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单选题1.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试图(

)A.恢复周制 B.托古改制 C.援儒入法 D.复兴儒学2.1903年,清政府谕令切实保护回国兴办实业的侨商,后来设商部,陆续制定和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华商章程》等。同时,户部奏定《试办银行章程》。这些措施(

)A.促使清末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B.缓和了清朝的社会矛盾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D.冲击了闭关锁国的政策3.下面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专制集权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慢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4.1906年12月4日,《大理院审判编制法》颁布,其中规定,“自大理院以下,及本院直辖各审判厅、局,关于司法裁判,全不受行政衙门的干涉,以重国家司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这表明(

)A.维新派变法主张受到了政府重视 B.晚清积极推行变革政体的“新政”C.清政府进行了近代司法权的改革 D.资产阶级法律强调保障个人权利5.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奖励耕织6.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以下户籍管理的组织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加强了地方统治C.瓦解了宗法制度 D.扩大了统治区域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国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爵位授予“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此项措施(

)A.完全剥夺了贵族的特权B.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C.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8.了解历史事件,需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各个要素。下图是某一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据此可知,该事件是时间:1898年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百日维新 D.洋务运动9.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一些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不顾士民反对坚决废除科举 B.各省督抚大力支持维新变法C.着手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适应形势变化调整取土制度10.1895年11月,强学会在北京成立,参加者主要是一些赞成变法、未秉实权的士人及中层官员,同时得到朝廷中帝党高层官员和李提摩太等英美民间人士的帮助和支持。据此可知A.维新变法运动有一定社会基础B.维新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C.维新运动得到社会各阶层支持D.维新运动得到西方国家支持11.有学者说: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晚清时期这样频繁地进行“新政”、“变法”。短短70年间,全国规模的新政、变法就进行了三次:19世纪60年代后的洋务新政、19世纪末的戊戌新政、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以下关于三次新政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B.都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C.都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D.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失败12.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13.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教育“新政”A.满足了新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愿望B.实现了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C.制定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D.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14.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15.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16.如表所示为1978~1984年我国关于出国留学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

