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文版第四单元论如析薪12师说_第1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第四单元论如析薪12师说_第2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第四单元论如析薪12师说_第3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第四单元论如析薪12师说_第4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第四单元论如析薪12师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导学案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3、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二、教学重点:“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三、教学难点: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五、课时安排:3课时。【知识导学】1、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2、题解“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3、古代从师学习的故事:(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4、“古”的时间“古”是文中树起的一面鉴古以戒今的旗帜。举凡“古之学者”“古之圣人”“能行古道”之所谓“古”者,究竟指何历史时期,须从“今”说起。本文为李蟠而作。由李蟠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推知本文当在前几年即作者年约35岁时所写。按文中例举的孔子和“六艺经传”,都是“古”之影响最大者:孔子,春秋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六艺”,非指奴隶主阶级教育子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乃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因其后连用了“经传”。仅《春秋》一经就有三传分行: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的《左氏传》,战国时齐人公羊高的《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谷梁传》。另按《师说》系作者体现古文理论的代表作之一,自以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提倡先秦两汉文章传统为创作宗旨。再按作者倡导古文运动时自称“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称“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进学解》),至此,文中“古”所指时间昭然若揭:先秦两汉。5、“师”的形式文中为论证“学必有师”的论点,在确定“能者为师”的前提下,先后列举“师”的三种形式。(1)问经式。17岁的李蟠“好古文”,向韩愈请教“六艺经传”。联系前文对所择“童子之师”愚妄做法的否定,便不难断认这是本文从师的主证形式。(2)学艺式。“巫、医、乐师、百工”各具专门技艺。只有师傅弟子“不耻相师”,取长补短,才能使技艺精益求精,渐臻佳境,有所发明创造。这是本文从师的旁证形式之一。(3)交游式。文引《论语·述而》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话,就隐含交游“择善而从”之意。事参作者自叙:“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与崔群书》)。这是本文从师的旁证形式之二。6、“君子”的所指古籍中所谓“君子”,西周、春秋时指贵族、做官的人,如《书·无逸》言“君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长者”;春秋末年以后,渐指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如《荀子·劝学》所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而本文中所提“君子”,显然不属后者,连同前文“士大夫之族”“众人”(不含“巫、医、乐师、百工”)者流,原不过是“耻于从师”的不同称呼而已,均指“世禄之家”——世代相承的官僚地主。7、“圣人”的涵义文中两处出现“圣人”的字眼。第一处和“众人”对文的“圣人”,泛指古代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包括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源于作者在《原道》中特创的圣人传道的历史“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而作者对这个道统中的“圣人”训为“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第二处“圣人无常师”的“圣人”,专指下文用作例证的孔子,乃儒家定于一尊以后的特称。【合作探究】一、读课文,整体感知1.写出各段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填好下表:段意论点

第一段:

中心论点:

第二段:

分论点:

第三段:

分论点:

第四段:

原因:

2、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并解释说明。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圣人无常师。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二.研读文章第一段:1、学生分析层意: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择师的标准——2.作者是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3.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4.从课文第二段,我们可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5.第三段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关系?做出了什么论断?

6.结合全文,谈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及关系。7.讨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说,现在的老师的作用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反思总结】文章第一段论述了老师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指出了从师的必要性,进而提出“______________”的从师标准。第二段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第一层以“古之圣人”与“______________”作对比,第二层从对其子与“______________”的角度对比,第三层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从而使文章一步步深入展开。第三段转入正面阐述,引用______________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段交代写作的原因。【课堂练习】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用“\”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仆道不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益不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抗颜而为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①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译:__________

____。

②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轻松练笔】本文第三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从而有利地论证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彰显文化底蕴,丰富写作素材。请引用名言名句写一个400字左右的片段。《师说》导学案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写出各段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填好下表:段意论点

第一段: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二段: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三段: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四段:说明写本文的原因原因:鼓励后学1.不拘于时;2.能行古道。照应上面两个分论点

2、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这两句是论述教师的作用,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一项重要内容。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一句论述了择师的态度与标准,意思是说,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应该从师学习,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3、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并解释说明。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也难啊!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习。2、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这一句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总是各有长短,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体现了以有道者为师的观点,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这一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习的目的,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扫除了从师学习的思想障碍。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二.研读文章第一段:1、学生分析层意: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传道、受业、解惑(前两句)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解惑、师道(中间三句)择师的标准——“道”在即师在(最后一句)。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二.研读文章第一段:2.作者是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答案: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3.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答案: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这个意图是贯穿全文的。“受业”是教师的起码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人尽皆知。开头全面概括教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论述的对象。4.从课文第二段,我们可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答案:①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②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总结表格如下: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观点A.“今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古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B.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学于其身

耻师

大遗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讽刺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其智不及百工5.第三段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关系?做出了什么论断?答案: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师道、师生关系,做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论断。这个论断,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概括。该思想表现了一种动态观,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6.谈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及关系。答案:文中的“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不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彼童子之师”,而应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这里的“道”从后文看,应是“六艺经传”即儒家思想。由此可知“师”是掌握“道”的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讨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说,现在的老师的作用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答案:现在的老师还是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道”的含义、“业”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韩愈所说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现在的“道”指的是所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既然当代教师仍旧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那么老师的作用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啊!

板书:破正

人必从师,以“道”为师(理论论据)

(立)立反

士大夫耻学于师

(反面现象)

(破)结对

(三层对比)合比

孔子从师的言行

(正面实例)

(立)李蟠从师行古道

(身边活例)

(立)7.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8.①专、深厚

②从师

③指态度严正不屈

④就

⑤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⑥冒犯

学生9.①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

②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10.例证

师道衰落【轻松练笔】答案示例:我有一个梦想,碧蓝的天空鸟儿快乐地游嬉,蓝天下尽是那“风吹草低见牛羊”,尽是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尽是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我要把这梦放进篮子里,让它在篮子中发芽。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不告诉你。我有一个梦想,碧水荡漾在清澈的湖里,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澎湃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在这梦想里,尽是秦淮河畔来回的船只和歌女的吟唱,还有身着素衣,在溪水边洗衣的浣纱女,坐在船上唱着山歌的刘三姐。我要把这个梦放进篮子里,让它在篮子里发芽。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不告诉你。我有一个梦想,到处都是深竹幽篁,鸟儿鸣唱,有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着宁静致远、淡泊雅致的世界。我也要把这个梦装进篮子里。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不告诉你。我有一个梦想,这是最后一个。我要让地球妈妈等等我,等我的梦想发芽,等到春天,我要提着篮子把梦送给她。【类文欣赏】我的老师(节选)贾平凹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了,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晚上看电视,七点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