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_第1页
第一节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_第2页
第一节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_第3页
第一节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_第4页
第一节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苏联、东欧的发展与变革第一节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1、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苏联成为世界大国,苏联的发展模式对世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的东欧地区,苏联模式曾经被推行了40余年。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2、认识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它的高度集权和计划经济体制曾发挥了有效动员国内资源的积极作用,也使其得以避免了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但在二战后的历史条件下,苏联模式越来越表现出落后于全球现代化进程的体制性弊端。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3、认识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始于赫鲁晓夫时期,50~80年代,苏联和东欧各国在不同程度上都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也在不同层面上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这些改革从总体上看,都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因此也未能克服旧模式的根本性弊端。学习任务

任务一:战后苏联体制模式为什么必须加以改革?任务二:赫鲁晓夫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政策取向有哪些异同?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一、斯大林晚年的苏联1、苏联在二战中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也进一步巩固了战前确立的“斯大林模式”体制。战后初期是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走向其顶峰的阶段,同时也是这种体制逐渐僵化、表现出危机征兆的阶段。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2、战争给苏联造成了人力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战后,苏联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斯大林晚年的苏联,“领袖意志”即“国家意志”,国家的发展路线完全取决于斯大林的个人决策。

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斯大林及其理论著作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4、理论的僵化势必导致实践的封闭和盲目。这方面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过高地估计苏联社会的发展阶段,提出脱离实际的超阶段发展目标。根据斯大林的设想,苏联将在20~30年内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经济指标全面超过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5、“斯大林模式”体制最严重的弊端表现在权力机制领域,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党和国家的重大事务都是由斯大林及其选择的少数领导成员作出决策。它表明,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二、赫鲁晓夫执政及其改革1、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而逝世。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相继被清除,赫鲁晓夫最终赢得了胜利。在1953年9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确立了他在党内的最高地位。

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

赫鲁晓夫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2、赫鲁晓夫执掌大权开始了苏联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展开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尝试。赫鲁晓夫在这场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最终排除了“斯大林时代”遗留的保守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为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3、赫鲁晓夫的改革从总体上看,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浅层次的,形式的变化远大于内容,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

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4、苏共“二十二大”是赫鲁晓夫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赫鲁晓夫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重蹈了斯大林晚年的覆辙,引起了党内外的普遍不满。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举行全会,正式解除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同时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三、勃列日涅夫时期1、勃列日涅夫上台伊始,以纠正赫鲁晓夫的政策失误为出发点,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但同时又表示坚持“二十二大”的基本路线,不改变方向。勃列日涅夫政权的保守倾向更突出地表现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领域。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

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18年》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2、以“完善”既有体制为宗旨的理论和政策使一度受到改革冲击的“斯大林模式”得到修补和延续,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联社会发展的停滞,并在勃列日涅夫晚年再度出现了类似斯大林晚年的由体制僵化而走向危机的状态。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5、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病逝世。安德罗波夫上台时已经身患重病,执政15个月后即逝世,未及展开他的改革实践。接替安德罗波夫的是契尔年科,并很快于1985年3月10日去世。3月11日,戈尔巴乔夫接任,苏联历史进入了改革的新阶段。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

戈尔巴乔夫1989年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会谈复习思考1.分析战后苏联体制模式走向改革的背景和动因。2、比较赫鲁晓夫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策取向。参考论著1、〔苏〕涅奇金娜:《苏联史》,三联书店,1957年版。2、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3、刘克明等主编:《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4、〔日〕中村平八:《七十年代的苏联经济》,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0年第2期。5、姜书美:《八十年代的苏联经济(上下)》,财政研究资料,1981年第53、54期。6、秦葆世:《战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其前景估计》,世界经济,1979年第5期。参考论著7、吴大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和问题》,今日苏联东欧,1983年第1期。8、文彬:《战后时期苏联经济形势及今后展望》,编译参考,1981年第6期。9、薛木铎:《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及其后果》,新华月报,1974年第12期。10、〔日〕山口庆四郎:《苏联经济现状与人民生活》,国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