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1页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2页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3页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4页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复习CO2的性质2、学习CO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本节课学习目标: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某学生用上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试验它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复习:

该现象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2)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低处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跳过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A、破坏臭氧层B、产生温室效应

C、产生酸雨D、毒害农作物

3、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止病虫害

B、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C、CO2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D、施用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BD跳过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4、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大,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为了减少

CO2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B、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C、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等以代替矿物燃料的燃烧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B、C跳过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跳过

5、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答: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灯火实验,以检验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既将一只燃着的蜡烛放入上述场所中,如果蜡烛火焰熄灭或燃烧的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人不能进入。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6、下列关于CO2的说法是否正确?A、CO2不能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能扑灭所有火灾;B、CO2不能供给呼吸,所以有毒;C、CO2可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除去CO2D、能使燃烧物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E、CO2使紫色石蕊变红F、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CO2,所以CO2是有害气体G、CO2可进行人工降雨H、CO2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空气中CO2含量越多越好。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预习指导:1、煤气中毒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使人中毒的原理是什么?2、在煤燃烧过程中,CO是怎样产生的?3、人为什么不易察觉到它的存在而发生煤气中毒?4、如何预防煤气中毒?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堂练习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CO的物理性质CO2CO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无色无色气态气态无味无味1.997克/升(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约1体积CO2)1.250克/升(比空气稍小)难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约0.02体积CO)CO与CO2的

物理性质比较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考:1、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现有下列四种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试回答:(1)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

(3)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

(4)即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氢气返回课堂练习一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写出CO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O2==CO2点燃1、CO有可燃性22燃烧现象: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澄清的的石灰水变浑浊CO可燃性试验二、CO的化学性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一氧化碳有毒性步骤:向试管中的血液通入CO气体,现象:不久血液的颜色由深红色

变成鲜红色CO毒性试验:想一想:

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呢?中毒的生理过程如何?二、CO的化学性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讨论1、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CO具有还原性CO+CuO=Cu+CO2CO还原性试验: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检验反应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并吸收部分CO2装置右侧燃着的酒精灯的作用是什么?引燃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尾气污染空气。二、CO的化学性质现象:1、黑色固体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停止通入CO气体?为什么?答:应先熄灭酒精灯,等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气体。

这是因为:如果先停止通入CO,灼热的铜就会和玻璃管中的氧气反应,重新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或澄清石灰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思考

你能不能将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一方面能避免CO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能源。思考(1)(2)思考:装置(1)和(2)中发生了哪些反应,请写出反应方程式。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动动手

请你写出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CO+Fe2O3=

Fe+CO23

23冶金工业上常用此方法来炼铁高温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CO的利与弊1、用途:可燃性作燃料还原性冶炼金属2、危害:使用不当会引起煤气中毒,CO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污染空气。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的收获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复习了CO2的性质2、学习了CO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CO的用途:1、CO具有

可燃性2、CO具有

毒性3、CO具有

还原性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1、可以用于冶金工业2、可作燃料返回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堂练习二2、氢气和一氧化碳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它们都是______颜色,_____气味的气体,_____溶于水。相似的化学性质是都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工业上常用它们冶炼金属,主要是利用它们的______性,还常用作气体燃料,是利用它们的______性。没有没有难可燃还原可燃还原1、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D跳过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4、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化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用液态氢作燃料发射火箭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催化剂把水变成汽油

D、CO气体可用来冶炼金属3、将一束红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燃烧一会儿,然后趁热迅速插入充满CO气体的集气瓶内,整个过程中看到铜丝的颜色变化情况是:红色_____色_____色。黑红C跳过幻灯片26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5、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碳氢

化合物,CO,CO2,和氮的氧化物(如NO)等物质,因而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1)尾气中的_________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2)治理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作用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2NO===N2+2CO2催化剂CO跳过6、CO和CO2相同的是()A、物理性质相同B、化学性质相同

C、组成元素相同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C7、你能说出几种鉴别CO和CO2气体的方法?跳过(1)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观察火焰是否熄灭(4)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是否有红色的铜生成。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8、将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有CO和CO2的集气瓶中,发现两只小白鼠均死亡,死亡的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放入CO2中是呼吸不到氧气导致窒息死亡,CO2本身无毒;放入CO中,是因为CO有剧毒,能破坏血液中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造成机体缺氧,导致死亡。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讨论: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答: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