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徐晓东、张杰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绪论
这是我们外国语学院开设的一级学科平台的研究型课程,而且据我了解,也是我国大学第一次开设这样的课程。从出租车司机的笑话说起,英语语言文学的导论并非只是了解课程和学习计划,说明英语专业与其它文科专业的关系,国外主要大学并没有英语专业,其实英语专业主要是对英语语言或英美文学的研究,不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位置,就无法成为真正的英语学生。(兼谈目前外语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错位发展,包括大学的大外教学和专业教学,以及研究生教育----普及、大众、精英)本课程名称:外国语言文学导论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一般首先从名称论述起(举例: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说明外国主要是指西方,包括日本、俄罗斯等国,语言文学主要是指语言和文学,导论实际上就是引导大家入门。当然不可能有人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因为不可能有人是通才,所以我只能够尽力而为。这也许是第一次吃螃蟹的工作,但总要有人尝试,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第一节: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的分层: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美国与原苏联研究体制的不同)社会科学(有时又称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学(门类)文学(门类):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050203法语语言文学;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050206印度语言文学
050207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050208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050209欧洲语言文学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2翻译学050213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翻译硕士(专业硕士):笔译、口译
三级学科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语语言学韩国文学、韩语语言学法国文学、法语语言学意大利文学、意大利语言学德国文学、德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我院还有跨学科的学位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另外还有一个方向属于教育学下的学科教学论(英语)。因此,本课程是一级学科的平台课程(兼谈人才培养的宽口径问题以及北京大学试点招生不分专业的问题)。第二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改变过去外语专业学生仅仅把学习的主要精力用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上,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外语专业学生。例如,语言表征危机的问题,生态文学批评的问题等等;二)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兼谈张羽的两条),学会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分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复杂问题简单化与简单问题复杂化),特别是人文学科的不同,即归纳法与分解法的不同;兼谈高尔基的“人学”(举例:《90年代大学生修养丛书》。三)开拓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就是学会多视角地看问题,举例说明:从房子里面通过窗户看和从外面看房子的问题。从正面看与从反面看(叛徒的问题),从正向看与从逆向看(文学的逆向发展),从历时与共时看(索绪尔语言学)。一句话,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钱学森问题)。第三节: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尽管这种方法很陈旧,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对话交往的方法,但是由于人太多,无法交流,只能如此;我们尽可能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大家提问,并且开出一些必须的参考书目;大家可以适当地做笔记,但也不必记得太多,否则就会影响听课,说明本课程没有教材,因为教材往往会落后于学术的发展(兼谈教材的编写问题,如发活页的问题)。二)授课程序:分为三大块: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与文化,兼谈采取这样授课形式的原因(时间秩序和流派归类)。三)考试方式:可以采取闭卷或开卷的形式,也可以相结合,总的原则是不变的,不能够用考试来限制学生,学生也不应该为了分数而学习(兼谈外语学习应该注重实际能力的提高,孟明的例子)。第一篇:外国语言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语言的定义(兼谈定义的不可能性,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就有30-40种,但没有一个是公认的)。语言工具论其实只提到语言的用途;语言系统论也只提到它的形式和性质;目前西方大部分语言学家暂时同意的定义是:“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活的术语》)语言定义的几个要素
