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38.5°说开去_第1页
小孩发烧38.5°说开去_第2页
小孩发烧38.5°说开去_第3页
小孩发烧38.5°说开去_第4页
小孩发烧38.5°说开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2小孩发烧现在的爸爸妈妈们也多少有一点概念了,知道挂水对小儿不好,“但是……”,唉,万事就怕“但是”,这是我在劝家长不要给孩子挂水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但是"什么呢?接下来多半就是38度5这个数字了,当然还有更高的,诸如39,39.5等等.

38度5真的就那么可怕吗?关于38.5度就必须“打吊针"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所谓的“医生说……”我们就真的应该相信吗?关于这个说法,中医米奇曾在博文中表示难以理解,且不说中国传统医学中找寻不到相关说法,即使是按照他在国外工作治疗发烧时的经历,国外小朋友在发烧到39度时也并没有接受输液治疗,而仅仅是吃点药片或者物理降温。对比之下,他认为国内的这种做法超乎常理.真实本性是在滥用抗生素,为此而设立的借口理由。在国外一直痛诉中国滥用抗生素的同时,这个度数设立的标准使得抗生素的使用变得非常普遍,非常的合法化。因为几乎每个小朋友发烧都能达到38。5这个度数,于是每个小朋友都避免不了接受所谓健康的毒害。(摘自中医米奇的博文)当然,现在有很多爸妈不相信中医而更相信西医,且让我们来看看发达国家(正统西医)一般是怎么处理小儿发热的.因为找不到什么权威的说法,就姑且引用网络搜索吧。美国医院关于小儿发热的处理:大毛前一天晚上9点多开始发烧,量体温大约39度多,而且体温在继续升高。我们夜里11点带他去看急诊。我们住的地方因为靠海边,夏天的夜里也很冷,当时气温大约14度,我们在大毛穿的长袖睡衣外加了一件带帽子的夹克。急诊室的接待护士在弄清楚孩子是发烧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把他的夹克脱掉,孩子发烧不能穿太多”。护士量过体温确定还在发烧后,在医生来之前就先给了大毛一个专门用于小孩子的泰诺降体温肛门栓。美国医院的做法是:不管是什么问题,先把体温降下来再说。而他们的降温方法是既不打针也不输液,而是用这种快速见效的肛门栓。接下来,护士送我们到了一间单人病房,吩咐把大毛所有的衣服脱掉,并递给我们一件背后系带子的像围裙一样的小病号服让给大毛穿上.当时病房的温度摄氏20度,并有风扇口往房间内排送自然风,穿着夹克的我都觉得有些凉。我问护士,大毛在发烧,我可以不脱他的衣服吗?护士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说,“衣服都穿着怎么给孩子退烧?”(摘自《当代健康报》2004年09月08日)英国医院关于小儿发热的处理:小儿1岁在英国高烧40℃,急忙抱到医院看病,医生埋怨我给孩子穿得太多,按她的要求脱!这医生不知自哪里搬来一台电风扇,对着我已经按医嘱几乎脱光的儿子开到固定挡就吹。(摘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的微博2012年)澳大利亚医院关于小儿发热的处理:宝宝发烧不是坏事,这也是澳洲医生反复强调的,他告诉我不要随便吃退烧药,我告诉他国内医生告诉我发烧38.5度以上就要吃了,他居然说吃不吃退烧药不是通过发烧的度数来决定的,我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了!那么什么情况下才给宝宝吃退烧药呢?他说是根据宝宝本人的情况,比如嗜睡,精神倦怠之类,否则就算是发烧到39.5度,如果他还是玩得不错,精神不错都不用吃!我不死心,一定要问一个可参考的度数,我觉得没理由无论烧到什么度数都不需要吃吧?医生很为难地考虑了一下:“如果孩子精神很好,但是发烧到必须吃退烧药的程度,我觉得应该是40度!"(摘自网友帖《澳洲医生告诉我宝宝发烧不要吃美林》,2007年左右)日本医院关于小儿发热的处理:儿子不大,一岁多一点。半岁前,跟大多数婴儿一样,没什么病。后来进托儿所后,病就多了起来,看病无数次。也不是什么大病,无非就是湿疹感冒咳嗽以及例行的健康检查等。严重一点是小儿支气管炎,最严重的一次就是高烧到40度,还在39.8度的时候是在小儿科诊所(这里一般都去看这些诊所,除非紧急情况下或者家长特别放心不下去大的综合医院),医生查过血液后就开药,连点滴都没有用,也没有建议转到综合医院住院.