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培训教材基础理论知识_第1页
绿色建筑培训教材基础理论知识_第2页
绿色建筑培训教材基础理论知识_第3页
绿色建筑培训教材基础理论知识_第4页
绿色建筑培训教材基础理论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3基础理论知识绿色建筑工程师执业岗位技术实力培训教程目录基础理论知识I绿色建筑工程师执业岗位技术实力培训教程I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论1第一节绿色建筑的定义1一,绿色建筑概述1二,绿色建筑的定义1三,绿色建筑的内涵3四,发展绿色建筑是历史的必定4第二节绿色建筑溯源6一,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6二,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9第三节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15一,绿色建筑的发展15二,绿色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17三,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17第四节绿色建筑管理的内涵19一,技术管理20二,设计管理21三,施工管理22四,运营管理23第五节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24参考文献1第二章绿色建筑费用效益分析1第一节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含义1第二节绿色建筑增量费用2一,绿色建筑增量费用的概念2第三章绿色建筑技术集成6第一节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体系6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论第一节绿色建筑的定义一,绿色建筑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人们最关注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之后,便开始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环境却遭遇到严峻的考验。长期以来,社会的发展都遵循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最终使我们四周的生活环境逐步恶化,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泛滥等环境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会要发展,时代要进步。环境问题的恶化迫使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好好考虑一下实行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能够在爱护环境的同时又能够给居民供应舒适,便利,平安的居住条件,绿色建筑便应运而生。有些人认为绿色建筑应当是那些高投入,高智能化等积累起来的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生活建筑;也有些人认为绿色建筑应当是那种根植于大自然,拥有“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意境的,在充溢混凝土的城市里是很难见到的建筑;也有人认为绿色建筑无非就是室外多建些草坪,多种些树而已。其实不然,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绿色建筑只是一种对这种环境友好型建筑体系的称谓。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所谓绿色建筑不仅要能够供应舒适而平安的室内环境,同时应具有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立的一种建筑。二,绿色建筑的定义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以及人均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还没有一个共同的表述。美国国家环境爱护局(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简称EPA或USEPA)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Greenbuilding(alsoknownasgreenconstructionorsustainablebuilding)isthepracticeofcreatingstructuresandusingprocessesthatareenvironmentallyresponsibleandresource—efficientthroughoutabuilding,slife—cycle:fromsittingtodesign,construction,operation,maintenance,renovation,anddeconstruction.Thispracticeexpandsandcomplementstheclassicalbuildingdesignconcernsofeconomy,utility,durability,andcomfort.”即在整个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建筑材料的开采,加工,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的过程)中,从选址,设计,建立,运行,修理及拆除等方面都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对环境负责。此定义从全寿命周期动身来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环境的友好相处。而英国探讨建筑生态的BSRIA中心把绿色建筑界定为:“Thecreationandresponsiblemanagementofahealthybuiltenvironmentbasedonresourceefficientandecologicalprinciples.”即一个健康的建筑环境的建立和管理应基于高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效益原则。此定义则是从建筑的建设以及管理角度来界定,强调了资源效益和生态原则以及健康环境的要求。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建筑节能探讨所(BEER)对绿色建筑有如下定义:“Agreenapproachtothebuiltenvironmentinvolvesaholisticapproachtothedesignofbuildings.Alltheresourcesthatgointoabuilding,betheymaterials,fuelsorthecontributionoftheusersneedtobeconsideredifasustainablearchitectureistobeproduced.Producinggreenbuildingsinvolvesresolvingmanyconflictingissuesandrequirements.Eachdesigndecisionhasenvironmentalimplications.”。绿色建筑环境的设计是一个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可持续建筑要综合考虑到全部资源,无论是材料,燃料或运用者本身。绿色建筑涉及到很多须要解决的问题和冲突,设计的每一环节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且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6年6月1日颁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爱护环境和削减污染,为人们供应健康,适用和高效的运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该定义强调了绿色建筑的“绿色”应当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从原料的开采到建筑物的拆除的程)。各国对于绿色建筑的阐述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基本上认同了绿色建筑的三个主题,即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创建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与四周的环境和谐相处。这三个基本主题也为世界各国发展绿色建筑供应了一个标准。三,绿色建筑的内涵从绿色建筑的定义上看,绿色建筑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四点,一是节约资源,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众所周知,在建筑的建立和运用过程中,须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而资源的储量却是有限的,所以就要削减各种资源的奢侈;二是爱护环境和削减污染,强调的是削减环境污染,削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据统计,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所以爱护环境也就成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三就是满意人们运用上的要求,为人们供应“健康”,“适用”和“高效”的运用空间。一切的建筑设施都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绿色建筑同样也不例外。