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桑壁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C.两者都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参考答案:D略2.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参考答案:B【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若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两只杂合白羊的基因型均为Aa,二者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羊∶黑羊=3︰1。可见,这两只杂合白羊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为是白色的可能性大,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以题意“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为切入点,自设基因型符号,准确定位“两只杂合白羊”的基因型,进而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推知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即可作答。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HIV病毒是一种RNA病毒C.HIV病毒可通过血液、拥抱等途径传播D.HIV病毒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参考答案:C.【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解答】解:A、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正确;B、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属于RNA病毒,B正确;C、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但不会通过拥抱传播,C错误;D、HIV病毒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D正确.4.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S区受损患者表现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也不会讲话B.脑干有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等功能有关D.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参考答案:C5.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说法错误的是(
)A.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B.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接种密度都对实验有影响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D.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参考答案:A6.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某细菌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也不同。如图3-4所示,外源基因在质粒中可插入的位置有a、b、c点。某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对其插入的位点进行分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B7.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狼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狼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参考答案:B8.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影响
B.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
C.体液调节的速度较慢
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参考答案:B9.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下图所示,a、b、c表示现代工程技术,①②③表示其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是核移植技术,①反应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B.若c是胚胎分割技术,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定相同C.①②③中作为受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D.若b是体外授精技术,则②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参考答案:D10.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参考答案:D略11.在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了
(
)A.细胞质
B.空气
C.水分
D.蔗糖溶液参考答案:C略12.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类别ⅠⅡⅢⅣ父亲+-+-母亲-++-儿子+-+++-女儿+--+-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参考答案:D13.根据右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可能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中可以产生[H],⑦过程需要消耗,[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参考答案:答案:C14.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会出现
(
)
A.纺锤体出现
B.着丝点分裂
C.染色体复制
D.细胞质分裂参考答案:C1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只有出现了生殖隔离,才标志生物发生了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参考答案:D略16.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下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参考答案:B17.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⑤丈量
A.①→②→③→④
B.①→⑤→④C.①→④D.①→③→②→④参考答案:A18.右图中的甲和乙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a、b、c均为基质。在光照充足时,有关代谢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产生的O2几乎全部通过扩散进入甲被利用B.在a、b、c中,都能产生NADPH和ATPC.乙发生作用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胞内和细胞外D.a中形成的C6H12O6直接入b,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参考答案:C19.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得到表达
(
)A.青蛙的皮肤细胞
B.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C.小白鼠的肝脏细胞
D.人皮肤的生发层细胞参考答案:B20.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参考答案:C【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携带遗传信息,①正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
②错误;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③⑥正确;在翻译时,tRNA分子的一端携带相应的氨基酸进入核糖体,④错误;tRNA分子是运载氨基酸的工具,⑤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点睛】易混点辨析——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比较如下:项目存在位置含义生理作用遗传信息DNA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直接决定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间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mRNA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直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反密码子tRNA与密码子互补的三个碱基识别密码子21.汽车尾气中有多种因子能诱发基因突变,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汽车尾气会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C.基因突变都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突变不会改变细胞的基因型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项正确;汽车尾气仅是诱发基因突变的一种因素,而所有基因突变都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故B项错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能遗传给后代,而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C项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当然也会改变细胞的基因型,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2.右图为某反射弧(部分)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参考答案:B2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金融危机
B.土地荒漠化
C.温室效应
D.水资源短缺参考答案:A24.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参考答案:D25.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S区 B.W区 C.V区 D.H区参考答案:C【考点】DA: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说话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病人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说明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解答】解:A、病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正常,A错误;B、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后病人不能写字,B错误;C、病人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说明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C正确;D、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说话,说明听觉语言中枢正常,D错误.故选:C.26.【附加题】中药中所含的小檗碱降血糖效果明显,但对小檗碱的降糖机制尚有不同见解.为探究不同浓度小檗碱对降低血糖的作用和对胰岛素分泌墩的影响,研究者提出了实验思路.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下列文题.(1)实验思路:①取高血糖症小鼠若干只,随机分为A、B、C、D4组.②
