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管理办法_第1页
地名管理办法_第2页
地名管理办法_第3页
地名管理办法_第4页
地名管理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名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适应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地名管理办法》、《地名命名更名及使用标准化建设规范》、《地名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销名、标准地名的使用、地名标志的设置及相关管理活动。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一)山、河、湖、岛、洲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县、乡、镇等行政区域名称;(三)工业园区、农区、林区、渔区、矿区等专业区名称;(四)城镇街(路、巷)、社区、住宅小区、居民楼以及自然村等居民地名称;(五)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公共设施、公园、游园、公共广场、文物古迹等游览地、纪念地名称;(六)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码头、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灌溉渠、堤坝、电站等专业设施名称;(七)具有地名意义的商贸大厦、宾馆饭店、综合性写字志,必要时在适当地段增设标志;设置地名标志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做到美观、大方、醒目、坚固。第二十四条重要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域、住宅小区、城镇街(路、巷)等地名标志,由民政局负责设置、维护和管理。主城区地名设标由民政局负责,农村的地名标志由民政局会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规划,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设置、维护和管理。门号码牌标志由公安局负责设置、维护和管理。其他地名标志,由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负责设置、维护和管理。新建住宅小区、城镇街(路、巷)、桥梁、隧道和公共广场的地名标志,应当在工程竣工前设置完成。其他地名标志,应当自地名公布之日起六十日内设置完成。第二十五条地名标志的设置、维护和管理所需经费,按照下列规定承担:(一)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城镇街(路、巷)的地名标志和门号码牌标志,以及原有的住宅小区、居民楼的地名标志,由县财政承担;(二)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地名标志,列入工程预算,由建设单位承担;(三)农村的地名标志,由县财政承担;(四)其他地名标志,由设置单位承担。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玷污、遮挡、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地名标志。因施工等原因确需移动、拆除地名标志的,应当事先报民政局或者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同意,并在施工结束前负责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第二十七条县民政局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辖区内各类地名标志设置、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通知设置单位进行维护或者更换:(一)地名标志未使用标准地名或者样式、书写、拼写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二)地名已更名但地名标志未更改的;(三)地名标志锈蚀破损、字迹模糊不清或者残缺不全的;(四)设置位置不当的。第二十八条县民政局应当加强对地名档案和地名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及时更新地名信息。第二十九条县民政局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开发地名公共产品,并向社会提供地名管理、地名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第三十条住建、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应当与民政局及时互通信息,共同做好地名公共服务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十一条在报请民政局同意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地名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地名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第三十二条加强历史地名保护,住建等部门在城市建设改造中,需要对历史地名保护规划中涉及的地理实体拆除或者迁移的,应当会同民政局制定地名保护方案。第三十三条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在符合地名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历史地名的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擅自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的;(二)不按照第二十条规定使用地名的。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编纂标准化地名工具图书的,由民政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涂改、玷污、遮挡、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地名标志的,由民政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第三十七条从事地名管理工作的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楼等建筑物名称。第四条县人民政府对地名实行统一管理,设立地名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本辖区地名管理工作。第五条县民政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县住建、发展改革、财政、公安、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文广新旅、水利、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名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民政局做好本辖区内的地名管理工作。第六条地名管理及其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由县财政予以保障,列入财政预算。第七条县人民政府制定地名专项规划。自然资源局应当会同民政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地名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自然资源局对新规划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同步进行地名规划。第八条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尊重当地地名的历史和现状,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第九条地名命名与更名应当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必须遵循下列规定:(一)符合城乡规划;(二)含义健康,符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三)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住宅小区的名称,应当与其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高度、绿化率相适应;(四)地名用字准确规范,避免使用生僻字、异体字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字;(五)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名、外国人名、外国地名命名本县地名;(六)一般不以企业名称、商标名称为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站点等命名;(七)同一城市内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八)一地一名,名实相符,方便使用。