(来源于网友贴,2008年左右)儿科学主张尽量不给婴儿使用解热药。这是因为,首先婴儿发热并不像成人那样痛苦,即便发热也不是昏昏欲睡,状态和平常基本一样。更重要的是,使婴儿发热的疾病几乎都是由病毒引起,这些疾病各有自己的发热类型,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真实地显现疾病的状况。可以说,发热是疾病的测量仪,只要观察发热的动态,就可以判断出婴儿得了什么病.如果使用了解热药,就破坏了发热的自然状况,好比将正在转动的测量仪指针强制性地停下来。(摘自日本松田道雄著《定本。育儿百科》)看来,这个“38.5度就必须打吊针"还真是属于“中国特色"了。虽说本人对于西方国家处理小儿发热的方法也持有部分保留意见,但这里还是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则国内新闻,《严冬多名婴儿“中暑”!》,时间是2009年11月:“前日,3月大的女婴明明因捂热后大汗淋漓,呼吸急促2小时,被紧急送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诊断为:捂热综合征并脑水肿、多脏器功能损害。湖南省儿童医院ICU医生卢秀兰介绍,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他们救治‘捂热’婴儿10余例,如果天气不是很冷,不要给孩子穿多或盖多了.”再回想一下大冬天里我们经常可以在儿童医院看到的一幕:出租车停下,车门打开,爸妈抱着一个“球”下来了。冲进诊室,挂号,等号,叫号,开始给娃脱衣服,一件两件三件四件……你还真别笑,这么一个娃,身上能足足脱下来七八件衣服!再看娃,那绝对是大汗淋漓了.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关于“发热”的医学解释吧。西医关于发热的解释:机体受致热因素(致热原)作用后引起的体温调节异常,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中医关于发热的解释:证名。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的解释,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发热不是病!在中医里,“病”和“症”是两个词,前者指的是疾病本身,而后者则是指某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就是说,疾病(致热原)是“因”,而表现出来的体温异常是“果”!于是,当我们要消除某种“果"(发热)的时候,应该做的是祛除产生这种结果的“因"(疾病),而不是一味的盯着“果”去费尽心思(退热)。了解了“因"与“果”,我们再来看看流行于儿科的某些让爸妈们在小儿发热时不敢不去医院挂水的说法.如:发烧会烧坏脑子。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偶尔会看到几篇“发烧未及时治疗导致脑膜炎最终变成痴呆儿”的报导,这也是最让爸妈们害怕的“谬传".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澄清.首先,脑膜炎比较罕见,在美国每年发病少于3000例,大多数为两岁以下的婴幼儿.而2007年美国出生的婴儿数是430万,万分之几的概率,应该可以把大奖抱回家了吧。其次,脑膜炎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若干种,究其根本,都是某种细菌或病毒或真菌引起的,但没有任何一种说是由“发热”引起的!而脑膜炎的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头痛和呕吐"。也即是说,如果染上了脑膜炎,会“发热”;而“发热”本身并不会把小儿“烧成”脑膜炎!回到发热的话题上来,我们再来看美国儿科学会2011年2月28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说,如果幼儿出现体温上升症状,父母无需每次都给予医学治疗。最通常情况下,幼儿发烧由病毒引发,即便不给予药物治疗,症状也会慢慢消失,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这份报告的研究对象是超过3个月的幼儿。