.③向A、B、C分别饲喂125mg/Kg?d、100mg/Kg?d、75100mg/Kg?d的小檗碱和等量不含小檗碱的饲料;D组饲喂
.④
.⑤
,得出结论.(2)在机体中,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还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3)若实验结果为
,则说明小檗碱不是通过胰岛素的分泌而降低血糖.(4)设计一个用以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注:只需用于记录各组平均值).参考答案:(1)②测量4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分泌量
③等量不含小檗碱的饲料④测量4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分泌量
⑤统计分析所得的数据(2)摄取、储存和利用(3)血糖降低显著而胰岛素的量没有显著差异(4)小檗碱对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影响的结果记录表
血糖浓度胰岛素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A组125mg/Kg?d
B组100mg/Kg?d
C组75100mg/Kg?d
D组0mg/Kg?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题目是不同浓度小檗碱对降低血糖的作用和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所以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小檗碱,因变量是血糖变化情况和胰岛素的分泌情况.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1)②设置对照组,该实验为前后对照,所以分组编号后需要测量4组小鼠实验前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分泌量.③自变量设置的同时应当设置空白对照,即D组应当饲喂等量不含小檗碱的饲料.④记录实验结果,即测量4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分泌量.⑤统计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抑制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3)若实验结果为血糖降低显著而胰岛素的量没有显著差异,则说明小檗碱不是通过胰岛素的分泌而降低血糖.反之,则说明小檗碱是通过胰岛素的分泌而降低血糖.(4)设计表格要注意四组实验要分别测定实验前后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据图表格见答案.2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病又色盲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色盲的几率为()A.1/8
B.1/4
C.1/16
D.0参考答案:C28.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含有水分、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成分有差别 C.哺乳动物受精卵的细胞质基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 D.能为细胞核提供ATP、酶、DNA等参考答案:D29.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参考答案:B3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D.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参考答案:A【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B、变异是在环境条件改变之前就已经发生的,环境条件只能对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D、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已产生,抗生素只起到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A。31.下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说明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C.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都相同D.合成①的场所只在细胞核,⑥中含有五种碱基参考答案:D3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参考答案:C【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中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故A错误.B、外来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故B错误.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就是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33.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了400倍参考答案:A34.研究人员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分别用一定浓度梯度的NAA溶液和清水处理,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插条生根数目如图所示,图中乙代表用清水处理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A~B浓度B.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C.该曲线不能说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研究人员在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参考答案:D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B浓度左右,A错误;B~C浓度的NAA溶液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C~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B错误;与乙相比,甲代表的曲线可以说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据图分析,图中乙代表用清水处理的插条生根数目表示空白对照,图甲表示实验组,D正确。35.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A.碱基序列B.碱基数目C.(A+T)/(G+C)的比值D.碱基种类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不同,A错误;不同的DNA分子的碱基数目一般不同,B错误;不同DNA分子的(A+T)与(G+C)的比值一般不同,C错误;任何DNA分子都由四种碱基(A、C、G、T)组成,D正确。考点:DNA分子的组成36.某人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效应T细胞
C.浆细胞
D.记忆细胞参考答案:C37.某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发生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结构变异,图中的字母代表染色体片断,下列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A.重复、易位、缺失 B.重复、倒位、缺失C.缺失、倒位、缺失 D.重复、倒位、易位参考答案:B【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解答】解:(1)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abdeh,而甲中基因除了abdeh,多了基因eh,属于重复;(2)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abdeh,而乙中基因的排列顺序为abedh,属于倒位;(3)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abdeh,而丙中的基因只有abde,少了基因h,属于缺失.故选:B.38.图是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顺序为1→2→3→4→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B.划线操作要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参考答案:D【分析】常用的灭菌方法: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详解】接种环应该在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A错误;划线操作应该在火焰旁,不能在火焰上进行,B错误;在5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活细菌,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菌落,C错误;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D正确。故选D。39.ATP的分子简式和1个ATP所含有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是A.A-P—P和3个
B.A-P~P~P和2个C.A—P—P和1个
D.A-P—P~P和2个参考答案:B40.如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1)①②③Na+14214710K+5.04.0140Ca2+2.51.252.5Mg2+1.51.010.35Cl﹣103.3114.025有机酸6.07.5﹣蛋白质16.01.047A.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参考答案:C【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所以③是细胞内液,血浆中蛋白质比组织液多,所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 【解答】解:A、细胞质基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所以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A正确; B、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肝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膜的层数=2(线粒体膜)+1(肝细胞膜)+2(毛细血管壁细胞)=5,磷脂分子层数为10层,C错误; D、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是细胞膜,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图中的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等位基因分别是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远程监测数据分析-洞察分析
- 2025知识产权合同范本商业秘密转让合同
- 2025借款合同约定模板
- 行权价对期权风险分析-洞察分析
- 烟酒营销策略课程设计
- 焊接叉模锻课程设计
- gis网络分析课课程设计
- 温室的温湿度课程设计
- 柳林风声 课程设计
- 2024年小车租赁企业信用评级与认证合同3篇
- 私募基金业务奖金激励制度
- 三年级上册《劳动》期末试卷及答案
- 以消费者为中心:提升营销效果的技巧
- 2024北京海淀区初三(上)期末道法试卷及答案
- 顾建民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呕心沥血整理】
- 长笛演奏风格探析课程设计
-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 电影第一出品单位变更协议模板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3瑞幸员工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