系统:包括语音、意义系统,是一种完整、严密的组织结构,内部的成分不可以任意增减或更换;(举例说明)任意:是说词汇与它们所代表的客观实体或抽象概念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学界的争议)口语:语言的根本渠道是口语,文字是辅助手段;(起源等)符号:是说语音或文字只是一种象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索绪尔:能指、所指;皮尔士:符号职称、符号媒介、符号意义)人类语言的特征独特性: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任何动物的交际系统都无法与人类语言相比。双重性:语音和意义两种系统,动物只有简单的声音系统。人类语言具有创造性,也就是语言使用者可以产生和理解无数个句子。一句话理解的多重性,一个意思表述的多样性。(举例)位移性:也就是可以用语言指称或谈论远离当时当地的东西。替换性:在同一语言社团中,一切成员都能产生和理解同样的符号(举例:同志)。雄性和雌性动物有时产生的信号不能相互理解。区分性:语音的符号可以分析一个一个的成分,而动物则不行;人类语言可以用来搪塞、撒谎、讽刺和嘲笑等,动物从来不会用声音来欺骗自己的同伴。语言的变体“劳动创造了语言”表明语言是区分于动物交际系统的一种最抽象的概念;“这种语言很难掌握”主要是指自然语言,如英语、俄语、日语等;如果说“那里的语言很难懂”,指的是一种方言;诸如“文学语言”、“法律语言”、“科学语言”、“宗教语言”则是指一种语言变体;我们还可以说“鲁迅语言”、“莎士比亚语言”等表示个人的语言特征。第二节:语言学的定义很难找到一个完善的定义。大多数人认为:“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科学的研究”。对于“科学”二字大家理解不一,但基本上的意见是:客观性:客观性要求用实验数据来检验理论假设的正确性。特别是在语言教学中,中国学者研究外语的路子是重点探讨:中国学生是如何学习外语的。系统性:任何语言理论都要有自己的系统,前后一致,具有内在联系。语言学家应该用标准程序来进行研究和调查,这一系统的术语要前后一致,衡量的标准要大致差不多。清晰性:就是把一切概念、范畴、术语、规则交代得清清楚楚,不许模棱两可。(举例:胡壮麟等)第三节:语言学的分类:
普通语言学(generallinguistics):就是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普遍现象,提供基本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的学科,又称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appliedlinguistics):就是把语言学研究的成果用于各有关实际领域的学科,包括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上的应用,也有人认为应该包括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生物语言学(bio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linguistics)、文体学(stylistics)和信息学(informationtheory)。除此而外,还有研究方言和语言的地理分布的地理语言学(geographicallinguistics),研究一种或多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短期变化和长期演变的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linguistics),用数学模型和数学程序对语言进行研究的数理语言学(mathematicallinguistics),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变体和使用及其与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关系的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linguistics),以及通过研究语言发展和使用的神经学基础来建立大脑控制语言的模式的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第二章:18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研究本章重点探讨公元前4-5世纪到18世纪末长达两千多年中,人类对于语言研究所做的主要贡献,也就是所谓的传统语法阶段。人类语言研究的线索:语言最初的模糊——用例子来进行研究(实证)——探索语法,用理论去解释语言现象(理论)——用计算机、脑科学技术等研究(实证)第一节:古希腊语法语言学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前399)、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9-前347)、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以及后来的斯多噶(Stoics)派哲学家,他们对语言的探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柏拉图的一篇《克雷特利斯》对话:克雷特利斯、赫莫吉尼斯、苏格拉底三人之间的对话。克:一个东西的名称是由于它的性质而产生的,所以语言自然而然地有意义。赫:名称之所以能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的原因,也就是语言使用者达成的协议。苏:论述两种观点的优缺点。苏格拉底:举手的例子“自然派”与“惯例派”这场争辩反映了两派的观点:一派认为语言是受自然支配的,另一派认为语言受惯例支配。问题的焦点:一个词的意义与它的形式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自然派”(后来很多人是斯多噶派)认为一切词天然地代表了它们所指称的东西,所以他们努力研究词源,如象声词;亚里斯多德和他的学生多属于“惯例派”。他们指出,除了少数象声词以外,语言的词汇的意义与形式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都是任意的、人为的,人类可以改变它。主要反映亚里斯多德语言学思想的著作:《解释篇》、《修辞学》和《诗学》词与词、句与句的区分词:名词部分(没有时间成分)动词部分(有时间成分)区别句子的主要标准:形式标准、语音标准、句法标准、语义标准(词汇意义、译义、示释(同义词的解释)、文体意义(举例高雅体与通俗体)。(举例意义理解的差异,表扬与批评,不同写作的文体问题)斯多噶派斯多噶派是盛行于公元前4世纪的一批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们都是亚里斯多德的反对者。