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陆地水与海洋一、河川径流二、湖泊和沼泽三、山岳冰川四、地下水五、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陆地水第一节陆地水在气候和地貌的制约下,中国水系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外流流域:在夏季风所能达到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内陆流域:不受或少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外流流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64%,内陆流域约占36%。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而止于西端的国境线。这条分界线大致和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近。
一、河川径流
(一)水系和流域中国水系流域分布概图(引自:赵济等,《中国自然地理》(第二版),1984)第一河源带是青藏高原的东南。第二河源带为第二阶梯边缘隆起带,即大兴安岭、冀、晋山地和云贵高原一带。第三河源带是长白山地、山东丘陵和东南沿海丘陵。
外流区河流的干流,大部分起源于三大阶梯隆起带上:发源于此的都是亚洲大陆的巨川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发源于此的河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西江等,也都是中国的主要河流。
发源于此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九龙江、赣江以及珠江的另两条支流东江和北江。这些河流逼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二)径流分布1.径流空间分布中国多年平均径流深图(引自:赵济等,《中国自然地理》(第二版),1984)中国河川年径流总量为27000×108m3,折合径流深284mm。但地区差异很大。和大气降水分布规律近似,径流量的分布亦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在同一地区内,山地地区、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地区,山地背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区。(1)丰水带年降水量﹥1600mm,年径流深﹥900mm。(2)多水带年降水量800mm-1600mm,径流深200mm-900mm。
(3)过渡带年降水量400mm-800mm,径流深50mm-200mm。(4)少水带年降水量200mm-400mm,径流深10mm-50mm。
(5)缺水带年降水量﹤200mm,径流深不足10mm。包括内蒙古西部和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以及阿拉善沙漠区,相当于荒漠地带。根据径流深的大小来衡量河川径流量,可将全国划分为5个不同量级径流地带:包括广东、福建、台湾的大部,江西、湖南的山地,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大致相当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与季雨林地带。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以及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包括黄淮海平原,山西、陕西的大部,东北大部,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相当于暖温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地带。包括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部、北部以及西藏西部。相当于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带。是中国的主要牧区。中国河川径流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中国大气降水和河川径流在时程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年际年内季节变化很大。2.径流时程分配(1)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年际变化通常用径流变差系数(Cv)和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平均径流的比值来表示。中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地区是华北一带。华北平原的Cv值一般都大于1,最大可超过1.3;次高地区为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部地区,其Cv值一般也大于1,最大的亦可超过1.2;再次为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里木与准噶尔盆地地区;Cv值最小地区是常年处于西风带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域;南方夏季风比较稳定的地区Cv值也较小,四川盆地西部Cv值为0.2左右,西南大部分地区为0.3-0.4;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四川盆地、南阳盆地和海南岛西部地区,Cv则比较大,可达0.6,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0.6-0.8。中国年径流变差系数(Cv)分布图(引自:赵济等,《中国自然地理》(第二版),1984)中国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很不均衡,具体表现在汛期出现的季节、延续时间以及汛期径流量集中的程度等方面。
这些因素决定着径流资源可利用的程度和效益,也是进行径流调节的依据。
(2)年径流的季节分配影响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补给条件。在中国,大气降水是引起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不管是地下水补给还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其径流量仍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区东部季风气候区域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碳酸盐岩广布的黔桂地区补给类型与比值雨水补给占河川年径流总量的60%-80%,甚至80-90%以上;降水稀少,雨水补给仅占70%-80%,10%-25%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的比率较大总之,中国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夏季半年,其中6月-8月尤为集中,这三个月径流量在各地区年径流量中所占的比重:东北、华北、西北地区45%-60%,华南和西南50%-55%,华东部分地区35%-50%。华中、华南地区3月-4月入汛,9月-10月出汛,汛期达4月-7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90%江南丘陵