报告说,没有确凿证据显示不治疗发烧会引发痉挛或者脑损伤;报告强调,发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机体对抗感染的机制。发烧可以减缓病毒或者细菌的蔓延速度,促进重要免疫系统细胞的生成。不过,这份报告没有对判定幼儿是否应接受治疗提供具体体温标准。一些儿科医生建议,幼儿体温超过40摄氏度时应该接受治疗。但法勒(报告作者之一、阿肯色儿童医院急诊医生)认为,评估孩子发烧时的行为同样重要。如何?西方医学的研究结论在向东方传统医学靠拢了。在中医看来,发热就是一场正邪相抗的战争!人的体温升高,通常是一场正邪相抗的战争,战争要动员一切力量以抗敌,所有的力量都会调集到前线,所以在后方会出现物资短缺,在人体就会表现出某某功能下降,最常见的就是脾胃功能下降,全身乏力,困倦等等.现代医学已经知道,人体体温在38度5以上,免疫系统才会完全被激活,也就是说,真正的战争,以体温超过38度5作为开始的标志。战争爆发后,有两种情况让战争停止,一种是胜利,一种是和谈。胜利是每一个医生和病患都追求的目标,可是,西医和不少中医用的是后者,不是他们不想,是方法问题.退烧药是在不考虑能量(即正气)补充的情况下打开汗毛孔,这样会直接导致脾胃功能的降低,脾胃是机体的大后方,此弱则全体皆弱。消炎药从性味来看多属寒凉,和许多喜欢用寒凉药来对付发热的中医一样,西医用消炎药,导致机体功能降低,如此也可以造成“和谈"的局面,而“和谈"又会引邪深入,就像我们在抗战前,其他国家的人在我们国家内部划地而居,耀武扬威,甚至立一个“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国力弱了,必受欺凌,此为常也。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小儿发热一般有三种原因:1、外感:此种发烧,乃是身体感受外邪风、寒,皮肤毛孔被蔽塞,身体想把外邪赶出体外,聚集热量准备发起进攻,于是出现发热。此种情况,只要用一点解表发汗的药物,甚至喝一点热水或吃一碗热汤面,助身体一臂之力,发烧就能一汗而解.2、内伤:此种发热,乃是身体虚弱(如:阴虚发热)或者内有郁滞(如:积食发热)之原因引起。体虚类型大多没有外感症状,只是单纯持续低温,有一定规律性。郁滞型,乃是体内正气攻击瘀阻所致。3、自我调节:凡小儿出痘发疹、生牙、甚至发育期内不明原因之发烧;成人无原因高烧.皆是体内正气发动,促进生长,排解深层问题的表现。(如:变蒸发热)先来看一下小儿变蒸的问题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也。凡小儿生后,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盖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如是递变递蒸,至三百二十日十变为止,谓之小蒸毕。以后六十四日一大蒸,又六十四日一大蒸,又一百二十八日一大蒸,共计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谓之大小蒸毕,儿乃成人.再扩展一下,广义的变蒸,或者换成我们更容易理解的词“生长热”,包括小儿长牙,六、七岁时的换牙,女孩子十三、四岁时的初潮,都可能发热甚至温度很高。如何辨别孩子是否变蒸呢?方法就是摸一摸耳朵和臀部,在孩子发热时,不管多少度,如果这两个地方摸起来感觉与身上发热的其他地方相比起来温度低,或者常温,或者发凉,这就基本可以放心了。这时孩子的身上可能会有少许的汗出,同时不想吃东西,勉强吃下去会想呕吐。再加上在孩子唇头尖的部位有一个鱼眼大小的白色肉状凸起,并且除了这些症状,再没有其他特别的不适,这就是典型的变蒸之侯。简单来说就是满足这三个条件,即:1.发热无汗或微汗;2。耳朵和臀部相对于身体其他部分是凉的;3.无所苦。苦,此处理解为“感觉难受”;形象一点说,如果小孩子还在兴致勃勃的看动画片,玩游戏机什么的,或者呼呼大睡中,那就是“无所苦”.各类种子发芽生长之时,必然释放大量热能,乃是自然界之普遍规律.因此理解了“变蒸”的含义,就切不可一见小儿发烧,便惊恐万状,必先退烧输液,徒然扼杀生机。只要保持饮食清淡,作息有常,便不会有大碍。当然,如果你一定要做些什么才能安心的话,可以煮“三豆饮”给孩子喝,这个方子后面会详细说。再来看看外感发热的情况外感发热,乃是身体感受外邪风、寒,皮肤毛孔被蔽塞,身体想把外邪赶出体外,聚集热量准备发起进攻,于是出现发热。讲的通俗一点,夏天里人体是通过毛孔出汗来降温的,当我们在很热的天突然走进冷气开得很足的空调房里,会有什么感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也就是毛孔收缩,这是人体的自然反应。