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彩票?问题2:C彩票有80%的概率损失400元,D彩票100%的可能性损失300元,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彩票?10*LZCC彩票比例A彩票B彩票C彩票D彩票

前景理论及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面临“收益”时是厌恶风险的,而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这个理论推翻了期望效用理论关于偏好的一致性的公理。11*LZCC最后通牒博弈实验

在这个博弈中,两个对局人要求一次性地对一笔资金达成协议。现随机地决定(如采用猜拳方式决定)一人为提议者,另一人为反应者,然后由提议者建议一种分配资金的方案。反应者有两种选择:如果接受方案,则资金就这样分配;如果不接受这种方案,则双方什么也得不到。按照标准的博弈论分析方法,子博弈纳什均衡必然是反映人愿意接受任何比例的分配方案,因而提议者只给对方1个单位的货币。但是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如果提议者提出的分配方案是自己的收益大于80%的话,这种方案很可能被反应者拒绝。12*LZCC(2)实地数据

传统经济学在实证研究中需要多种渠道获得的数据的支持,但各类数据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一、产生实地数据的特定历史环境不能重复。实地数据往往是在特殊的、不可重复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取得的,一些不可观测的因素一直处于变化中。第二、实地数据产生的环境通常被一系列相互混淆的外在因素所包围,缺乏可控制性。第三、目前情况下,经济数据一般不是为了经济学家的研究而专门收集的,而是为了政府、企业等其他目的收集的。13*LZCC三、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4*LZCC时间: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代表人物:台尔曼、泽尔腾、惕兹、普格特、史密斯等人.实验领域:经济学实验方法开始从传统的市场和博奔论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和其他社会领域。时间: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末代表人物:瑟斯通(1931)、瓦利斯和弗里德曼(1942)、张伯伦(1948),卢西斯和哈持(1951)、阿莱(1953)、史密斯(1962).实验领域:个体选择、市场实验和博弈论实验时间:20世纪9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史密斯、普洛特、雷雅德、海和罗摩斯等人。实验领域:实验经济学所研究的领域已相当广阔,实验方法已成为当代经济研究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准备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罗斯(Roth,2001)指出,现在的浩如烟海的实验经济学文献都可以上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间的三股思潮。

瑟斯通(Thurstone

,1931)对效用函数的实验研究揭开了实验经济学的帏幕。瑟斯通让实验参与人进行假想,在一组商品(他用的是帽子-大衣-鞋子)中进行选择。他记录下参与人的具体选择后,画出一组无差异曲线。这就接着引发了瓦里斯和弗里曼(WallisandFriedman,1942),罗西斯和哈特(RousseasandHart1951),摩斯特勒和纽吉(MostellerandNogee,1951),以及阿莱(Allais,1953)的工作。他们成为对个人选择理论进行实验检验的先驱。

1944年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了,这对于博弈论与个人选择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于是,摩斯特勒和纽吉做了首个存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个人选择实验。随后,阿莱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悖论。他们的工作被卡纳曼和特沃斯基(KahnemanandTversky,1979)继承了下来,现在成为了实验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

弗拉德(Flood,1950,1952)在50年代早期发现了囚徒困境,这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接着,卡里西(Kalisch),米诺(Milnor),纳什(Nash)的工作开创了用实验研究博弈行为的范式。早期的博弈实验都是围绕着重复的囚徒困境及其变型展开的。16*LZCC17*LZCC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以V.L.史密斯(V.L.Smith)和D.卡尼曼(D.Kahnenma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创了实验经济学的新领域,将实验方法系统地引入经济学研究。目前,实验方法已经普遍的应用在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金融、公共选择和其他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2002年,V.L.史密斯(V.L.Smith)和D.卡尼曼(D.Kahnenman)以其在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意味着“经济学开始逐步演变为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已得到广泛认可。18*LZCC

2002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DanielKahneman

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VernonLSmith,表彰他们在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做的开拓性工作.19*LZCC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和能做出理性决策的假设之上,而且经济学还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依赖实际观察而不是可控的实验室实验的非实验性科学。然而,经济学研究现在越来越置身于修正和实验基础经济理论前提,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这种研究根植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相融合的领域:一个式用感知心理学分析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根据经济学理论所做出的预测的领域”

——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词20*LZCC第二节实验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1*LZCC市场实验一个体选择实验二博弈论实验三拍卖理论实验四

一、市场实验市场实验以张伯伦(Chamberlin,1948)为代表,它关心的是产业组织问题,因此他的实验以模拟真是市场交易为目标。Chamberlin首次提出,实验经济学的目标就是严格剔除无关干扰变量,观察实验被试者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经济行为。

在实验中,收益都是假定的,但是在一定范围内他的学生能够收到假定收益的激励,同时允许学生以分散的方式在教室内自由走动、互相之间自由议价。尽管有这样的“竞争”结构,但Chamberlin得出的结论是实验结果系统性地偏离了竞争市场理论的预测。在很长时间内,Chamberlin的实验结果在经济学文献中被忽略了,甚至Chamberlin本人也忽略了这个问题。22*LZCC

参加这次试验的哈佛大学研究生Smith对实验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推测,让学生们在教室内自由走动进行分散的交易不是一种检验完全竞争市场的合适的制度环境。Smith(1962,1964)设计了一种“双向拍卖”为制度环境的实验,在这里所有的卖方报价、买方报价和交易价格都是公开的信息。Smith的实验结果显示这样的市场能够导致有效的竞争市场结果。Siegel和Fouraker(1960)把Chamberlin的实验改进为被试者可以选择交易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第一次引进了真实货币激励,使被试者的行为与最后收益挂钩,还比较了不同收益激励下被试者行为的变化。真实货币激励现在已经成为实验经济学的必备条件。23*LZCC*LZCC24

