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班: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1页
普通班: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2页
普通班: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3页
普通班: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4页
普通班: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NSB(天顶)AA点为北温带上的任意点CD地平圈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夏至冬至春秋分由于天球半径为无穷大,把整个地球看成一个质点AAB(天顶)CD地平圈三条平行线:二分二至时太阳运动的轨迹在天球上的投影天球图SNNSB(天顶)ACD地平圈夏至春秋分冬至B为天顶,CD为地平圈继续B(天顶)夏至冬至春秋分ACD地平圈SN夏至冬至春秋分AB(天顶)CD地平圈天球图旋转成正直(天顶朝上)的图形继续确定出地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NSEWBA夏至冬至春秋分ABCD地平圈A点为观察地点,B点为天顶三条平行线变成了三条带有运动方向的曲线天球立体图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天球立体图地球侧视图NSEWBA夏至春秋分冬至规律1-1:观察点A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AB(天顶)DC地平圈NS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天球立体图地球侧视图NSEWBA夏至春秋分冬至规律1-2: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AB(天顶)DCNS夏至春秋分冬至地平圈继续天球立体图地球侧视图规律1-3: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ABNS地平圈NSEWBA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天球立体图地球侧视图规律1-4:观察地点在极点,则太阳运行轨道与地平圈平行。ABNSEWBA夏至春秋分地平圈夏至春秋分冬至继续晨线和经线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平行太阳在晨线正东方,在昏线的正西方故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太阳在晨线东北方,在昏线的西北方故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太阳在晨线东南方,在昏线的西南方故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夏半年太阳从东偏北升起,从西偏北落下;NSEWBA夏至春秋分冬至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非极昼区)二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冬半年从东偏南升起,从西偏南落下东北升起西北落下东南升起西南落下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NSB(天顶)A地平圈夏至春秋分冬至正北日出,正北日落角a=90度--A点纬度NSEW夏至春秋分冬至BAa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已经出现极昼多时)NSEWBA继续NSAB(天顶)地平圈夏至春秋分冬至夏至春秋分冬至正北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北极点)NSEWBA继续NSAB(天顶)地平圈夏至春秋分冬至夏至春秋分冬至北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不升不落AbacABNS该角与当地纬度(A)互余,即:∠b+∠A=90°它们与地表的交角相等,即:∠a=∠b=∠c,三条太阳运行轨道面都平行,规律3:北半球某地观察冬至夏至春秋分(参照幻灯片1)NSEWBA夏至春秋分冬至bacNSB(天顶)abcAAABNSNSEW81°26′58°34°34′规律4:正午太阳射到A地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就是此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夏至春秋分abcBA夏至:H=81°26′春秋分:H=58°冬至:H=34°34′NSEWBA规律5:判断季节(月份)2、根据路线长短判定季节:红色(超过半圈)——夏至黑色(不足半圈)——冬至蓝色(正好半圈)——二分1、根据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北斜(南半球)继续问:1、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是2、A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NSAaaa规律六:太阳直射在a°N,刚好极昼的纬度为90°-a°,其H=2∠a°设:太阳直射在10°N(a°N)(80°N)(20°N)直射点

ANS

设:某地极昼多时,∠1(12时的H)=30°,∠2(0时的h)=10°求:1、某地的纬度2、求太阳直射的纬度12北半球设:某地极昼多时,∠1=30°、∠2=10°,求:1、某地的纬度2、求太阳直射的纬度N0°90°30°10°aas某地的纬度

12(∠1+∠2)/2=太阳直射的纬度规律七:b∠b=(∠1--∠2)/2=某地的余角∠a=∠b+∠2=(∠1--∠2)/2+∠2∠1∠2太阳视运动图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太阳视运动图,关键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一、太阳升起落下的方向。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南)。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北)。⑶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都是正东升正西落。二、正午太阳的位置。(正午太阳地方时总是12:00)

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从正午太阳的位置取一直线到达所在位置,其与地面的夹角极为正午太阳高度角。四、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在地平面的轨迹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在地平面的轨迹短);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反。五、直射点的纬度。⑴太阳从东偏北X度升起,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太阳从东偏南X度落下,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如:太阳从东偏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N;太阳从东偏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S。⑵出现极昼的地方,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加上最小太阳高度除以2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如:一地太阳刚升起时太阳高度为10°,正午太阳为30°则太阳直射20°NSEWaæβ【例】如图:该图可以看出①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北半球)②正午太阳在正南(该地在直射点以北)③该地昼长夜短④太阳直射北纬β度⑤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a度NSEWaæβ第六.极昼期间的太阳视运动⑴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当地时间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阳光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推知)。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极昼圈(其纬度为南、北纬(90°-h°)上某地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4、图5(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和图6(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所示。⑵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极昼圈纬度为90°-h°,此时处于极点与极昼圈之间地带的某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及太阳视运动图如图7、图8(南半球图)和图9(北半球图)所示。⑶在极点上看:由于太阳周日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所谓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例如:12月22日在南极点上看,太阳周日圈始终高出地平23026′,且只有方位变化(每日一周)而无所谓升落,故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南、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1、图2(南极点图)和图3(北极点图)所示。提示:①极昼区太阳周日视运动:在北半球地平圈上看来,太阳视运动表现为顺时针(自左向右,升落于正北方,中午在正南)方向,而南半球则为逆时针(自右向左)方向。②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日内变化忽略不计,同纬度地点太阳视运动轨迹相同。北温带夏半年太阳:东北升→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日影: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北→东南北半球6点前南半球6点后北半球18点后南半球18点前北温带冬半年太阳:东南升→正南→西南落日影:西北→正北→东北北半球6点后南半球6点前北半球18点前南半球18点后南温带冬半年太阳:东北升→正北→西北落日影:西南→正南→东南北半球18点后南半球18点前北半球6点前南半球6点后南温带夏半年太阳:东南升→正东→东北→正北→西北→正西→西南落日影:西北→正西→西南→正南→东南→正东→东北日影:西南——正南——东南北半球18点前南半球18点后北半球6点后南半球6点前需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正东6时;正西18时;正南(北)12时;正北(南)24时。2、春秋分各地日出6时;日落18时。3、夏半年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冬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4、北半球夏半年太阳运动轨迹: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日影方向相反。5、北半球冬半年太阳运动轨迹:东南-南-西南;日影方向相反。6、有日影的时间长于12小时的半球为夏半年;短于12小时的半球为冬半年。7、能判断出8-10点和13-15点太阳和日影位置常见太阳视运动图[例]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回答: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A.15°NB.20°NC.15°SD.20°S⑵.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