可以说,这三个词就是绿色建筑概念的缩影:“健康”代表以人为本,满意人们的运用需求,节约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适用”则代表节约资源,不奢侈奢侈,提倡一个适度原则;“高效”则代表着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削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环境污染。这就要求实现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含量;四是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也是绿色建筑的价值理念。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在建筑物建立和运用过程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节能型的材料,器具,产品和技术,在保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幅度减小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削减供暖,制冷,照明等能耗问题;在满意人们对建筑物舒适性需求(冬季室温在18度以上,夏季室温在26度以下)的前提下,达到在建筑物运用过程中,能源利用率得以提高的目的;在拆除后也能使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因此,绿色建筑也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采纳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削减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与绿色建筑相近的几个概念,包括“节能建筑”,“智能建筑”,“低碳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性建筑”等等。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探讨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爱护),而节能建筑只强调整约能源的概念。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供应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限制技术所组成。智能建筑是绿色建筑重要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以智能化推动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奢侈,削减污染,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全面实现绿色建筑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强调的是结果,智能建筑强调的是手段。在信息与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智能化技术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立和建筑物运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尽可能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为人们供应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生活空间,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低碳建筑侧重于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强调实行一切可能的技术,方法和行为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生态建筑,是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支配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整实力,以满意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因此,它是以生态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为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生态工程和建筑形式。可持续性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立,运用修理,更新改造直到最终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对外部的生态环境进行爱护,对大自然的干扰最低,爱护室内环境,增进居住人的健康水平。四,发展绿色建筑是历史的必定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是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的迫切需求;是实现环境友好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定选择;是探究解决建筑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等问题的根本途径。图1-1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多,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平安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规模空前,伴随而来的是严峻的能源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建筑可以说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同时对环境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18~20亿m2。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资源被建筑所消耗,在人类产生的生活垃圾中有40%为建筑垃圾,而且由建筑所引起的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等占据了环境污染总和的1/3还要多。同时建筑还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原材料等,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能源的消耗也会越来越多,发展绿色建筑将变得刻不待时,这是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所在。发展绿色建筑也成了房地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我国建筑能耗在总的能耗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0%,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其能耗也将攀升。所以房地产业在节能减排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对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理念的渐渐深化,绿色建筑必将成为建筑业以后发展的基本方向。(一)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加,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已不但留意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留意结构平安,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留意材料的坚实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爱护意识也在增加。今日,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相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休戚相关。(二)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胜利。(三)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第二节绿色建筑溯源一,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欧洲,美国,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受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影响,促使各国意识到自然能源消耗最多的建筑也应当是可持续的,建筑能耗问题开始备受关注,节能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节能理念的产生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概念也在20世纪60年代适时的被提出来。但是绿色建筑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人类古代,近代和现代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特殊是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理念的继承和发扬。古代西方建筑思想主要体现在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该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特别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其中的很多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被广泛的传播和应用。