大多数早期的经济学实验工作目的在于对产业组织有关问题的研究,如竞争、串通和市场效率。后来研究工作开始涉足垄断、市场制度、市场进入、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尤其重要是对拍卖机制进行比较检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Smith(1962、1964)首先发展了双重拍卖制度并得到了与完全竞争市场相一致的均衡结果,且实验结果表明在双重拍卖制度下可以得到稳健的市场有效配置。Hoggatt(1959)、Sauermann和Selten(1959,1960)、Siegel和Fouraker(1960)等人进行的双寡头垄断和求过于供市场情况的实验研究影响也较大。拉波特(Rapoport)等做了第一个双头垄断的实验,验证了古诺博弈的结果。Rassenti、Holt和Sherman(1999)设计了“柠檬市场”的课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市场迅速趋向有效率的均衡状态,证明了在不对称信息的实验环境中发生了高质量产品被低质量产品挤出市场的情况。

二、个体选择实验在个人选择理论研究领域,实验经济学侧重于检验那些风险决策的假设,对期望效用理论的不断修正。实验经济学在对期望效用理论进行检验的同时,力图寻求一个能准确描述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选择的理论模型。个人选择的代表性实验主要有阿莱(A11ais,1953)设计的“阿莱悖论”的实验、力切特斯汀和斯洛维克(LichtensteinandS1ovic,1971)的“偏好逆转”的实验以及卡尼曼和特维斯基(KahnemanandTversky,1979)的“前景理论”的实验。*LZCC25

三、博弈论实验传统的博弈论将参与人看作是内省的、有超强计算能力的人,得出了各种纳什均衡的结果。随着博弈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实验方法运用也日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实验方法能够用于检验博弈对局人的真实行为,对博弈理论的预测能力和适用范围进行评价和界定。实验经济学家将博弈规则转换为环境和制度,通过观测实验被试的行为来检验博弈理论均衡预期的正确性。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对个人互动行为的研究,经典博弈理论对均衡的讨论存在着大量可质疑的地方,经济学理论研究结果远不是最终的结论。囚徒困境实验、最后通碟实验、公共产品实验是博弈论实验的最主要的代表。*LZCC26

1、“囚徒困境”实验实验经济学早期的研究致力于一些博弈模型理论预期的检验,尤其对“囚犯困境”的两难博弈问题进行了研究。最早的博弈理论实验是1950年美尔文·爵烁和莫芮尔·弗莱德进行的,他们首次介绍了后来被称为“囚犯困境”的实验,证明即便在一个均衡的博弈里,所观察到的行为也是与博弈理论所预测的相反。“囚徒困境”博弈提出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如果每个囚徒都选择不坦白对于他们两人而言将是最优的,但是由于每个人为了以防别人选择坦白,都不得不自己也选择坦白。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都不愿意承认人类会选择这样一种没有希望的结果,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囚徒博弈实验。*LZCC27

2、最后通牒实验最后通牒实验来源于谢林(Schelling,1957)的工作,这个实验后来被改编成最后通牒博弈实验成为检验讨价还价理论的最重要的实验。

实验经济学家们选取不同性别、职业、种族的被试者,进行了大量的最后通碟博奔实验。这些实验使经济学家意识到情感或社会的因素使经济主体不再是传统经济学意义上最大化经济利益的理性人,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宁愿牺牲白己的经济利益以达到其他方而的满意(如被尊重、被公平的对待、获得好名声等等)。*LZCC283、公共产品实验第一个明确提出公共产品搭便车现象的,是瑞典经济学家科那特·威克塞尔(KnutWicksell)在其十八世纪后期的一篇论文中提出。Sulock(1990)设计了一个“搭便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每个学生拿出0-10美元之间任何一个数量的货币。教师计算出货币的总和后,添加20%并将其平分给每一个同学。在做决策之前,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甚至协商将贡献的货币量。然而在决策的时候则不允许沟通,且保证每一个同学实际贡献的货币量不被他人所知。

Sulock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通常会有50%的完全搭便车者(所出货币量为0),其他的则在1.25-1.75美元之间,实验重复进行将导致所有同学贡献的货币量均为0。*LZCC29

四、拍卖理论实验1961年,维克里(Vickrey)第一个用博弈公式解决了独立私人价值拍卖模型。20世纪7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博弈论研究者意识到拍卖是一种简单而又具有完备定义的信息不对称经济环境,认为拍卖是分析经济主体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一个颇有价值的实例,从而使拍卖理论逐渐被主流经济学家所接纳,并运用博弈论、实验以及经验检验作为研究工具。*LZCC30

科宾格(Coppinger)和史密斯等人(1982)采用实验方式首次验证了私人价值模型。考克斯(Cox)和史密斯等人(1982,1988)又采用计算机化程序进行了多次私人价值拍卖实验,结果发现第一价格拍卖与维克里模型的背离。霍尔特(Holt,1980)、莱利和萨缪尔森(RileyandSamuelson,1981)以及哈里斯和拉维夫(HarrisandRaviv,1981)等人的模型表明,出价者为降低失去拍卖品的风险而倾向于提高自己的出价水平。近10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拍卖问题的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拍卖理论也已经作为一个专门体系进入中高级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领域。*LZCC31第三节实验经济学的意义和局限

