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解题方法技巧一、选择题类型和解题思路1.选择题分类历史选择题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很多类型。纵观近几年高考选择题的命题,依据历史选择题命题呈现的方式、考查的角度及能力等,主要分为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图片图表型选择题、历史概念型选择题、历史结论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探究型选择题等类型。熟悉各类题型的构成、解答技巧对复习备考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2.解题总思路新高考选择题的命制,特别重视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从史证角度考查对历史知识、历史现象的理解认识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说来,选择题的解题总思路如下:解读材料(题干)→抓立意(命题视角和中心思想)→找关键词(求答项)→解读信息(材料内涵)→迁移知识(关联知识)→逐项分析(史实或结论是否和材料相符)→运用技巧(方法运用)→得出答案。3.题型及解答技巧(1)文字材料型[题型特点]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江苏卷)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解析]
本题以史料切入考查明代内阁制的特点,解题关键是熟知明代内阁制的有关史实。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明成祖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到嘉靖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说明内阁成员地位上升,但辅政功能未变,因此D项正确。内阁成员都是入仕后的官员,故排除A项;内阁成员只是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且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故排除B项;后来内阁地位虽上升,但未统管六部,六部权力和内阁权力在明代不同时期有所消长,排除C项。[答案]
D[突破技巧]
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一般流程为:阅读材料→抓立意→找关键词→解读信息→迁移知识→逐项分析→运用技巧→得出答案。解答此类题目多用史实支撑法、排除法、理论分析法、转换法等。(2)图片图表型[题型特点]历史图片图表题是以图片、图表和历史地图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本题型一般分为三种类型:①图画型(人物图、文物图、漫画);②图表型(表格、公式、统计图);③地图型(形势图、布局图、分布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表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福建卷)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图中的时间信息。该图反映了英国从1841~187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此时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故B项正确。奴隶贸易在16世纪兴起,故排除A项,C、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以后)的成果及影响,故排除。[答案]
B[突破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流程为:①读懂图,要“三读”:读标题、读内容、读标注。充分利用和挖掘图表信息,尤其要注意观察、捕捉细节,善于把握图表蕴含的深层内涵和本质特征。②结合历史阶段特征,进行知识的迁移,展开合理的想象。③要通过对数据、图片等信息的把握,理解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发掘其本质、特征或内涵,将图表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这类题目解答多用史实支撑法、理论分析法等。(3)历史概念型[题型特点]概念型选择题是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类题目主要有题干概念类、选项概念类、隐形概念类三种考查形式。[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福建卷)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五四运动;二是“打倒偶像”“启蒙”;三是“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结合以上三点可知殷海光认为五四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故D项正确。[答案]
D[突破技巧]
解答这类试题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②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③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④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4)历史结论型[题型特点]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判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史实,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江苏卷)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87年”。从时间看,当时港澳还未实现回归,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据此可直接排除C、D两项。从当时实际分析,台湾同胞对于“一国两制”仍存在猜疑,对其前景还需要观望,说“普遍认同”与事实不符,而且材料中只是提及了部分台湾同胞,不能说“普遍认同”,故排除A项。“想家”表达了台湾同胞急于“回家看看”的迫切愿望,B项最贴近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答案]
B[突破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的思路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①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②通读题干,分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③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解答多采用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5)历史组合型[题型特点]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题干文字、备选小项和选项。该题型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容量较大,不仅可考查多个知识点,而且还能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文综命题考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合型选择题按其解答要求可以分为排序型和排除型两种考查形式。[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江苏卷)“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认识《十二铜表法》。“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说明②正确;“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说明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并非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万民法,①叙述错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④表述错误。因此答案是B项。[答案]
B[突破技巧]
解答此类试题多用排除法和限定语突破法。①对排序型选择题,主要的技巧有:一是确定首尾法。就是说对于要排序的几个小项,在自己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确定哪一个排在首位或末尾,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此类试题的难度。二是确定某两个或几个小项的位置关系。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确定某个小项和另外小项的先后关系,把不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排除,进而将试题答案判断出来。②对排除型选择题,主要的技巧是排除法,即将我们能确定正确或错误的选项固定或排除,然后观察选项,往往可以顺利将试题解答出来。(6)历史探究型[题型特点]探究型选择题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开发性或探究性的特点。试题的设问多为“探究的主题是”“□□应为”“符合××探究主题的材料是”等形式。[典例导悟]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解析]
材料涉及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反映的是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雅典,B项不符合中国古代,D项两个都不适合,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答案]
C[突破技巧]
解答此类试题,一是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探究情境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明确研究主题;二是利用史实支撑法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解答多用阶段特征分析法、史实支撑法、理论分析法等。(7)历史比较型[题型特点]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这类题目一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共同点的,可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不同点的,可称为“识异型”。[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福建卷)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时间及意义。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作用。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A项正确;“一超多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在1961年才正式形成,故排除C项;从两次会议的参加国及其内容可以排除D项。[答案]
A[突破技巧]
解答此类试题,一是采用排除法;二是采用三步法: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对象。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③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析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三是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二、材料解析题类型和解题思路1.材料解析题分类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基本结构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材料解析题的种类很多,从材料构成、设问、解答方式等角度,可分为图文材料型、归纳概括型、原因意义型、分析比较型、评价(评述)型、开放探究型六类。2.解题总思路无论哪种类型的材料解析题,其解答基本思路是: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织答案)。一般说来,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二是来源于教材的答案,指出自教材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三是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材料有效信息和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的答案。3.题型及解答技巧(1)原因意义型[题型特点]
