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测评_第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测评_第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测评_第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测评_第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O3-、HPO4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血浆的组成成分。答案:A2.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及物质成分的选项,正确的是()①钙离子、葡萄糖②血红蛋白、呼吸酶③血浆蛋白、氨基酸④CO2、激素A.甲;①②④ B.乙;①②③C.丙;①③④ D.丁;②③④解析: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返回血浆,故丙正确。在内环境中有钙离子、葡萄糖、血浆蛋白、氨基酸、CO2、激素等,而血红蛋白、呼吸酶都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C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解析: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各种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生活环境;毛细淋巴管壁内侧的细胞外液为淋巴,外侧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答案:D4.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⑤为细胞内液,②③④共同组成的①为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淋巴是由组织液回流等形成的,它与血浆之间为单向流动,故③为淋巴,②为血浆,④为组织液。答案:B5.下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解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把外界环境的营养物质消化后吸收到内环境,与①吻合;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运输各种物质并进一步把各种系统进行联系,与②吻合;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出CO2、多余的水与无机盐等,与③吻合;呼吸系统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O2、呼出CO2),与④吻合。答案:A6.导学号05200008癌症晚期的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浮肿的症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机体摄入水量过多B.代谢缓慢而导致营养过剩C.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渗透压降低,渗出到组织液中的水增加D.组织液中的水大量渗入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膨胀解析:癌症晚期的病人往往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或营养物质被癌细胞大量消耗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使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出现全身浮肿的症状。答案:C7.下列液体不属于体液的一组是()①消化液②细胞质基质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脑脊液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内液⑩汗液A.①②③④⑤⑦⑩ B.①⑤⑩C.②③④⑥⑦⑧⑨ D.③④⑤⑦⑨⑩解析:细胞质基质、核液都属于细胞内液,血浆、淋巴、脑脊液、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统称为体液。答案:B8.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一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与缓冲溶液更相似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解析:A、B两项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NaOH后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更相似。答案:D9.右图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字母表示物质,序号表示物质穿越的屏障。对该图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大分子蛋白质中肯定不包含蛋白质C.①为毛细淋巴管壁D.②为毛细血管壁解析:a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一般没有蛋白质。b中一般不含蛋白质,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等情况下会出现蛋白质。①为毛细淋巴管壁。②不表示任何屏障,因为淋巴直接进入血浆。答案:C10.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可分布在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这些都属于内环境。糖原是单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的,所以糖原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内环境运输到全身各处,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B11.肺泡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共穿过生物膜()层 层 层 层解析:O2需经过肺泡壁(2层)和毛细血管壁(2层),进入红细胞(1层)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被运输到毛细血管动脉端,再穿过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2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双层膜(2层),参与有氧呼吸,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因此共通过了11层生物膜。答案:D12.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范围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解析:内环境稳态是细胞内各种酶促反应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温度、渗透压、酸碱度都是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所以细胞代谢紊乱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答案:D13.下列各项,与组织水肿无关的是()A.毛细淋巴管堵塞 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C.血浆蛋白增多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解析:毛细淋巴管堵塞,使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量减少,故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会引起本不能渗出毛细血管的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水,造成水肿。答案:C14.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解析: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会使血浆的pH略有下降。但由于血浆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H2CO3/NaHCO3,乳酸可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CO2和H2O,CO2和H2O都可以通过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B15.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142②147A.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解析:血浆与组织液成分的差异主要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不同,因为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因此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更多的水分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增多。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形成的CO2离开肝细胞到组织液要穿过3层生物膜,再经过单层细胞的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浆,所以共穿过5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具有2层磷脂分子。答案:C16.如下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A.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淋巴→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解析:食物中的葡萄糖首先穿过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最后从血浆中穿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部。要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被吸收时只能进入血浆而不能进入淋巴。答案:A17.(原创题)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离子是()+、Cl- O3-、+、Ca2+ D.乳酸、血浆蛋白解析:人体内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答案:B1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胰岛素、O2、葡萄糖、呼吸酶、血红蛋白、尿素等物质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②和①的成分最相似解析:由图知a为毛细血管,b为红细胞,c为组织细胞,d为毛细淋巴管,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④由②形成,与②的成分最相似,且④只能直接通过回流进入毛细血管a。呼吸酶、血红蛋白均是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答案:C19.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解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血液不属于内环境。多余的H+通过肾脏排出。Na+、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血浆是内环境最活跃的部分。答案:C20.(2023全国高考Ⅰ理综)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血浆与组织液可以互相渗透,输入静脉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因此,细胞外液中的Na+的增加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所以理论上细胞内液增加的量多于细胞外液,B、C、D三项错。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8分)H1N1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1)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

(2)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可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请写出下图中4处内环境成分的名称。A,B,C,D。

解析: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一定程度上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渗透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别形成血浆和淋巴,然后汇集进入静脉,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最后进入组织液,从而进入组织细胞。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2)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B、C对应的内环境成分可颠倒)22.(10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图中的(填图中序号)构成内环境,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序号)。、、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②中有HCO3-、HPO42-解析:据图可知,①②③④⑤分别为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红细胞的细胞内液。(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即②③④,构成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接触血浆,外侧接触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2)气体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3)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②与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而组织液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HCO3-、HPO4答案:(1)②③④②③渗透压酸碱度温度(2)自由扩散三(3)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pH23.(10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的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两个系统。

(4)体内细胞必须通过,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3)消化系统循环系统(4)内环境24.导学号05200009(12分)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有关概念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方框①②③内表示的内容:①;②;③。

(2)在下表中填出图中所列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及健康人的相应正常值。指标正常值(范围)(3)在进行常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