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_第1页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_第2页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_第3页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_第4页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

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张小玲周庆亮谌芸张涛刘鑫华郑永光周晓霞赵素蓉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2010.5.05内容提要引言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中尺度天气的客观分析技术中尺度分析技术的业务应用展望内容提要引言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中尺度天气的客观分析技术中尺度分析技术的业务应用展望强对流天气的定义美国强对流天气定义:

直径1.9cm以上的冰雹、除了水龙卷之外的所有龙卷、阵风25.7m/s以上的雷暴大风

极端强对流天气:5cm以上冰雹,F2级以上龙卷,33m/s以上雷暴大风SwPC的强对流天气业务暂行规定:

雷雨大风(≥17.2m/s)、冰雹、龙卷或短时强降水(≥20mm/h)天气现象。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强天气预报中心成立于2009年3月2-3年业务发展目标:逐步实现强对流分级预报、分类预报和概率预报发展新业务产品:监测产品、中尺度分析产品和强对流分级预报(2009年)、分类预报(2010年)和概率预报产品(2011年)强天气预报中心的预报和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以分析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水汽、不稳定、抬升和垂直风切变)的“配料法”(Ingredients-basedMethodology)强对流天气预报理念发展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科学支撑技术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支撑技术强对流天气资料集中尺度分析技术(最重要!)强对流天气的监测技术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方法和预报技术强对流天气的分析预报系统(工具)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建设配料法Doswell,1996有组织的深厚对流发展的另一个条件:垂直风切变强对流天气预报天中短期预报小时短时预报分钟临近预报展望警戒警告中尺度天气分析识别环境场条件识别中尺度对流系统推测其移动和发展天气型识别动力热力条件诊断天气图(主观)物理量诊断(客观)探空图分析(主客观)卫星图像识别雷达图像识别警告中尺度天气分析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水汽不稳定抬升垂直风切变展望警戒识别环境场条件天气型识别动力热力条件诊断天气图(主观)物理量诊断(客观)探空图分析(主客观)强对流天气预报内容提要引言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中尺度天气的客观分析技术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的业务应用展望Chart_500(09.06.14.08)&TBB(09.06.14.08-17)参考美国AFGWS和SPC中尺度强对流分析方法使用“配料法”分析观点通过特征系统和特征线的分析,识别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水汽不稳定抬升垂直风切变发展中尺度天气的主观分析技术,制订“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规范”中尺度天气图分析特点

在常规天气图分析基础上,针对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不稳定、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致谢:

郑媛媛首席俞小鼎教授李延香首席章国材研究员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规范

在高空强调风、温度、湿度场、变温、变高等的分析在地面强调气压、温度、湿度的细致分析,以及上述要素及风、湿度、云、天气现象等要素的不连续线分析中尺度天气分析平台高空分析内容1水汽条件:湿舌、干舌,低层分析为主、中层辅助2不稳定条件:低层和中层的温度及其温度递减率、变温3抬升条件:中低层切变线(辐合线)、低层干线(露点锋)、高低空急流4垂直风切变条件:高、中、低空急流分析物理量场:风场(3\4)、温度场(2)、湿度场(1)、变温(2)、温度递减率(2)、变高(3)分析等压面:对流层低层、中层和高层(东部925850700500200hPa)分析间隔:12小时分析资料:高低空观测和数值模式输出场850hPa(925hPa)分析风场:低空急流切变线(辐合线)显著流线温度场:暖脊(温度脊)

T850-T500大值区湿度场:干线(露点锋)湿舌、显著湿区700hPa分析风场:低空急流切变线(辐合线)显著流线温度场:暖脊(温度脊)

冷槽(温度槽)

24(12)h变温

T700-T500大值区湿度场:干线(露点锋)干舌湿舌、显著湿区500hPa分析风场:中空急流切变线(辐合线)显著流线温度场:冷槽(温度槽)

24(12)h变温湿度场:干舌高度场:变高200hPa分析风场:高空急流急流核显著流线地面分析中尺度抬升条件:

地面锋风、温度、气压、湿度、天气区、云覆盖等水平不连续分布造成的中尺度边界线(辐合线、干线、出流边界等)分析物理量场:气压场、变压场、风场、温度场、湿度场、天气区、云分析间隔:3小时,1小时分析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