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第三节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第三节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第三节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第三节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第三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学习目标]1.理解湿地的概念以及中国湿地的特点。2.结合实例理解湿地减少的原因。3.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一、什么是湿地1.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①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②6米以内的海域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③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称为“④地球之肾”。3.中国湿地(1)特点:⑤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⑥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2)代表:东北⑦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⑧青藏高原是我国几条大江大河的源头,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1.湿地为什么号称“地球之肾”?答案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⑨湖泊和沼泽。2.人为原因(1)⑩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2)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水体⑪富营养化。(3)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4)大量⑫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湖沼缩小、变浅,直至干涸。3.我国湖泊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过度⑬引水灌溉和盲目⑭围湖造田。2.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现在国家明确规定禁止开垦东北地区的沼泽地,为什么?答案“北大荒”主要是指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在未开发前它以沼泽湿地为主,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旱涝灾害增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加重,珍稀动植物减少。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国家下令停止了“北大荒”的开发,并对不宜耕种的土地退耕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3.东北三江平原成为世界上最大湿地之一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夏秋季多雨;(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4)地下有多年冻土层。三、保护湿地1.湿地的破坏(1)主要的破坏行为:湿地⑮填平,建造楼宇;裁弯取直、铺砌水泥护坡等措施将流经城市的河道整治成混凝土河岸,使天然河流变为⑯人工明渠等。(2)危害: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⑰水文联系和⑱生态联系。2.湿地保护的措施:1971年,苏联、加拿大等六国在伊朗拉姆萨签署《⑲湿地公约》,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⑳退化和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4.洞庭湖地区为什么要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答案围湖造田造成湖面缩小,湖泊削峰补枯的作用大为减弱,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增加,同时因湖面缩小而造成当地气候的变化。退耕还湖可以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生态环境得以恢复。读“洞庭湖形态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洞庭湖的面积1958年与1825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洞庭湖面积缩小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洞庭湖作为湿地,具有哪些生态效益?(4)洞庭湖面积的缩小,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5)针对洞庭湖面积的减小,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答案(1)洞庭湖的面积明显缩小。(2)洞庭湖面积缩小的直接原因是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3)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4)洞庭湖面积的减少,使洞庭湖对周围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蓄水量的减少,使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蓄作用减弱,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水域面积的减少,危及生物的生存环境,使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等。(5)在上游山区进行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减少泥沙对洞庭湖的淤积;在洞庭湖周围退耕还湖,恢复水域面积等。湿地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1)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减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如下:(2)保护湿地的措施①加入《湿地公约》,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湿地系统,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湿地。②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③建立自然保护区。④退耕还湿,退耕还湖。迁移应用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解析第(1)题,结合等高线和山地、盆地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地势高低,结合水系特征判断河流干流流向。第(2)题,从水分的盈亏分析湿地形成的原因。该地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河流众多。补给类型有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源丰富。该地地势高,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低于0℃,地下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易形成湿地。第(3)题,提取材料中“过牧”“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等信息,从人类生产活动的角度提出相应措施。此外,还应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教育、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议。1.沼泽从成因上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1)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而蒸发微弱;(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地下有冻土层分布,形成阻碍下渗的隔水层;(4)河流泛滥。2.中国湿地现状(1)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23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不全部为湿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答案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为湖泊附近地区,②为水稻梯田,③为海洋,④为河流沿岸地区。在此基础上,结合题干中湿地的概念不包括海洋,或根据教材中海洋中只有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才是湿地,得到选项C符合题意。第2题,湿地中的水库、河流、湖泊、沼泽等对径流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促使径流变得平稳,可减轻洪水的威胁,同时在枯水期又能提供较为充足的水源,湿地还能调节局部地区的空气湿度,使气候变得温和湿润,因此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为保护湿地,湿地不再作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不是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故第2题的正确答案为B3.导致我国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 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答案C解析围湖造田,垦荒种粮是导致我国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4.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5.下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答案解析第4题,大力开垦湿地会导致湿地萎缩,生态恶化,加剧人地矛盾。第5题,湿地被破坏后,其生态功能会下降,调节气候能力会降低,温差会增大;湖泊调节径流能力降低,洪水期洪峰流量增大,枯水期径流流量偏低。6.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而湿地资源却不断减少,可以得出人口增多,耕地面积扩大,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是造成湿地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第(2)题,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可以从工程、技术、生物、教育等入手,比如退耕还湿,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教材P61思考提示1.对湿地的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理解:(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2.对湿地的生态意义可以这样理解: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3.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基地,就失去其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作用。教材P63思考提示1.湖泊消失,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2.对“围湖造田”的认识分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如何解决,简单讲就是“开源节流”。“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教材P64思考提示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积极研究“趋利避害”的对策。河流的生态建设应尽可能地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恢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挖掘自然河流内在美学价值,使人们在自然状态的河流中享受与自然和谐的乐趣。破坏湿地会对生态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极为不利。人类对湿地的认识得到提高,已从维持现状提高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的水平。[基础过关]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最新统计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持续下降,对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据此回答1~2题。1.湿地的生态功能有()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③调节区域气候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的国际湿地,但近些年来面积不断萎缩,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量急剧增加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C.大面积引入湖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答案解析第1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是森林的生态功能。第2题,青海湖是内陆湖,湖水为咸水,不能围湖造田,也没有调水工程,其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入湖水量减少。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3~5题。3.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4.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答案解析第3题,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低,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第4题,“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第5题,“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位下降。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景观的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也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读“1954~2023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完成6~7题。6.1954~2023年,浓江流域湿地的()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7.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 B.人类开垦C.降水增多 D.地壳抬升答案解析第6题,因“景观优势度越高,则表明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由图b可以看出湿草甸景观所占湿地景观的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的湿地类型,说明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第7题,由图a可以看出,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耕地面积在不断增加,说明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开垦。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河流域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几十年来,海河流域的湿地大面积消失,从20世纪50年代的3801平方千米,下降到本世纪初的538平方千米,湖泊水质也严重下降。(1)分析海河流域湿地减少、水质变差的人为原因。(2)简述海河流域湿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1)工农业用水量大;工农业排污量大;大量修建水库,入河水量减小;围湖造田等。(2)气候日益干旱;调洪能力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等。解析第(1)题,海河流域湿地减少的人为原因可以从工农业的发展和修建水库等方面分析。第(2)题,湿地减少造成的影响可以从气候、生物多样性、调洪能力、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等方面分析。[能力提升]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9~10题。9.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10.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答案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的图例分析:月牙泉位于图中古河道上,根据题意,该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主要为古河道残遗而成。第10题,根据题目叙述:月牙泉的形成是泉水在洼地汇聚,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所以导致泉水干涸的主要原因为地下水的补给量不断减少。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完成11~13题。1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①能源消耗加大②城市人口剧增③水域面积扩大④市郊农业发展A.①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