3月即开始入汛,9月出汛华北、东北地区
7月入汛,9月出汛,汛期仅2月-3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45%-60%上下西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华中华南西部地区受高原季风环流影响,汛期7到9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西北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气温较高的7、8两个月汛期时间中国流域面积在100k㎡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集水面积超过1000k㎡的有1600多条。河名尾闾流域面积(km2)河长(km)径流总量(108m3)备注长江东海180850063009335年径流量根据1923-1979年平均数珠江南海45369022143360黑龙江鄂霍次克海89109334201146河长、流域面积、年径流量均指国内部分松花江黑龙江5571802308733辽河渤海2289601390148流域面积含太子河与浑河、饶阳河海河渤海2636311090228滦河渤海44100087747.9黄河渤海7524435464563径流量为1923-1979年平均数淮河东海2692831000611流域面积与径流量均含沂、沭、泅河钱塘江东海42156428364瓯江东江东海60992541586韩江南海30100325261雅鲁藏布江孟加拉湾24048020571654仅指国内部分澜沧江南海1674861826760仅指国内部分怒江安达曼海1378191659703仅指国内部分元江北部湾39768722183仅指国内部分塔里木河(罗布泊)1942102046205伊犁河巴尔喀什河61640601170仅指国内部分额尔齐斯河喀拉海57290633118仅指国内部分(引自:赵济等主编《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1995)(三)主要河流中国主要河流一览表发源地唐古拉山水系和流域全长6300km,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180×104km2。年径流总量9335×108m3。从河源到河口总落差6600多m,可开发水能资源达1.9×108KW,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40%。习惯上,从河源至宜昌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流经地区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区),在崇明、长兴、横沙三岛附近注入东海1.长江长江全流域除河源外,基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径流主要来自中、上游。径流比较平稳,年内分配比较均衡,年际变化也不像其他河流那么大,变差系数均在0.12-0.14之间。水文特征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一项不可替代的关键性工程。其建成后,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大水库,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108m3。是中国能源规划和电力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调整能源布局、开展“西电东送”、“全国电力统一调度”的重要措施之一。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820×104kw,年发电量847×104kw/h。总装机容量可达2240×104kw。从根本上改善重庆至宜昌段通航条件,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单向年通过能力从原来的1000×104t增加到5000×104t,运输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一,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的作用。它的兴建,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城镇的供水和农业灌溉,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另一方面,三峡大坝将"截断巫山云雨",形成"高峡出平湖"的景观。
发源地河道特性青海巴颜喀拉山流经地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注入渤海中国第二大河,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24×104km2。2.黄河黄河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长3472km。从河口镇到孟津为中游,流程1122km,两岸大部分为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年输沙量占黄河年输沙总量的89%。中游汇集了许多主要支流,是黄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其径流量占黄河径流总量的40%。孟津以下为下游,长870km,此段河床在华北平原上游荡,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使河床平均高出两侧平地4-5m,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径流变化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产水量少,多年平均径流量仅563×108m3(只及长江径流量的6%),而且沿程变化很大。黄河的径流基本来自上、中游。黄河水源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的70%-80%集中在夏秋季。黄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最大与最小径流量之比值中下游大于上游,其变差系数一般在0.2-0.35之间。
解放前,黄河长期失修,造成中游水土流失。解放后,对黄河开展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大力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如东平湖、北金堤、齐河与垦利等分洪工程),现已完成了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天桥、三门峡和小浪底等一系列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这些工程都发挥着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洪水和泥沙