这类题型是从设问角度来划分的试题类型,指的是考查历史事件发生原因(条件)和意义(影响)的问答题。常见的提示语有“请分析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历史依据、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指出该历史事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对某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有何历史作用”等。[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浙江卷)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原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2)在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史料的阅读和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以及准确、全面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第(1)问,只要联系世界上共和制的大国,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主要有英、法、美、俄、德、日,共和制国家只有法、美两国;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结合内容评价,角度是“代议制度如何体现”,注意这些宪法与民主制度的内在关系。
第(2)问,要注意结合两则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其“光荣”所在。第(3)问,本题提供的线索有“光荣革命”“宪法”“亚洲主要国家的政体比较”等,从这些线索回答辛亥革命的意义。[答案]
(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转变)。(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突破技巧]
解答原因意义型问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解读试题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读出材料反映的时代背景。②运用发散思维,确定答题方向。如分析原因的设问一般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或可以分成国内原因、国际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再如分析历史意义和影响时,要注意历史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而意义一定是积极的。③调动运用知识,组织概括答案。(2)归纳概括型[题型特点]归纳概括型材料解析题,是从解答方式的角度划分的一种题型,是指在提供给学生一定历史材料的前提下(材料有可能是文字型材料、图表型材料或其他类型的材料),考查学生归纳与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一般试题中有一问或者两问属于此种类型。这类试题“标签”式的提示语常有:“根据材料……归纳”“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列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等。[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福建卷)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联系。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惟此方兴之教育”“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概括;第二小问积极意义从提高国民素质角度分析,原因结合中国社会性质进行分析。
第(2)问时代背景结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进行回答,基本内涵从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指数图较易回答,注意从总体上和各阶段两个角度说明;第二小问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事件加以分析;第三小问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分析。第(4)问根据材料四信息“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的经验后制定的”分析。[答案]
(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和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突破技巧]
解答归纳概括型材料解析题,首要问题是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要归纳概括的内容或解答方向;其次,根据设问提示的范围——或根据材料、或从教材、或两者结合来组织答案要点;再次,要根据设问的分值设置,来确定要答出的要点。特别提醒的是,如果题目的设问要求是“根据材料……归纳(概括)”,这类设问一般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来归纳概括,利用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分析提炼材料的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时,可以采取“分句法”(看有几个句号)、“分段法”(看分成了几个小自然段),然后逐句或逐段概括答案要点。(3)评价评述型[题型特点]评价型材料解析题是根据作答方式划分的一种题型,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这类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提问式”,要求考生直接评价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设问含有这样的词语:评价、简述、评论、说明、证明、解释、你认为、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等;另一种为“间接提问式”,在设问中不出现“评价”二字,但考查的却是评价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区分评价和评述二者的区别,前者偏重于结论,后者偏重于叙述。[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江苏卷)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解析]
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运用所学知识答出汉代的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进步性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如“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第(2)问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可以结合科举制为政治服务的思路分析,科举制的思想功能和整体的统合功能可以结合材料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分析。第(3)问从材料中概括归纳,抓住关键信息“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即可分析出正确答案。[答案]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突破技巧]
解答此类试题的思路:①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历史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促进社会或生产力发展)进行阐释、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结论。②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作答:第一“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第二“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第三“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以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4)启示认识型[题型特点]这类题目是按照设问角度划分的一种题型,多不是独立的题型。其设问一般含有如下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建议,主张等。[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特点结合起来。第(1)问由材料一中“仁政”“无为”“明法”可判断出各自的思想主张;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总结。第(2)问由材料二中“大一统”“正法度”等信息可以概括董仲舒的思想特征,再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第(3)问由材料三中吸收不同宗教文化即可归纳唐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再结合唐朝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情况分析其原因。第(4)问要提炼出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答案]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突破技巧]
解答启示认识类材料解析题注意的问题:一是注意紧扣材料,迁移与材料相关的史实、现象,不能空谈理论。二是注意获得的认识、启示应具有普遍适用性、规律可循性,符合相关原理。三是要注意回答启示认识问题的不同角度,如从工业革命促进科技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谈进步性认识;从工业革命带来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化、城市人口拥挤等角度谈对其消极作用的认识及如何应对等。四是解答认识启示类问题时,注意是在史实基础上获得结论性经验教训,或者从如何立足社会现实等角度思考如何应对,而不能仅仅罗列史实。(5)开放探究型[题型特点]开放探究型材料解析题,主要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解答设问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说明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最后由学生提供研究该课题的办法等。题目的设问方式主要有“判断观点说明你的理由”“谈谈你的看法”“获得哪些启示”“得到哪些认识”“历史主题小论文”等。主要考查学生在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基础上,分析、思考、质疑、批判与探究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典例导悟]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埃莱尔-当洛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JJF(陕) 111-2024 超声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
- 《教综合布线技术》课件
- 《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课件
- 风险识别与评估技巧培训
-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计划
- 深入分析行业趋势制定行动方案计划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整章测试(含答案)
- 杠杆基金合同三篇
- 拖拉机及农林牧渔用挂车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每单元1套共6套)
- 石油钻采设备招标合同三篇
- 婚介合同协议书
-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大事年表知识清单
- 第六单元 百分数(一)(讲义)-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7《背影》第一课时修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深静脉血栓VTE防治中心年度工作报告总结
- 2024版美团商家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科学教育合作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