主要贡献:区分了语言的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他们区分了五类词:名词、动词、连词、冠词和关系代词。斯多噶派的语言观:“白板说”,语言本身不是智力,而是智力的表达,表达方式是声音。他们属于“自然派”,认为,语音与事物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亚力山大学派和帕加马学派公元前3世纪末,亚力山大大帝建立了两个殖民地,一个是埃及的亚力山大,一个是土耳其的帕加马。出现了亚力山大学派和帕加马学派。亚里斯多德属于亚力山大学派。两派辩论:自然界是如何构成的?自然界的运动情况怎样反映到人类语言中?帕加马学派认为,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定律或规律性可言,被称为“异常派”;亚力山大学派则认为,是有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亚里斯多德的学生多属于“规则派”;斯多噶派学者多属于“异常派”。“异常派”虽不否定规则现象的存在,但侧重研究不规则词汇的情况。此时期重要的作品:斯拉克思的《语法科学》(西方第一部完整的语法书)第二节:古罗马语法
当时最著名的语法学家瓦罗(公元前116—前27)的25卷巨著《论拉丁语》:把语言研究分为三大部分:词源学、形态学、句法学。词起源于有限的原始词汇,这些词汇是人类为了指称事物而武断创造的,后来通过字母或语音的变化,又产生出更多的词汇。在形态学方面,瓦罗规定了4种不同的类别:1)格的变化;2)时态的变化;3)既有格又有时态的变化;4)既无格又无时态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重要著作还有:普利森(公元6世纪)的《语法惯例》(18卷,其中16卷讲词类)。第三节:中世纪语法
欧洲的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世纪的教育以“七艺”为基础,即语法学、逻辑学、修辞学、音乐、数学、几何学、天文学。这时的研究工作讲究实用,讲究规范。当时教会势力很大,基督教被认为是世界性宗教,传授基督教义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这也就带动了语法工作。思辨语法中世纪语言学的突出成就就是在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speculativegrammar),speculative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反映现实的镜子”。这里实际上反映出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亚里斯多德:每一种事物的生长变化都有4种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思辨语法学家企图用这些原因来解释语法问题。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是因为词这种符号一方面与人的心智有联系,一方面同它代表的事物有联系。世界万物都有几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例如,一种是永久方式,一种是暂时方式。要靠永久方式去区别和归纳事物,而用暂时方式来观察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举例,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评价)波依修斯:语言的普遍性中世纪初最有影响的学者是波依修斯(480—524),他第一次提出了语言的普遍现象问题。他认为,语义具有普遍性,象“好”,“人”,“道德”等概念具有普遍性质(结合谈翻译的问题,诗歌的不可译)。他主张不仅要研究孤立的词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就把心理学、逻辑学与语言学的研究联系在了一起。希斯帕尼斯的《逻辑纲要》13世纪的希斯帕尼斯(PetrusHispanus)《逻辑纲要》(此书先后印刷160次,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首先讨论了“官能心理学”,他认为,感知、记忆、想象、理解、判断、推理是人具有的各种官能。这样就又使语言学与医学联系了起来。(举例,对红搂梦中大观园的认识,书本和实际的差异)希斯帕尼斯把语言的表达分为三个方面:意义、假设、名称。意义就是通过习惯的声音对一个事物的表达。意义可以分为:主要意义(如词根)、附加意义(词缀)。如:love,loving,lover,lovable.爱、亲爱的、情人、可爱的等。意义还可以分为本质意义(名词)和外加意义(动词、形容词)。意义与假设意义与假设不同,意义是强迫一个声音指示一件事物,而假设是承认名称能够指称事物。例如,他讲英语,承认他代表史密斯,这就是假设。意义是词汇特征,假设是名称特征。意义反映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假设反映代替物与被代事物之间的关系。假设也有两种:形式假设、物质假设;例如:约翰是我的朋友;约翰是名词;第一句中的约翰是形式假设,因为要把它理解为所指称的人,第二句中的约翰是物质假设,它不代表某个客观实体,只代表这个词本身。摩迪斯泰学派与思辨语法在希斯帕尼斯的影响下,13-14世纪的语法学家们都在探讨语言存在的方式,后来出现了一个学派:摩迪斯泰学派(Modistae)。他们的语法都称为思辨语法。他们的共同观点有两条:一是关于世界上有几种基本方式,二是关于这些方式如何表达出来。如何看待这些方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本体论(需要认识的东西)、心理学(如何获得知识)、语义学(如何表达自己的知识)。(兼谈:哲学界关于本体论的认识,意义接受的多元化,世界的存在是语言的存在。摩迪斯泰学派与惯例派、规则派摩迪斯泰学派:同意惯例派的观点,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词形与词义之间没有天然的、内在的联系;他们又同意规则派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语言结构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和语言都有自己的系统,都是由有限的单位按有限的规则组成的。正是由于这些规则,我们才有可能认识世界,才有可能编写出语法。他们认为,如果能证明大自然的规律与语言内部的规律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就能解释语言现象。