32*LZCC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经济学的优势二实验经济学的重大意义三实验经济学的局限性四

一、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模拟和仿真

经济理论的实验不能刻意复制出现实经济的运转过程,而是要模拟出允许不同人类行为存在的环境,以便于实验者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观察人们不确定的价值观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经济学还通过一些仿真技巧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1)采取“随机化”方法,被实验者的选取、角色的分配均随机产生;(2)保密实验意图,十分小心地讲解实验,不出现暗示性术语,以防止被实验者在实验前对行为对错已有判断;(3)使用“价值诱导理论”,诱导被实验者发挥被指定角色的特性,使其个人先天的特性尽可能与实验无关。*LZCC33

2、比较与评估

通过比较和评估,判断实验本身的好坏,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验证理论的真实性。在实验经济学研究中,采用比较与评估的方法组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将“效率”作为比较标准。

(2)方法上采取独立变动自变量。

实验关系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时,容易出现变量之间的混合作用,在实验中独立地变动每个自变量,获得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作用的最确切的数据,为比较和评估提供非偶发事件资料。

(3)评估的结论建立在概率分布基础上。现实生活中的人并不始终处于理性状态,非理性就会使人的行为出现变异,因而经济理论的实验数据呈概率分布状态。*LZCC34

3、行为分析和心理研究

经济理论的实验是把社会中的人作为被实验者,所要验证的是人的行为命题,自然就需要借助行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

在实验经济学研究中,行为分析和心理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运用行为理论来完善和改进实验。例如针对行为人对重复行为有厌烦的心理,在实验设计中运用价值诱导方法,并把实验时间控制在3个小时内。(2)运用行为理论来解释实验结果。许多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出现差异,其原因是理论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而被实验者的行为却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因此只有运用了诸如展望理论、后悔和认知失协理论、心理间隔理论等行为理论,来分析被实验者的非理性行为,才能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LZCC35

4、“风洞”实验法“风洞”是指在一个特殊的管道内用动力设备驱动一股速度可控的气流,模拟现实世界的风力用以对模型进行空气动力实验的一种设备。史密斯是经济学风洞实验的开拓者,他试图借用工程学中的风洞实验的思路将实验方法运用于某些经济学理论和思想中。经济学中的风洞主要强调了实验在检验理论预期中的证实和证伪作用,它通过再造理论的环境和机制基础,得到所需的观察结果来检验理论解释,看理论的预测与所观察到的事实是否一致。实验的观察结果符合理论预测的频率越高,理论预期的可信度就越高。*LZCC36

二、实验经济学的优势

1、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意味着允许其他研究者通过新的实验来独立地验证以往的实验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缺乏可重复性经常是非实验观察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2、可控制性可控制性是指处理实验条件,使观察到的行为能被更好地用于评估可选择的理论和政策的能力。自然市场在不同程度上都被证明缺乏控制。

3、安全性,并能节约大笔费用在实践中,如果盲目将新的理论和市场规则运用于现实经济,当它们存在问题和错误时,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而且会动摇公众对政府政策的信心。*LZCC37三、实验经济学的意义

1、检验方法的突破

现代经济学研究一般运用逻辑演绎和计量统计的方法,而实验经济学提出一种新的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经济学解释的方法进行了拓展。2、对“经济人”假设的突破

实验经济学抛弃了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行为假设,代之以一些行为的实证命题,作为理论和实践探讨的出发点。实验经济学用可犯错误、有学习能力的行为人取代以往的“理性经济人”,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取代单纯的数学推导,解决以往实证研究的高度抽象、简单化等与现实世界不一致的问题。*LZCC38

3、促进理论推演与实证检验的统一科学的理论必然是理论推演与实证检验的完美统,而经济学研究中实验工具的引入是经济学方法论受实证主义传统影响的直接结果。实验验经济学派其至被称为“哈佛实证主义”,作为实证主义在现代的最主要继承者之一。现代经济学很好地体现了内在逻辑体系的一致性,所发展和运用的经验实证其本质是为了支持和完善理论体系,而实验经济学则更好地继承了科学研究的实证主义传统,敢于对经济理论体系的根基展开检验。

4、强化了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现代经济学相比,实验经济学更注重经济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按照更加彻底的眼光,试图明确经济理论和经济实验的统一分析结构,以此作为研究工作的共同的基本起点。

*LZCC39

四、实验经济学的局限性

1、实验对象的局限性由于经济学实验大多数使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作为实验参加者,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做出相关决策的经济人要老练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实验经济学与批评者的争论焦点并不在于实验的有效性,而是实验主体的选择问题。

2、实验环境的局限性对实验经济学方法的保留意见在于,经济学家所感兴趣的市场是复杂的,而实验环境却是相对简单的。事实上,理论也面临着这个抗议。假定在简单的实验室装备条件下,一个理论的表现是不能推广到复杂的自然环境下的。3、实验控制的局限性建立和控制实验环境的技术困难构成了一个有效实验的重要障碍。当实验的目的在于得到有关个人偏好的信息时,这个问题就愈加突出了。*LZCC40第二部分经济学实验41*LZCC实验1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实验实验2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实验实验3完全垄断市场实验实验4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实验5偏好逆转实验实验6公共物品实验实验一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实验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参考了查尔斯·A·霍尔特发表于1996年的课堂实验论文“TradingInAPitMarket”的设计框架,通过让学生扮演商品的购买者和出售者,参与竞争市场中的口头双向拍卖,以再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神奇力量,进而亲身体验市场中的竞争行为,直接感受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效率。42*LZCC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扑克牌1付;2、卖方、买方交易统计表各14份;3、交易者说明3份;4、市场数据统计表2份.