风寒入侵体内,毛孔闭塞,—-这是“关门”;然后人体开始发热,——这是准备“打狗”了。热量越足,则“打狗”的力量越大,从这个角度而言,小儿发热,温度高些才好。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小孩子阳气特别足,当受了风寒入侵,身体拼命拱出热来想把寒邪攻掉,动不动就烧到40度、41度,然后毛孔“哗”的一下子打开,汗出烧退,寒邪也随之而出。此时如果受吓于所谓的38.5度之说,则不等小孩积蓄好“打狗”的力量就匆忙解散队伍,结果自然就是让寒邪在体内潜伏了下来,为今后的成长埋下隐患。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当此情况,就知道只要用一点解表发汗的药物,甚至喝一点热水或吃一碗热汤面,助身体一臂之力,发烧就能一汗而解。基于此理,治感冒的药最好的吃法是加水煮沸,不管是药片、口服液还是颗粒,加水一杯,煮沸之后放温喝下,靠药的热力来帮助小孩发汗,同时药物煮沸之后,药物分子的活性会更好一些。还有一种是内伤发热此种发热,乃是身体虚弱(如:阴虚发热)或者内有郁滞(如:积食发热)之原因引起。阴虚发热是中医的一个病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由阴阳两方面组成。阴是指人体的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阳是指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阴阳的概念这里就不展开讲了。阴虚发热主要是由于一些原因伤及了人体的精血津液,使物质基础不足,也就是阴的不足,由此出现低热、烦躁、口渴等虚热表现。阴虚发热在目前儿科其实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服用西药或者静脉输液退烧,在急性退烧处理后就很容易转为阴虚发烧.阴虚发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再用西药、抗生素、寒凉类中药等继续损津耗液,而是应以补充人体津液为主。具体做法需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自己没把握的话,宁可什么也不做,或者煮点大米粥养养胃气.积食发热,在现在小儿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也就是俗话说的“吃多了”。小儿脾胃本弱,正是需要小心呵护的,但现在饮食又极大的丰富,所以家长们就恨不得什么都给小孩子吃,(弥补爸妈这一辈人小时候的饮食单一的缺憾?亦或爷爷奶奶那一辈潜意识里的饥饿感?)加之不正确的舆论引导(出于商业目的的广告即是最大的祸首!),于是小孩子很轻易的就积食,甚至发热了。积食发烧的特点是:其一:来势凶猛烧势高扬(39℃以上);其二:五心热,手足心,肚心;其三:晚上十二点至两三点是发烧的高峰期。这种病正确的治法就是消食导滞,地道一通,火气自平。此时可以吃一些消积导滞的中成药如保和丸,也可以做做山西民间老中医苏永泉发明的“太极按摩”。最最重要的是,这种发热一定不能带去医院输液,而按照苏永泉老先生的统计,积食发烧在西医院被错按肺炎治的约占小儿肺炎的总数40%。我们再换个角度,说一下夜间发热的情况小儿夜间发热,家长往往会手足无措,匆忙带了孩子去医院挂急诊。其实,这样做大多数时候是非常不妥当的,甚至会把原本无事的情况搞出不少事情出来.夜间发热,掌握一个原则,只要孩子发烧时没有出汗,那就比较安全,如果再加上“无所苦”,也就是除了发热,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那就更没有问题。不过有时会有少许烦躁,但是可以正常入睡,或许会有些惊醒,然而能够重复睡去,都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去,不要焦虑紧张,不过要注意踢被子受凉的问题。无论是低烧还是高热,哪怕上了四十度,皆会在凌晨天快亮的时候,汗出热退.这种情况,一般温度烧得越高,退烧后反复的可能性就越少。并且,在高热后,家长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体质会得到明显的提高.这里要注意辨别几个要点,那就是“发热无汗,无所苦”,只要是“无所苦",孩子能够安然睡觉,或许呼吸粗重,较为急促,那也是正常,可以放心,毕竟温度那么高,代谢加快。