在这两种规律中还有第三种规律,就是认识规律。存在、理解、表达三种方式与此相对应:存在方式(基本方式---实体、附属方式----属性:数量、质量、关系、地点、时间、位置、环境、主动、被动)、理解方式(主动理解---大脑理解事物的能力、被动理解---是事物属性的影响产生的理解)、表达方式(主动表达---语言表达的能力、被动表达----是事物(的属性)被表达的可能性);摩迪斯泰学派运用这种理论来区分词类,阐释亚里斯多德的观点。第四节: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语言学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的文艺运动。这个运动14世纪始于意大利,逐渐波及整个西欧,16世纪达到高潮,16世纪末接近尾声。在文艺复兴之前,所谓语言学无非是对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研究。从14-15世纪开始,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开始探讨欧洲当时使用的一切语言,出现了新的语言学思想。中世纪末期开始研究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前者围绕着《圣经》的《旧约全书》进行,后者则围绕着《古兰经》。(兼谈中世纪宗教与语言文学之间的关系)。对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研究,打破了希腊语和拉丁语统治语言学的局面。除了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语法书以外,15世纪出现了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语法的著作,16世纪初出版了法语语法、波兰语语法及斯拉夫语语法的著作。17世纪,波斯语和日语的语法已经出现。到文艺复兴时期,对汉语和梵语的语言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只有这一时期,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夏维尔(F.Xavier)等在中国传教期间学会汉语的各种方言,首次将汉语语法学传到欧洲。语言学与哲学语言学与哲学是分不开的。如何观察世界就决定着如何看待语言。到文艺复兴的后期,欧洲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对哲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当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是实验和分析,另一方面又是要求哲学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就出现了哲学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他们分别认为,感性或理性是知识获取的可靠保证。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主要有:英国的哲学家培根(1561-1626)、洛克(1632-1704)(针对天赋观念论提出“白板说”)、贝克莱(1685-1753)和休谟(1711-1776)。理性主义主要有法国的笛卡尔(1596-1650)强调:人认识世界何以可能,只有用理性来加以判断(兼谈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世界的本质是什幺?”,笛卡尔的认识论转向“人认识世界何以可能?”到20世纪,语言学转向之后的“人怎样来表述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是真理究竟存在于哪里?在对象身上---唯物主义,在人的认识之中---唯心主义,还是在语言之中----现象学哲学)。面对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验主义学派强调各种语言的特殊变化,根据日益丰富的资料修改自己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描写,而理性主义则要寻求千差万别的表面现象所掩盖的共同原则(兼谈两种倾向不断轮换占上风:从强调语言研究以实例为依据,到理论概括,再到用计算机研究实例,建立语料库)。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为了促进对语言起源的研究,1796年普鲁士研究院颁发奖金,授予能回答语言是如何演变而来的论文作者。德国哲学家海德(1744-1803)的论文《论语言的起源》获得了该奖金。海德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内容和形式。早些时候有学者认为思维先于语言。海德还强调民族语言的个性(指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比如中国的委婉语与中国的民族个性,所以有学者认为中国更讲究艺术,而西方更讲究科学,语言表述的直接性。汉语的两面性:难学但五笔字形出现后计算机操作快)。在结束这一章的时候,应该说明,印度语言研究的发达,公元前两千多年以来,古印度文化就已经相当发达。公元前一千多年来,古代印度地区语言研究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印度梵语语法一直到18世纪的最后几年,才被欧洲学者发现,并认识到梵语与欧洲语言的许多相似之处。第三章:19世纪与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某种语言或各种语言的发展史,也称为“历时语言学”。(兼谈环境对人的作用,小人物等)许多历时语言学学家发现不同的方言有相似之处,他们源于同一种语言,不同的语言有相似之处,他们源于同一个语系,也就是去探讨源头。其实无论是语言学研究,还是文学研究都喜欢进行源头的研究,例如世界的起源是天体学研究的对象,人的起源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医学就更是要首先弄清楚病因才能够医治,等等。往往起源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和终点,举例说明老学者们的考证式研究。第一节: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德国学者洪堡特(1767-1835):《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论著):人脑里天生有着创造语言的能力。