(二)实施人员分组1、实验参与者

全班同学从一副扑克牌中抽牌,抽到红桃和黑桃的同学参加实验,其中红桃代表需求方,黑桃代表供给方,参加实验学生不超过26人。2、工作人员:选2名同学做工作人员,数据统计、上报等工作。43*LZCC(三)分发实验器材

交易轮次生产成本成交价格利润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合计卖方收益记录表姓名:

班级:

交易者类型:

学号:

注:生产成本=手中扑克牌的数字;利润=成交价格—生产成本1、扑克牌2、收益统计表44*LZCC买方收益记录表姓名:

班级:

交易者类型:

学号:

注:保留价格=手中扑克牌的数字

消费者剩余=保留价格—成交价格交易轮次保留价格成交价格消费者剩余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合计45*LZCC1、交易商品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辅导》书,每一个供给者在每轮交易中只有1本书,表明每个供给者在每轮交易中只能交易一次。2、每位同学扑克牌上面的数字代表买卖双方的底价,当然上面的数值不能告诉他人,不能进行合谋;3、每位同学将在课堂上自由讨价还价达成交易,使他们的利润最大化(买方利润=价值-价格;卖方利润=价格-成本)。(四)交易规则46*LZCC

4、当宣布实验开始之后,买卖双方会大声喊出自己的价格,然后自由商谈,一旦在某一价格上达成交易,两人一起报知教师交易价格,上缴自己的扑克牌,计算并填写个人收益。

5、供给方不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交易,需求方不能以高于高于保留价格的价格进行交易,否则交易被视为无效,无效交易及未能交易的收益记为0;

6、每轮交易时间为4分钟,超过规定时间的交易视为无效交易,交易价格必须为0.5元的整数倍。(四)交易规则47*LZCC

(五)进行交易

共计进行7轮交易。(六)实验结果分析

1、理论分析

供给函数:QS=P+1

需求函数:QD=11-P

根据Qs=Qd,可得q=6,p=648*LZCC49*LZCC2、实验结果分析(1)均衡价格分析

价格会聚系数是反映市场价格变动性、价格对竞争性预期的偏离程度的指标。价格会聚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α为价格会聚系数,N成交价格个数,PN为每轮成交价格,

Pe=6为理论均衡价格。50*LZCC51*LZCC

(2)均衡数量分析成交量会聚系数是反映实际成交量变动性、成交量对竞争性预期成交量的偏离程度的指标。成交量会聚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β为成交量会聚系数,QN为每轮的成交量,

Qe=6为理论均衡数量。52*LZCC53*LZCC(3)市场运行效率分析市场运行效率是市场参与者获得的实际总收益与他们获得的最高总收益之比。

实际总收益=消费者剩余+利润

最高总收益=均衡时消费者剩余+均衡时利润

54*LZCCPQOSΔABE=消费者剩余=6×7÷2=21EB77SSΔOBE=生产者剩余=7×7÷2=24.51313ADC55*LZCC56*LZCC实验数据分析统计表(2009级国贸5班)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价格会聚系数1.171.581.052.151.441.431.09交易数量4556677成交量会聚系数1.50.890.890.410.4100实际总收益2727272332343457*LZCC

(七)变更交易规则

以后部分试验中分别给供给者和需求者加一元的税,然后各进行四轮交易。

(八)进行交易(略)(九)统计比较交易结果(略)三、实验结果总结四、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应该在结束全部十五轮游戏后,让所有学生上交收益记录单,完成数据汇总工作,并在黑板上公布实验数据之后,再将实验报告发给学生。58*LZCC实验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实验

一、博弈论概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过程四、实验结果统计分析五、实验总结59*LZCC一、博弈论概述(一)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英文为Gametheory,是研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一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行为及其结果的组合称为博弈(Game)。60*LZCC

(二)博弈的构成要素

一个博弈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得益、结果、均衡等。

1、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

2、行动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进程中轮到自己选择时所作的某个具体决策;

3、策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即在博弈进程中,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的预先安排;61*LZCC

4、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所知道的关于自己以及其他参与人的行动、策略及其收益函数等知识;

5、得益是参与人在博弈结束后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一般是所有参与人的策略或行动的函数,这是每个参与人最关心的东西;

6、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均衡结果是指博弈结束后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一些要素的集合,如在各参与人的均衡策略作用下,各参与人最终的行动或效用集合。

上述要素中,参与人、行动、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就是使用博弈规则来决定均衡。62*LZCC

(三)博弈的分类

1、根据参与人的多少,可将博弈分为两人博弈或多人博弈;

2、根据参与人是否合作,可将博弈分为合作博弈或非合作博弈;

3、从行动的先后次序来分,博弈可以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指的是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的博弈。

63*LZCC

4、从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各种特征信息的获得差异来分,博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指的是每一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如策略集合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完备的知识;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将上述两个角度的划分结合起来,我们就得到四种不同类型的博弈。

表2-1博弈分类及其理论表行动次序信息静态动态完全信息纳什均衡纳什(1950,1951)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泽尔腾(1965)不完全信息贝叶斯均衡海萨尼(1967~1968)精炼贝叶斯均衡泽尔腾(1965)64*LZCC二、实验目的

