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全国优质课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全国优质课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全国优质课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全国优质课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全国优质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词两首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存状况。2.反复诵读,感知豪放派词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美,学习苏轼豁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3.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提高对古代诗词的感悟与鉴赏能力。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请分别概括两首词的内容。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单音字故垒()还酹()樯橹()公瑾()料峭()蓑衣()萧瑟()(2)多音字2.指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1)道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②沙湖道中遇雨()③王道之始也()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⑤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当①遥想公瑾当年() ②对酒当歌()③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⑤然五人之当刑也 ⑥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3)任①一蓑烟雨任平生() ②曷不违心去任留()③简能者任之,择善而从之() ④王甚任之()⑤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合作探究1.《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具有什么作用?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结束全词,具有怎样的人生格调?3.《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不是写眼前实景?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定风波》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故垒(lěi)还酹(lèi)樯橹(qiánɡ)B.萧瑟(sè) 料峭(qiào) 蓑衣(suō)C.纶巾(lún) 狼狈(bèi) 沧桑(cāng)D.绚丽(xuàn)珠玑(jī) 公瑾(jǐn)2.选出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A.甘霖元霄樯橹怀瑾握瑜B.沏茶暮霭掏汰铤而走险C.湛蓝姿色料峭披荆斩棘D.蔷薇黍离舞榭竹扙芒鞋3.下列语句音节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有功业有文采)人物。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英气勃发)。C.料峭(形容微寒)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D.回首向来萧瑟(瑟瑟发抖的样子)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5.下列语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6.“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7.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滔滔东流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悠远的空间、时间背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句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由现实进入神游的境界,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息了。玩味这言近旨远的词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形象,仿佛浮现在了我们眼前。D.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人评论它“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堪称“千古绝唱”。8.下列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悲从中来。B.词人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华发早生,不如举杯酬月,了此一生。C.“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D.这几句词,豪放中略见苍凉,体现了词人遭受贬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9.下列对这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给人以历史的恢宏感和苍茫感。B.紧接着写景的语句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为引出英雄人物做了铺垫。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艳羡。D.结句苍凉但不悲婉,伤己而不怨天尤人,虽有生命之短的感慨但不失豪放洒脱。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江城子苏轼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10.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11.上片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具体分析。12.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句词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13.有人说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要赏析。四、精彩语言运用14.阅读下面示例,按要求作答。“丢手绢”是几代人童年时的游戏,多少小朋友学会洗的第一件衣物就是自己的小手绢。现在的你还有手绢吗?今天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手绢为何物,纸巾的泛滥几乎让“手绢”成了一个只存在于词典中的词,“美丽天津·重拾手绢行动”倡导大家:少用纸巾,多用手绢。活动主题:把丢掉的手绢捡起来。宣传语:捡起的是童年记忆,留下的是绿树蓝天。生活中还有什么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价值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为了留住它,请你策划一个小活动,拟出活动主题和宣传语。活动策划:活动主题:宣传语:15.下面这段文字共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黄州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却以此养护自己纯真的精神。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视了其中的端倪。本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了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了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①②③苏轼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2.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3.感受苏轼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的胸怀,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定风波》中,苏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词中找一下答案。二、自练自测1.根据要求默写课文中的相关诗句。(1)描写“江山如画”的诗句是。描写赤壁之战中周瑜形象的诗句是。(2)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旨趣相同的诗句是,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是。(3)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东坡为之绝倒。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时多少豪杰。(2)遥想公瑾当年。(3)樯橹灰飞烟灭。 (4)一尊还酹江月。(5)料峭春风吹酒醒。 (6)回首向来萧瑟处。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合作探究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磊落(lěi)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B.饥馑(jǐn) 谨慎(jǐn) 觐见(jìn) 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 沦落(lǔn) 腈纶(lún) 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g) 欺罔(wǎng) 茫然(máng)竹杖芒鞋(máng)2.判断下面各项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称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阕、下阕,因为一曲便是一阕。()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规定的。()3.“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樯橹”借代水军。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A.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举酒欲饮无管弦C.足下蹑丝履 D.君当做磐石4.“故垒西边”中的“故”当“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有的须从“旧”的本义引申)的有()A.故作不良计 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C.池鱼思故渊 D.故国神游5.下列各句中的“国”字与例句中“国”字的意义相同的句子有()例句:故国神游A.红豆生南国 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C.