汛期流量过大,含沙量特多,是黄河为害的主要自然因素。黄河洪水主要是夏秋季的暴雨所致。黄河流域主要暴雨中心在中游的泾、洛、渭河流域,因此,黄河的洪水主要、自来中游的黄土高原,与之相伴随的是强烈的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巨量的泥沙。根治水害开发水利3.珠江珠江流域面积44.2×104k㎡(不计越南境内的1.2×104k㎡),系由西江、东江和北江三大支流所组成。其中以西江为最长,是珠江的主干。北江发源于大庾岭南坡,全长466km西江发源于乌蒙山脉的马雄山,全长2214km东江发源于江西寻乌县境内的南岭山地,全长523km珠江基本上是由三条独立水系组合而成,它们在珠江三角洲汇集,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水系,主要水道有34条,入海口门有8个,它们是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其流域面积仅占珠江全流域面积的4%。实际上真正称为珠江的仅指广州至虎门这一小段。珠江是一条雨型河,由于全流域基本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丰沛,河川径流量大,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360×108m3,为黄河的6倍,占全国径流资源总量的13%,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汛期长达半年以上。汛期内有两个高峰,一个在5月-6月,一个在8月-9月。珠江流域是中国降水强度大、暴雨多的地区之一,汛期洪水相当频繁。但珠江径流年际变化不大。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加以石灰岩广布,珠江流域各河含沙量较小,平均含沙量0.321kg/m3。珠江,特别是西江,是一条沙少、水丰、径流量变化比较平稳的河流,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珠江水系河流常年通航里程达1.2×104km,水运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水能资源很丰富,流长水丰的西江尤为丰富。不利的是洪水威胁较大,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此外,粤北、桂北山区的干旱也时有发生。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据初步统计,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近2300个(不包括时令湖),湖泊总面积达71787km2,占国土总面积的0.8%左右。由于地貌、气候、水文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五大湖:二、湖泊和沼泽(一)湖泊1.青藏高原湖区2.东部平原湖区4.东北湖区3.蒙新高原湖区5.云贵高原湖区
1.青藏高原湖区湖泊多系构造湖和冰川作用所形成。也有因泥石流阻塞河床而形成的堰塞湖。湖水较深,湖面海拔多在4000m以上。藏北高原的喀顺错(湖)海拔5556m,是目前已知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全区大小湖泊1500多个,总面积约36889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1.4%。绝大部分为内陆咸水湖或盐湖,只有位于高原东部及南部有少量外流的淡水湖。由于高原尚处在新构造上升运动中,加以气候干旱,高原上的湖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湖水退缩,湖面缩小的趋势
。
2.东部平原湖区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湖区。湖泊总面积21641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2%。本区湖泊大多与河流相通,不仅在水文性质上与河流有密切的联系,且许多湖泊本身就是河流作用的产物。有的是河间洼地积水而成;有的是河流受阻潴水成泊;有的是废弃古河道的残体。湖泊水位和湖泊面积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洪水期,水位上升,湖面扩大;枯水期,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泊的轮廓、面积随水位变化而变化。这些湖泊在接纳河流来水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泥沙。由于泥沙淤积,亦使湖泊淤浅和缩小,加上不合理的圩垦,常使湖泊消失。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湖区。
3.蒙新高原湖区大致以黑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多构造湖,东部多为小型风蚀湖,亦有部分构造湖。全区湖泊总面积9411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1%。多为内陆咸水湖,仅有少数淡水湖。较大的湖泊有呼伦湖,博斯腾湖以及索果诺尔(湖)等。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位于海平面以下155m,是中国地势最低的湖泊,水深不足1m。
4.东北湖区区内平原和山区均有湖泊分布。湖泊面积2377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3%。除分布于松嫩平原的湖泊有部分为含有盐碱成分的内陆湖外,多为外流的淡水湖。平原区湖泊的形成大都因地壳下沉、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并有不透水层,使地表水积水而成。山地湖泊一般与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有关,其中尤多火山堰塞湖。位于长白山主峰的天池则是一个火口湖,海拔2155m,最大水深373m,是目前中国所知的最深的湖泊。兴凯湖则属构造湖,面积4380m2,为中、俄界湖。
5.云贵高原湖区
