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失衡与调整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李保逾)_第1页
人民币汇率失衡与调整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李保逾)_第2页
人民币汇率失衡与调整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李保逾)_第3页
人民币汇率失衡与调整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李保逾)_第4页
人民币汇率失衡与调整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李保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币汇率失衡与调整问题研究李宝瑜

山西财经大学第一部分引言: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当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贸易依存度国际压力学术界的争论如何来讨论这个问题?均衡汇率方法论汇率失衡的深层次后果问题: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有多大?均衡汇率应如何计算?汇率失衡对我国价格体系的影响是什么?汇率调整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是什么?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是否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我的观点:当前学术界在均衡汇率的计算方法上存在严重缺陷。我国人民币汇率严重脱离均衡汇率,偏离幅度至少在20%以上。第二部分:均衡汇率的计算

1.一般方法:现在国内外对均衡汇率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和简约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单方程模型。也有的人采用局部均衡汇率模型和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模型多数人使用的是简约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单方程模型。

2.一般方法存在的问题:在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中,大部分人选取IMF公布的实际有效汇率,也有人选取实际汇率来做因变量。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自变量,模型拟合程度越高,解释力越强,就越接近名义汇率或实际汇率。实质上就是把名义汇率或实际有效汇率的平滑值当作了均衡汇率,而非真正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均衡汇率。3.我设计的方法:两阶段多目标算法

第一阶段:在多目标条件下各自计算均衡汇率第二阶段:采用计量模型计算精算值4.两阶段多目标算法的实现:

(1).购买力平价目标下的均衡汇率汇率最主要的本质是两国商品价格的比例,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过远时,就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其发生了失衡。

我们首先对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各个年度的均衡汇率进行了测算,在测算中按对外贸易的比重选取了日本、美国、香港、德国价格作为计算样本。并以各自的贸易比重作为权重。2005年,用美元作为综合货币对比单位的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值为1.9808元人民币。(2)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下的均衡汇率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在重要手段。国际收支是否失衡,是衡量汇率是否失衡的重要依据。反映国际收支平衡的最综合的指标是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的变动中包含了贸易收支、资本收支等所有收支引发的变动,所以我们可以把与适度外汇储备相互适应的汇率看作是均衡汇率。与外汇储备变动相对应,外汇需求主要体现于三方面:维持正常进口的用汇需求、偿还外债本息的用汇需求、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用汇需求。适度外汇储备可以用用外债余额、GDP、进口总额来估算。我们选择的计算方法为:适度外汇储备等于:①5个月的进口总额②全部短期外债③20%的中长期外债余额④5%的GDP以上项目相加均衡汇率=名义汇率-(实际外汇储备-适度外汇储备)×名义汇率对外汇储备的边际系数根据这个公式测算的2005年适度外汇储备为5674亿美元,相应的均衡汇率初始值为6.5752元。(3)稳定的货币供应量目标下的均衡汇率均衡汇率应该是保持国内稳定的货币供应量目标下的汇率。国内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应根据实际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进行调整得到。根据我国历史数据,剔除非稳定年份的货币供应量(其标准划定为:年增长率低于10%的按10%计算,高于25%的按25%计算)。这样调整以后,再计算出来实际货币供应量与调整后货币供应量的两个定基指数的比例,将其作为调整名义汇率的依据,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得到均衡汇率。进行这样调整的理由是:假定名义汇率是由实际货币供应量所决定的,但均衡汇率应由稳定的货币供应量所决定,稳定的货币供应量与实际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比例,也就是均衡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比例。根据公式,以1985年为基期,计算得到2005年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值为89050亿元,同年的均衡汇率应该是6.8025元。(4)实现稳定就业目标的均衡汇率计算均衡汇率,必须与国内就业联系起来。即在保证国内稳定就业条件下,计算与经济增长相互适应的汇率。我们将与稳定就业相适应的均衡汇率定义为与稳定的出口关联就业人数相适应的汇率。粗略来计算,出口关联就业人数是出口占GDP的比重与总就业人数的乘积。稳定的出口关联就业人数则是剔除各年度非稳定就业增长人数后的数列(其标准划定为:年度就业增长率低于3%的按3%计算,高于20%的按20%计算)。稳定的出口相关就业人数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之间有一个比例,我们以85年为基期计算各自的定基指数,然后将计算出来的这个比例,作为测算均衡汇率的依据。均衡汇率等于名义汇率与定基指数比例的乘积。2005年,实际出口关联就业人数为25970万人,调整后的出口关联就业人数为30445万人,满足充分就业的均衡汇率则为9.6072元。(5)均衡汇率模型与精算值在测算出来各目条件下的均衡汇率初始值以后,用其平均数作为综合初始值。以初始值(1985-2005年)为被解释变量,可以建立均衡汇率精算模型:Y=-0.8911+0.4677*X1+0.1864*X2-6.3134*X3+3.0728*X4