通过完全静态信息博弈实验,使学生直接参与博弈游戏并亲身感受“囚徒困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博弈论中的占优战略、纳什均衡等有关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分析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65*LZCC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扑克牌)2、收益统计表各14份;3、实验说明书。

(二)实施人员分组

1、实验参与者

全班同学从一副扑克牌中抽牌,抽到红桃和黑桃的同学参加实验,参加实验学生不超过26人。

2、实验人员分组

按红桃、黑桃将实验者分为两组,编号分别为A1、A2、……A13;编号分别为B1、B2、……B13。66*LZCC

(三)博弈规则

1、在博弈过程中不允许合谋、欺诈欺骗等行为发生,出牌前不能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底牌;2、每个实验者都以追求最大收益为目标;3、出牌规则及收益计算,每轮博弈仅可出1张红桃或黑桃牌,收益计算如下:(1)两人同时出红桃牌,则两人都将获得5元收益;(2)两人同时出黑桃牌,则两人都将获得6元收益;(3)两人出牌花色不同时,出红桃的同学获得11元收益,出黑桃的同学获得0元收益。4、共进行4轮博弈每位实验者每轮思考时间是1分钟,实验教师点到的同学进行博弈,博弈结束时同时向实验教师亮明你的底牌,并记录下你的收益。

67*LZCC2-2收益记录表(前4轮)注:收益计算如下:

(1)两人同时出红桃牌,则两人都将获得5元收益;

(2)两人同时出黑桃牌,则两人都将获得6元收益;

(3)两人出牌花色不同时,出红桃的同学获得11元收益,出黑桃的同学获得0元收益。博弈轮次自己的牌(黑或红)对手的牌(黑或红)自己的收益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合计68*LZCC

(四)改变博弈规则

5、改变博弈收益计算规则,每轮交易允许思考1分钟,共交易4轮,收益计算如下:(1)两人同时出红桃牌,则两人都将获得5元收益;(2)两人同时出黑桃牌,则两人都将获得11元收益;(3)两人出牌花色不同时,出红桃的同学获得16元收益,出黑桃的同学获得0元收益。

表2-3收益记录表(后4轮)博弈轮次自己的牌(黑或红)对手的牌(黑或红)自己的收益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合计69*LZCC四、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理论结果1、占优策略均衡

通常情况下,每个局中人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参与人策略的函数,故每个局中人的最优策略选择依赖于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但在一些特殊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选择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即无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他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这种最优策略被称为“占优策略”。

在一个博弈里,如果所有参与人都有占优策略存在,那么占优策略均衡是可以预测到的唯一的均衡,因为没有一个理性的参与人会选择劣策略。70*LZCC(一)理论结果

2、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是指这样一种均衡,博弈中的每个局中人都确信,在其他局中人策略给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博弈的理想结局是,每个局中人选择的策略是对其他局中人所选策略的最佳反应,其中每一个局中人都不能因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获益。

71*LZCC学生B红桃黑桃学生A红桃5,511,0黑桃0,116,6表2-4前四轮博弈收益矩阵学生B红桃黑桃学生A红桃5,516,0黑桃0,1611,11表2-5后四轮博弈收益矩阵72*LZCC(三)实验结果分析

1、博弈策略频率统计

表2-62009级国贸5班博弈策略频率统计表

博弈轮次

红—红策略频率

黑—黑策略频率

红—黑策略频率

总收益

第一轮7

6101第二轮71596第三轮8

595第四轮11

277第五轮10

3148第六轮562214第七轮418190第八轮

32820273*LZCC2、实验报告的问题解答

(1)前四轮实验中同学们选择最多的策略是什么,为什么?

(2)前四轮实验选择黑牌的的理由是什么?

(3)后四轮实验和前四轮实验中选择策略组合是否有变化,为什么?

74*LZCC(三)实验结果分析

3、实验结果理论分析

(1)博弈均衡分析

(2)博弈收益分析

75*LZCC实验三

最后通牒和独裁者博弈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过程三、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四、实验总结76*LZCC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将两个实验的特征事实放到一起,吸引学生用统一的理论去解释貌似无关的不同实验结果,从而体会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效用函数设置等问题的实质,进一步理解经济学关于“理性人”假设的缺陷和不足。具体实验目的如下:

1、探讨人们在真实的经济社会中决策行为的过程;

2、了解和认知决策者的风险态度;3、重新认识经济人假设的价值。77*LZCC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实验器材(白纸)2、收益统计表各14份;3、实验说明书。

(二)实验人员分组

1、实验参与者

采用随机抽奖软件或随机抽取扑克牌的方式,选择参加实验的同学,选择的实验参与者应是偶数。

2、实验人员分组

使用随机抽奖或抽取扑克牌的方式(如黑桃、红桃)将实验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提议者,编号分别为A1、A2、……An;B组是响应者,编号分别为B1、B2、……Bn。78*LZCC

1、每个实验参与者均已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2、在实验中由A、B两组中各一个实验者构成一组实验者来共同分配100元钱,实验者的角色是变化的,博弈对象随机选择。3、共进行5轮实验,前两轮为由提议者提出分配数量;第3轮是博弈双方同时提出各自分配数量;最后两轮为独裁者博弈博弈实验。每轮结束后根据博弈结果记录自己的收益。实验者收益记录表