维特鲁威所主见的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好用,坚实,美观”的观点包含着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思想。如他所提出的“自然的适合”,即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思想;“与其建立其他装饰华丽的房间,不如建立对收获物能够致用的房舍”的建筑好用思想;“建造适于居住的健康住宅”思想,都对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18世纪到19世纪,由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出现了工业生产污染严峻,城市卫生状况恶化,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等问题,并引发了严峻的社会问题。美国,英国,法国等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活动,这一措施为解决当时的环境问题供应的重要的途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出了诸如城市公园与住宅联合开发模式,废弃地的复原利用,留意植被生态调整功能等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这一措施为在城市发展中被迫与自然隔离的人们创建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也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绿色建筑的思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使人们对建筑的本质又有了新的相识。真正的绿色建筑概念在这时才算是被提出来。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提出了人与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原则。1990年英国建筑探讨所BRE领先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BREEAM(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En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上,提出《21世纪议程》,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意当代人的须要,又不对后代人满意其须要的实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在会中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成为一个兼顾关注环境与舒适健康的探讨体系,并且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1993年,美国出版了《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一书,书中提出了敬重基地生态系统和文化脉络,结合功能须要,采纳简单的适用技术,针对当地气候采纳被动式能源策略,尽可能运用可更新的地方建筑材料等9项可持续设计原则。1993年6月,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芝加哥宣言》,宣言中提出保持和复原生物多样性,资源消耗最小化,降低大气,土壤和水污染,使建筑物卫生,平安,舒适以及提高环境爱护意识等原则。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提出了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支配(LEED)。1999年11月世界绿色建筑协会(WorldGBC/WGBC)在美国成立。进入21世纪以后,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受到各国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为了使绿色建筑的概念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世界各国的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在逐步的建立完善。继英国,美国,加拿大之后,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也相继出台了适合于其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见表1-1)。到2010年,全球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已达20多个。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绿色建筑标准作为强制性规定。表1-1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国家体系拥有者体系名称参考网站英国BREBREEAM美国USGBCLEED日本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CASBEE加拿大GBCGBTool德国德国联邦政府EnEv澳大利亚DEHNABERS中国中国建设部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Building丹麦SBIBEAT法国CSTBESCALE芬兰VITLCAHouse香港HKEnviBuildingAssociationHK-BEAM意大利ITACAProtocollo挪威NBIEco-profile荷兰SBREco-Quantum瑞典KTHInfrastructure&PlanningEco-effect中国台湾ABRI&AERFEMGB通过详细的评估体系,客观定量地确定绿色建筑中节能,节水,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效,制定了明确的生态环境性功能和建筑经济性功能指标,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供应了参考和依据。随着绿色建筑观念的不断深化,绿色建筑的经典工程不断涌现。例如德国凯塞尔的可持续建筑中心,其在设计上采纳了包括混合通风系统,辐射供暖,辐射供冷和地源热泵等在内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葡萄牙里斯本21世纪太阳能建筑则采纳了被动式供暖,被动式供冷,BIPV系统等在内的先进技术手段。这些建筑均采纳先进的绿色技术手段,成为绿色建筑的典范。二,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同样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建筑物中,所用材料主要取之于自然物,如石块,草筋,土坯等。可以说古代建筑也拥有肯定的绿色观念,并且也拥有丰富的绿色建立阅历。我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并且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大。在从前人们的才智下,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类型保留下来,为我们现在发展绿色建筑供应了借鉴。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如图1-2),福建西南山区的土楼建筑(如图1-3),新疆地区的阿以旺民居等。图1-2窑洞图1-3福建土楼1973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影响下,我国首部环保法规性文件《关于爱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由国务院颁布执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提倡建筑节能,但是有关绿色建筑的系统探讨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相关的技术探讨领域还是空白。2001年,中国第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科研课题完成。并且原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探讨和编制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提出以科技为先导,以推动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并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面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战略。随后的五中全会深化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为绿色建筑的发展供应了成长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005年,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各国代表发表了《北京宣言》,对21世纪智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指导纲领和主要任务取得共识。《宣言》认为,世纪之交,国际社会普遍对全球环境爱护和发展更为关注,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以“绿色”思想为指导,将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于建筑物,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爱护。《宣言》还提出,建筑的发展应服务于各类不同的民族和社会群体,尤其应当把服务处于贫困和落后状态的民族和社会群体当作重任。