R方=0.9852调整R方=0.9816DW:2.1858其中:Y表示均衡汇率初始值,X1表示出口关联就业人数(亿人),X2表示货币供应量(万亿元),X3表示实际外汇储备与适度外汇储备之差(万亿美元),X4表示购买力平价转换因子。模型精算值表明:我国名义汇率长期高于均衡汇率,2005年,依据这一模型计算的均衡汇率精算值为6.2398元。这也就意味着当年汇率的失衡程度达到了23.86%。第三部分:汇率偏低带来的严重宏观经济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汇率长期处于严重偏低状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宏观经济的负面效应。各种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价格体系的扭曲及其后果。首先是当前汇率下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其中每年GDP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依靠出口来实现(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5),外贸依存度高达64%。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问题:一是过高的外贸依赖性,二是净出口导致的资源消耗,三是以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及其经济损失为代价。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2005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63.92%,美国为21%,英国为38%,日本为23%,法国为43%,德国为60%,澳大利亚为33%,发展中国家印度为30%。我国是大国中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然而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外贸依赖。而在于这种依赖是建立在失衡的汇率基础之上的。一旦汇率实现均衡,这种依存的基础就会发生动摇。由于我国当前实行的经济策略,一方面延缓汇率升值,同时继续实行出口扩张,在这个情况下,汇率升值似乎对出口还没有发生很大影响,但经济学原理和长期的国际实践告诉我们,汇率升值,必然会对长期的出口形成收缩。从而使得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从1995年到2005年的11年中,我国累计的净出口额已经达到了3786亿美元。这意味着多年来,国家的实际资源是净流出而非净流入。在国际经济中,获得货币只是手段,而获得实际资源才是国际收支的真正目标,不可设想一个国家在长期追求贸易顺差中能够维持长久的国际贸易。正是因为所有贸易国都想获得实际资源的净流入,而这又是不可能的,才会产生了贸易平衡的原则。这个基本的国际贸易原则,似乎在我国的实践中被长期忽略了。我国当前实际上是资源出口型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是资源浪费性经济增长方式。以能源来说,2005年仅在净出口产品中就大约包含了一亿吨标准煤。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4.5%。经测算,1990年至2005年,我国由于贸易顺差导致的能源浪费达到了4.8亿吨标准煤。其它的矿产资源同样也属于资源外流。这种长期实际资源外流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用低汇率手段扩张出口,导致了国际收支整体上的不平衡。在国际收支账户中,如果在经常账户顺差的同时,资本和金融账户上保持等量逆差,国际收支是可以平衡的。但我国的情况并非如此。1991年-2005年的15年中,除了1992年国际收支逆差外。其余年份都是顺差。特别是近两年来,外汇储备已经大大超越了国际公认的各项评价指标。2006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一。多年来,人们总是认为外汇储备越多越好,但这是有沉重代价的。我们的外汇储备,大约50%是用净出口产品换回来的,这些外汇储备是建立在资源损失的前提之下的。另一半来自于国际融资和直接投资,其机会成本的代价也是很高的。目前国际融资的成本大约为5%,外国直接投资的成本除了融资成本以外。还要加上投资利润的外流。虽然我国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外国的政府短期债券,但其收益率是很低的,难以弥补融资和投资成本。这些超额的外汇储备,一旦发生外汇大幅度贬值,则可能血本无归。我国以超低的汇率扩张了出口,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率,但同时引起了巨大了资源浪费,出口的成果换回了大量的外汇,持有的外汇则隐含着巨大的风险。汇率长期偏低引发的第二大方面的问题是国内外价格体系的扭曲。主要表现在价格长期脱离购买力平价,与国际价格体系不接轨,高价进口而低价出口,重视了出口企业的利益而忽略了消费者利益。国内外价格呈现严重的不对称性。国际收支中所获得的外汇,最终是要以获取实际资源为目的,即要体现在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力上。汇率脱离购买力平价太远了,外汇就成为缺乏物质基础的纸张或记账符号。我们用四国(地区)加权的数据所计算的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1990年为1.3523,1995年为1.6760,2000年为1.8382,2005年为1.9808。而相同年度的汇率分别为:4.7832、8.3510、8.2784、8.1949。就购买力角度以2005年来说,人民币被低估了4.13倍。按世界银行公布的PPP转换因子来看,低估幅度则更大一些。这意味着现行汇率条件下,国内市场价格体系与国际市场价格是完全脱节的。相同的一美元,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相当于国际市场的4倍之多。或者说,一美元在国外市场只能买到相当于国内市场24%的商品。