79*LZCC实验轮次实验角色分配数量是否接受实验收益第1轮

第2轮

第3轮

第4轮

第5轮

(三)宣读实验说明*LZCC80

4、首先在实验教师发的纸片右上角写清楚自己的编号,在实验纸片上写清楚实验轮次、角色、分配数量空白信息。实验卡片信息如下:

实验者编号:

第1轮实验角色:分配数量:对方编号及选择:第2轮实验角色:分配数量:对方编号及选择:第3轮分配给自己的数量:第4轮实验角色:分配数量:第5轮实验角色:分配数量:5、首先进行前2轮实验,每一轮实验者的角色互换。

(1)在第一轮中由A组同学担任提议者,B组同学为响应者;第二轮实验者由B组同学当人提议者,A组同学为响应者。

(2)在前两轮实验者由提议者在自己的卡片分配数量中写下分配给响应者的数量X,让后将卡片交给响应者进行选择。响应者在提议者卡片对方编号处首先写上自己的编号。

(3)如果响应者接受对方分配给自己的X数量,则在缩写自己的编号后边打√号,如果不接受分配的X数量则在自己的编号后边打×号。(4)若响应者接受提议者分配给自己的数量X,则自己的收益为X,提议者的收益为100-X;若响应者拒绝提议者分配给自己的数量,则双方的收益都为0。

81*LZCC

6、进行第三轮实验

(1)在本实验中每个实验者没有角色差异,均为提议者。

(2)由A、B两组实验者在自己的实验者纸片上写下给自己的分配数量。(3)如果对应的每一组A、B两组对应的博弈中给自己的分配数量总和大于100时,两者的收益同时为0;如果两者给自己的分配的数量≤100时,两者的收益为各自给自己的分配数量。

*LZCC827、进行独裁者博弈实验(最后两轮实验)

(1)在最后两轮的博弈中,如果取消响应者对提议者(分配者)所分配数量的否决权,实验就变成了独裁者博弈实验。

(2)在第四轮中A组同学为独裁者,第五轮中B组实验者由B为独裁者。(3)在每轮实验者由独裁者写下给博弈对手的分配数量X,响应者只能接受次分配数量,不能拒绝。(4)收益:在每轮实验中若响应者的收益为独裁者分配给自己的数量X,独裁者的收益为100-X。*LZCC83

(四)实验结果统计

在每一轮实验结束后,应将收益决策的纸条收上来,在五轮实验结束后,完成实验的记录工作。

表实验者收益记录表

84*LZCC分配数量段接受拒绝接受比例拒绝比例≤1011-2021-3031-4041-5051-60三、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理论结果按照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只要提议者将少量数量分配给响应者,响应者就应该同意,因为这要比什么都得不到好,分配给响应者1-20之间的数量是符合纳什均衡的,不应该被拒绝。但实验结果则表明当提议者给响应者分配数量较少时,大多数响应者处于公平的考虑会拒绝提议者的分配方案,从而使双方均不能得到收益。只有提议者给响应者分配足够的数量是,响应者才会接受分配方案。85*LZCC三、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理论结果按照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只要提议者将少量数量分配给响应者,响应者就应该同意,因为这要比什么都得不到好,分配给响应者1-20之间的数量是符合纳什均衡的,不应该被拒绝。但实验结果则表明当提议者给响应者分配数量较少时,大多数响应者处于公平的考虑会拒绝提议者的分配方案,从而使双方均不能得到收益。只有提议者给响应者分配足够的数量是,响应者才会接受分配方案。86*LZCC

对于最后通牒博弈,虽然实验已证明出于公平性,绝大多数提议者并不会按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指示的策略出最低价,而是给回应者更多的利益,一些回应者也表现出了对不公平的出价予以拒绝的勇气,但实验结果的数据同样也证实了,提议者绝不会因为要做到公平放弃自己的利益,各次实验中平均出价水平最高45%最低仅把总奖金的23%分给回应者,极少有高于50%的出价充分说明了这点。*LZCC87*LZCC882009级统计2班最后通牒实验

接受拒绝合计接受比例拒绝比例分配方案≤10123

11-20

21-30538

31-404

4

41-509

9

51-601

1

合计20525

(二)实验数据汇总及其分析

(三)问题思考

1、在最后通牒实验中,提议者给响应者分配的数量集中在哪个数量段?2、从实验数据结果看,响应者对提议者配数量选择拒绝策略时,分配数量主要集中在哪个数量段?3、你认为响应者拒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和最后通牒实验相比,独裁者实验者A组实验者分配的B组实验者数量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LZCC89四、实验总结

90*LZCC实验四

搭便车实验一、公共物品概述

二、实验目的三、实验过程四、实验结果统计分析五、实验总结91*LZCC一、公共物品概述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非竞争性是指,对于任一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非排他性是指很难或禁止他人不付代价消费该种产品。非排他性表明要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92*LZCC一、公共物品概述

(二)搭便车的含义

所谓免费搭车,就是指某些个人不付费也可以同享公共产品的好处,完全依赖于他人付费。在这种情况下,愿意支付代价而消费的人必将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93*LZCC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公共物品的特征,明白“搭便车”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理解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社会福利水平及资源配置的损失,提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对策措施。94*LZCC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投资决策表;2、收益记录表3、实验数据汇总表4、实验说明书。

(二)实验人员的选择采用抽奖软件随机的选择20名同学作实验的参与者。95*LZCC

96*LZCC

(四)实验材料发放收益记录表

参加者编号:实验轮次A投资额B投资额A的收益B的收益总收益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97*LZCC(五)进行实验及记录收益(六)实验数据汇总

实验数据汇总表实验轮次A投资总额B投资总额A的总收益B的总收益总收益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98*LZCC四、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问题思考1、实验者在A、B两种投资项目上的决策是否存在规律性的变化?2、实验的总收益变化趋势如何,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3、你认为这样的投资决策机制是否是低效率的,如果是低效率的你认为应如何改进?

