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群体行为基础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2目的与要求:了解群体的概念、构成、类型、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群体压力与从众等概念,掌握上述概念对群体的影响以及作用。
重点:群体相关概念对群体的影响以及作用。
3主要教学内容◆群体概述◆群体动力◆群体结构问题的提出2+2=5?2+2=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5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概念与类型1、群体的概念
到底什么是群体?公共汽车上的乘客算不算群体?足球比赛的观众,球队算不算群体?马路上看热闹的人群,戏院的观众,机关的一个科室,企业中的质量活动小组,大学中的课题组……,何者是群体?何者又不是群体呢?6公共汽车上的乘客足球比赛的观众,足球比赛的球队马路上看热闹的人群,戏院的观众,机关的一个科室,企业中的质量活动小组,大学中的课题组何者是群体?何者又不是群体呢?第一节、群体概述群体(group)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2、群体的特征首先,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其次,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第三,群体成员间存在相互关系第四,群体拥有规范和规则最后,群体存在一定的结构
7Q:人们为什么加入群体安全Security权力Power尊重Self-Esteem地位Status目标达成GoalAchievement合群Affiliation8第一节、群体概述3、群体的功能
1)完成组织交给的基本任务一个较大的组织要有效地达到其目标,必须要分工合作,把工作任务分配给较小的单位去进行。群体的作用就在于承担这些任务并力求完成之。2)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个人的许多需要必须通过群体来满足。如,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3)促进信息有效沟通群体是成员了解别人、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9第一节、群体概述4、群体的类型
9
友谊型群体、利益型群体、兴趣爱好型群体。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10群体的类型正式群体组织正式规定的职务分配明确个体行为由组织目标决定命令群体CommandGroups任务群体TasksGroups利益群体InterestGroups友谊群体FriendshipGroups非正式群体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自然形成的联盟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①寻求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目标的协调一致
②利用非正式群体加强沟通,提高满意度③利用其沟通特点,进行决策④提高对群体成员价值的承认,促进个人发展⑤对舆论的扩散和疏导作用⑥通过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纠正其成员的行为12第一节、群体概述5、群体的发展
群体发展的阶段模型
Tuckman’sModel形成阶段(Forming)
中止阶段(Adjourning)
任务执行阶段(Performing)
规范化阶段(Norming)
震荡阶段(Storming)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形成期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明确,摸索群体的规范。结束标志:把自己看成是群体的一员。震荡期
群体内部的冲突阶段。结束标志:群体的领导层次相对明确。规范期
群体表现出凝聚力、产生群体身份感与友谊感。结束标志:结构稳定、能够就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执行任务期群体结构被成员完全接受、注意力转向手中的任务。结束标志:群体任务完成。中止期群体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首要任务、注意力转向收尾。结束标志:群体的解散。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续)群体发展阶段EXHIBIT9–2五阶段模型阶段1形成包容和人际信任任务成效低士气高阶段2震荡权利和控制任务成效中等士气低落阶段3规范化感情亲密任务成效逐渐上升士气逐渐上升阶段4执行任务任务成效高士气高昂阶段5中止流失和分离任务成就感逐渐下降士气逐渐低落
背景因素技术因素和工作设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组织的文化特征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群体成员的背景和素质必需的群体行为系统活动规章制度相互作用思想感情
群体的成员构成系统价值观、信仰、态度、需要、动机、承担的责任、身体和生理的特征显现的行为系统活动规范相互作用思想感情
群体行为的产出或结果生产率满意度成长
有效性反馈18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二、群体行为1、群体行为的概念所谓群体行为(groupbehavior),就是指在群体中,个人行为统一于组织目标所产生的、并组织起来的行为。群体行为的模式可表示为群体行为=f(群体外部环境条件、群体成员、群体结构、群体过程与群体任务、
群体绩效……)2、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19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1)外部条件群体是组织的一个子系统,它的绩效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组织战略权力结构组织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绩效评估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2)群体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能给群体带来的资源状况,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水平传记特点人格特质个人能力需求与期望2021规模Size凝聚力Cohesiveness领导与地位角色构成群体的规模和结构规范Norms
22大型群体简单任务发现事实
规模群体的适宜规模:2-16人。群体成员想要面对面交流的最大规模为12“心理魔数”:7±2。小型群体10人以下解决问题社会惰化SocialLoafing人们在群体中工作时比个体单独工作时投入较少的努力…原因:自己的贡献无法测量责任分散效应*23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社会惰化效应(socislloafingeffect)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心理学家瑞格尔曼在拉绳实验中,比较了个人绩效和群体绩效。他原来认为,群体绩效会等于个人绩效的总和。但是,研究结果没有证实他的期望。三人群体产生的拉力只是一个人拉力的2.5倍,八人群体产生的拉力还不到一个人拉力的四倍。这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三个和尚没水吃”。04二月2023江西教育学院24社会惰化试验装置25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社会惰化效应呢?1)认识上的偏差(公平心理)群体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如果你把别人看作是懒惰或无能的,你可能就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这样你才会觉得公平。