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北宋山水画-中国美术史-课件_第1页
8.北宋山水画-中国美术史-课件_第2页
8.北宋山水画-中国美术史-课件_第3页
8.北宋山水画-中国美术史-课件_第4页
8.北宋山水画-中国美术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北宋山水画隋唐五代绘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贯休顾闳中2、花鸟画鞍马、禽兽、花鸟画到唐代已独立成科,艺术上也逐渐成熟。尤其是花鸟画,在五代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艺术风格。韩幹韩滉戴嵩

“徐黄体异”宏伟壮观的北宋山水画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首都汴京,画家云集是继唐代长安之后的又一文化中心。1127年宋室南迁,绘画的重心又转移到杭州。水墨山水画家王维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五代四大家)北宋山水画李成范宽郭熙王希孟米氏山水李成(?-967)北宋山水画家字咸熙,出身贵族,有文才,因世变不得志,好饮酒与游历。擅画山水自娱。他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将山水画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技巧推向了纵深的发展。李成的山水画不仅表现出山川形象的变化,而且特别强调了季节气候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创造了“寒林”的形象。李成(?-967)北宋山水画家作品:《寒林图》《寒林钓艇图》《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茂林远岫图》李成《读碑窠石图》李成《读碑窠石图》表现文人旅途怀古之思,驴背上的旅行者伫立古碑前凭吊史事,发思古之幽情,而四野古林参天,老干虬曲,荒草疏疏,气象萧凉,启人遐思。李成善画烟林平远之景,变雄劲深厚为清旷萧疏。李成《读碑窠石图》大部分画面描绘了寒林和石坡,曲折的枯树、如“蟹爪”的树枝,花草不发,巨大挺拔的古碑,读碑人神情凝重,既让人体会到外在形态的沉着坚韧,又体会到一种岁月流失、凝固静寂的精神氛围。李成《读碑窠石图》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凄怆之气氛。李成《小寒林图》李成《小寒林图》此图近景画坡陀上生有松树数株,松干挺直,枝杈虬曲多姿,林木笼罩于烟霭雾气之中,其后为平远景色。李成《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李成《晴峦萧寺图》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属北宋李成画风无疑。

李成《晴峦萧寺图》此图高峰耸立于画面中心,下藏深沟巨壑,山间瀑布飞流直下,萧寺亭台隐现于山间倔曲如爪的寒林之中。构图气势雄伟,用笔苍劲娴熟,皴法居多,渲染较少。亭台楼阁利用界尺画成,工整严谨,细致稳健。范宽:北宋山水画家一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生卒不详,略晚于李成。据说性情宽厚,好饮酒,不拘世故,常往来于京洛间。他的山水画,初师李成,后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他深入到终南、太华一带的深山里,对自然进行观察体会,终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描绘的是关中景色。重山叠峰,草木蒙茸,山石坚硬,山势雄健,丰厚,虽是正面,却多变化,有空间感;山脚下开阔的路上,毛驴行人,动态准确生动,对关陕一带的地方景色描绘深刻、真实。范宽《溪山行旅图》他长于表现四季景色,行旅和“风月阴霁难状之景”,“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图大幅宽,山势逼人。”范宽的作品,着重骨法,用墨比较深重,从这件作品中即可看出。范宽《溪山行旅图》画面上部三分之二是满满的一座山峰,以粗笔浓墨勾勒山石的轮廓,然后以雄厚的中锋,依石纹反复加皴其独特的点皴,再层层笼染墨色,山石坚硬的质感异常强烈。范宽《溪山行旅图》然而在右边半山之石缝,一股清泉几经盘桓,一泻直下,途中遇阻,分作两绺溅落深渊。这悬瀑,在构图上既加深了“高远”之势,又使坚固的山体包孕了柔和的动感,大山仿佛因此有了生命。下部则精细地刻画了巨石山岗,溪水潺湲,古树茂密,楼阁隐现,一条崎岖山路横穿其间,行来一队旅人,四头骡马载物艰难跋涉。比对大山的宏伟,人显得如此渺小,不过是匆匆过客。范宽《雪山萧寺图》画面画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群山深谷,山顶密林寒树丛生,山涧布置古刹、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依然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范宽《雪山萧寺图》画面的结构,都是千岩万壑,深涧曲折,山峰矗立,险不可登。在山岭上,点缀了小树木,溪旁有突兀的石块,显得极其深厚、沉重和峻峭。范宽《雪山萧寺图》此画笔力老健,结构布局独具特色,线条劲厉,墨韵扎实,真实体现山峦的厚重雄奇。范宽《雪景寒林图》高山之麓,溪水之滨,以粗笔浓墨绘出古木密林,枯枝老干苍劲挺拔。山坳间村居房屋,隐约可见一人张门而望,仿佛在观赏萧寺雪景。

范宽《雪景寒林图》画面上峰峦离立,山头迎面而来,气势逼人。山脚下霭气充塞,愈显得山势嵯峨高峻。范宽《雪景寒林图》在山顶与山麓,画家用劲利而坚实的笔法,丽了密集的枯树丛林,又以水墨笼染,生动地波现出层层山峦的变化和大雪阴雾的景色。

范宽《雪景寒林图》山间点缀村居,村后与寒林相连,还有溪泾木桥,桥下水浅沙平,溪水从远处紫回而下,汇成一片。

范宽《雪景寒林图》整个画面构图新颖独特,苍劲,浑厚,雄伟,十分令人神往。李成与范宽:“一文一武”《雪山萧寺图》《读碑窠石图》李成与范宽:“一文一武”李成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范宽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分之二的画面。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同时,范宽又十分重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木。李成与范宽:“一文一武”《雪山萧寺图》《读碑窠石图》郭熙:北宋山水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神宗时奉诏入宫廷画院,初为“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以山水画知名于时,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树色平远图》《早春图》《秋山行旅图》《窠石平远图》郭熙《早春图》下部的巨石层叠而上,至中间将画面分为右边的溪流山冈和左边的深山幽壑,向上则是两座吞吐烟云的山峰;画中间两株巨松耸立,山里山外杂树密布,虽也有嫩叶初萌,但大多是枯枝,或立或卧,或依壁展枝,或倒挂穿插,姿态万千,生意盎然。郭熙《早春图》蟹爪小枝,显然在北宋画家眼中是一种美的展示,以致成为后人辨析北宋画风的标志之一。

蟹爪小枝中国画技法中创始于宋初的枯树画法的一种方法,就叫做蟹爪技法。郭熙《早春图》有小船泊岸,山路及木桥上有行人出没,山冈上密布亭台楼阁,略施淡彩,泉水潺潺,拾级而下。郭熙《早春图》早春的湿润,山中云雾飘渺,虚无隐约处似乎满孕着勃勃的生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这是一幅典型的北宋的全景山水画。郭熙《林泉高致》北宋绘画理论著作,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全书包括《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6篇。前4篇为郭熙艺术论述,后两篇为郭思记述郭熙生平及创作情况,是研究郭熙创作的重要资料。该书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研究,认为画家应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造成富有理想的情趣和意境。提倡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严肃的创作态度;对山水画的取景与构图、细部与整体之间关系,都有具体论述。其艺术主张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王希孟:青绿山水画画史无传。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之前,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宋)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对当时宋代自然风光、人文地理、户外生活的综合描绘。场面广阔。景物繁密,富丽堂皇,气象万千,可谓前无古人。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画中山川江河交流展现,点缀以飞流瀑布,丛林嘉树,庄园茅舍,舟揖桥亭,令人目不暇接。大青绿着色,冷暖色对比,染山染水,灿烂而不失典雅的格调:代表了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