99*LZCC四、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二)理论分析1、实验原理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竟用性”极易导致搭便车问题出现,而“搭便车”问题导致的结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为零或达不到最优的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市场效率较低。2、实验数据验证

100*LZCC五、实验总结

101*LZCC实验五

共同价值拍卖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过程三、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四、实验总结102*LZCC一、实验目的

通过拍卖储存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的储钱罐来模拟共同价值拍卖,让学生通过参加拍卖实验,增强对共同价值拍卖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实验过程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解共同价值拍卖中存在的“赢者诅咒”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对现实世界中的共同价值拍卖现象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103*LZCC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储钱罐2、一定数量的硬币3、实验数据记录表4、实验说明

(二)实验人员的选择

全班同学都是实验的参与者。104*LZCC

105*LZCC

(三)实验说明1、本次实验是拍卖一个存储有货币的储存罐的实验。2、每一位实验者都是竞拍者,都可根据自己对储钱罐的估价,报价竞拍。3、每一位实验者都以最求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没有成交的实验者收益为零。成交者的收益计算公式为:收益=储钱罐的货币总额-成交价格4、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合谋、交流及询问其他实验者报价的行为。5、实验结束后,实验者应根据拍卖情况记录收益。

(四)实验材料发放收益记录表

参加者编号:实验轮次拍卖方式你的报价硬币总和胜出者的出价本轮的收益第一轮一价密封拍卖第二轮英式拍卖第三轮荷式拍卖第四轮一价密封拍卖第五轮英式拍卖第六轮荷式拍卖106*LZCC

(五)开展实验

1、共有三轮实验。2、第一轮实验采用一价密封拍卖方式。

(1)在第一轮实验中,每位实验者根据自己对储物罐货币的估价,在纸条上写下自己对储钱罐的竞拍价。

(2)实验教师在学生写好竞拍价后,将他们写有竞拍价的纸条收上来。

(3)出价最高的实验者将获得储钱罐,此时他的受益等于储钱罐中的货币总值减去他的竞拍价。

107*LZCC

(五)实验指南3、第二轮实验采用英式拍卖方式进行拍卖。

(1)在实验中每个实验者均可根据自己的估价公开喊出自己的出价,但叫价必须比前一个出价者高,且叫价必须是整数。

(2)以第一个叫价者的价格为底价,后来的叫价者必须按照每次必须加价至少1元或1元的整数倍进行叫价。(3)拍卖的时间为5分钟,在实验时间内报出价格后,实验教师在喊出××元第一次、××元第二次、××元第三次后,再没有其他实验者继续报价,则储钱罐由出价最高实验者获得。(4)拍得储钱罐的实验者收益等于储钱罐中的货币总额减去其最高报价,其他实验者的收益为零。108*LZCC

(五)实验指南4、第三轮实验采用荷式拍卖方式进行拍卖。

(1)荷式拍卖是一种价格下行的拍卖方式,拍卖品的报价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直到有人应价,即告成交。荷式拍卖皆为卖方报价。

(2)首先由实验教师确定一个最高报价,然后按照每次递减一元方式进行报价,直到有实验者喊“停,我卖了”为止。(3)第一个喊“停,我卖了”的实验者获得拍卖品。拍得储钱罐的实验者收益等于储钱罐中的货减去币总额其最高报价,其他实验者的收益为零。109*LZCC

(六)实验结果统计实验数据汇总

实验轮次拍卖方式硬币总价值胜出者的报价胜出者的收益第一轮一价密封拍卖第二轮英式拍卖第三轮荷式拍卖第四轮一价密封拍卖第五轮英式拍卖第六轮荷式拍卖110*LZCC三、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问题思考1.在每轮实验中,你的报价和储存罐的硬币总价值相比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报价?2.每轮实验的胜出者(中标者)报价和储存罐硬币总价的数量相比如何?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报价?3.通过对参与实验及观察实验数据,你认为公共价值拍卖在商品定价上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1*LZCC四、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理论分析1、拍卖的分类

(1)私人价值拍卖和共同价值拍卖

根据标的物或拍卖品的价值对竞卖人是否相同来分,可以分为私人价值拍卖和共同价值拍卖。私人价值拍卖中的标的物价值对于各竞买人来说不完全相同(如艺术品),而共同价值拍卖中的标的物价值对于各竞买人来说完全相同(如矿山出租拍卖)。

112*LZCC

(2)公开叫价拍卖和密封拍卖

根据竞买人的出价方式的不同来分,可以分为公开叫价拍卖和密封拍卖。公开拍卖是指每一个竞买者在拍卖过程中应公开报出自己的竞买价格,每个竞买人可根据竞争对手的竞价多次调整自己的报价,英式拍卖和荷式拍卖是公开拍卖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密封拍卖是指卖主在核定标的物的底价之后将底价密封,然后再进行拍卖,各出价人将各自的报价密封后投入标箱内,相互之间不知道报价是多少,密封拍卖可分为一价密封拍卖和二价密封拍卖(特点是最高报价者中标但成交价为次高报价)。

