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2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2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2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2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2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高地理:第节

土学习目标1解土壤观察的内容握壤剖面构造。2.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在壤形成中的作用。3.解土壤的主要功能,掌握壤养护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土壤。综合思维:分析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明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在地的土壤类型,探讨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本节要点

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2.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土壤。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4.土壤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意重大,人类应合理利用土壤。自主梳理一、观察土壤1.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_矿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__四种物质组成。2.土壤观察内容:土壤__颜色_、土壤质地_土壤剖面构造等。(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部特征之一,如黑土、红壤等。(2)土壤质地①土壤矿物质颗粒:__石_、粒__粒__、黏粒等。②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_相对比例_③分类:砂土、壤土__、黏土。(3)土壤剖面构造①定义: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分布的__土层_所构成。②森土壤剖面:__有__层腐殖质层__溶_、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③耕作土壤剖面:__耕作_层、犁底层、自然土层。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1)定义:岩石的_风化__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1-

(2)影响: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__质地_。2.生物(1)意义: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2)影响:生物残体→为土壤提_有机质__→微生物作用→__腐殖质营元素→植物吸收→生物残体。3.气候(1)影响:岩石_风化_的强度速度与温度、降水量____相关,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2)不同气候对土壤的影响①湿热地区土壤_化学风化__作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②__冷湿__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积累__旱、高温__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3)意义: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4.地貌(1)由于_水热条件_的不同,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2)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__成土母_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_厚_土壤分化__明显__。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深刻。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节。(2)为__植物_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3)具有重要的__蓄水、保水__能。(4)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2.养护(1)对于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的土壤,进改良或改造_。(2)优良的土壤要重种养结合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采用__休耕_、种植绿肥、作轮__、广施家肥等。合作探究知识点

观察土壤-2-

┃┃问题探究_■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的含义。(2)指出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3)观察土壤时,主要观察哪些素?(4)说明土壤剖面的组成。提示:(1)固:有机质,矿物。液相:水分。气相:空气。(2)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矿质等。(3)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面等。(4)自土壤由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组成。耕作土壤由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组成。┃┃归纳拓展_■1.土壤的组成2.土壤组成与其肥力之间的关-3-

3.土壤的类型分类依据土壤颜色土壤质地

主要类型黑土、红壤、褐土、紫色土等砂土、壤土、黏土

识别方法观察土壤的外表颜色用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判断4.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比类型

组成成分

特征

与农业生产关系①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砂土

砂粒为主

②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较弱

易耕作③保肥性能弱壤土

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①通气、透水性能良好②蓄水、保肥性能强

理想的土壤①通气、透水性差黏土

黏粒为主

②蓄水、保水性能强③保肥性能好

不易耕作5.森林土壤剖面的各土层特点较剖面分层名称有机层

④土质黏重特点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上↓下

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以腐殖质为主,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坚硬的岩石6.耕作土壤的分层及特点分层

特点上↓

耕作层犁底层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4-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典例剖析_■例题(2019·四川成都诊断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为国部某地土壤剖面图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1)~(2)题。(1)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正确的(C)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含量低(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用的农业技术(B)A.免耕直播C.大棚温室

B.深耕改土D.砾石压土[解析]第1)题,从图2可以出,该地土壤表(0厘米)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项错误;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一般会分布在土壤表层附近项误;从图2以看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项正确,项误。第2)题,免直播,即在不耕的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稍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点训练_■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完~(2)题。(1)土壤最重要的成分中,直接响肥力的形成和发展的(B)A.矿物质C.水分

B.有机质D.空气(2)下列关于土壤肥力的叙述,确的(D)A.土壤肥力就是土壤供应植物需养分的能力B.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所含有质数量的多少-5-

C.一些土壤有肥力,一些土壤有肥力D.人类耕作对土壤肥力影响很[解析]第1)题,矿物质、有质、水分和空气虽然都是土壤的组成物质,但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含量虽不高,却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第(2)题土壤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肥力而肥力的高低决于肥力四要素——水气热之间的协调程度故A、B、C三项误;而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知识点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问题探究_■古代用五色土象征中华大地,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的明代社稷坛,最上层就铺垫着五色土。五种颜色的泥土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为青土,南为红土,西为白土,北为黑土,中为黄土。据此探究下列问题:黑土、黄土和红土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这三类土壤的典型分布区在哪个地形区?影响这三类土呈现不同颜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黑土:东北平原;气候湿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黄土:黄土高原;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红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壤。┃┃归纳拓展_■1.土壤的形成过程-6-

2.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气候与土壤(3)生物对土壤的影响①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下图:②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响,如下图:-7-

(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人类活动与土壤┃┃典例剖析__■例题土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1)下列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C)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慢-8-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外力地貌形态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2)下列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C)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素[解]

第1)题,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第(2)题,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点训练__■2.读下面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素的关系图,完(1)~(2)。(1)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素(D)A.成土母质C.地貌(2)图示区域(A)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①②C.③④

B.气候D.生物B.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且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2)题,植被覆盖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两者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自植被,③错误;地下径流量与气温关系不大,④错误。-9-

知识点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问题探究_■2018年7月16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以简称通)通知要求以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改黑土耕地设施条件内质量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2020年,全省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8000万,深松整地面积达到6000万,有机肥施用量达到000万,黑土耕地护示范区建设面积1000亩,其中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420万。示范区通过农艺、农机、工程、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有效遏制黑土耕地退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黑土耕地质量。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土壤的主要特点是么?(2)东北地区土壤利用中存在哪问题?(3)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东北地的土壤?提示:(1)黑分布广泛,有机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等。(2)黑土流失,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降低等。(3)发展绿色农业,实施秸秆还,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归纳拓展_■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我国常见土壤类型的问题及护措施土壤类型

分布

问题

措施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黑土

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肥力下降、水土流失

理;土壤培(秸秆还田黄土红壤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种植绿肥作物、撒熟石灰、掺入沙子-10-

3.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4.土壤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农业区南方农业区北方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北农业区青藏高寒农业区┃┃典例剖析_■

主要土壤红壤、砖红壤棕壤、褐土黑土、黑钙土荒漠土高寒荒漠土

种植作物水稻、油菜、甘蔗等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及棉花、各种蔬菜小麦、玉米、甜菜等经济作物沙棘、枸杞青稞例题土酸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表层中盐分的流失。下图为江南丘陵某研究区红壤在不同措施下均不施肥)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题。处理措施说明①—作为对照,坡地整体裸露②—牧草覆盖坡地③—坡地改梯田种树与处理措施①比较,该实验结果表A)A.处理措施②使土壤有机质增,利于保持水土B.处理措施③使土壤酸性增强利于积累有机质C.处理措施②导致水土流失增,土壤酸性减弱D.处理措施③导致水土流失减,土壤酸性增强[解]

读图可知,与处理措施①相比,处理措施②和③均使土壤有机质增多,土壤酸性减弱,加强了坡地的植被覆盖率,利于保持水土。相对比来说,处理措施②比处理措施③减轻土壤酸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更明显。┃┃对点训练_■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施(A)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速有机质分解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壤盐分-11-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酸度[解]

东北平原多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未开垦的黑土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物,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被打破,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治理黑土退化的合理措施主要有: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其中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如果用焚烧秸秆产生的草木灰作肥料,则会大大降低生物物质循环的效率。素养培优策略指导判断土壤剖面图的方法1.注意土壤的颜色。土壤的颜主要受组成物质、气候、土壤形成中的理化过程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例如,红壤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