全区湖面总面积1108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5%。区内多为构造湖,也有喀斯特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溶蚀湖。湖水一般较深。根据有无泥炭的形成与累积这一标准,可以将沼泽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中国绝大部分国土处于中纬度,冷湿地区较少,所以泥炭沼泽分布面积约3.52万km2,而且泥炭层较薄,除少数厚及1-2m以外,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厚。潜育沼泽分布较广,计约7.48km2,占全国沼泽总面积11×104km2的68%。中国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为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地区,是泥炭沼泽的主要分布区。此外,东部广大平原和滨海地区,蒙、新内陆干旱平地地区亦有零星分布,主要为潜育型沼泽。(二)沼泽类型及其分布三、山岳冰川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冰川面积达5.8×104km2,占世界山岳冰川总面积的1/4,亚洲山岳冰川面积1/2。中国山岳冰川集中分布于西部海拔3500m以上的高寒山区。根据冰川形成的气候条件差异,中国山岳冰川可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冰川二大类,而以前者分布最广。据估算,中国冰川总储量达50000×108m3,接近于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1.9倍。自唐古拉山东段的碑加雪山,经嘉黎、工布江达至错、措美一线以西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冈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祁连山以及天山,阿尔泰山等各大山区的冰川,均属大陆型冰川。这些地区主要受西风环流的影响,降水量不多,夏季降水约占50%-60%,春季降水约占20%-30%,秋、冬季分别占10%-15%。此线以东为海洋型冰川,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东段、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及横断山等山区。这些地区受海洋来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60%-70%集中夏季,秋季占20%-25%,春季占15%,冬季不到5%。这类冰川发展迅速,其前端可下伸至森林线,但冰川消融也十分剧烈。每年冰川消融期融水径流量约560×108m3,与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相等,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2%,占西部的甘、新、青、藏四省区河川径流量(5272×108m3)的10.62%。这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水资源。四、地下水据初步估计,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中,地下水约占23%,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地质、地貌、气候以及水文等自然因素的控制,中国地下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二)岩溶裂隙溶洞水(三)基岩裂隙水(四)冻土孔隙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中生代以来陷落的具有巨厚疏松沉积的构造盆地地区。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分布区。此类地下水,中国南北均广泛分布。
分布也较广泛,特别是广大北方地区侵入岩裂隙水分布面积大。
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阿尔泰山地等纬度较高,或纬度不高但地势特高,气候寒冷有冻土层分布的地区。
从地下水化学类型看,中国浅层地下水以淡水为主,矿化度小于1g/l,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1-10g/l的咸性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昆仑山-秦岭一线以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由东向西,矿化度逐渐增大,由重碳酸盐、硫酸盐钠质水向氯化物钠质水转化。五、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中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为28128.9×108m3,其中河川径流总量为27000×108m3,居世界前列。目前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152.1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9%;人均径流量为26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在联合国统计的155个国家中名列103位。依据“国际人口行动”(PAI)提出的《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对水资源紧张状况的类型划分,并结合中国实际,可将中国水资源情况分为富水、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和极度缺水五种类型。1.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上日程(一)水资源特征(数据来源:吴季松2002年)(吴季松2002年)(数据来源:吴季松2002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用水紧缺类型图(引自:路紫,《中国经济地理》,2010)全国共有10个省级行政区处于极度缺水,2个省级行政区处于重度缺水,两者拥有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但水资源总量仅占5%,此外还有4个省级行政区处于中度缺水。水资源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保障和支撑能力下降,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中国区域水资源紧缺类型苏、辽、豫、沪、晋、宁、冀、京、鲁、津2403.8极严重持续缺水,需调水解决<500极度缺水陕、甘6471.4紧张500-1000重度缺水黑、吉、内蒙古、皖14067.6出现周期性和规律性用水紧张1000-1700中度缺水黔、浙、粤、川、鄂、渝234528.3个别时段出现水问题1700-3000轻度缺水藏、青、新、滇、桂、赣、琼、湘、闽616758.9―>3000富水分布地区人均水资源/(m3)水资源总量(%)水资源现状人均水资源量(m3·a-1)紧缺型(引自:路紫,《中国经济地理》,2010)北方与南方人均水资源量之比为1:4.25,中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协调。2.中国北方和南方,东、中、西部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中国地区水资源和经济主要指标30914433530819624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470460831563340537万元GDP用水量/m3439420448393454428人均用水量/m332637684180183314492200人均水资源量/m358.641.413.526.659.9100GDP占全国比重%59.140.924.032.243.8100总用水量占全国比重%85.414.643.629.227.2100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南方北方西部中部东部北方与南方三大地区全国主要指标(引自:路紫,《中国经济地理》,2010)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大而水少,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小而水多。