我们要基于对自然和环境的敬重,植根历史传统,探究将来,推动绿色相宜技术发展和运用,增加人类绿色价值观和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宣言》还为以后的主要任务制定了方向:“推动思想沟通,加强人才培育,完善制度建设,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技术发展,重视产品研发,加强传统爱护,优化人居建设。”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之间,在北京相继举办了第二届到第七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会上探讨,沟通并展示了绿色建筑在理论,技术与实践上的最新成果。值得提出的是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2006年)上,建设部部长就建设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进行了深化的剖析,提动身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应当从国民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家粮食和平安的高度进行探讨,思索。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应当抓好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四节),留意建筑建立过程中的总资源消耗,依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建筑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详细要求。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2008年“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为主题,筹建成立了城市科学探讨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启动了绿色建筑职业培训及政府培训;而最近2011年实行的“第七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以“绿色建筑:让城市生活更低碳,更美妙”为主题,传达了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新要求。2007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试行)》,同年8月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方法》,开始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08年7月由国务院签发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又分别对民用建筑以及公共建筑进行节能管理,以便降低建筑运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1年住建部发布了《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状况通报》的文件,这项文件对我国几年来的绿色建筑行业的工作做出了评价与表扬。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分充分相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4部分。重点任务是: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工业化,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据统计,从2008年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评价工作以来至2012年底,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建筑面积已超过7000万平方米,项目平均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为694个,运行标识为48个(设计,运行双认证项目为34个)。星级分布均为平衡,分别为一星239个,二星293个,三星210个。2011年我国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得到井喷式增长以后,2012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接着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12年全国共评出38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其中一星级项目74项,二星级项目93项,三星级项目31项,总建筑面积达4094万平方米,项目数量和建筑面积均超过了前几年同类数据的总和,详见表1-2,图1-4,图1-5,图1-6,图1-7。按规划,“十二五”末期,每年还将新建1000个绿色建筑项目。表1-22008-2012年我国绿色建筑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项目总数量年份一星级项目数量二星级项目数量三星级项目数量200842420094610201014442420117687782图1-42012年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均相当于前四年总和

图1-52012年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一星,二星,三星比例图1-62008~2012年我国各种类型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比例

图1-72008~2012年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设计标识,运行标识的比例(一)不同类型绿色建筑标识的状况截至2012年底,我国评比出的绿色标识建筑在类型方面有办公,商店,场馆,宾馆,学校,医院。其中,以办公建筑为主,占比45%,其次是商场,占比19%。目前,相对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正在制定过程中。住宅类绿色标识建筑从比例上看,以一星级和二星级为主,三星级相对较少。由此可见,一星级项目成本增量不高,比较简单达到。据了解,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要求保障房普遍达到一星级的要求,还有一些地区正在酝酿出台政策,要求新建房屋普遍达到一星级的要求。二星级项目在国家财政补贴以及就地方补贴或税费减免政策的支持下,增量成本的压力不大,这也激发起开发商实施绿色建筑的动力。三星级项目总体来说成本较高,建筑品质也较高,信任,开发商经过肯定研发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工业建筑是我国2012年新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能耗巨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2012年,由中国城市科学探讨会领先开始对绿色工业建筑进行评审,共评审8个项目,125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5个,三星级3个,以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这种制造业的企业为主。(二)各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特点依据2012年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评价的统计数据,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76项,占比45%;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标识项78项,占比25%;寒冷地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14项,占比29%,寒冷地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20项,占比5%,温柔地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项,占比0.3%。夏热东冷地区与寒冷地区在居住建筑方面,相差不多,都超过总量的1/3。公共建筑方面,夏热东冷地区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占比超过50%,而寒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则为20%左右,寒冷和温柔地区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少,质量不高。从地方分布来看,目前我国除了甘肃,青海,贵州及西藏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数量在30个以上的地区,以及10~30个地区,还不足30的地区各占1/3。其中以江苏,广东,上海这三个地方的数量遥遥领先,山东,河北,湖北,浙江,北京,福建的增速明显加快。绿色建筑的密集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从绿色建筑的星级比例上看,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地区较均衡,而上海,北京,天津三星级的绿色建筑比例较高,福建一星级的比例较高。这也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标识的数量和星级比例,往往跟各个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肯定关系。绿色建筑申报的单位中,房地产开发商占到了1/4。住宅类绿色建筑,万科,绿地,万达,朗诗集团申报得较多,公建类绿色建筑,万达,绿地,苏州建屋,招商等集团申报较多。