妇人暂而免诸国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E.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F.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下列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写出了诸葛亮的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B.“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写出了诸葛亮的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C.“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写出了周瑜的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D.“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写出了周瑜的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当年周瑜在赤壁兵败曹操的历史故事,广为人民传颂,为下片描写周瑜埋下伏笔。)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四个字是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概括,一个“画”字强化了豪杰人物活动的背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同时也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C.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作者正值从沙湖买田归来,脑子里装的全是购置家业一事,所以对外界天候的变化竟然全无察觉。)D.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表现了他无所谓的态度,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即不妨,有俏皮的挑战色彩。诗人开篇即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表明他对骤然而至的风雨所抱的态度。)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8.在词的上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此词内容作简要分析。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0.“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11.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片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2.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1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赏析。四、精彩语言运用14.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一样对仗工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下联应调整为:15.为下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然后说一说漫画讽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标题:讽刺现象:参考答案【自主认知】整体感知两首词的内容:略。自练自测1.(1)lěilèiqiángjǐnqiàosuōsè(2)lún/guānjué/jiàorèn/rén2.(1)道:①说②道路③方法、途径④学说⑤当权者⑥道理(2)当:①处在某个时候、地方②面对③主管④抵挡⑤临近⑥假使(3)任:①任凭②听凭③使用④相信⑤任务【合作探究】1.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越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英伟古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2.“人生如梦”感叹人生短促、虚幻。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尤其会有这种感喟。多少风流人物尚且经不住流光的淘洗,何况自己呢?人生本来就很短促,自己又虚度了年华,等待着自己的将会是什么?苏轼之所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恰恰是因为他想抓紧时间把握现实有所作为以期不朽,但客观的条件不允许。一个才情奔放而壮志消磨殆尽的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尊还酹江月”,是向江月洒酒表示祭奠。其中既有哀悼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也有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的意思。苏轼在《水调歌头》里说想要乘风飞向明月。在《前赤壁赋》里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可以和“一尊还酹江月”互相参看。3.“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这里的“一蓑烟雨”,不仅是写的眼前景,而且是说的心中事。“烟雨”也不只是写的沙湖道中雨,更是写生活中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这一句词非常形象地描画了苏轼的气度、胸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体现了全词的中心思想。4.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课堂练习】解析:C项中“纶巾”的“纶”应读“guān”。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掏”应为“淘”;D项“扙”应为“杖”。解析:诗词诵读要注意音节停顿,A项应为“浪/淘尽”。解析:D项“萧瑟”的意思是“风吹雨落的声音”。解析:C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装。解析:苏门三父子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都有名诗名赋流传后世,而且他们的出生地就在四川眉山,由此我们可推知这副对联说的是“苏洵、苏轼、苏辙”。解析:B项“诗句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有误,因为前面几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表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悠远的空间时间背景,毫无平庸萎靡的气氛可言。解析:B项“不如举杯酬月,了此一生”过于消极。作者举杯酬月的目的是寄未酬之壮志于自然,是一种旷达的表现。解析:B项说“为引出英雄人物做了铺垫”错。10.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或:写山色湖光是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秀美衬托人的美丽。)11.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12.最后三句词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13.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比如上片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牵黄,擎苍),下片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狂”生发开来。14.示例:活动策划:地雷阵游戏(用绳子在一块空地圈出一定范围,撒满各式玩具(如娃娃、球等)充当障碍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指挥,另一人蒙住眼睛,听着同伴的指挥通过地雷阵,过程中只要踩到任何东西就要重新开始。指挥者只能在线外,不能进入地雷阵中,也不能用手扶伙伴。通过游戏,提高人与人的信任感)活动主题:让我带你趟“地雷”。宣传语:趟过地雷阵,增强信任感。15.①应该在“黄州”后加上“数年”或“几年”。②“却”应改为“也”。③《念奴娇赤壁怀古》前的“诗”应改为“词”。【自主认知】整体感知1.词中所写的壮丽的山川、古代的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江月的豪举,和谐地营造出了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2.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就照样可以吟啸徐行。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随遇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自练自测1.(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2.(1)那一个时代。(2)处于身强力壮的时期。(3)樯橹,本指船上的设置,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灰、烟,名词活用作状语,意即像灰一样、像烟一样。(4)尊,通“樽”,酒杯。酹,把酒洒在地上祭奠。(5)形容微寒(多指春寒)。(6)现在一般指从来、一贯,词中指刚才走过来的地方。【合作探究】1.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有很多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2.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苏轼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3.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了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课堂练习】解析:A项,“累赘”的“累”应读“léi”;C项,“沦落”的“沦”应读“lún”,“羽扇纶巾”的“纶”应读“guān”;D项,“莽原”的“莽”应读“mǎng”。.B.C.D.解析:A项错在“词牌是指词的题目”,应为“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C项错在“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词牌非题目,“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解析:A项中“丝竹”代指音乐;B项中“管弦”代指音乐;C项中“足下”就是指脚下;D项中“磐石”指大而厚的石头。解析:A项中的“故”是“所以”之意;B项中的“故”是“特意”之意。解析:例句中的“国”字是“地方”的意思。A、D两项中的“国”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其他各项中“国”的意思都为“国家”。解析:根据这几句诗的上文可知“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不是诸葛亮,所以排除A、B两项;大破曹军,不是诸葛亮协助的,所以排除C项。解析:A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