并建议不要测量温度,否则自己吓自己,大乱方寸。其实发烧时,只要无汗都比较安全。一般热量要积累到40度或41度的时候汗毛孔才会被打开。如果是外感发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发烧,经进一步辨证后给一剂葛根汤,是可以有效帮助小儿祛除外邪的。葛根汤是比较安全的一剂药方,家里是可以备一点的.相对应的,如果孩子发热时出汗,并且汗出热不退,就需要引起重视和注意,再加上孩子明显的烦躁吵闹,不能入睡,幼儿哭闹不休等情况,家长如果不具备自行辨证施药的能力,就应该将孩子送到医院去进行治疗了。两个小儿发热的常用方,三豆饮和葛根汤三豆饮(因发帖字数限制,此处略)葛根汤感冒发烧嗓子痛,无汗,怕冷,或者嗓子不痛,发热恶寒,都可用此方。(因发帖字数限制,具体药方此处略)注意一定是无汗,如果有汗就不能服.无汗发热的情况下,如果服了一次,无汗,孩子的体温会升高,不要紧,半小时后再服一次(因为已经用了此方,温度再高都不会抽搐),如果一小时后还没有动静,就加量再服。如果有抽搐史的,可以一发烧就服,但是前提是无汗.这两个方子都提到了“发热抽搐”,就再讲讲“发热抽搐”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很多家长们在小儿发热时急于用退烧药甚至上吊瓶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小儿“有抽搐史”。“婴儿突然全身紧张,继而哆哆嗦嗦地颤抖,两目上视,白睛暴露,眼球固定,叫他也没反应,摇晃他也恢复不过来,婴儿好像换了个人似的。”看看抽搐发生时的情况,确实很吓人,妈妈们也很自然进入到半狂乱状态。而到了医院,挂上水,宝宝似乎好起来了.但医生又跑过来警告了:你家宝宝有过抽搐史,以后千万不能让他高烧,小心把脑子抽坏!真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医学博士关于小儿高热抽搐的回复:1。高热惊厥很常见。只是看起来让人担心,但不会对宝宝造成任何后遗症;2.高热惊厥必须与癫痫相鉴别;3。退热药没有预防高热惊厥的作用;4。一般情况下,发热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5.退热药主要是缓解症状,不会缩短病程;6.用冰等方法降温,不但不会降低热度,相反可能引起体温的升高。所以不推荐。还有日本著名儿科医师松田道雄在《定本。育儿百科》中的相关描述:“最近搞清楚了,抽搐不会导致脑损伤。既不会引起癫痫病、脑性麻痹,也不会导致智力发育迟缓。以前使用的预防癫痫病的药,反而会使智力低下。……。实际上,婴儿由于发热引起的抽搐,即使不用特殊处理也会自然恢复。”至于家长们口中“抽搐久了会得羊癫疯”的说法,更是“因”“果"倒置,自己吓唬自己的举动了。其实,西医搞不清楚的“发热抽搐",在中医上确有清晰的解释和处理方法的。中医认为:孩子抽搐,就是体内正气不足造成的,是体液不足造成的。健康的,没有被西药或中药误治过的,都很难抽搐.一般先天不足的孩子容易抽搐,这种情况较少,还有特殊体质,有先天隐患的。为什么现在高热抽搐的小孩子那么多呢?-—误治!强行发汗,其实是最伤津液的,而退烧药基本是用这手法来退热的,用多了,也就容易抽搐了.而一些中药本身也是损津耗液的,用多了,同样会导致孩子发热抽搐。各位还记得前面提到过在澳洲小儿发热如何处理吧?——《澳洲医生告诉我宝宝发烧不要吃美林》。美林!一个多么熟悉的名词!恐怕是目前国内西医院最常用的小儿退烧药了吧!而澳洲的医生为什么不让给发烧的宝宝吃呢?因为“布洛芬(美林)对于儿科而言是不安全的,它会引起肾脏损害,特别是由于腹泻引起的发烧,如果处在脱水状态引起的肾脏损害还更加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往往家长本身是不能正确判定宝宝是否处于脱水状态,所以吃这个药退烧相当危险!”而在中医里,肾主水,这个“水”,可以大约等同于“津液”。所以,西医说美林会损害肾脏,中医说退烧药会损耗津液,同样也是影响到肾系统,倒是意见一致了嘛!其实这段文字很有些牵强,硬把西医中医捏在一起,本就容易引起混乱,更何况中医里的肾并非仅仅是指西医里的肾脏……。只是忽然想到现在国内西医院里还在频繁、大量的使用美林给小儿退烧,而每次我在网上提醒不要给吃美林时,妈妈们总是一句“医生开的”堵得我无话可说,就忍不住借这个机会多说两句了。发热抽搐,中医里还有一个术语,叫“惊风”。