他说,语言是讲话者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不是说话或写字所产生的可观察的结果。因为语言是大脑的一种能力,讲话人才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兼谈俄罗斯民族语言的确立,罗蒙洛索夫)。思维与语言是相互依赖的。第二节:新语法学派该派产生在19世纪末的德国莱比锡大学。主要代表:布鲁格曼(KarlBrugmann)、莱斯琴(AugustLeskien)等。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历史语言学必须是解释性的,一方面要描写语言变化,一方面要找出语言变化的原因。历史语言学的解释必须以语言事实为根据。为了找出变化的原因,应该限制调查研究的范围。不应无限追朔古代语言的状态,比较两个相邻时期的状态即可。语言变化的第一类原因是发音方法,即生理原因。第二类变化原因是心理原因:人都有类推的倾向。对语言变化的解释必须从历史上找到根据。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他的代表作是1906-1911年,他连续3个教程的讲稿,尽管不是完整的,但后来经过他的学生的整理,1916年在日内瓦出版,书名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节:索绪尔语言学产生的背景世纪之交的特点:一个世纪的终结不仅仅是一个百年的结束,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际方法的变更。——列夫·托尔斯泰:世纪的终结影响索绪尔的两大理论家德国社会学家德克海姆(1859-1917)的社会学思想,即社会事实的理论,人的每一个行为都要受到来自外部的社会的制约,深深影响了索绪尔;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人的无意识应该受到意识的制约,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社会的规范在于“集体的心智”,语言行为的规范在于语言规则,心理上的规范在于心理组织的机能,这些规范系统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这些观点对索绪尔的理论影响很大。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语言行为也有外部制约,那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这样他们发现,人类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但又不同于自然科学家所研究的物质,社会科学家所研究的不是社会事实本身,而是社会事实与社会意义的结合。为什么男人不穿裙子,这里没有生理原因,而是社会惯例所规定的。其实,文学也是这样,高尔基把文学称为人学也就说明了文学的社会性。文学的社会性既来自于文学作品的产生,王朔的作品是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另一方面读者接受的社会性(《选择》)。第二节: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1)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一是“正视法”,一是“回顾法”,前者是由古至今(词源),后者是借今溯古(反向的推测)。关于语言的重建,索绪尔说,“重建的唯一方法是比较法,比较的唯一目的是重建”。语言变化的原因:音变、类推;音变往往产生不规则现象,类推恰恰相反,总是产生规则现象。(举例,河西南大选址,新校区模型反推)2)语言的特征:语言充满了令人困惑的自相矛盾,一个方面的价值总是取自另一个方面(郑板桥的诗“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花蕊上寻”):声音形象和发声动作;语音和语义;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等等语言是一种语法系统,它本身不表现出来,而是潜伏在每个人的大脑之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具体表现。语言是抽象的、稳定的。言语是具体的、变化的。语言是总体,言语从属于语言。索绪尔把语言看成一个封闭的体系,探讨体系内部的构造。3)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索绪尔:两分法的研究方法,也就是“一分为二,强调一点”的方法。举例说明:毛泽东的抓主要矛盾的方法。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内部研究、外部研究;内部研究:共时性研究、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语言、言语语言符号:能指、所指第三节: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第一,他明确了现代语言学的任务,指出了语言的本质以及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方向: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第二,索绪尔作了几个区分:语言与言语,历时语言学与共时语言学,连锁关系与选择关系。后来乔姆斯基用语言能力代替语言,用语言行为代替言语。影响主要在于他对后人的影响,导致了结构主义和功能教学法(俄罗斯语言教学界推出的新方法)的产生,甚至导致用语言学的范式来看待世界。第五章:布拉格语言学派1920年,“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创始人雅各布森移居捷克。他会同威廉·马捷齐乌斯(1882-1945)等人,于1926年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小组”。参加这一学会的俄国学者还有尼古拉·特鲁别兹科依(1890-1938)等。他们对日内瓦语言学派很有研究,一方面肯定了索绪尔提出的共时性语言学理论,另一方面又反对脱离历史发展过程来谈论共时性,以“结构”和“功能”为两个基本点,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到1935年,该学派便采用了结构主义的名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捷克结构主义,后来捷克结构主义跨出语言学研究的门槛,利用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结构。这一学派的理论家们认为,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列结构。这样,捷克结构主义为后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第一节: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主要理论特征
