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优秀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优秀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优秀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优秀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检测一、选择题1.《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D.北魏时期商业的发展2.据统计,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从北魏人口的迅速增加上可以确信()A.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内迁少数民族的人数迅速增多C.南方人口已开始向北方流动D.隐瞒人口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3.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4.《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5.右图是“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的文物图片,反映了北魏商业的发展,下列有关北魏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洛阳出现了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B.货币交易逐步代替了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C.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都有商业往来D.北魏统治者放弃了商鞅变法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6.“(6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得益于()①均田制的推行②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③北魏时期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④北魏时期新耕作技术的推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据《魏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赋税制度B.推行汉化政策C.加强集权D.整顿吏治8.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C.冯太后的影响D.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9.孝文帝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这表明孝文帝()A.据守黄河流域B.执意改变风俗习惯C.治理中原地区D.决心迁都洛阳10.《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拔拔长孙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姓为汉姓D.消灭了鲜卑陋习12.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材料二中涉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内容?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3)概括说明材料二这一改革措施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赂,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魏书·高祖纪二》材料二丁卯,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朕宪章旧典,始班俸禄……班禄以十月为始,季别受之。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贪者……三载一考,考即黜陟,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任”。——《资治通鉴》永明二年材料三受禄者无不局(恐慌害怕),赂殆绝。然吏民犯他罪者,魏主率宽之,疑罪奏谳(审核)多减死徙边,岁以千计。都下决大辟(判处死刑),岁不过五六人;州镇亦简。——《魏书·刑罚志》(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魏孝文帝拓跋宏认为“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只有迁都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嵩极,定鼎河,庶南荡瓯吴,复礼万国”。他还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令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材料二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评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今有学者也认为,孝文帝不顾国情、族情,独断专行的迁都决策破坏了鲜卑族原来的利益制衡关系,动摇了北魏的立国根基。魏孝文帝迁都以后,父子相继在洛阳大兴土木,修筑洛阳的民夫“日有万计”,工程的耗费“日损千金”。国力耗费严重,人民负担沉重,贪污腐化加剧。——蒋福亚《魏孝文帝迁都得失》(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孝文帝拓跋宏执意迁都的原因是什么?(2)有学者认为迁都与北魏的覆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认识。

课后巩固练(六)1.B“不闻犬豕之食”“不见牛马之衣”“莫不商贩焉”等材料信息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材料反映的是北方经济的发展,不能体现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2.A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没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的人口就无法养活。3.C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表明当时的人们注意耕作的成效。4.C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货币流通代替一度出现的实物交易,体现了商业的恢复和发展。5.D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商业活动日趋活跃,A、B、C三项均是对北魏商业发展的描述。D项不符合史实,北魏统治者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6.D材料反映的是6世纪初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有利于农业的恢复与发展。7.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可知该措施是俸禄制,目的是防止官吏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整顿吏治。8.D改革的主要目的应从推行者的阶级属性方面思考,作为最高统治者,巩固统治是最根本的目的,故选D项。9.D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徙居平城……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以得出因在北魏故都平城改革困难,故孝文帝决定迁都中原的洛阳,故D项正确,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移风易俗是北魏封建化的重要措施,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题目中的关键是由平城迁到洛阳,故而入主中原地区,C项不符合题意。10.C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11.A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是孝文帝改革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它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加速了鲜卑族汉化的进程。12.A依据“(年)三十以下”可排除B、D两项;C项表述不全面,孝文帝改革要求年轻的鲜卑官员不光在上朝议事时禁止说鲜卑语,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说汉话”。13.(1)按人口分配土地。(2)均田制。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①限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保证了统治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均田制为后世所沿用,直到唐朝中期才瓦解。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计口授田”和材料二中的“均给天下民田”“男夫”“妇人”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相同之处为按人口分配土地。第(2)问,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为均田制;其他改革措施依据所学作答即可。第(3)问,考查均田制的影响,依据所学从对当时的北魏和后世两方面的影响作答。14.(1)社会问题:吏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奋起反抗。原因:北魏官吏原无俸禄,导致官吏贪污盛行,任意搜刮百姓。(2)措施:制定俸禄制(班禄制),严厉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任期考核制度。积极作用:使吏治清明,社会矛盾缓和,政局安定,农民安心生产,北方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以后的改革创造了有利局面。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词语“纵奸纳赂”“贼盗并兴”等进行回答,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教材知识;第(2)问,要求阅读材料,提炼相关信息,然后规范作答。15.(1)适应北魏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摆脱鲜卑族内部保守势力的束缚;移风易俗;推进封建化进程。(2)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举例:观点:我认为迁都不是北魏灭亡的主要原因。说明:迁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但北魏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迁都没有必然联系。(此答案为参考答案,论证充分合理即可)解析:第(1)问,原因可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大背景中来分析,结合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