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现在的小朋友有过一次惊厥史后,再次发作率就很高,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体质虚弱,首次惊厥时体内的“风邪”在治疗中并没有排除干净导致再次发烧时产生惊厥.而西药治疗并没有祛风的概念,部分中药退烧以及社会中流行的物理退烧也都没有针对风邪加强治疗,同样会导致惊厥发生。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中还会出现一边打吊针退烧一边就发生抽搐的情况了。中医针对惊厥的治疗就是祛风为主,例如在惊厥发作时使用的药物就有:钩藤、荆芥、防风、薄荷、蝉蜕、羚羊角、蜈蚣、蝎子、蛇蜕等等。成功的案例也有。某小朋友10个月大的时候第一次发烧,后每隔几个月就会高烧一次,共发烧四次且每次都会发生抽搐。后经中医按照祛风的思路调理半年,第五次发烧,连续烧了4天最高体温达到41℃,也没有发生抽搐.讲到这里,各位应该已经觉察出来了,本人是十分反对小儿“输液”这件事的,尤其是仅仅因为发热就“输液退烧”.本文前面已经讲到,国外医院对于使用抗生素是非常谨慎的一件事,是那些住院的重症患者才用的,而目前国内的西医院,“画虎不成反类犬”,硬是在“吊瓶森林”中把一只只“火力十足”的小老虎摧残成柔弱的小绵羊了。我们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看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也就是说,抗生素只对细菌等微生物有作用,是用来对付细菌感染的,对病毒则无效.而我们常常在医院遇到的因为“感冒发烧"输液的行为,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纯粹的心理安慰了.现代医学早就知道,这种普通的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它由数百种不同病毒中的某一种引起,而现代医学没有针对能引起普通感冒的200多种病毒发明有效药物。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去医院输液的儿童中,细菌感染占的比例很少,更多是病毒感染。但儿童医院使用抗生素比例偏高有他的理由,他们说,第一,孩子发烧来了以后,表现都是一样的,很难区分那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第二,一个孩子生病,后面跟着四五个家长,稍有闪失,可能导致医患纠纷,医师负不起这个责任.在这里,我无意指责医院和医生的做法,只想让各位爸爸妈妈清楚我们当下所处的医疗环境,毕竟选择权还是在你们自己手中。那么,细菌感染就一定要用抗生素了吗?也不尽然。就个人所掌握的资料,只有大叶性肺炎,因为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的话,病人会有性命之忧,所以一般要给予抗生素治疗。打个比方,这就是电影中朝鲜战场上王成的“向我开炮”,是万不得已才能使用的“最后一招”.而如果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敌我双方正短兵相接打得不可开交时,你一个“地毯式轰炸”扔过去,致病菌死了,那些对人体有益的菌群也一样被压抑和杀灭了,这叫“杀敌八百,自损三千”,这样的后果自然是导致体内的菌群失调,抵抗力下降。长期输液对身体的损害还会直接反应在孩子的脸色上。小小孩子时脸色都还红润,挂水挂得多,到了6、7岁,就看出来脸色青、暗、黄了。冬天稍微一热,颧骨附近就红红的两块.如今十来岁的孩子,公交车里见到,各个脸色青黄,极少数惨白,白里透红的孩子真稀有。唉,一声叹息吧……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即使是使用抗生素退烧,发挥作用也是至少需要一两天的,要等抗生素把引起发烧的细菌杀死,烧才会退。而某些医院为了满足家长“快”的心理,会用所谓的速效退烧药,甚至一边输着液一边体温就降下来了.这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这种所谓的“速效”,是里面违规添加了激素,如地塞米松。激素确实有消炎的作用,但这个消炎不是针对引起感染的细菌,不是杀菌,而是抑制住人体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反应,也就是说,激素是通过抑制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的作用,来减轻炎症引起的发烧、疼痛等难受症状的.