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_第1页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_第2页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_第3页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_第4页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夏志芳一、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关系1.从课程框架看(相关性)单学科(含选修)学科课程综合学科(含选修)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必选)非指定领域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一般为选修2.从课程内涵看(相通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领域而无指令性内容(1)指定领域A.研究性学习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C.信息技术教育D.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2)非指定领域(学校没有的课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21ABCD校本课程2.从课程操作看(相叠性)(有教材、部分选修)(无教材、全体必修)稳定、成熟可教性时效、过程、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未来水果园水果种植与蔬菜同行我爱班级班级标志常州小吃收藏木梳等校本课程:文明礼仪、安全之旅、诸子文化、秋白研究、玩中学、形体艺术等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何在?

1.有利于把自然的需要、兴趣与人为的需要、兴趣结合起来。(人天然具有探究心,人的探究由“惊奇”来引导。)2.有利于发展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批判原子论与割裂论)3.有利于培养实践与创新精神。(人的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泯灭是崇拜必然性、程序化、技术化、去情境的教育的结果。)(三)怎样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四)综合实践活动是“优等生”的专利吗?1.种种误解——“精英主义”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城市学生的课程,广大农村学生无法实施;等等。2.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层的教育民主的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具体性,确立“多元主义”价值观。(五)综合实践活动是“科技类活动课程”吗?1.我国当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倾向“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科技类活动课程”2.当务之急:摆脱“惟科学主义”倾向融合自然、社会与自我融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融合科学、艺术与道德(六)怎样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教师脱离学生生活选题强制学生参与流于形式成为学生负担(七)怎样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线索(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四、五年级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无主题活动探究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季节生长节日环保了解自己提高自己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海某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框架设计美丽的秋天春天来了认识植物认识动物迎接新年六一儿童节我爱我的家环保和我们我是小学生我的身体我的收获我要上二年级了(八)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预设极端化会阉割过程的教育价值,最终会导致教育的“生产化”与学校的“工厂化”。预设的目的不是限制生成,而是提高生成的效率。(九)教师该怎样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1.教师为什么要指导?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教师指导是学生社会性的必然要求。学生需要的复杂性:第一,学生所实际体验到的需要可能并非其客观发展需要第二,学生所未实际体验到的需要可能恰恰是其客观的发展需要2.教师该怎样指导?教师的指导艺术:把学生的客观发展需要机智地转变为学生意识到的和实际体验到的需要指导方式:“团体指导,协同教学”指导内容: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善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的分享与交流。每周三课时,同一年级安排在同一下午。保证教师的“团体指导,协同教学”,提供学生跨班级合作活动的机会。学生家长创设问题情境协调组织形式,指导合作分工审视方案的可行性并给予相应的指导监控学生的活动,给予督促、激励和引导组织交流,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提供学生反思的途径,反想自己的指导策略,完成案例选题:确立活动主题组织:确定活动组织形式计划:提交活动方案展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交流:交流活动成果评价:反思活动历程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探究题材基于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建议提供咨询和实践机会关注活动进程,参与活动实施参与课程评价提供完善课程的建议教师(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有教材吗?1.泛起的程序化的、具有学科性质的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将消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并带来其他负面效应。2.丰富多彩的适合儿童需要的学习读物不等于系统化的教材。(十一)综合实践活动要用考试来评价吗?

1.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2.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1)评价理念A.整体观: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B.多元化: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C.过程性: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2)评价方式先决条件:观察“档案袋评定”“协商研讨式评定”(十二)为什么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1.基础学校何以沦为“文化沙漠”?2.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为重建学校文化的重要契机结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成为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1.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2.学习者是自己课程的主体,而不是别人提供的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哪怕这种课程是无可挑剔的);3.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4.分等划类的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不是课程评价的惟一形式或最好形式,质性评价更能体现人的发展的特殊性;5.个性健全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的;……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集权与自主: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机制改革:寻找最佳结合点和生长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王湛:要提高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就必须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因此,课程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划分。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并开发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随着教师设计课程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的发展将有更加多样和广阔的前景。(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考虑学校实际可能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成立小组需求调查培训教师资源调查教师竞标学生选用跟踪评价哲学整合动态调整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层面的开发方案教师层面的开发方案形成校本课程系列(规范、稳定、更新)学校层面开发方案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支柱”情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3-5项描述即可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适度结构化领域(严格意义、宽泛意义)自由度课时与学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