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过关练: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2.2012年2月12日《华盛顿邮报》刊文称本月是一次意外事件40周年的日子,这次事件甚至催生了一个已经进人我们政治词典的短语……这个短语意味着一位领导人转变以往立场,采取某种令人震惊但却有利的行动。材料中的“行动”是指()A.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通过首脑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新局面C.与中国迅速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D.放弃扶持台湾以支持中国的统一3.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对亚非欧14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历时72天,行程万公里。这一外交活动()A.为中国赢得了重要的国际战略转机B.是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与和平外交需要C.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寻求政治声援D.彻底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A.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D.挑战美苏两极格局5.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6.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这一情况出现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解放战争时期B.建国初期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7.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A.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8.周恩来强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与苏联结盟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因此“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毛泽东也提醒说,必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腿走路。这表明指导新中国外交的核心思想是()A.和平共处B.独立自主C.平等互利D.一边倒9.“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阐述上面这段话的主人公及场合,最有可能是()A.1950年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B.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C.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D.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10.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航空亚洲各国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西欧各国(捷克转)西欧各国(香港转)其他各洲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11.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互不侵犯D.反对霸权主义12.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亚非国家间()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D.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13.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中印关系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度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
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4.由中央影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15.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中日建交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16.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推动因素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的缓和C.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D.中朝、中韩外交关系的建立17.1950年初,中苏两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此条约()A.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反映B.是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成果C.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18.2023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19.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第三世界国家支持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20.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万隆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B.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巴西代表支持中国的“求同存异”方针D.“会议最后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无条件自由选择自己的制度和生活方2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20世纪70年代与日本、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通过控制联合国确立了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支配地位D.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2.下列表格中所呈现的史实和结论逻辑关系符合史实的是()A“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C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美关系的建交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23.材料一: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指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表一“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会议赞成反对弃权缺席总票数赞成百分比1951年六届37114860611952年42711060701954年4410246731955年42126060701956年47248079601957年48277082591958年44289081541959年44299082541960年42342219942材料三:表二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会议通过反对弃权1961年十六届3848301962年4256111963年4157121964年4057131965年4747201966年4657201967年4558171968年4458231969年4856211970年5149251971年763517材料四: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请完成:(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3分)(2)材料二中“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表一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5分)(3)表二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4分)(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2分)24.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重洋,但中非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进步,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3年12月14日——(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突尼斯总统为何邀请并无外交关系的中国总理正式访问突尼斯。材料二2000年非洲统一组织(1963、5成立)执行主席、多哥总统埃亚德马曾说,非洲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不能袖手旁观……2023年7月,在非统组织的基础上,非洲联盟(AU)宣布成立,它是继欧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力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能够用一个声音来说话……非盟成立以来,积极落实“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推动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争取外资及援助,以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2023年3月,非盟和平与安全专员赛义德·金尼特说,非盟计划组建一支由万人组成的非洲常备维和部队,以应对非洲大陆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2)依据材料二分析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非洲做出了怎么样的努力以避免“袖手旁观”?这些努力反映了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5.(13分)回顾6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时期,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辞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材料三2023年奥巴马在亚洲之行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关键性的议题上,无论是气候变化、经济复苏,还是核不扩散,很难看到没有相互合作,我们或中国能够成功地实现各自的目标。”……奥巴马还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一个强大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注入力量”。——《中美在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同舟共济》材料四近日访问美国的日本民主党政策调查会长前原诚司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会谈中再次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2012年9月13日日本《新华侨报》(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结合二战后世界形势分析美国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2分)(2)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分歧”和“鸿沟”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越过“鸿沟”进行会谈的共同目的。(3分)(3)据材料三概括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态度,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说明其原因。(4分)(4)材料四中美国为什么“再次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展望。(4分)26.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波兰人民共和国8蒙古人民共和国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材料二2023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从建国初到新时期我国外交格局发生的变化。(4分)(3)从2023年的奥运外交到2023年的世博外交,这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揭开了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新篇章。结合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分)2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请回答下列问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3分)(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3分)(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有哪些(2分)(4)纵观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程,概括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因素。(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请回答:评价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2分)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初外交方针的理解能力。据材料中“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可知属于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另起炉灶”方面的含义。另起炉灶即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则是指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就是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另起炉灶2.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中的“2023年、40周年”等字眼进行推断,材料中的“行动”只能是指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所以材料中的“行动”是指通过首脑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新局面。