2)群体责任的扩散因为群体活动的结果不能归结为某一个人的作用,个人投入与群体产出之间的关系就很模糊了。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就会降低努力。即,当个人认为自己的贡献无法衡量时,群体的效率就会降低。26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消除社会惰化的途径明确个人的贡献按劳计酬用惩罚来威胁增加任务的重要性和趣味27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2)群体构成一个群体的成员在性别、个性、观点、能力、技能和视野方面存在差异的,称为异质群体;反之,则为同质群体。研究表明,对于完成简单任务,同质群体的效率较高。基层的生产群体一般以同质群体效率为高。对于复杂或创新性的任务,异质群体更有效。高层的领导或决策群体,则以异质群体效率较高。规范的一般类型:绩效规范形象规范社交约定规范资源分配规范规范Norms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29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3)群体规范群体规范(groupnorm)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准则的总和。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规范的类型30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
约束和行为矫正功能行为预测和动力功能行为评价准则功能群体维持功能31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
群体规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而论,规范的来源有四个:前例。例如,第一次群体会议时的行为往往成为以后的标准;其他情景的迁移。群体成员通常从先前经历中提取某些准则用于指导新情况下的行为。上司的明确指导。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如何做,上司往往有明确的指令。这些指令停留下来成为群体规范。以往的关键事件。例如,由于某员工的泄密使组织蒙受巨大损失后,保密规范便被制定出来。32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你为什么天天生蛋?33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就他特殊!34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群体压力与从众1、群体压力群体压力(groupstress)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感受到的必须与群体大多数成员保持一致的心理感受。群体压力是个体在群体中产生的一种重要心理现象。个体的行为目标与群体目标的偏离越大,来自群体的压力也就越大。在群体压力下,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会发生改变。2、从众1)从众的概念从众行为(conformity):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多数成员相一致的倾向。35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M.sheriff)最早在测定视觉的“飘移错觉”时发现从众现象。在黑暗中,人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会产生视觉上的飘移现象,即人在感觉上会感受到实际上固定的光点在移动,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视个人的感觉差异而不同。实验中,要求每个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感觉报告光点的移动方向和距离。由于被试者完成的是独立感觉过程,因此,每个人的反应模式各不相同。之后,实验安排所有被试者在一起观察同一固定的光点,同时,允许他们进行讨论、比较和判断。随着实验的进程,一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所有被试者的判断表现出趋同的现象。一个被试群体所共有的反应模式代替了原有的个体反应模式。当再次把被试者分开,让他们独立判断时,每个被试者依然保持了共同的反应特征。显然,群体中的某种互动因素改变了个体的行为。36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心理学家阿希(S.Asch),在1951年做过一个经典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从众行为的产生机制,就是来自于群体的压力。他以大学生为测试对象,组成若干个试验组。每组成员为7至9人,其中只有1人是真正的被测试者,而其他都是事先串通好的“同谋者”(confederate)。阿希有意让真正被测试者安排在每组的靠后。测试要求被测试者指出图中右边卡片的A、B、C三条线的哪一条和X线等长(见图)。由于每组的前几个“同谋者”都有意作出错误的判断,结果真正的被测试者有37%也跟着多数人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在正常条件进行测试,判断错误的则小于1%。xabc04二月2023江西教育学院37第二节、群体动力从众试验现场照片38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智力因素。智商高的人具有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不轻易从众;反之,从众行为明显。情绪的稳定性。一个情绪稳定、能自我控制的人,面临群体压力时往往能镇定自若,不太肯从众;反之,会产生两种极端,或轻易从众,或极端地拒绝从众。一般来说,人情绪高涨或低落时都容易产生从众行为。自信心。自信心强的人一般不容易从众;反之,会用从众行为保持自己的利益。个性特点。服从性与受暗示性强的人容易从众。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较好的人容易从众,至少在非原则问题或非重大问题如此。性别差异。在女性专长的项目中男性遵从较多;反之亦然。当处于中性项目时,两性的遵从量几乎相等。39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环境因素:群体的气氛。当组织鼓励和支持群体成员的行为保持一致时,比较容易引发群体成员的从众行为;反之,鼓励个性和独立性的群体,不容易出现从众行为。群体的竞争性。群体内部竞争程度越低,群体成员越容易表现出共同的行为;相反,鼓励竞争会对从众行为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群体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高,越容易导致从众行为。群体成员的共同性。一般而言,成员共同性越多,越容易出现从众行为。但是,必须是在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群体目标。当群体目标越是明确和一致,群体成员越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群体的规模。当群体中持相反意见的群体规模越大,对当事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越大。40第三节、群体动力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表里皆从)即口服心服(acceptance)。这是个体与群体之间最理想的关系状态。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表从里不从)这是一种权宜的从众,或假从众,亦即“口服心不服”即顺从(compliance)。