从申报状况和评审中不难发觉,星级较高的开发单位,在绿色建筑研发上投入更多,且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本节部分数据转自中国建筑科学探讨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探讨中心)第三节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绿色建筑的发展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物化表现,每种形式都存在时代的烙印并反映时代的特征,而肯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的综合作用又影响着建筑设计的理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不断上涨的油价,建筑材料的过度运用,生活中供暖,空调等方面的大量能耗,都对环境造成了严峻的影响。1996年3月,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支配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即是满意当代人的须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意其自身须要的实力,是追求代内和代际之间公允,人与自然之间相协调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实践。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本理念契合了当代国际社会均衡发展的须要,是解决当前社会利益冲突和政策冲突的基本原则。详细而言,可持续发展原则包含四项核心理念,即代际公允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公允利用原则和一体化发展原则,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经济和发展支配以及决策过程之中。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逐步扩大,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顺应时代的潮流。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定趋势。绿色建筑可以说是由资源与环境组成的,所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肯定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其详细的理念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建筑的节约资源理念。最大限度地削减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在建筑生产及运用过程中,须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为了抑制自然资源的枯竭,须要考虑资源的合理运用和配置,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合理地运用当地的材料,削减资源消耗以及抑制废弃物的产生。节约用水,设置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中水回用;选用低能耗可再生环保型材料,削减木材的运用;充分利用建筑资源,包括对建材生产废料,建材包装废料,旧建筑利用,建筑设施公用,施工废弃物减量,拆除废弃物的再利用。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到通过建筑物的长寿命化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建设好用,耐久,抗老化的建筑,将近期建设与许久运用有机结合。(二)建筑的环保理念。爱护环境是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前提,包括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城市及自然大环境的爱护。社会的发展必定带来环境的破坏,而建筑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占很大比重。一般建筑实行商品化生产,设计实行标准化,产业化。这样就在生产过程中很少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则强调敬重本土文化,自然,气候,爱护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防止大规模“人工化”,合理利用植物绿化系统的调整作用,增加人与自然的沟通;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室内环境质量,进行废水,垃圾处理,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建筑内部不运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尽量采纳自然材料;室内空气清爽,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相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三)建筑的节能理念。一般建筑能耗特别严峻,运用过程中有50%的能源被消耗,由此产生严峻的环境污染。而绿色建筑要求将能耗的运用在一般建筑的基础降低70%~75%,并削减对水资源的消耗与奢侈。所以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实现能量的供应,采纳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来削减供暖以及空调的运用,合理布置窗户的位置以及窗户形态的大小,并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采纳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建筑材料的运用在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运用当地的自然材料以及一些新型环保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运用传统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四)建筑的和谐理念。一般建筑的设计理念都是封闭的,即将建筑与外界隔离。而绿色建筑强调在给人营造“适用”,“健康”,“高效”的内部环境的同时也要保证外部环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利用一切自然,人文环境和当地材料,充分利用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表现建筑的物质内容和文化内涵,留意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联络;内部与外部可以自动调整,和谐一样,动静互补,追求建筑和环境生态共存。从整体动身,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创建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四周自然环境相融合,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绿色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仍旧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缺乏对绿色建筑的精确相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相识还有待提高。很大一部分把绿色建筑技术看成割离的技术,缺乏整体的整合以及留意过程行为落实等更深层次的意识,而且在建筑行业中还未形成制度,较难成为自觉的行动。再者由于种种因素,难以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确实施,绿色建筑的影响力不能发挥出来。由于绿色建筑的内涵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建筑师或设备工程师应有意识地考虑到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考虑到如何限制吸烟气体对非吸烟人群的危害;在建筑的运营阶段,要做到节能,就须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节约用水,将空调温度调到26℃等。这些都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正是由于对绿色建筑缺乏相识,才导致了绿色建筑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二)缺乏广泛的社会普及宣扬。绿色建筑原委是什么样的建筑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是模棱两可,这也就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绿色建筑有肯定的社会性,这也确定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需立足于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审美要求和道德,伦理价值观。绿色建筑不仅要为人们所熟知,还要被人们所接受。否则,不仅会增加绿色建筑在社会中推广的难度,甚至会产生肯定的误会和抵触。(三)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2011年5月,虽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表示将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政策,但是详细的政策措施尚未出台。