中国东、中、西部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也不一致。中国东部部分大城市已经处于或接近300m3这个正常生存的人均水资源底线,已经不能依靠节水解决水资源供求问题,必须借助外来水源。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0%,南方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水土资源不协调组合使得北方地区农业用水紧张。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之比为1:1.27:2.88。中国人口的41.6%、国生产总值59.9%和工业增加值的63.3%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7.2%;相反,水资源总量的43.6%集中在西部,主要是西南地区,而其人口只占全国的23%,GDP仅占全国的13.5%。径流量逐年变化存在明显的丰平枯水年交替出现及连续数年为丰水段或枯水段的现象,使中国不断发生旱涝及连旱现象。径流年内季节变化明显,华南及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会出现桃汛或春汛,大多数河流为夏汛或伏汛,东南沿海、海南岛及台湾东部受台风影响会出现秋汛,短期集中的径流往往形成洪水。中国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出现,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同时加重了水资源调节利用的困难。3.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通过分析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矿产价值、人均供水量和单位产水等经济发展指标与水资源的协调性,可衡量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中国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多种类型(下表)。其中匹配型全部集中在南方,不匹配和极不匹配型全部集中在北方。水资源与区域发展(极)不匹配型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及匹配型的1/12,人均用水量仅相当于匹配型的60%。由于水资源和经济活动分布关系的不一致性,使中国各地区水资源对其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中国各地区水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陕、甘、辽、豫、晋、冀、京、鲁、津极不匹配内蒙古不匹配宁、苏、皖、黑、吉基本匹配藏、浙、闽、桂、青、粤、琼、赣、新、沪、湘、滇、黔、川(含渝)匹配分布地区地区类型(引自:路紫,《中国经济地理》,2010)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中国水资源的缺乏已严重地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导致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中国水资源不足导致了经济分布变迁。水资源短缺制约了资源开发,恶化了生态环境。(二)水资源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目前中国水资源与矿产等资源分布不协调,水资源短缺影响了其开发。目前中国面临的河、湖萎缩,森林、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与灌区次生盐渍化,地表、地下水体污染等问题与水资源短缺密切相关。如产业方面,中国农业缺水每立方米要损失粮食0.185kg,工业缺水每立方米要损失产值30元-40元,损失GDP10元-15元。再如城市方面,目前全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达110个,日缺水量达1600×104m3,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城市工业产值损失逐年加剧。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轻度缺水地区的GDP占全国比重的21%提高到28%,大于3000m3的富水地区GDP所占比重由15%提高到16%。相反重度缺水地区和中度缺水地区GDP所占份额在下降,前者由4.2%下降到2.7%,后者由12.3%下降到9.7%。极度缺水地区GDP所占份额由47%下降到44%。南水北调工程将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调水北送,通过东、中、西三条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总体格局。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正式开工。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一期工程总长1467km,2013年通水。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工程总1432km,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截至目前,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三)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是规划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目标。
社会效益方面,主要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的城市化进程;
经济效益方面,由于对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每年可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