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里从表不从)这种“口不服心服”一般出于某种原因,多为自尊心引起的心理防卫因素。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表里皆不从)此乃是一种心口一致的行为。41第三节、群体动力从众行为的作用从众行为与其它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1、积极作用首先,可以使群体步调一致,增强力量;其次,从众行为可以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管理者应运用这一心理现象来达到管理的目的。“社会带来的压力是我们道德价值的重要支柱”(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AmitaiEteioni,1993)2、消极作用首先,从众行为所产生的压力可能窒息群体成员的创造性;其次,在群体决策中往往会在“一致通过”中压制民主,或产生错误的结论。这种“小群体意识”应予以高度警惕并在实践中注意克服。42第二节、群体动力群体决策的小集团和极化现象43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群体规范的积极作用:规范能约束人的行为,达到协调一致,行动统一;有利于矫正人的不良行为;群体规范的消极作用: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成长。群体规范与管理的有效性:形成和制定群体规范是指导和控制群体行为的有力手段;群体规范案例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用电规则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罚。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外相安无事。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群体规范案例(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46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4)领导与地位每个工作群体都有一个正式领导。领导方式对群体绩效具有巨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民主式领导方式效率较好。地位是指对群体或群体成员在组织和群体中的位置或者、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界定。47Status
地位正式地位非正式地位规范与压力地位公平组织中非正式地位的重要性未必比如正式地位地位较高者有较大的偏离群体规范的自由,能抵抗群体压力个人所得与地位保持一致对正式职位进行限制以保持公平48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5)群体角色群体中的个人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该地位相称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不同角色对群体行为的作用不同。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者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自我中心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群体成员角色群体绩效消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49角色Roles
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角色Role(s)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角色认同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的行为一致。角色知觉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角色期待他人对你在某种环境的行为的认识。角色冲突当个体面临相互之间存在分歧的多个角色期待时,可能会产生角色冲突。心理契约有关员工与管理之间相互期望的、没有成文的约定。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52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6)群体凝聚力1.群体凝聚力的概念群体凝聚力亦称内聚力(cohesion),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的高低,就是群体内成员团结紧密的程度的高低。一个群体的内聚力表现在如下方面:(1)作为该群体成员的尊严感。(2)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喜欢。(3)群体对个人的理想与目标实现的帮助。
53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2、凝聚力的测定方法①让每一成员评定自己对其他各个成员的感情。②让每一成员评定自己对整个群体的归属感。③心理学家多伊奇(Deutsch)提出的计算公式:群体凝聚力=—————————————
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54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3、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对利益的认识成员的共同性群体成员的心理满足感领导方式信息的沟通达成目标的情况群体规模群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心理相容性群体在组织中的地位55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4、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凝聚力高就好。首先,凝聚力高既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其结果。其次,二者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1)群体领导者的诱导方向(2)群体利益与组织目标的一致程度
56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沙赫特(S.schadter)等人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检验了在不同群体凝聚力下,对群体成员实施不同的诱导,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如下图。ⅰ高凝聚力积极诱导ⅱ低凝聚力积极诱导ⅲ高凝聚力
消极诱导ⅳ低凝聚力
消极诱导积极消极诱导高低凝聚力ⅰ组ⅱ组ⅳ组ⅲ组生产力时间沙赫特实验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凝聚力与诱导关系图解对照组57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罗宾斯