因为部门的规章和嘉奖政策力度不够,导致开发企业对绿色建筑投入和产出经济效益主题分别,不能调动开发企业兴建绿色节能建筑的主动性,出现绿色建筑“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我国的绿色建筑开始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及时普及绿色建筑无疑是对我国财宝的积累,对生态环境的爱护,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绿色建筑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加大力度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发展绿色建筑必需立足于现有的资源状况和现代的技术体系,用现代技术来解决现代人面临的问题,满意现代生活生产的需求。由于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毋庸置疑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但是由于其初始投资往往较高,通常不被投资商所看好。因此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就必需把绿色建筑作为房地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技术上再创新,制度上再完善,相识上再提高,市场上再开拓,在新建建筑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同时,加快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详细来说,我们应当留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加快技术创新,整合技术资源。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理念是通过很多技术体系来实现的,所以要加快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气候条件,材料资源,技术成熟程度以及对绿色建筑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选择推广适应当地须要的,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在技术创新上,要对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外墙保温技术,窗体的隔热保温以及密封技术等改进加大开发力度;在建材选择上,要依照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爱护的原则,发展新型绿色建材,应尽量利用可再生的材料,在技术的整合上,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产生及发展,我们须要依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把不同的节能技术有机的整合,统筹协调,使其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二)加大宣扬力度,完善政策法规。社会的发展已经确定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而绿色建筑的发展则要依靠人们对于其的接受程度。因此要在社会上大力宣扬绿色建筑,让人们更多的相识到绿色建筑的优点,组织全社会都能参加其中,形成全民节能意识,使绿色建筑的发展更具活力。由于绿色建筑市场是一个市场机制简单失灵的领域,尤其在既有住房节能改造,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须要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会形成不良竞争局面,也会产生各种社会资源的奢侈。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退市场失灵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消极影响,并且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政策发挥好引导和规范作用,才有利于促进绿色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法律手段,绿色建筑体系的技术规划才能够转化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或被迫遵循的规范,绿色建筑运行机制和秩序才能够广泛和长期存在。(三)做好过程的监管。绿色建筑是从全寿命周动身的一个系统工程。因此绿色节能要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的全过程。这就须要每一个人都参加进来,以节能环保为原则,在建筑物的各个阶段都能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的要求。(四)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演化,房地产开发商向市场供应产品的质量也必需有进一步的提升,绿色建筑已日益成为中国房地产从资本外延型向技术集约内涵式产业转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产品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将是一种商品,在这种前提下,其背后的利益主体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有市场机制才能将这些利益主体统一起来。因此要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使各个利益主体能够相互协作,调动各方面发展绿色建筑的主动性。试想假如利益主体不统一,则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将变为一纸空谈。第四节绿色建筑管理的内涵众所周知,绿色建筑在过去数年经验了飞速的发展过程。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建筑设计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有效的管理在发展绿色建筑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绿色建筑管理涉及到每个阶段中的所有参加方。绿色建筑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有效的绿色建筑管理须要多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参加,只有构建一个和谐的绿色建筑管理模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绿色”氛围,才能保证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绿色建筑管理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全方位推动,包括在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推广措施,科技攻关等方面开展工作。二是全过程监管,包括在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维护运用等环节加强监管。三是全领域绽开,在资源能源消耗的各个领域制定并强制执行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爱护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四是全行业联动,绿色建材,绿色能源技术,绿色照明以及绿色建筑的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示范推广等等。五是全团队参加,从政府部门到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企业等共同参加(见图1-8)。在绿色建筑起步阶段,政府部门是主要主体,负责制定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审批绿色建筑标识等。详细而言,从绿色建筑询问工程师的角度,绿色建筑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技术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以及运营管理。图1-8绿色建筑开发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图一,技术管理绿色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主动运用新型建筑节能技术,构建新型建筑节能体系,把简单好用的技术很好地应用到绿色建筑中。绿色建筑的难点在于把先进适用技术在建筑中用好。这符合技术发展规律“继承和扬弃”,而不是简单的替代。扬弃的含义是淘汰不合理的,落后的,保留合理的。在推广新技术和开发绿色建筑过程中均应当留意这个问题。详细而言,要大力推广以下建筑节能技术:(一)新型节能建筑体系,通过提高围护结构的热阻值和密闭性,达到节约建筑物运用能耗的目的。包括墙体,屋面保温隔热技术与产品,节能门窗和遮阳等节能技术与产品;(二)暖通空调制冷系统调控,计量,节能技术(被动式自然通风)与产品;(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四)节水器具,雨水收集和再生水综合利用等节水技术与产品(绿化及透水性地面);(五)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散装水泥等绿色建材技术与产品;(六)室内空气质量限制技术与产品;(七)垃圾分类收集,利废产品循环利用;(八)建筑绿色照明(自然采光技术)及智能化节能技术与产品。二,设计管理绿色建筑的设计管理即对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管理。绿色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四周环境的气候条件;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的施工技术;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人,建筑和环境协调统一。