第一,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布拉格学派从深入剖析各种语言功能入手,指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把表现功能放到首位。他们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中,存在着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即艺术的自主功能与交际功能的对立与统一。这一思想对后来符号学、结构主义的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功用:文学:革命、审美,结合文学这一词的翻译)
第二,类比方法是布拉格学派主要的研究手段之一。他们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我们从马捷齐乌斯的《比较音位学任务》、雅各布森的《历史音位学》以及特鲁别兹科依的《音位学基础》等著作中就不难看到这一点。
第三,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注重探讨共时性语言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布拉格学派认为,揭示语言本质的最佳研究途径是对语言体系作共时性分析。然而,他们在日内瓦学派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强调共时性的分析不可能否定历史进程对语言体系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的语言环境。第四,转向读者。在布拉格学派后期出版的理论著作中,读者在审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已引起关注。穆卡尔茹夫斯基在《作为社会事实的审美作用、标准和价值》一书中指出,一部作品印刷成书,只具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在读者阅读的审美活动中,这种价值才能得以实现。由于各个历史时代审美标准的不同,即便是同时代人,也存在着年龄、性别、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审美价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这无疑已预示出当代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布拉格学派活动的时间较长,而且非常活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该学派的理论丛刊已出了8期。除此以外,从1935年起,出版定期刊物《词语与词语学家》,这本杂志在战后仍然发行。西方的其他学术流派也与布拉格学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曾于1935年到布拉格作关于“语言现象学”的演讲。胡塞尔的波兰学生英伽登对捷克学者也有影响。可以说,布拉格学派是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桥梁,对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二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在理论研究方法上都直接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其理论研究往往把事物一分为二,确定其主要方面,明显地具有辨证法的特色。他们把文学研究区分为两个部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文学的外部研究。凡是与文学形式研究有关的部分称之为文学的内部研究,而与文学创作内容相关的,非文学形式的部分则归入文学的外部研究。他们强调文学的内部研究,即形式研究。
文学是形式的艺术他们把文学定义为形式艺术。这一定义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内容不能决定形式,内容不能创造形式;二是形式有不受内容支配的独立自主性;三是形式可以决定内容,创造内容。内容是形式的内容。
在对艺术形式的探讨中,他们虽然没有像索绪尔那样继续往下把形式一分为二,但是他们往往在寻找一组组相互对立的关系,由此展开研究,并且侧重其中一个。例如,对语言的分析,他们区分出诗歌语言(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生活语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侧重诗歌语言。
情节结构与叙述结构
在对叙事作品的结构研究中,形式主义文论家也把结构分为两种:情节结构与叙述结构。他们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情节结构是对事件的描写,是行为依照时间次序和因果关系的发展,纯属语义的。叙述结构是语义材料在特定作品里的表现。情节结构比叙述结构抽象,是一种宏观把握;叙述结构比情节结构具体,是一种微观呈现。以描写爱情故事为例,情节结构是文学史上此类故事共有的情节结构,叙述结构只是单部作品中此类情节的具体描写。形式主义强调的是情节结构。这一点对后来结构主义的形成影响很大。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与索绪尔的不同在方法论上,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虽然继承了索绪尔的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但比索绪尔又前进了一大步。索绪尔的研究是基本上排斥社会历史环境对语言学的影响的,他大致把语言的共时性研究放在一个相对静止的情景之中。然而,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则有所不同。如果说俄国形式主义在研究文学体裁等艺术形式时,已注意到从史的角度去探讨,那么布拉格学派则强调共时性语言学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历史的演变。他们的研究,尤其是后者,是一种空间和时间交融在一起的研究。第三节:雅各布森对文学性的语言学阐释罗曼·奥西波维奇·雅各布森(1896-1982)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创始人,捷克布拉格学派的发起人之一,结构主义的奠基人,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布拉格期间,雅各布森完成了自己最初的两本论著《俄国现代诗歌》(1921)和《论捷克诗歌》(192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雅各布森流亡美国,在纽约创建了语言学小组,后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普通语言学和斯拉夫语言文学。