(S.p.Robbins)的实验则证实了凝聚力的高低与生产率的关系还受控于群体的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程度。见图。高高低低凝聚力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程度2341罗宾斯对凝聚力和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目标一致低凝聚力生产效率小幅度上升目标一致高凝聚力生产效率大幅度上升目标不一致高凝聚力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目标不一致低凝聚力生产效率不变58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图中表明(1)若群体态度对目标是支持的,且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高,此时虽凝聚力低,也能提高生产率;(2)若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群体态度对目标支持,则凝聚力高的群体比群体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3)若群体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群体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则群体凝聚力高,生产率明显下降;(4)若群体凝聚力低,且其态度又不支持目标,对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4)群体过程与群体任务1、群体的互动过程5960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1)协同效应协同效应(associationeffect),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体作用的总和。在群体中,1+1≠2。在群体任务中,如果每个成员的贡献难以衡量,个体就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努力程度,社会惰化现象证实了群体可能带来的损失。但群体互动过程也可能带来积极结果,使得群体整体的产出可能大于群体成员个人产出的总和。群体的实际绩效=群体的潜在绩效+群体互动过程所得-群体互动过程损失61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2)群体助长效应群体助长(唤起)效应(socialfacilitation)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有两种情况:1)群体促进效应(grouppromotioneffect)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效应。对群体助长现象最早的科学研究是由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1898年进行的。特氏发现,集体骑车能提高车速30%;集体绕线圈效率提高5%。62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研究显示,别人在场时从事简单的、常规性的任务,个体的操作会更快,更精确。群体助长的原因:由于他人评价导致的自尊唤醒所引起个体间的竞争,使活动效率上升。2)群体抑制效应(grouprestrainteffect)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下降,这种现象叫群体抑制效应。研究显示,别人在场时从事复杂的、非常规性的任务,个体的效率会降低。群体抑制的原因:由于对从事复杂活动的技能的不熟练,在竞争条件下容易产生紧张,引起动作失调,使活动效率下降。63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他人在场唤起增强优势反应促进简单行为削弱复杂行为群体助长效应64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为什么运动员喜欢主场比赛的战绩比较好?大型体育比赛中的主场优势,熟人比陌生人更能引起社会助长效应。项目研究场次主场获胜比例棒球橄榄球冰球篮球足球13566525924322135963720254.3%57.3%61.1%64.4%69.0%资料来源:DatefromCourneya&Carron(1992).BaseballdatefromSchlenker&others(1995)65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他人在场个人的努力受到了评价个人努力被混在群体内未受到评价产生评价的忧虑没有评价的忧虑唤起松懈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社会效应朝哪个方向发展?66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请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有的人在独处时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有的人却在大庭大庭广众之下胆大妄为,作出惊人之举?为什么一个有主见的人常常会在许多人的影响下改变自己的观点?……
67第三节、群体行为特征第四节群体决策大群体有利于复杂任务的信息收集小群体则适于复杂任务的执行和当中的协作如果工作任务简单,则群体成员无需讨论其他工作方法,按照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执行任务就足够了。6869群体决策的缺点群体决策的优点浪费时间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
信息全面、完整多方面提出可能的方案提高对最终决策的认同感增加决策的合法性
第四节群体决策2、群体决策的两种心理现象(1)群体偏移群体决策与群体成员的个人决策在决策风险上存在差异。它们能更为保守或更为冒险。(2)群体思维由于群体内聚力的规范,过度压制了群体采取行动来客观评估各种备选方案。7071群体决策群体对一些不正确的决策作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Groupthink小集团思想群体转移Groupshift更保守或更冒险以后者为甚群体思维的症状群体成员把任何与他们假设不一致的意见合理化对于那些对群体的共同观点有怀疑的人,群体成员会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的看法的重要性,来尽量避免与群体观点的不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食品机械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教育影视赏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家畜育种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饭店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商业品牌整体策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建筑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8年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英雄》8
- 沈阳理工大学《化工安全与环保》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电力变压器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产品仿生学应用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 2024-2029年中国儿童牙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新时代铁路发展面对面全文内容
- 人工智能与语文阅读理解教学
- 科学素养培育及提升-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快递主管岗位职责
- 医疗差错、纠纷、事故登记表
- MT-T 5017-2017民用运输机场航站楼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七年级第一次期中家长会课件
- 2024下半年四川省广元市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04人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市政道路施工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