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新中国60年代外交成就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不符合当时史实;C项,不符合史实,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D项“彻底打破”明显具有片面性。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60年代的重大外交活动·对亚非欧国家的友好访问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只有一个: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而中国的中心工作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所以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和平环境。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5.D【解析】试题分析:图片反映出我国与东欧建交的国家最多,说明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数据,因为当时东欧国家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苏联的影响下都承认并与中国建交,而西欧在英美等政策的影响下对华实行外交封锁政策,所以建交国家的数量少。A项与材料数据不符合,所以排除A项。B项中的全方位外交应该是在改革开放后,所以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反映出来的中国与亚洲国家建交并不是结盟,所以C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表信息。仔细观察图表的数据,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现代中国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方针7.A【解析】试题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稳定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和科技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的关键因素。所以答案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8.B【解析】试题分析:不能因此“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必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腿走路”表明建国初期虽然与苏联结盟,但是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对题干核心意思的准确解读。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9.C【解析】略10.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苏联的这个国家名称表明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所以A项错误。B项内明显错误,1964年中法两国就已经建交。C项错误,在苏联解体前捷克还没有加入欧盟,并且此时欧盟还未成立,所以答案选择D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文革期间的外交关系·中国对外的邮资11.B【解析】略12.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求同存异”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准确认识。在20世纪50年代,受西方国家宣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主要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存在疑虑,因此,存异应指的是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亚非万隆会议13.B【解析】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结盟的关系,排除A。“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方,印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因此选择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4.D【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是“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再是“跨洋握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再是“冰释雪融”,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所以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5.B【解析】根据所学,③是1955年①是1971年②是1972年2月,④中日1972年9月。【答案】B。【解析】C、D两项表述与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时间不符。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1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1950年初”和所学史实可以判断ABC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1949年中苏正式建交;中苏正式结盟有助于打破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外交的封锁,所以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建交50周年表明中法建交时间为1964年,A项错误,中美建交是1972年,C项与史实不符,60年代中国经济没有实现飞速发展,D项与史实不符,外交僵局被打破是在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法国戴高乐政府1964与中国建交是其独立自主外交,摆脱美国控制,故本题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法关系19.A【解析】试题分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回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外交成就,跟新中国的努力以及自身地位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同时也离不开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所以毛泽东有这样一句形象的说法,“中国是非洲兄弟抬进联合国的。”A项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后的外交成就。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点评:此题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注意一下时间,就很容易判断出答案了。20.D【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内容。该会议上在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圆满结束。选项A是日内瓦会议内容;选项B是1954年周总理接见缅甸代表团的内容;选项C中巴西错误。2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以联合国为舞台开展多边外交,而不是控制联合国。所以答案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新中国的外交22.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建国初期在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所以A错误;B符合所学。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所以C错误;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以D错误。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七十年代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23.(1)新中国成立后,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团的要求。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2)“中国侵略朝鲜”是美国对中国的诬蔑。抗美援朝是为了打击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并保卫中国。表一中反映出美国的支持率从1956年开始下降。原因: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理解和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斗争的支持。(3)1971年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超过多数),35票反对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的提案。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得到广大主持正义的国家的支持。(4)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因此,中国的胜利是“历史的转折”。【解析】结合文字材料与表格中的数字信息来分析回答,通过数字的变化来揭示出其反映的深层问题。24.(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亚非会议和日内瓦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美苏推行霸权主义,引起广泛不满;非洲国家希望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2)努力:政治上,成立非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经济上,推动各国的发展,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军事上,组建常备维和部队,维护和平。反映出: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解析】(1)注意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的上半期,美苏争霸引起国际社会广泛不满,而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被广泛接受,许多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
(2)从材料中找有效信息,“它是继欧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力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能够用一个声音来说话……”体现的是政治上的合作;“推动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争取外资及援助,以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体现的是经济上的合作;而“计划组建一支由万人组成的非洲常备维和部队,以应对非洲大陆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则体现的是军事上的合作以维护地区和平;这正是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反映。25.(1)政策:敌视新中国。(1分)原因:美国开始与苏联冷战,世界日益分裂为两大阵营。(1分)(2)指: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2分)应对苏联的威胁。(1分)(3)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1分)世界多极化趋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1分)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舞台发挥重大作用;美国陷入经济危机,需要中国支持。(2分)(4)利用日本制约中国,更好地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2分)展望:友好、合作是主流,矛盾、对抗不可避免。(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中可知,美国对华的政策;结合二战后世界形势来分析,即美苏实力对比相当,形成美苏“冷战”对峙,世界日益分裂为两大阵营。(2)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壳子,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分歧”和“鸿沟”可从以往中美长期对立的原因来思考,即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当时两国会谈的目的有很多,可从当时两国交往的背景中寻找其共同目的,即应对苏联的威胁。(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在多项领域很难看到没有相互合作”等表明,美国希望与中国合作,以实现各自的目标;联系所学,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归纳原因,注意从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及美国等方面考虑。(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因”是美国利用日本制约中国,更好地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谈展望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既要看到友好、合作是主流,又要看到矛盾、对抗不可避免。考点:中美关系·二战以来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26.(1)特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护工保密协议书范本(3篇)
- 舞蹈新生班主题课程设计
- 艺术与设计课程设计案例
- 自然探索团队课程设计
- 简易课程设计
- 英语词汇班课程设计
- 正太分布课程设计
- 绿色蝈蝈课程设计
- 财务制度汇编
- 《刑罚的体系与种类》课件
- 英雄之旅思维模型
-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
- 冬季传染病预防-(课件)-小学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秋新沪教牛津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6 第1课时 教学课件
- 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中考三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讲义
- 电影放映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规程
- TSHZSAQS 00255-2024 食葵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 食材配送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 《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招标文件范本江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