长期使用的话,会使人提前出现衰老症状。另外,输液本身对身体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忽视,来自中央电视新闻的某节目中甚至喊出了“输液的危害=自杀”!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这些微粒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其实,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所以有“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人体自有大智慧。"其实,人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自有一套选择的机制。而输液,就是用外力突破身体的重重筛选种种防御,直接将寒性的药液灌入到血管中。心主血脉,心和你的血管是相连的,心是君火,至阳之地.所以现在有种观点,寒凉药物会损失人的阳气,在体内沉积起来,输液会直接打击阳气最旺盛的心、血液循环系统,直接打击这个系统,打击的后果就是令人的阳气损伤。曾有报道,鱼腥草注射液因在治疗中出现休克等严重反应而被叫停.鱼腥草本就是寒性的,被制成注射液直接输入血管,其对心阳系统的打击一样是会致命的。因此这个事件本身就是输液的问题,而不是中药安全不安全的问题.这里也再次提醒一下各位爸妈,不要以为输液输的不是抗生素就没有副作用了,有时候寒性的中药对人体的损害和抗生素是一样的。这里再多说一句,不要以为中医、中药就是“安全的、无害的”,其实,中医讲究的是“对症下药”,不辩证或者辩证错误,中药的伤害同样很大。诸如发热上火,就要先辨别是实火还是虚火。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就说:“实火为患,去之不难,虚火最忌寒凉,若妄用之,无不致死.”而虚火妄用苦寒药,对身体的伤害与抗生素、消炎药是一样的。广东省中医院著名的儿科医生许尤佳说:“广东育儿三宗罪:过饱、过暖、喝凉茶。”也是对这种不分虚实直接去火做法的警示。一些常用家庭退热法点评现在网上还有很多爸妈推崇“绿色”退烧法,并简单的认为只要不吃药不打针不挂水,就是“绿色”的,就对孩子的身体无害了。其实这也存在一些误区。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发热的原理了,是“一场正邪相抗的战争”,因此,一个简单的判断法则,就是你所用的方法是在帮助正方来打赢这场战争还是压制正方以求得表面和平。1、

冰枕、冷毛巾、退热贴

冰枕是西方医学常常提到的退烧方法,其实是不合适的。感冒发烧,本就是身体为将侵入体内的寒邪驱赶出去而采取的一种行动,用上冰枕,是从外部强行压制了身体的正面反应而求来表面的和平,寒邪也趁机在体内潜伏下来了。用冷毛巾的道理与之相同,而退热贴也是基于此种理论,同样不赞成。与之相反,可以采用热毛巾来帮助退烧。用偏热一点的毛巾(以孩子能承受的温度为限),反复擦拭脖子、腋下、大腿根等部位,加快血液循环,从内而外,从而达到退烧的目的。2、

酒精擦浴婴幼儿的皮肤比较娇嫩,毛细血管丰富,因此,采用酒精擦浴退烧,可能会致使酒精经皮肤大量吸收入血,造成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引起精神兴奋,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酒精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不推荐。3、

热水泡脚如果脑袋发热时脚却是冰凉的,可以考虑使用,但时间也不宜过久。用此法退烧,可能会产生的一个后果就是使得热气滞留在肺里,肺泡过度扩张,引起呼吸不畅,于是烧退了,却开始咳嗽了。4、

生姜红糖水生姜红糖水有阵子在网上特别红,被说成是可以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能帮助你排寒气,能解除你误服误用抗生素的毒害,而且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排病反应。结果小孩吃了之后大便干燥,眼睛长麦粒肿或者散粒肿,各种各样的咳嗽发热都被说成是排病反应。其实呢,明明就是吃生姜吃坏了.清代医家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