在这三个方面的原则上,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要选择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运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爽,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纳自然材料。绿色建筑还要依据项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供暖,地源热泵及风力发电等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供应的自然可再生能源。通过对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结合地质,气象,水量等客观条件来进行最终方案的选择。(一)初步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询问工程师对项目进行初步能源评估,环境评估和采光照明评估,并提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意见,与设计部门沟通,提出一切可能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策略,并帮助设计部门完成高质量的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绿色建筑询问工程师首先进行项目的整体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策划分析,继而进行项目目标的确认,分析项目适合采纳的技术措施与实现策略;通过项目资料分析整理,明确项目施工图及相关方案可变更范围;依据设计目标及理念,完成项目初步方案,投资估算和绿色标识星级自评估;向业主方供应《项目绿色建筑预评估报告》。(二)深化设计阶段。在本阶段绿色建筑询问工程师将依据业主的要求,对设计部门提交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进行深化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审核意见,给出各个专业详细化的指标化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比如空调系统的选型建议,墙体保温,遮阳优化设计,建筑整体能耗等分析和节能技术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依据甲方确认的星级目标,依据绿色建筑星级自评估结论,确定项目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依据项目工作支配与进度支配,完成与建筑设计,机电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深化设计;完成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并落实采纳技术的技术要点,经济分析,相关产品等;完成绿色建筑星级认证所须要完成的各项模拟分析,并供应相应的分析报告,向业主方供应《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三)结构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询问工程师对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过程的设计询问,通过设计方案的前期介入,保证结构设计进度满意项目总体开发要求,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结构成本,供应专业建议和结构多方案比较优化,施工图设计建议,以及全过程中与施工图审查单位的沟通。结构设计优化在可行的全部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在保证建筑物平安,技术可行,协作并促进建筑设计的前提下,在满意有关规范所规定的平安度的条件下,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以最低的结构经济指标完成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在结构方案阶段,进行结构体系的合理选型和结构的合理布置;在初步设计阶段,确保结构概念,结构计算和结构内力分析正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细部设计,确保构造措施的合理性,并尽量采纳合理的施工工艺。(四)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询问工程师参加整个施工图完善修改阶段的技术指导,依据确定的设计方案,供应相关技术文件,指导施工图设计融入绿色建筑技术和细部理念;供应施工图方案修改完善建议书,并指导施工图设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并对设计策略中提出的标准和指标进行落实,以确保设计符合业办法图,并对各种实施策略进行最终的评估。(五)设计评价标示申报阶段。绿色建筑询问工程师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完成各项方案分析报告。帮助业主完成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认证的申报工作,编制和完善相关申报材料,进行现场专家答辩。与评审单位进行沟通沟通,对评审意见的反馈及说明。三,施工管理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资料归档管理,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都很重要。其中,施工是将设计意图转换为实际的过程,其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均有可能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致命的缺陷,因此施工管理也是绿色建筑特别重要的管理环节。绿色施工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削减施工管理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削减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绿色施工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管理技术。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平安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系统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绿色施工整体目标,将绿色施工的工作内容详细分解到管理体系结构中去,使参建各方在项目负责人的组织协调下各司其职地参加到绿色施工过程中,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规划管理主要是指编制执行总体方案和独立成章的绿色施工方案,实质是对实施过程进行限制,以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绿色施工目标;实施管理是指绿色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在项目的实施管理阶段,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策划和限制,以达到绿色施工目标;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应建立评价体系。依据绿色施工方案,对绿色施工效果进行评价;人员平安与健康管理就是通过制定一些措施,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等来保障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四,运营管理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是在传统物业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在给排水,燃气,电力,电讯,保安,绿化等的管理以及日常维护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建筑全寿命期动身,通过有效应用相宜的高新技术,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爱护环境的目标。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网络,资源管理,改造利用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运营管理的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监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务的应急处理系统。资源管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节能与节水管理。建立节能与节水的管理机制;实现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分项计量收费;节能与节水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浇灌系统。二是耗材管理。建立建筑和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削减因修理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物业办公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三是绿化管理。建立绿化管理制度;采纳无公害,无病虫害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运用,有效避开对土地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四是垃圾管理。