113*LZCC

(3)英式拍卖和荷式拍卖

英式拍卖是最常见的拍卖形式。英式拍卖为上行拍卖,在拍卖过程中,首先确定一个底价(底价或者由卖方确定,或者以第一个出价人出价为准),每个出价人的出价在前位出价人出价的基础上以某一单位数量的整数倍逐次增加,拍卖方对每次出价都进行确认,并向各出价人询价,当依据一定的规则(如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不再有新的出价人出价时,拍卖过程结束,标的物由最后一位出价人以其最后的投标价成交。荷式拍卖荷式拍卖也称减价拍卖,其规则与英式拍卖相反。荷式拍卖是一种价格下行的拍卖方式,拍卖品的报价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直到有人应价,即告成交。

114*LZCC(一)理论分析

2、实验理论结果

在共同价值拍卖中,拍卖品对于每个竞买人来说价值都是相同的,但这个价值是不确定的,不同的竞买人根据自己的私人信息分别形成各自对拍卖品的估价,从而确定自己的竞标价。由于共同拍卖中标的物的价值是不公开的,所以出价人对标的物的估价决定了谁将最终获得标的物。显然,估价最高的出价人虽然能够获得标的物,但是他的估价很有可能是过高的,所以最终中标人就有可能会遭受损失,从而陷入“赢者诅咒”。

115*LZCC

(二)实验结果统计实验数据汇总

实验轮次硬币总价值胜出者的报价胜出者的收益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116*LZCC五、实验总结

117*LZCC实验六

外部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过程三、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四、实验总结118*LZCC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成本的含义,分析外部性的存在对市场机制的影响,并思考解决外部性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119*LZCC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实验器材(白纸);2、分配方案表3、收益统计表和实验数据汇总表;4、实验说明书。

(二)实验人员分组

采用随机抽奖软件或随机抽取扑克牌的方式,选择参加实验的同学并将他们分为A、B两组,A组的编号分别为A1、A2、……An;B组的编号分别为B1、B2、……Bn。120*LZCC

121*LZCC(三)实验说明

1、将每一个A组实验和B组实验按序号分成一组进行实验;2、在实验中由A、B双方共同决定分配方案,A、B双方均已最求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3、在实验中首先通过由A、B双方抛硬币或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是分配方案的“决策控制者”和“决策建议者”,决策控制者有选择最终分配方案的决策权,决策建议者有建议、商议转移部分收益以使双方收益最大化的权利;4、总共进行六轮实验,每轮实验都需重新确定实验角色,在选择好分配方案及转移收益方案后,每个实验者应及时计算和记录自己的收益。

(四)实验材料发放表1收益记录表

实验轮次控制者建议者A收益B收益A转移收益B转移收益A总收益B总收益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122*LZCC

(四)实验材料发放表2分配方案表

分配方案编号A的收益B的收益0012141026638449251016110123*LZCC

(四)实验材料发放表3实验数据汇总表

实验轮次选择分配方案的数量平均

收益0123456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124*LZCC

(五)开展实验

1、共有6轮实验。2、每轮实验结束后根据分配方案及转移分配方案决计算并记录自己的收益。

125*LZCC

(六)实验结果统计表3实验数据汇总表

实验轮次选择分配方案的数量平均

收益0123456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126*LZCC三、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问题思考1.在每一轮实验中,你和你的伙伴是怎样做出分配决策的,你们合作愉快吗?2.你们的决定有没有实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是你们的决策难以实现收益最大化?3.你认为双方只以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决策是否会降低整体的总收益?你认为应如何改进才能使双方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127*LZCC(二)理论分析

在本实验中,如果双方能够协商分配方案,就能通过不断的优化实现双方总收益的最大化。但当决策控制者在最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方案时会使双方的收益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方会选择不合作的态度,从而使双方陷入互不信任境地,所做决策只从自己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而不会考虑双方的总收益最大化。从而表现出当每个主体只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时,会导致双方的总收益降低,这是一种低效率的表现,也是一种外部不经济的现象。

128*LZCC(三)实验数据统计分析*LZCC129四、实验总结

130*LZCC实验七完全垄断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过程三、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四、实验总结131*LZCC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参考了罗伯特·J·奥克索比发表于2001年的课堂实验论文“AMonopolyClassroomExperiment”的设计框架,通过让学生扮演完全垄断厂商和消费者,参与完全垄断市场中的交易,来再现完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而亲身体验完全垄断厂商的行为模式,直接感受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市场绩效。132*LZCC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扑克牌);2、需求信息表和供给信息表;3、收益记录表4、交易结果统计表5、实验说明书。

(二)实验人员的选择与分组

1、实验参与者

采用抽奖软件随机的选择4名同学作垄断厂商,选择16名同学作消费者。

2、实验人员分组

将4个垄断厂商和16名消费者分为四组,每名垄断厂商对应4个消费者,厂商分别用S1、S2、S3、S4,消费者则分别用A1、A2、

A3、A4;B1、B2、B3、B4………等表示。133*LZCC

(三)实验指南

1、参与实验的每个同学都将拿到一张供求信息卡,上面记载你的角色和有关的供求信心,消费者的信息卡上的数字表明了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的数量和意愿价格;垄断厂商信息卡上的数字表明了厂商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对应边际成本;2、信息卡上的信息属于私人信息,不能向其他人公开,大家了解同一小组中需求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每个人参与实验的目标是在实验期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每个人的收益按下列公式计算:

厂商利润(收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