由于汇率导致的价格体系与国际市场的脱节,使得国内与国外成为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市场,无法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全面的国际化商品流通,也引发了一种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我国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孤立的价格体系中,对我国经济向国际化迈进设置了较难逾越的价格门槛。在这种汇率与价格体系下,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来面目。中国成为外国人的购物天堂,但中国人却买不起外国的商品。特别是在消费品方面,全世界都在消费着标有“MADEINCHINA”字样的商品,但中国消费者在国外,理论上说,需要付出高于国内4倍以上的代价才能买得起国外的商品。这样的汇率在性质上是阻止了消费者消费国外商品。进一步说,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了,外国人可以随心所欲消费中国的商品,但中国的消费者享用外国制造的商品,却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种汇率与价格体系有利于出口企业,它保证了出口企业的就业与宏观经济增长,但却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例如在石油进口价格上,经常看到有人说:国内石油的价格偏低,石油价格要国际接轨。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国内价格整体上偏低,而绝非仅仅石油价格。如果石油价格实行国际接轨,那么其它众多的商品价格是否也应国际接轨?我们的出口商品只所以能占领国际市场,是因为廉价,我们买不起国外的商品,是因为汇率太低。如果要国际接轨,应当是出口和进口双向接轨,而不仅仅是进口产品接轨。在进口商品中,应该是全面接轨,而非部分商品接轨。在国内价格体系下,石油的国内销售价格是高而不是低,已经是脱离价格体系的“一枝独秀”。国外石油进口国每公升93#汽油的零售价格(含税)多数在一美元上下,按照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国内销售价格应该在2元人民币左右,但实际的零售价格则高达5元人民币。所以问题不在某些产品的价格上。而在于非均衡汇率导致的整个价格体系的扭曲。我们实际上走的是贵买贱卖的发展之路,走这条道路难以持久。第四部分:关于汇率调整的一些看法我国目前在汇率问题上已经走到一个应该在矛盾中果断抉择的关键时刻。当前很多政府官员和学者对我国提升汇率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国外的压力。我们认为,大幅度快速提升汇率,不仅仅是对国外有利,而更重要的是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当然,在汇率调整中有很多矛盾,但我们必须面对抉择。如前所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出口驱动的资源浪费型方式。它犹如一匹狂奔的马,随时消耗着大量的体能,一旦体能支撑不住,就有可能面临衰竭。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保持了短期较高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率,但并不能持久。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所以我国在短期就业、经济增长与长期利益的选择中,已经到了非选择长期利益不可的时刻了。大幅度快速提升汇率,虽然会引起短期就业率下降和经济增长的放慢,但有利于快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就业问题的解决,我们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依靠扩大内需来扩大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做在短期虽然有较大的困难,但比较其利弊,对国家发展是有益的。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扩大了一些就业,但放弃的经济利益很多。我们现在的模式是:企业开工了,工人就业了,产品生产了,GDP增加了,资源消耗了,但产品却是廉价出口了,在经济利益的核算上,很多企业都是微利甚至亏损!特别是大量的贸易顺差的存在,在外币贬值的风险下,产品几乎是白白送给外国了。这样的就业,实际上是用我们的资源换取一些低价的工钱而已。我国在前一些年的企业改制中,产生了很多下岗工人,当时国家也面临痛苦的抉择,但后来还是克服了困难,实现了企业的现代化改制。在汇率调整中,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将目前的低价出口数量扩张模式转变为质量扩张模式。这种转变,在汇率提升的条件下,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外汇收入不一定就减少,我们也可以用这些外汇收入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汇率升值来调整国内价格体系,使国内价格体系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也是我们现在必须作出的选择。如果不进行调整,让贵买贱卖的局面发展下去,多持续一天,国家利益就多受一天损失。与其我们选择一种进口商品被迫进行“国际接轨”。还不如我们主动地全面接轨。我们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必须从理论上认识到,我国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将长期实行的“扩大出口,吸引国外投资”政策,转变为“适当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阶段了。汇率提升以后,会以等量的人民币换取更多的进口商品,消费者就可以与企业在一个公平的价格体系中分享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汇率的提升,也会扩大对外投资的能力,伴随着对外投资的扩张,也会吸收一部分劳动力向国外输出。在现阶段,政府还不应该放弃对汇率调整的干预。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