第十条除门号码牌外,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专名反映地名的个体属性,通名反映地名的类别属性,不得单独使用通名词组命名地名。第十一条路街巷通用地名标准。道路通名整体上追求层次化、规范化、序列化,将县城区的主、次干道通名分为“大道、路”,主、次干道之间的商业、生活道路称为“街、巷”。(一)大道:指城市的主干道、快速路,道路规划红线宽50米及以上。(二)路:指城市的次干道、支路,道路规划红线宽10米及以上50米以下。(三)街:商贸集中,繁华的中心地段。(四)巷:指道路规划红线宽10米以下,或长度在200米以下且有一端封闭的道路。第十二条居民住宅区通用地名标准。县中心城区内新建居民区原则上不以房地产公司的名称命名,旧村改造形成的居民小区,其名称一般沿用原村庄名称,采用城市、行政区划、山川河湖等名称对新规划街道、小区进行命名的,应结合实际突出各自特点,避免雷同。使用下列通名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小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住宅区。(二)园、花园(苑、花苑):用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有较多人工景点和绿地的住宅区。(三)别墅:用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绿地面积一般不低于用地面积的50%,以低层建筑为主的高级园林式住宅区。(四)公寓、新寓:用于命名单位的职工集中居住区和占地面积不足5000平方米的高层住宅楼或多幢住宅楼群的住宅区。(五)山庄:用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依山而建的低层住宅区或以休闲娱乐为用途的建筑物(群)。(六)新村:用于命名城乡结合部农村拆迁后或库区、深山移民集中安置的居住区。(七)度假村:位于郊区或风景区作度假使用,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有较完善设施的大型旅游场所。第十三条大型建筑物通用地名标准。县中心城区内新建大型建筑物应当具有一定的体量和高度。(一)大厦:楼层达到10层以上或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高层建筑物或大型楼宇。(二)大楼:楼层达到7层以上或建筑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单体综合性办公楼或商住楼。(三)楼:楼层7层以下的商务楼、办公楼或综合楼。(四)商厦:楼层达到6层以上且商场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以商贸为主、办公为辅助的高层建筑。使用性质单一的可根据自身特点,直接以“酒店”、“宾馆”、“商场”、“超市”等命名。(五)馆、宫:以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等功能为主的建筑物。(六)城:用地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具有商住、办公、娱乐等综合型多功能的大型建筑群,“城”的命名从严掌握。(七)中心: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在城市内具备某种特定功能的建筑物(群)。第十四条公共设施通用地名标准。公共设施特指公园、广场、桥梁等公用设施,使用通名在符合指位的前提下尽量赋予文化内涵。(一)广场:用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四周由道路围成相对完整的非居住用途建筑群,且有3000平方米以上集中的公共场地(不包括停车场)。(二)公园:具备水域、花草树林、娱乐设施等条件,可供群众观赏、娱乐、游玩的公共场所。(三)大桥:单孔跨径大于等于100米,小于500米的桥O(四)桥:达不到大桥标准的跨河桥梁。(五)立交桥:互通的立体交叉的公路桥梁或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互相跨越的桥梁。(六)人行天桥:横跨城市道路上空,且专供行人通行的桥。(七)隧道:公路、铁路从地下穿越山岭、河道的人工构造物,以及城市交通埋置于地层内的地下建筑物。第十五条地名命名更名审批权限和程序:(一)地名的命名、更名,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更名地名。(二)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命名。由民政局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审批。(三)居民地名称的命名。城镇街路巷名称的命名,由民政局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审批;住宅小区名称的命名,由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前报民政局审批;自然村名称的命名,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民政局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四)工业园区等专业区名称的命名,由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民政局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五)专业设施名称、游览地和纪念地名称的命名,由有关单位向其专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在征得县人民政府同意后,由专业主管部门审批。(六)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名称的命名,由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前报民政局审批。第十六条申请地名命名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地理实体的性质、位置、规模;(二)命名的理由;(三)拟用地名的用字、拼音、含义、来源;(四)申报单位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及相关材料。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涉及公众利益,需要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并进行协调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审批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对新批准的地名,审批机关应当自批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更名:(一)因行政区域调整,需要变更行政区域名称的;(二)因道路走向发生变化,需要变更路名的;(三)因产权所有人提出申请,需要变更建筑物名称的;(四)因路名变更、路型变化或者道路延伸,需要变更楼、门号码牌的;(五)经省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变更地名的。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地名,由民政局发出地名更名通知书,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更名手续。地名更名的申报、审批程序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地名命名的申报、审批程序进行。第十八条因行政区域调整、自然变化、城乡建设等原因消失的标准地名,由民政局注销原标准地名。第十九条经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民政局负责汇集、出版并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地名。第二十条下列范围内应当使用标准地名:(一)涉外协定、文件;(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告、文件;(三)报刊、书籍、广播、电影、电视和信息网络;(四)城镇街(路、巷)标志,住宅小区标志,建筑物标志,楼、门号码牌,景点指示标志,交通导向标志,公共交通站牌;(五)商标、牌匾、广告、合同、证件、印信;(六)公开出版发行的地图、电话号码簿、邮政编码册等地名密集出版物。第二十一条标准地名的书写、拼写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书写,以汉语普通话为标准读音。使用双语标示时,第一种语言使用汉字,第二种语言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规定,专名和通名均使用罗马字母拼写,不得使用外文译写。(二)使用汉语拼音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