文学与生活:共同点与独特性俄国形式主义要创建新的文艺学体系,首先就必须从理论上对文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作出新的解释。从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传统来看,无论是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还是学院派的批评家,都从文学与其他科学的共同点着眼,主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的任务是为社会的民众服务。因此他们在研究文学创作时,虽不忽视形式问题,却更重视思想内容。雅各布森等形式主义理论家则相反,他们注重探索文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他们强调,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有自己的具体特性,比如,科学有科学性,艺术有艺术性,文学同样有文学性。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雅各布森谈文学性早在1921年,雅各布森就十分明确地指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不过,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可以把文学史家比作一名警察,他要逮捕某个人,可能把凡是在房间里遇到的人,甚至从旁边街上经过的人都抓了起来。文学史家就是这样无所不用,诸如个人生活,心理学、政治哲学,无一例外,这样便凑成一堆雕虫小技,而不是文学科学,仿佛他们已经忘记,每一种对象都分别属于一门科学,如哲学史、文化史、心理学等等,而这些科学自然也可以使用文学现象作为不完善的二流材料。”雅各布森批评当时的许多文学史家把文学作品只当成“文献”,结果使自己的研究滑入了哲学史、文化史和心理学史等别的学科之中。在形式主义理论家们看来,不能从社会生活方面、作品的内容方面去探讨文学性,而只能从作品的艺术形式中去找。他认为,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它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文学研究者不必为研究作品而研究作品,更不应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来肢解作品。文艺学的任务就是需要集中研究文学的构造原则、手段、元素等等。文学研究者应该从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把它们抽象出来。雅各布森等形式主义者如此看重文学性的探讨,强调艺术形式的分析,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认为,文艺学只有从形式分析入手,才能达到科学的高度。因为对作品的结构原则、构造方式、韵律、节奏和语言材料进行语言学的归纳和分析,就如同自然科学一样,较为可靠和稳定,很少受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反,如果从作品的内容展开研究的话,很容易受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的左右,文艺学很可能成为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思想史等学科的阐释者。艺术内容是不定的、可变的,随着阐释者不同的解释而赋予不同的意义。艺术形式则是固定的、不变的,可以而且容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俄国形式主义者坚信,文学研究者只有把握文艺的本质,从事形式分析,才能达到科学的境地。雅各布森干脆声称,现代文艺学必须让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使词语从意义中解放出来。文艺是形式的艺术。
雅各布森作为一位语言学家,在早期活动中提出“文学性”这一概念之后,始终努力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明文学性。从他对文学性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到,雅各布森由俄国形式主义经布拉格学派,最终到现代结构主义所留下的探索的足迹。诗歌语言的“自指”的审美功能
雅各布森的《结束语:语言学和诗学》:语言六要素,六功能说;认为任何言语交际都包括说话者、受话者、语境、信息、接触、代码六个要素,与之相应,言语体现出六种功能:如交际侧重于语境,就突出了指称功能;如侧重于说话者,就强调了情感功能;如侧重于受话者,意动功能就突现了;如侧重于接触,交际功能就占支配地位;如侧重于代码,无语言功能就上升到显著位置;只有言语交际侧重于信息本身,诗的功能(审美)才占主导地位。这里“信息”指言语本身,当言语突出指向自身时,其诗性功能才突现出来,其他实用功能才降到最低限度。隐喻与转喻