)11978年8月,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增选出国留学生的通知》中将原来500人的出国选拔计划人数增选2500人,当年选拔的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000人21981年,由教育部等六部门提交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出国留学人员管理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确立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多派一些”的工作方针31984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对自费留学的条件有所放宽,申请到国外自费留学者,不受年龄、学历和工作年限的限制A.贯彻与执行了“科教兴国”战略B.旨在完善我国改革开放政策C.使国家教育主导权发生明显转移D.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要求17.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后,该报告一直未公开发表,1975年邓小平强调这篇报告“太重要”了,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A.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 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彻底清算“文革”时期错误 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18.新中国成立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士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只“没收地主的士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这五大财产,而对“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A.具有不彻底性 B.兼顾各阶层利益 C.遭遇较大阻力 D.注重斗争策略性19.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专门印发了《苏联在二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等参考材料,同时指出,我们应该研究日本、西德(联邦德国)、南斯拉夫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的情况,很好地借鉴他们的经验。由此推断,中央工作会议A.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C.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思路 D.认可了市场经济的作用20.改革开放后,陈云告诫经济战线的同志的讲话指出:“搞建设一定要把重点放在钢铁的质量、品种上。争取在一定时间内,使工业产品品种齐全,质量良好,技术先进,适应需要。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再前进就比较快了。”陈云这一讲话集中凸显了A.提高质量是企业竞争的核心B.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重要性C.引进技术是产业升级的关键D.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必然性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光绪十八年(1892年),川东兵备道黎庶昌创办“洋务学堂”,“考选学生正副额各二十人”入学,“其课程外国文外,增设科学,而以英语、数学为主科。……从1901年到辛亥革命前,重庆已建有小学堂24所。这些小学堂分为官立和私立两类,以官立居多。官立小学主要有后列几所。巴县高等小学堂,知县霍勒炜于1903年改渝郡书院而成,设于在来龙巷的书院原址。长寿知县唐我圻于1904年倡建了林庄高等小学堂(初名林庄学堂)。1905年,江津知县龚承云改聚奎书院,倡办了聚奎两等小学堂。私立小学堂主要有巴县人许荣龙、曾纪瑞于1901年捐资创办于道冠井的开智小学堂;1907年由重庆回民创设于清真西寺的私立西寺公小学堂。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仅一年间,战前的108所高校就有91所不同程度地遭到日寇的轰炸破坏,其中被全毁的有10所。于是幸存的高校陆续向内地迁移,到1944年,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共计31所,大约是内迁高校的1/2。这31所高校中,计有大学9所、大学研究所1所、独立学院10所,居于全国之冠。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四坝”即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中,前三坝皆位于重庆。——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庆近代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带来的影响。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55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改革措施多附会儒家经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举措是进行托古改制,以减少变法的阻力,B项正确;王安石此举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而非为了恢复周制和援儒入法,更不是为了复兴儒学,排除ACD项。故选B项。2.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设立专门管理商业的商部,依法管理商业经营和发展,这些措施在客观上适应了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这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并不能说明清末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矛盾的缓和,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向西方打开大门,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漫画揭示了清朝假立宪,真专制的面目,A项正确;图中并未体现出国民的参政意识,排除B项;漫画在于讽刺清末预备立宪,并不是其客观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清末预备立宪,而辛亥革命强调推翻满清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根据材料“自大理院以下,及本院直辖各审判厅、局,关于司法裁判,全不受行政衙门的干涉,以重国家司法独立大权,而保人民身体财产”可分析出《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对司法权进行了改革,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变法不受政府支持,排除A项;“新政”是清政府在当时国情下的无奈之举,排除B项;材料是地主阶级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商鞅变法过程中实行奖励军功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原来的贵族和平民一起竞争,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B项正确;废除井田制与社会阶层流动无关,排除A项;推行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奖励耕织不能触及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时期,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亭,亭以下设邮,邮以下设里,里以下设什,什以下设伍,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中的户籍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了地方统治,与激化了阶级矛盾、瓦解了宗法制度、扩大了统治区域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7.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变法后按军功授爵,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得不到爵位,限制和打击了旧有奴隶制贵族,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B项正确;A项“完全剥夺”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财政收入增加无关,排除C项;该措施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但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C【详解】据材料“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及影响……”可知,这是戊戌变法运动,其高潮事件是“百日维新”,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发生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排除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6090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一系列旨在挽救统治危机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9.D【详解】从材料中的“废八股,改试策论”“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等信息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内容在进行适当调整,反映出当时清政府为适应形势变化在调整取土制度,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的“废八股”不是废除科举,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各省督抚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的变化,没有涉及清政府办学堂的状况,排除C项。10.A【详解】根据材料“参加者主要是一些赞成变法、未秉实权的士人及中层官员,同时得到朝廷中帝党高层官员和李提摩太等英美民间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可知,强学会获得中外人士的支持,说明这时期社会变革的力量壮大,变革心理逐渐增强,维新变法运动有一定社会基础,所以A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当时很多人支持社会变革,没有体现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所以B错误;材料中涉及的各类人士不能代表社会各阶层,所以C错误;根据材料“李提摩太等英美民间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可知,材料中没有体现西方国家的支持,D项说法错误,所以D错误。11.A【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后的洋务新政、19世纪末的戊戌新政、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其诱导因素是洋务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A项错误,符合题意;三次新政都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都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失败,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2.D【详解】依据材料“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可知,存在传统考试方式和内容;依据“政治及西学政治”、“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可知,体现了学习西方的教育,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D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排除B项;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根据材料里“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可以看出,考试内容依然以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和中国中国政治史事为主,只有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这说明教育“新政”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教育“新政”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所以不可能满足新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愿望,排除A项;材料表明教育“新政”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没有实现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体现教育“新政”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所以并没有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排除C项。故选D项。14.D【详解】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小型企业,因此其它大型企业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B项说法过夸张,排除B项;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15.B【详解】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B正确;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A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排除;材料侧重的是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D排除。故选B。16.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留学生人数的增多、条件的放宽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人才,D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1995年,排除A项;完善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是出国留学的目的,排除B项;国家教育主导权没有发生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17.D【详解】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进一步总结了我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中包含对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形成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内容,1975年邓小平强调该报告“太重要”,到1976年12月,《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想借发表该报告来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故选D项;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在1976年12月还没有进行改革开放的思想动员,排除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的,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文革”加以全面彻底地否定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排除C项。18.D【详解】区别对待地主的财产,使地主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改造自己,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注重斗争的原则性与策略性,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排除A项;仅有对地主的政策,不能说明土地改革兼顾各阶层利益,排除B项;遭遇较大阻力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9.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学习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各国的先进发展经验,转变了封闭自守的经济发展思路,故选C项;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是1978年12月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排除A、B两项;1978年11月处于改革开放前夕,市场经济的作用还未得到认可,排除D项。20.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重点放在钢铁的质量、品种上”、“工业产品品种齐全”、“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再前进就比较快了”,可以判定陈云是在强调国家经济建设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重要性,故本题选B项;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CD。21.(1)原因:重庆开埠,西方文明的传播;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颁行新学制、废科举(清末新政);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重庆官绅的艰苦努力。(2)影响: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推动全国教育中心由东向西转移(使重庆成为战时全国教育文化中心);推动重庆区域文化的发展;提升了重庆文化软实力;使重庆的科学研究能力空前壮大;为抗战建国输送了大批各方面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受战时环境、重庆自身经济和地理因素等影响,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育文化的发展。【解析】(1)原因:根据“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