生态效益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受水区的地下水超载局面,增加生态和农业供水60亿立方米左右,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境,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条件下,增加国家抗风险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南水北调始终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坚持工程建设与治污环保相结合,着力打造清水走廊、绿色走廊。第二节中国海洋国土一、海洋地带概述二、海洋资源及其开发三、海洋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台湾以东海域、南海。中国海域南北跨度约38个纬度,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东西跨度约24个经度。中国大陆海岸线曲折漫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000㎞,呈北东和北西向。一、海洋地带概述
(一)海洋地带的范围按成因和形态,可将中国海岸分为三大类型:具有突出岬角和凹入海湾的基岩海岸;由泥沙堆积物而成、岸线平直的平原海岸;主要由珊瑚礁或红树林组成的生物海岸。(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大于500m2的岛屿有65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km
东海的岛屿数最多且分布比较集中,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
2/3;南海岛屿数量居第二,有1700多个,占我国海岛总数的1/4左右;海岛是海洋权益的标志和拥有周围海域资源主权权利的象征,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岛屿大陆岛海洋岛基岩岛冲积岛珊瑚岛火山岛渤海海峡老铁山与蓬莱之间的水道,其最近距离为109km,水道大致呈东西向,贯通渤海和黄海。中国的海峡台湾海峡呈北东—南西走向,南北全长约500km,东西平均宽度约为150
km,是台湾和福建的自然分界线。琼州海峡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长约80km,南北平均宽度为29.5km,它连通了北部湾和珠江口外海域。中国近海海域分界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南端鹅銮鼻二、海洋环境及特征
(一)海底地质与地貌
中国海介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南西向的隆起与沉降构造带。长江、黄河、闽江、珠江等江河向海洋输送了巨量的淡水(14900m3/a)和泥沙(17.2×108t/a),其影响波及河口两侧岸线及大陆架毗邻区,塑造了具有特色的中国海岸,形成了辽阔的有隆脊围绕的堆积型大陆架。地壳运动与海面变化的综合效应,形成了阶梯状大陆坡和深海平原。构成了中国海海底地貌的概貌。海洋地带环境与资源结构(引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07)海区的年均温6~28℃等温线大致呈纬向分布,自高纬向低纬增加,但是受冷暖洋流的影响分布亦不均匀。(二)海洋气候太阳辐射:中国近海太阳总辐射变化范围在418~735kJ/(cm2·a)基本呈带状分布。风向:冬季,海域盛行北向风,尤其是东北向季风;夏季,盛行南向风,尤其是东南向季风。雾:近海的雾主要发生在1-7月,年雾日数约30天,多达50~60天。降水:渤海及北黄海年降水量为600~800mm,集中在7-8月;南黄海西部降水为800~900mm、东部为1000mm,集中在6-8月;东海西部降水量900~1300mm、东部琉球群岛超过2000mm,分为春雨期(5-6月)和秋雨期(9月);南海北部雨量达1500~2000mm,集中于4-9月,而南部为1800~2000mm,9-12月雨水较多。气温:海域水温
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
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而南逐渐升高渤海约30‰,黄海约31‰,东海33‰~34‰,南海在34‰以上盐度夏季偏低、冬季偏高,近岸区表层盐度季节变化最大海域的海流
两大系统:一是外来的黑潮暖流,二是海域内生成的沿岸流和季风漂流沿岸潮汐系统
主要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协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组成中部海岸潮汐作用最强东海和黄海东部沿岸潮差最大、渤海及黄海其他沿岸次之,南海最小(三)海洋水文三、海洋资源及其开发
1.海洋空间资源与海洋运输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2.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宽阔的浅海和滩涂为沿海地带提供了面积较大的、宝贵的土地资源,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盐化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长达约5000km的基岩海岸,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港湾众多,有160多个大于10km2的海湾,可选为大中型港址。海洋生物资源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生物种数的分布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滨州学院《税务筹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学院《合唱指挥法(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科技职业学院《微分方程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地下水污染与防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医学院《机器学习算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软件销售服务合同
- 选修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及劳动合同法解读自测题
- 2025年厂房租赁及节能改造合同文本3篇
- 2024至2030年不处理胶辊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物流运输合同非常详尽
- 医保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范文
- 户口未婚改已婚委托书
- 售后响应时间保障措施
- 《工业数据采集技术》课程标准
- 智慧农业的无人机与遥感技术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循证护理在骨科中的护理
- 心肺复苏应急演练脚本
- 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622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含答案)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建筑垃圾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