建筑装修及修理期间,对建筑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削减或避开建筑垃圾遗撒;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限制,防止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改造利用。通过经济技术分析,采纳加固,改造延长建筑物的运用年限;通过改善建筑空间布局和空间划分,满意新增的建筑功能需求;设备,管道的设置合理,耐久性好,便利改造和更换。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建立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达到爱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削减环保支出,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第五节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绿色建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把握,是提高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绿色建筑除满意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供应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再循环利用。(二)适应自然条件,爱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相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四周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尽可能削减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削减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削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运用者的适度需求,努力创建优美和谐的环境;保障运用的平安,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满意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同时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建条件。(四)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通过优良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生产工艺,采纳适用技术,材料和产品;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改变消费方式,削减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耗;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材料与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主动促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增加耐久性能及适应性,延长建筑物的整体运用寿命。尽可能运用可再生的,清洁的资源和能源。参考文献[1]开颜,王涌彬.绿色住区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李健湘.浅谈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J].建设监理,2011,(08):75~78.[3]白润波,孙勇,马向前,徐宗美.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4]蓝心.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统计分析[J].能源世界.[5]胡敏.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误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65~66[6]王凡.绿色建筑[J].市场周刊,2004,12:108~109第二章绿色建筑费用效益分析依据我国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爱护环境和削减污染,为人们供应健康,适用和高效的运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包含了多项节能技术的困难系统,兼容考虑了各种节能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各项成本费用的增加。而绿色建筑在时间上关注建筑在“全寿命周期”(我国规定建筑的寿命为50~70年)内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意味着绿色建筑在发展时需在“全寿命周期”内考虑成本增量问题。因此,本章重点介绍全寿命周期成本以及绿色建筑增量费用的概念。第一节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含义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简称LCC)概念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提出的成本管理模式:价值工程理论。价值工程所说的成本是指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而不是一般意义的产品生产成本。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运用成本两大方面,运用成本是指客户在整个运用过程中发生的,详细包括运行,修理,养护成本等。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LCC)是指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经营始终到项目拆除的整个过程所消耗的总费用。狭义与广义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如下图所示。第二节绿色建筑增量费用一,绿色建筑增量费用的概念在经济学上,增量费用是指在现有技术和生产水平条件下,企业增加特定产出量(容量或业务量)所导致的费用增加额。增量费用是短期决策时重要的费用概念,即强调决策的相关费用只限于与该决策有关联的费用项目。由于增量可以是总产量,单位产量或边际产量之间的任何数量,因此,增量费用的对等值可以是总费用,单位费用和边际费用。在实践中增量费用有两种定义:全业务增量费用和全要素增量费用。全业务增量费用是指增加一类业务所增加的费用,由于它不含共同费用,一般的在运用时须要赐予适当加成。全要素增量费用是指增加某类费用元素所增加的费用以及部分共同费用的分摊,在实践中须要利用适当的加成来补偿剩余的共同费用。结合经济学长期增量成本分析理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概念,设计建立一个绿色建筑项目,涉及多项技术策略的制定,各技术的成本增加可预见的产出量的时间阶段存在不一样性,使得难以从产出量进行分析。且不论从业务增加,还是从要素增加进行评价时,都与非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存在肯定的互容性。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增量费用应当留意增量效益,尤其是绿色建筑的增量费用,应当考虑增量费用带来的节能费用的直接经济效益;建筑运营管理上的节约效益;污染减排和技术示范等社会及环保边际效益。因此,绿色建筑增量费用定义为:在建立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的绿色建筑的目标下,因此选择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利用技术方案而增加的费用。绿色建筑的增量费用定义是指为了达到某一水平的绿色建筑标准而可能要在基准建立费用状况下额外增加的投入。不同经济主体对基准建筑的水平和定义理解不同。但就整个市场来说,基准建筑费用会受不同经济主体的房地产产品商业定位和建立产品水准要求而有异。一般来说,基准建筑费用可以定义为:在特定市场定位下的建筑要满意当前法定要求的建筑设计,建立及管理水平的成本。国外,绿色建筑的增量费用包括软费用,绿色建筑技术费用和绿色建筑的认证费用。其中,软费用包括绿色建筑设计费用,调试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模拟分析费用。有数据资料表明LEED认证的软费用,大约占建立费用的3%-5%。其中,整理申报材料费用为0.05%-3.8%,小型建筑取上限,大型建筑取下限,平均为0.7%,绿色设计增量费用也许占建立费用的0.7%;计算机模拟费用约占建立费用的0.1%;调试费用占建立费用的0.5%-1.5%。吉斯等人(KATSetal.,2009)在2003年分析了33栋在美国加州内的绿色建筑物,此探讨开启了国外对绿色建筑成本分析的潮流。探讨指出,达到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LEED(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基本认证的建筑物平均比常规建筑物要多投入1.84%的成本。而要达到LEED金认证的额外成本约为2%~5%。马西森和莫里斯(MATTHIESSEN&MORRIS,2004)更在2004年进行了一项综合性探讨来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问题,比较了在美国19个州内各城市共600个项目的成本,结论认为:绿色建筑在同一市场中和其他非绿色建筑项目比较,不肯定须要有任何增量成本的投入。美国联邦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