在一般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转喻结构居支配地位。这类作品注重情节的叙述,环境的描写,通过转喻来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指向环境。如俄罗斯的英雄史诗中转喻方式占优势。而浪漫主义的作品则以隐喻为主导。它们一般很少通过清楚地描写事物的外在具体特征,来直接表述某种意义,而是尽可能地把要表述的意义隐含在诗的字里行间,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去赏析。这类作品有俄国的抒情诗等。雅各布森认为,在隐喻类的文学作品中,诗性功能强,因而文学性也就较强。雅各布森分析诗的语言,目的在于探索诗性功能所赖以生存的诗的结构。他努力寻找发音和意义上对应、语法功能相同的词语,寻找由一行行对称诗句组合而成的诗节,并由此发掘诗的内在结构。雅各布森在诗学理论上的独特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研究为后来结构主义诗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六章:美国的结构主义美国的语言学传统与欧洲的传统有很大不同,但又有重要联系。欧洲有两千多年的语言研究历史,美国的语言学则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最早对语言学发生兴趣的是人类学家。当时他们发现,印地安人的土著语言在迅速灭亡。第一节:美国语言学创始人博厄斯弗兰斯·博厄斯(FranzBoas,1858-1942)是美国语言学的创始人,出生于德国,大学时期,在一次考察中他发现,人类学不象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属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就是说,对一个社会影响最大的不是地理条件或客观环境,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很快认识到,语言是打开一种民族文化的钥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最理想的语言形式。人类语言千差万别,形式无穷无尽。语言只有结构上的区别,没有“发达”与“原始”之分。博厄斯:《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语言学框架:语言的语音、语言的表达的语义范围、表达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第二节:萨丕尔和《论语言》萨丕尔1904年在纽约见到博厄斯,他立即被博厄斯吸引,他开始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他的《论语言》(1921)基本上代表了他的语言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语言是工具,思维是产品。语言与民族的关系。语言的变化规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有平行关系,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文化与语言的联系主要反映在词汇上。第七章:乔姆斯基与生成语法作为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的反动,50年代阿费莱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NoamChomsky1928.12.7.)提出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后来毕业于费城中心中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语言学、数学、哲学,1951年论文《希伯来语语法》获得硕士学位,1951年-1955年以哈佛大学学术协会会员身份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写出《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后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57年把博士论文缩写成《句法结构》在荷兰出版。主要著作:《句法理论若干问题》(1966)、《笛卡尔语言学》(1966)、《语言与思维》(1968)、《对语言的思考》(1975)、《规则与表达》(1980)、《支配与制约讲稿》(1981)、《语言知识》(1986)。目前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乔姆斯基的语言观无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商业环境下的学生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
- 医疗设备中安全硬件的研发与市场前景分析
- 2025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限公司招聘4982人(一)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重庆分公司社会招聘53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纸业投资限公司社会招聘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补充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湖北黄冈分公司招聘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新闻社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补充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国际工程咨询限公司总部社会招聘2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MOOC】中国文化概论-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5年蛇年年会汇报年终总结大会模板
- 新编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册(典藏版)
- 孤残儿童护理员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沟通的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微机原理与应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 MOOC 天气学-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上册期末英语试题(附答案)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 交通标志结构计算书
- 厂房结构设计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